(2020年五月更新)
啓示錄 Revelation 是整本聖經的最後一本書,也是最難懂、爭議最多的書。啓示錄的希臘原文#602 apokalupsis 是揭開帕子的意思,就是使本來隱藏的事顯露出來。全書是以預言、啟示(prophecy,apocalypse)的方式寫的,其中常用異象(sémeion,signs)、表徵(symbols)來表達信息。
啓示錄通常被視為屬於天啟文學(apocalyptic literatures)的體裁。天啟文學是盛行於主前兩百年到主後一百年的一批文學著作。那些文章以超自然的的象徵作為傳遞信息的方法,常託名以歷史偉人(亞伯拉罕,摩西,以諾,以斯拉…)或天使為啟示的來源。那時猶太人受外邦管轄逼迫,在苦難中作者以文筆慰藉鼓勵讀者,神必搭救、必消滅惡者。
然而啓示錄不同於一般天啟文學。天啟文學是作者帶著悲觀的語調,對當時的邪惡世界,期望正義的實現,發抒自己的「神必搭救」的期望。啟示錄是耶穌基督自己的啟示(不是經由天使或其他傳遞者),重點在於彰顯神至高無上的主權,教導神永遠的心意(救贖、審判、重建),鼓勵信徒持守信仰、走向永恆的天家。書中充滿樂觀的屬天盼望,為要預備神的子民,面對將來臨的艱苦;也向未信者發出審判的警告和福音的呼召。
作者
啟示錄的作者自稱是耶穌基督的僕人約翰;至於是那個約翰,歷代學者有不同的爭議。引起爭議的原因是,作者約翰稱自己是神的僕人(1:1)、讀者的弟兄(1:9)、先知(10:11,22:9),可是沒有提到自己是使徒。另一個爭議的原因,是啟示錄的希臘文法生硬錯誤,與約翰福音的筆調不同。
但是早期教會一致認為這本書的作者,是耶穌的門徒約翰。本書文字帶有使徒權威與訓誨,而且作者顯然十分了解亞西亞的七個教會的情形,表明他的權柄與身份。作者沒有像其他天啟文學假借歷史偉人的名字,自稱約翰,表示當時眾人都知道這個約翰是誰。而且約翰福音最後耶穌對彼得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約 21:21-24)的話也暗示我們,耶穌將「必要快成的事」顯給祂所愛的門徒,是十分合理的。
至於啟示錄的文筆較先前的約翰福音與書信拙劣,可以解釋為年邁的約翰在拔摩島上(Patmos )看到異象,要趕快記錄下來(1:11,19),文字上自然沒有修飾。(如同彼得前書與後書的差別)所以現在解經書一致同意,啟示錄的作者是使徒約翰,西庇太的兒子,是那跟隨耶穌、為祂所愛的門徒。
寫作對象,時間,地點
一般學者認為啓示錄是約翰在被放逐到拔摩海島(1:9)時寫的;也有人認為是他後來回到以弗所,把在拔摩島上看到的異象寫下來,多數人支持是寫於拔摩島的說法。啓示錄成書的時間,應該在羅馬皇帝豆米田(Domitian)在位後期,約於 95 AD。
啓示錄是一封在教會中傳閱的書信,給亞西亞的七個教會,從以弗所(Ephesus)開始向北以順時鐘方向,是士每拿(Smyrna),別迦摩(Pergamos),推雅推喇(Thyatira),撒狄(Sardis),非拉鐵非(Philadelphia),老底嘉( Laodicea)。
當時教會正面臨嚴峻的逼迫,在經過暴君尼祿之後(Nero,54-68 AD),一世紀末的基督徒再次受到羅馬皇帝豆米田( Domitian,81-96 AD)的迫害與屠殺。豆米田將自己神化,要百姓拜他,對於不順從的基督徒大加迫害、施以酷刑。啓示錄給當時信徒帶來極大的鼓勵信息,就是主必再來、得勝、審判。不敬虔的社會和統治者都將面臨災難審判;而神的子民、信實堅守信仰的聖徒,將被帶到屬天的世界,與主永遠同在。
本書特色與主題
啓示錄對新約神學家帶來極大的挑戰,因為書中既是以異象表徵來表達,就很難達到神學共識。而且寫作結構不限於某種形式,約翰在時間、空間中跳來跳去;有學者說約翰的筆觸如畫一幅圖畫,從不同的角度著筆,描繪出最後的作品。
瞭解啓示錄
聖經學者解讀啓示錄從四個角度:
1. 是以第一世紀的歷史背景來了解啓示錄,稱為已過派(Preterist)。認為書中主要預言是針對當時的時代背景、教會的被迫害、耶路撒冷的陷落、和羅馬帝國的終於瓦解。可是這種說法無法解釋啓示錄最後幾章所描寫的基督再來、寶座審判、及最後勝利的部份。
2. 是以教會演進的過程來看,稱為歷史派(Historicist)。認為啓示錄是從一世紀寫作開始,直到現在教會所處的景況,其中藉由不同的教皇、宗教改革、政治革命…來看西歐的歷史,所以有人曾說希特勒就是敵基督。
3. 有學者認為不該把啟示錄視為跟某個特定事件或時代有關,稱為喻意派(Idealist)。他們人為啓示錄是表達善與惡對峙的喻意,每個時代都會出現,然而神的善終必戰勝邪惡。
4. 許多學者贊同未來派(Futurist)的觀點,認為啓示錄從第四章以後是講未來要發生的事,也就是世界末日。這樣的解釋,使得啓示錄對於當時第一世紀正在面臨逼迫的信徒,變得沒有意義。
其實以上四個不同的論點,都對讀者想暸解啓示錄,作了不同角度的貢獻,但是沒有一種是能充分解釋啓示錄的真理與奧秘的。啟示錄必須從第一世紀教會所處的直接危機來看,作者使用從他自己所處的文化與語言的環境中,來描述所看到的異象。他的修辭與用字,要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來解釋。啟示錄以耶穌基督和祂的再來為中心,告訴我們,人類的歷史正在朝向末世進行。我們理解啓示錄需要從大原則遠瞻,才能從其中領會作者要向我們這個時代所傳遞的信息,因而受到鼓勵、啟示、盼望、和力量。
基督論
啟示錄的中心是耶穌基督,約翰在書卷的開頭就如此宣告。這是耶穌基督的啟示,神給祂權柄,將未來要成的事指示給約翰,讓他成書曉諭給眾人。基督作為啟示者,是因為只有祂配揭開神所命定的書卷,並且將其內容顯露出來。
書中以各種角度來描繪耶穌,祂是彌賽亞、人子、猶大的獅子、被殺過的羔羊、騎白馬的萬王之王、白色大寶座上審判人的主…耶穌基督榮耀的再來,是本書的中心思想。啟示錄以耶穌基督再來開始,「看啊,祂駕雲降臨,眾目要看見祂,連刺祂的人也要看見祂…」(1:7),也以基督三次的宣告「我必快來」(22:7,12,20)結束。主耶穌的再來,是神啟示的終結與完成,是耶穌救贖工作的最後實踐。
書中多次提及羔羊、忍耐、榮耀、得勝,帶出神的子民與耶穌基督生命緊緊相連的關係。被殺的羔羊帶給信徒救恩,信徒當在黑暗權勢的暫時逼迫下堅守真理,因為榮耀的基督將快快來到,祂將得到屬靈爭戰的最後勝利,神的子民將與基督同享榮耀。
啓示錄開頭就讓我們看到耶穌是教會的主,祂不僅擁有、掌握教會(1:16,2:1),也行走察巡教會(1:13),祂瞭解每個教會的景況。在第五章裡講到兩個重要的字「配」和「能」,宣告耶穌的得勝與權柄(5:5,12)。只有被殺付上捨己代價的羔羊耶穌基督,祂在十字架上的得勝,使祂有權柄配得展開嚴封的書卷。這個得勝的信息,在主耶穌騎白馬再來擊殺列國與仇敵時,得到最後的勝利。
主耶穌是神永恆計劃的開始者、是參予者、是成就者、是審判者、是至高者、是得勝者。 基督給約翰的啟示,並多次宣告這些話是真實可信、必要成就的。主必快來的信息,是對忠心持守信仰信徒的動力與盼望,也是對世人福音的呼召。約翰在新天新地的描述中,讓我們看到主耶穌是生命的源頭,是永恆的光,是愛的終極,是完全的聖潔,是自有永有、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神,祂有所有的尊貴、權柄、榮耀。
末世論
啓示錄是神自己的啟示,也是最後的啟示。「若有人在這預言上加添什麼,神必將寫在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這書上的預言,若有人刪去什麼,神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分…」這段話強調約翰所看到的啟示是來自神的、是完整的、是真實可靠的、是不容人更改加添刪除的。
啟示錄中明顯的有很大的部份講到末世的景況,我們常陷於那些災難的描述,去猜測自己所處的世代是否已是末世;而忘記啓示錄真正的中心思想,是將必要快成的事指示我們,並向我們發出呼召,日期近了,聽見(聽道) 又遵守(行道)的人是有福的。啟示錄再三的強調,主必再來。祂再來的時候不再是道成肉身受苦的救贖主,而是騎白馬有權柄的審判主。
這個敗壞的世界要走到一個結束,是因為神要實現祂永遠的心意,就是神的帳幕在人間,恢復到創世記裡神與人同住的景象。創造在啓示錄中是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因為離了神的創造,末世就沒有什麼意義與價值。正因萬物是神所創的,才會有啓示錄中所描寫的末世景象。這不過神要得回祂應有的榮耀的一個過程。
人因著悖逆犯罪墮落,使萬有都隨之受咒詛,聖經裡說萬有都伏在虛空之下嘆息等待,切慕回到創造的神面前(羅 8:19-21)。神差愛子耶穌基督的救贖,不只是使人重修與神和好的關係,萬有也要與神和好(西 1:20)。所以基督徒的信仰,是以創造為起點,以末世為盼望,以基督的救贖為根基。
創世記 Genesis
|
啟示錄 Revelation
| ||
1:1
|
起初,神創造天地
|
21:1
|
我又看見了一個新天新地
|
1:5
|
稱暗為夜
|
21:25
|
在那裡原沒有黑暗
|
1:10
|
稱水聚集的地方為海
|
21:1
|
海也不再有了
|
1:16
|
神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
|
21:23
|
那城內不用日月光照,因為神的榮耀光照,又有羔羊為城的燈
|
2:17
|
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
21:4
|
不再有死亡
|
3:1,4
|
撒旦古蛇迷惑人類
|
20:10
|
撒旦被扔在硫磺的火湖,直到永遠
|
2:20
|
人住在河邊的伊甸園
|
22:1
|
人住在城內有生命水的河,自寶座流出來
|
3:16
|
你必多受苦楚
|
21:4
|
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
|
3:17
|
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
|
22:3
|
以後再沒有咒詛
|
3:22-24
|
人被逐出伊甸園,不可吃生命樹的果子
|
22:2
|
生命樹每月都結果子,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
|
3:24
|
人不再得見神的面
|
22:4
|
祂的僕人都要事奉祂,也要見祂的面
|
所以末世論是以創造論為起點(4:11),而以救贖論為基礎(5:9-10),末世是神要得回祂所創造的萬有,使人神之間恢復原有同住的關係。「看啊,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主神要光照他們,他們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末世也是耶穌基督十字架救贖工作,最後完滿的實現。
書中的「七」
啓示錄中提到五十二次「七」。七是完全的數字,是三(神的數字)和四(受造物的數字)的總和,七代表神和人( 三代表神,四代表受造物)的連合。
七個祝福(1:3,14:13,16:15,19:9,20:6,22:7,22:14),
七封書信給亞西亞的七個教會(2-3章),寶座前的七靈(1:4,4:5,5:6),
七個金燈臺(1:12,20,4:5),七星(1:16,20),七個教會的使者(1:20),
七印(5-8章),七角七眼的羔羊(5:6),七號(8-11章),七雷(10:3-4),
七個異象/奇事(12:1,12:3,13:13,13:14,15:1,16:14,19:20),
七頭七冠冕的紅龍(12:3),從海中來七頭的獸(13:1),七災(15:1,6),七碗(16章),
七座山(17:9),七王(19:10)。
書中也有七個對比:
神的印對比獸的印(7:2-3,13:16),生產的婦人對比大淫婦(12:1-2,17:1-6),羔羊對比龍,父、子、聖靈對比龍、獸、污穢的靈, 新耶路撒冷城對比大巴比倫城,基督對比敵基督,麥子和葡萄的收割(審判)。
主耶穌在啓示錄中有七對名稱:
首先的、末後的(Alpha & Omega,1:8,1:17,2:8,22:13)
主神、全能者(Almighty,1:8,4:11)
誠實見證的(Faithful & true witness,3:14,19:11)
神的道(Word of God,2:12,19:13)
萬王之王、萬主之主(King of kings & Lord of lords,3:14,19:16)
明亮的晨星(Morning star,2:28,22:16)
獅子及羔羊(Lion & Lamb,5:5-6,12:7,13:8)
亞西亞的七個教會
寫給亞西亞七間教會的書信,在啓示錄中形成一個顯著的單元。每一封信的開始,耶穌基督都取自第一章裡的某個特定象徵,來說明自己的身份。這七封信雖然看似給當時的教會,其實適用於普世的教會。耶穌基督、教會的元首,在鑒察祂的教會,並發出警告與鼓勵的信息,「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這七封信勻稱整齊,每一個開頭都指名給教會的使者,而基督對於每個教會都有特定的身份。教會都受到某些稱讚、責備、勸勉、警告、應許。
教會
|
稱讚
|
責備
|
指示
|
應許
|
以弗所 Ephesus
|
勞碌、忍耐、不容忍惡人
|
離棄起初的愛心
|
悔改行起初的事,不然被挪去
|
得勝的,必將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吃
|
士每拿 Smyrna
|
患難、貧窮
|
務要至死忠心,得生命冠冕
|
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的死
| |
別迦摩 Pergamos
|
在患難中堅守神的名和道
|
隨從異端、行不義之事
|
悔改,免得被攻擊
|
得勝的,得賜嗎哪,白石上得新名
|
推雅推喇 Thyatira
|
愛心、信心、勤勞、忍耐、行善
|
容忍假先知,引誘信徒行不義之事
|
不悔改者將受大患難;不隨從不義者,繼續持守
|
得勝的,賜他權柄制伏列國,得賜晨星
|
撒狄 Sardis
|
死的教會,沒有一樣完全
|
悔改,回想當初的領受
|
得勝的,不從生命冊上塗抹名字
| |
非拉鐵非 Philadelphia
|
遵行神的道
|
要持守,得以免去試煉
|
得勝的,在神的殿中作柱子
| |
老底嘉 Laodicea
|
不冷不熱,自以為富足
|
將蒙管教;要發熱心、也要悔改
|
得勝的,在寶座上與主一同坐席
|
給亞西亞教會的七封書信提醒每一個世代的教會,主耶穌是教會的頭,祂在教會當中行走鑒察。七教會的不同景況,正反映歷代教會的處境,值得我們學習警惕。
七印、七號、七碗
啓示錄中的七印、七號、七碗,形容末世時的災難和毀滅。對於三組七的發生順序,聖經學者又有許多不同的看法。每一組七又可以分成三組:
七印
|
七號
|
七碗
| |||
1-4
|
征服、戰爭、飢荒、死亡,地上人死 1/4
|
1-4
|
地、海、水、日月星,壞了 1/3
|
1-4
|
地、海、水、日月星,全部毀壞
|
亞 6:1-8,太 24:4-7,可 13:5-8,路 21:8-11
|
珥 2:29-32,摩 8:9,賽 13:10,結 32:7
|
地上不悔改悖逆的人受苦,神的公義伸張
| |||
5-6
|
聖徒殉道、天象毀滅
|
5-6
|
蝗災、戰爭,殺人 1/3
|
5-6
|
獸的國黑暗,與聖徒爭戰
|
太 24:9-10,29,可 13:9-13,24-25,路 21:12-18,25-26
|
蝗蟲殺害沒有印記的人(前面開六印時候信徒受印記)
|
(第六碗和第六號都是在伯拉大河,就是幼發拉底河)
| |||
7
|
寂靜二刻,強調事情的嚴重性
|
7
|
神的忿怒完全傾倒,之前又有天上敬拜的莊嚴場面
|
7
|
地質改變,巴比倫裂成三段,在災害中人還是褻瀆神
|
傳統的看法是將七印、七號、七碗依時間先後一線排列(Linear)。六印之後,第七印帶來前六號,第七號帶來後面七碗。
1-6 印,7 印
1-6 印,7 印
1-6 號, 7 號
1-7 碗
但是這個看法現在一般不接受,雖然約翰在經文中以先後順序敘述災禍,並不表示他們是一波接著一波的。另外有同歸平行(Parallel)的看法,七印先開始,在中間七號開始,然後是七碗,但是三者在同一個時間點上結束。
1 2 3 4 5 6 7 印
1 2 3 4 5 6 7 印
1 2 3 4 5 6 7 號
1 2 3 4 5 6 7 碗
還有將以上兩種說法合併,形成望遠境式(Telescope)的關係,六印在前,第七印在時間上很長,包含了七號和七碗。以此類推,第七號在時間上也包含了七碗;所以七印七號七碗同時結束。
[ 7 印]
[ 7 號]
1-6 印,1-6 號,1-7 碗
也有學者認為三組七是循環重覆(Spiral Repetition)的,三個系列的關係是嚴重程度逐漸增加的螺旋,就好像爬窄梯旋轉而上,走到最高層就看到最廣的視野。
還有學者把這三組七對災難的描述,看成是萬花筒(Kaleidoscope),每次搖動萬花筒就看到相似卻不同的畫面,然而其中的組成份子是不變的。
不論我們怎麼看這三組七的順序,我們不要在其中迷失了這段經文的重點,就是神公義的審判必然來到,神對敗壞世界的忿怒將至,沒有人可以逃避。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是悔改的呼召,這正是啟示的目的,要世人在災難的緊迫下,回轉歸向神。同時也對遭逼迫的信徒給予鼓勵與安慰,審判毀壞之後就是神的更新,忠心的聖徒將與主一同作王,在新天新地裡與神永遠同住。
千禧年
啓示錄 20:1-6 提到耶穌作王、撒旦被捆綁一千年,這段時間被稱為千禧年(Millennium)。聖經學者對千禧年的解釋,有不同的看法,一般分為前千禧年(Premillennial)、後千禧年(Postmillennial)、無千禧年(Amillennial),三種學說。
前千禧年的支持者,認為主耶穌的再來,是在千禧年之前,正如啟示錄 19-20 章的次序。他們認為世界正走向主再來的年代,主耶穌再來後,撒旦被暫時捆綁,主耶穌與聖徒在世上掌權作王一千年。他們認為這是應驗神對以色列人的應許(賽 2:3,但 7:14,結 14:9),又如主禱文說「願你的國降臨…」(Your kingdom come),耶穌真的成為世界的政治領袖。之後才是最後白色大寶座的審判,而撒旦將被丟進硫磺的火湖,永遠受痛苦。
後千禧年的支持者,認為千禧年是福音傳到地極(太 28:19-20)的最後一千年,也就是說世界是越來越好(基督化),然後主耶穌再來。
無千禧年的學者主張,這段經文是一個象徵性的描寫,並不會有實質的千年統治,這是教會歷史的一個縮影罷了。第一個主張無千禧年的是奧古斯丁,他認為千禧年從主耶穌降世開始,直到祂再來結束。我們現在就是在千禧年的國度中,福音的大能勝過撒旦和罪的權勢(撒旦被捆綁的解釋),整個新約時代就是千禧年。奧古斯丁認為第一次的復活,是我們信主時靈命的復活;第二次的復活,是以後身體的復活。所以撒旦從無底坑出來,就是人類歷史上的最後七年,之後是哈米吉多頓的大戰,撒旦戰敗後被扔入火湖。
各種不同看法的爭議在於啓示錄第 20 章,到底在時間上是不是在 19 章之後?一般人認為約翰用「我又看見…」的說法,來表明時間上的進展。另一派人宣稱約翰的啟示錄是集中主題描寫,不一定是依照時間先後。例如四章只講神,不提耶穌基督;第五章著重羔羊,不講神;17-18 章只講巴比倫,6-11 章與 12-19 章在時間上應該平行…等等,所以千禧年也不一定在時間上發生在主再來之後。
一般學者支持前千禧年的說法,因為從教會歷史上來看,撒旦的活動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更猖狂。新約聖經中反覆強調到末世有各種異端邪說、假教師假先知出來迷惑人,要基督徒持守信仰,保羅也要我們穿上神所賜的全副軍裝來抵擋誘惑。那麼,或許有人會問,何必把撒旦關起來一千年,後來又讓他出來迷惑人? 我們對千禧年的解釋,必須思想千禧年的意義何在?千年統治的目的是什麼?
學者認為千禧年是奬賞的年代。從經文中多次講到一千年,應該不只是象徵性的表達;而且提到列國、全地、爭戰,看來是有實質的土地。千禧年是聖徒與主作王的時間,尤其是那些堅守真理殉道、在祭壇下為主作見證被殺的人(6:9-12)。這裡說到這些聖徒都復活了,與基督一同作王(20:5),又說頭一次復活的人有福了,這些是為信仰付出生命代價的聖徒,他們是第一批復活的人。(「但各人是按著自己的次序復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後在他來的時候,是那些屬基督的…」林前 15:23)他們有福的原因是:第二次的死(與神永遠的隔離)在他們身上沒有權柄,他們要作基督的祭司,要與主耶穌一同作王千年。所以頭一次的復活是選擇性的,是為主付代價的聖徒先復活;第二次的復活是普世性的(20:12-13),是白色大寶座前的審判。
聖經其他經文似乎也描寫千禧年的景況,主耶穌對門徒說過「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太 19:28),與啟示錄 20:4 相似。耶利米書中也說到公平公義的政權「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給大衛興起一個公義的苗裔,他必掌王權,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在他的日子,猶大必得救,以色列也安然居住,他的名必稱為耶和華我們的義」(耶 23:5-6),彌迦書中說「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 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人人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無人驚嚇。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親口說的」(彌 4:1-4),還有以賽亞書、以西結書、但以理書裡都有預言。
啓示錄 20:7-10 記錄,一千年之後撒旦被釋放,又出來迷惑人引起爭戰;這是千禧年的另一個意義。証明人至終還是會墮落,不靠神的恩典,是不可能完全與聖潔。人在基督作王的理想國度裡,仍然抵擋不住誘惑,証明人的盼望只有神。
我們雖然無法以有限的智慧來參透千禧年的奧秘,然而這段經文的主要意義是,聖徒對真理的堅信不移,將會為他們贏得與基督合一的最高生命。這正是啓示錄整本書的要義,基督將原本隱藏的事啟示出來,給在逼迫黑暗中的信徒帶來曙光與激勵。邪惡的勢力終必崩潰,神的國度終必臨到,堅信忍耐的信徒終必得到奬賞,得勝者必進入神永遠的榮耀與福樂中。
本書大綱
一般聖經學者傳統上把啟示錄根據 1:19 的經文「所以你要把所看見的、和現在的事、並將來必成的事,都寫出來」分成三大段:第 1 章是約翰所看見的事,2-3 章事現在的事(當時教會的景況),4-22 章是將來必成的事。可是這樣的分段面臨一些問題,基本上整本啓示錄都是約翰「所看見的事」,在 2-3 章給七教會的書信中,也有「將來必成」的部份。
所以現代學者以啟示錄中的「我被聖靈感動」的四個異象來分段。第一個異象(1:10-3 章)是約翰被聖靈感動,記下基督對亞西亞七教會的話。第二個異象(4-16 章),約翰被聖靈感動,看到天上的敬拜,和神忿怒的降災給世上不虔的人。第三個異象(17-21:8)約翰被聖靈感動,看到與神為敵的下場,巴比倫的傾覆、撒旦和跟隨者的永死。第四個異象(21:9-22 章),是約翰被聖靈感動,看到新聖城耶路撒冷的從天而降,描寫天家的美善和信徒永恆的歸宿。
主耶穌啊,我願你來
| |||||
引言
|
教會的持守
|
末世的災難
|
仇敵的下場
|
永恆的天家
|
結語
|
我被聖靈感動
|
我被聖靈感動
|
我被聖靈感動
|
我被聖靈感動
| ||
1:1-9
|
1:10-3:22
|
4:1-16:21
|
17:1-20:15
|
21:1-22:5
|
22:6-21
|
主耶穌已經得勝
坐在天上的寶座
|
呼召教會得勝
巴比倫傾倒
|
敵擋神的結果
羔羊的婚宴
|
新耶路撒冷
信徒與主作王
|
我必快來
鼓勵信徒持守
| |
拔摩島
|
天上
|
曠野
|
高山
|
引言(1:1-9)
啟示錄一開始就說明它的主旨,是神給耶穌基督權柄,將必要快成的事啟示給約翰,叫他把看見的都寫出來,見證福音的真理與預言,並且呼籲讀者遵守得福。啟示是從神來的,神是一切啟示的源頭。如果不是神主動,人的思想永遠無法明白世上一切運行的真正權勢。這個啟示是由耶穌基督傳達的,這裡說到「曉諭」(sémainó,英文翻成 signify)就是用表徵(sign)來表達觀念。
約翰說耶穌將這些事顯給他看,是因為日期近了。日期,原文#2540 kairos,是時機的意思,有一種關鍵時刻的迫切感。這裡宣告一個祝福,就是給那些聽到信息又遵守的人。在教會初期,書信是在教會公開朗讀的,信徒是聽眾。這個祝福對於當時正在受羅馬政府逼迫的教會信徒是很重要的鼓舞。約翰也以權柄的口氣,要求聽者要遵行其中所記載的,以順服來回應神的話語。
既然這書卷是耶穌基督的啟示,那麼約翰就先強調基督的角色。祂是誠實的見證人,是從死裡首先復活的,是世上君王元首的。這樣的基督論,奠定了整卷書裡基督的權柄與大能。接著是對基督完成救贖工作的頌讚,尊崇耶穌因愛為我們捨己,救我們脫離罪惡,使我們身份改變,得以成為神國的子民,作父神的祭司。
在榮耀的頌讚中,約翰宣告基督駕雲降臨的再來,將會向普世顯出祂至高無上的主權。那時不信的萬民都要為自己的處境哀哭,因為基督再來所帶來的審判。(參看:但 7:13,亞 12:10)約翰確切表示這些是真實的,必要發生的,因為神是掌管人類歷史至高的主宰,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祂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
對教會的勸勉(1:10-3:22)
約翰首先說明被聖靈感動(原文意為「在靈裡」),看見異象的地點是在拔摩島;主耶穌要他傳達訊息給亞西亞的七個教會。這裡說到如人子的耶穌的尊容,描寫祂所穿戴的如同祭司,全身潔白代表聖潔,眼目如火焰是鑒察人心的,腳和聲音都代表能力,口中的利劍應該就是神的話語。
主耶穌自稱是「首先的、末後的」,表示祂不受時間的限制,從起初到末了都在祂裡面,祂是從亙古到永恆。耶穌也自稱是「是存活的,曾死過又活了,直到永遠」,表示祂是死而復活生命的主。祂戰勝死亡的權勢,所以祂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約翰對耶穌基督的形容,彰顯祂的大能、權柄、榮耀、聖潔、得勝。所以接下去對教會的勸勉,才會有「得勝」的鼓勵。信徒在試探艱難中,可以仰望得勝的主,而重新得力堅守信仰。
七個燈臺代表亞西亞的七個教會,而七星代表教會的使者(天使)。這裡有兩個重要的細節,就是 1:16 說耶穌右手拿著( echó,have)七星,是擁有的意思,而 2:1 說右手拿著( krateó,hold)七星,是完全掌握的意思。又說主耶穌在燈臺中行走,由靜態的掌握,變成動態的察巡。古時祭司的職責之一,就是檢查聖殿中的燈臺,加燈油、剪燈芯(出 27:21),確保每個燈台都持續發光。這裡耶穌身著祭司服飾,在教會中行走察看,給七教會的書信中都有「我知道」,表示主耶穌不是高高坐在天上的主,祂是教會的大牧者,關心教會的成長。這對正在受迫害的基督徒是很大的鼓勵;對怠惰的基督徒是很大的警告。
對七教會雖然是個別的信息,但是大致上有相同的結構,也傳達相同的呼召。這些教會的處境是有外來的逼迫反對,也有內部的軟弱和妥協。除了示每拿和非拉鐵非沒有受到責備之外,教會普遍呈現靈命和道德上的軟弱,從愛心上冷淡、到自以為富足,教會沒有預備好面對將臨到的迫害。所以這些書信提出一個普遍的呼召,要他們悔改,要他們堅強、謹守信仰。
每封書信裡,耶穌基督都用不同的稱號來代表祂的權柄,正是約翰在第一章裡對耶穌基督身份的描繪。
給以弗所教會(2:1)——在七燈臺中行走的(1:13)——大教會成長許久後,忘了起初愛主的心的危險。
給示每拿教會(2:8)——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的(1:17-18)——在貧困中的持守。
給別迦摩教會(2:12)——有兩刃利劍的(1:16)——在教義上與世俗妥協的危險。
給推雅推喇教會(2:18)——眼目如火、腳像光明銅(1:14-15)——在道德上與世俗妥協的危險。
給撒狄教會(3:1)——有七星七靈的(1:16)——靈命死亡的危險。
給非拉鐵非教會(3:7)——拿著鑰匙的(1:18)——在試煉中的持守。
給老底嘉教會(3:14)——誠信真實見證的(1:5)——自以為富足的危險。
給教會的書信中也不斷呼籲信徒要得勝,也就是面對試探逼迫時站立得穩。得勝者的奬賞是以多樣的表徵來描述的:生命樹的果子、不受第二次的死、得嗎哪、新名寫在白石上、同享基督的權柄、名字記在生命冊上、成為殿中的柱石、與耶穌一同坐席… 一層一層漸進,以不同的方式表達永遠的救恩。
這些呼召有急迫性、也有重要性,所以說「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當時書信是在教會中宣讀,會眾當然是聽到了;這裡的意思是要信徒把神的話語聽到心裡去,而且行出來,不然就像雅各書裡說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啓示錄給眾教會的書信,勉勵警告信徒,要遵行主的命令。既然提到名字不會從生命冊被塗抹(3:5),表示有些名字是有可能被塗抹的。這是新約聖經裡常見的張力,一方面呼召人堅忍到底,一方面有神保守的確據。信實是神對信徒的勉勵與期望。
末世的災難(4-16 章)
七教會的書信最後以「與主一同坐席」的勉勵結束,這就連到下一個大段,約翰被聖靈感動、帶到天上,從屬天的角度看以後必成的事。約翰先看到天上的敬拜,分別是對父神和羔羊耶穌基督。然後揭開封印,末世的災難便一波一波的被描述。在印和號之間有一段插曲(十四萬四千人受神的印記),在號和碗之間也有一段插曲(十四萬四千人學唱新歌)。
這大段經文中,神的忿怒(#3709 orgé,英文翻成 wrath)出現過五次 (6:16,17,11:18,14:10,16:19),到三組七的後面變成神的烈怒(#2372 thumos,英文翻成 fury)出現在 14:10,19,15:1,7,16:1,19,以炙熱的怒氣代表神的審判。神的忿怒不是一種情緒的感覺,而是祂對罪的反應,以及那反應所帶來的果效。因為人在災難下,不但沒有回轉歸向神,反而更加褻瀆神。
天上的敬拜(4-5 章)
約翰說他被聖靈感動、帶到天上,看見一個寶座(throne )。寶座一字在新約聖經共提到 62 次,其中有 47 次在啓示錄中。寶座代表神的權柄與能力。
約翰沒有用任何具體的方式來描述神,他可能沒有直接見到神,只能用神的光芒(寶石和虹)來形容祂。約翰對神的描繪,分為靜態的(4:2-5) 和動態的(4:6-11)。對神靜態的描述是用寶座周圍的人、事、物來襯托神的尊榮。動態的描述是兩首讚美的詩歌,分別由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長老所唱。
寶座四周有二十四位長老坐在寶座上、七盞火燈、玻璃海、和四活物。 以西結書 1:22 中也曾提到「有穹蒼的形象,看著像可畏的水晶」;玻璃海是形容一種視覺,反射寶座的光芒,顯出寶座上的神的威嚴與崇高。四活物各有特徵:獅是萬獸之王、牛是家畜之王、人是萬物之王、鷹是飛禽之王,四活物代表所有的被造物。
四活物歌頌讚美神「聖哉、聖哉、聖哉、主神,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聖哉聖哉聖哉」,三疊頌表示最高級。聖的反義是俗,所以我們說分別為聖,就是與世俗分開。以賽亞書稱神為以色列的聖者,意思就是神是超越世上所有的。這裡稱神為「主神」,表示神凡事居首位。「昔在今在以後永在」,表示神不受時間限制,祂永不改變。「全能者」在新約聖經共出現過十次,除了哥林多後書六章引用舊約經文提到過之外,其他九次都是在啓示錄。全能者歌頌神的掌管萬有、至上權柄。
二十四位長老的頌詞「我們的主、我們的神、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當時的羅馬皇帝要求百姓敬拜他,對他的雕像說我們的主、我們的神。二十四位長老的頌詞,讓當時的基督徒知道神才是真正的主。接著對神創造宇宙萬物的讚美,反應對神的大能與權柄的稱頌。並且指出末世的意義,在於神要得回祂所創造的萬有,就是在後面章節中提到的「更新」(21:5)。而所有的事情(包括末世的災難和爭戰),都在神的旨意中而有的。
約翰對神的描述,以靜態的榮美,動態的讚美,和長老們的俯伏敬拜,形成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團體。這個團體環繞著一個中心,就是寶座上的神。祂受到敬拜,因為祂的永恆性和聖潔;而祂所創造的萬物,也因祂創造的偉大而讚美祂。
接著在第五章,天上敬拜的焦點,從坐在寶座上被長老和四活物敬拜讚美的神,轉移到唯一配得展開書卷的羔羊耶穌基督。敬拜的原因,從創造轉到救贖。所以啟示錄是聖經最後一本書,是神永遠心意的終結。末世是以創造為起點,以救贖為基礎,以得勝更新為終極。所有將要來的災難(揭開七印),不只是顯明神的公義審判,或是神對罪惡的忿怒,而更是要顯明神的大愛。
這裡也有兩首詩歌,第一首是四活物加上二十四位長老的合唱(5:9-10),第二首是千萬天使的合唱(5:11-12)。第一首歌是稱頌羔羊的救贖,說到耶穌基督用自己的血將萬民買了來,使信徒成為神國的子民、作祭司、並與基督一同掌權。第二首歌由四活物、長老、加上天上千萬天使合唱,歌頌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這裡強調的是羔羊的「配得」,因為祂被殺付上代價,順服神死在十字架上完成救贖,戰勝罪與死的權勢。所以羔羊的得勝,使祂配得權柄展開書卷。
天上的敬拜
| |
神
|
羔羊
|
靜態:神的榮耀(4:2-8)
|
靜態:羔羊的榮耀(5:4-7)
|
動態:
第一首歌-四活物(4:8)
敘述:神的屬性(神是誰)
第二首歌-二十四長老(4:11)
敘述:神的屬能(創造的工作)
|
動態:
第三首歌-四活物、二十四長老(5:9-10)
敘述:羔羊的救贖(寶血買來)
第四首歌-活物、長老、天使(5:12)
敘述:羔羊的榮耀(配得)
|
第五首歌-活物、長老、天使、所有被造之物(5:13)
敘述:神與耶穌基督的榮美
|
天上的敬拜對神與羔羊的頌歌,就好像水波漣漪效果,越來越大,參予敬拜的人數越來越多,從四活物(4),二十四長老(24),到四活物和長老(28),到加上千萬天使,最後到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裡、天地間一切被造物,正如詩篇 96:11「願天歡喜、願地快樂、願海和其中所充滿的澎湃…」神啊,你真偉大,何等偉大!
七印(6:1-8:2)
前面的敬拜中歌頌只有被殺的羔羊配拿書卷、揭開七印,神的終極心意將要實現,而是由耶穌基督來執行的。接著就揭開七印,末世的災難來到。七印是由羔羊揭開的,表示末後的災難也是在神的旨意之下。七印中的災禍只是局部的,比起後面的七號七碗要輕得多,顯示它警告的性質,為了激勵呼召世人悔改。
第一印的騎士拿著弓、戴冠冕,勝了又勝。把第一印的白馬騎士和後面十九章的白馬騎士相比,我們會發現兩者間的對比。十九章十一節的白馬騎士顯然是再來的基督,那裡形容祂被稱為誠信真實,祂審判爭戰都按著公義。基督頭上戴著許多冠冕(#1238 diadéma),這裡的冠冕是指王冠,是權柄管轄的冠冕。第一印的騎士所戴的冠冕(原文是#4735 stephanos),是競賽得勝的冠冕,所以這裡形容他勝了又勝。此外,基督拿劍、騎士拿弓。所以一般學者認為,第一印的騎士是敵基督,他蒙蔽世人看來像基督(「冒我的名來」,「沈淪之子顯露出來」),可是帶來的是毀壞與爭戰。
第二印騎紅馬的騎士,帶來爭戰與流血,這裡說他從地上奪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殺。在福音書中多處主耶穌告訴門徒末世的景況說,「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
第三印是騎黑馬的,騎士手中拿著天平,這是代表飢荒,物質短缺。在馬太福音 20:2 中看到,一錢銀子是人一天的工資。依當時的物價,一錢銀子可以買到八升麥子。這裡記錄一錢銀子只能買到一升麥子,表示通貨膨脹,物質缺乏。而麥和酒不可糟蹋,表示貧富不均,窮人受苦。
第四印是灰馬騎士,說他的名字的死(death),還有跟班叫陰府(Hades,原文字意是「看不見的世界」unseen world,希臘神話中管陰間的神就叫 Hades )。這裡說到在災難中因爭戰、飢荒、疾病死亡的人數達到四分之一。
前四印是一個組合,看到末世時將有的災禍、戰爭、死亡。第五印講到殉道者的呼聲。約翰說第五印揭開時,他看到天上有一個祭壇,祭壇下有忠心殉道者的靈魂,他們呼救神公義的審判速來。在舊約聖經中,詩人和先知也曾呼求「惡人誇勝要到幾時呢?」,「耶和華啊,我呼求你,你不應允,要到幾時呢?」這是對正義伸張的呼喊。
-這裡說到「住在地上的人」(dwell on the earth),是指與神為敵的人。這個名稱反覆出現(3:10,6:10,8:13,11:10,13:8、12、14,17:2、8),這些是安家居住在這地上的人,對比於基督徒是世上寄居為客旅的。所以我們在後面的經文看到,這些「住在地上的人」在災難的警告下,始終不悔改,以殺害聖徒先知為樂,跟隨獸更加褻瀆神。
殉道聖徒的呼求,得到的回應是神的時間未到「還要安息片刻」,有白衣賜給他們。白衣象徵聖潔蒙福,在七章九節也有各國各族各民各方的人身穿白衣,站在寶座面前。白衣是稱義的象徵,是我們可以與神面對面,在神面前站立。
回答第五印聖徒的問題「要等到幾時呢?」,第六印的揭開正是表示宇宙星象都有大變動。神執行審判傾倒烈怒,將在一系列的事件中徹底執行。第六印的天象的變動,在約珥書中預言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有血、有火、有煙柱,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珥 2:31)
結果「住在地上的人」對這些現象的反應是,寧可躲藏逃避,也不願意悔改,面對神的公義。約翰在這裡以七種不同的描述(君王、臣宰、將軍、富戶、壯士、為奴、自主),來代表所有的人。以賽亞書就已經預言,當主的日子來到,人們將進入巖穴避難,躲避神的忿怒(賽 2:10,19,21),何西阿書 10:8 裡也說「他們必對大山說,遮蓋我們,對小山說,倒在我們身上」。
第六印和第七印中插入了一段插曲,正是回答了第六印揭開後最後的問題「神忿怒的大日到了,誰能站得住呢?」這段插曲中有兩組人,一組是十四萬四千人(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受神的印記;另一組是各國各方來的聖徒,在神寶座前歌頌讚美神與羔羊。這兩組人正好與先前描述的在地上躲避神的人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誰能在神大怒的日子站立呢?就是那些忠心持守真理信仰的聖徒。這是整個啓示錄的中心思想,也是對面臨苦難逼迫的信徒的鼓勵與盼望。
在十四萬四千人受印前,時間和毀滅暫時靜止,使屬神的人受永生神的印記。一般學者認為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只是一個象徵,是指所有的信徒,保羅也說心裡受割禮的(悔改信主)是真猶太人(羅 2:29),教會是神的以色列民(加 6:16)。有學者把這組人當作在末世教會的殉道者,因為他們蒙印記是要免去後面第五號蝗災的痛苦(啟 9:4,14:1-5);就像是逾越節塗抹羊羔的血,免去被使者擊殺一樣。這表示他們要經過末世的災難,也可以解釋第五印所說的,等待人數滿足了數目。
第二組人數眾多無法數清,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這與前面歌頌羔羊「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前後呼應。有一位長老告訴約翰,這些人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因著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了;就是說他們是因著信耶穌寶血的救恩,而得以聖潔稱義。這組人和前面的十四萬四千人可能重覆(都經過大患難),描寫他們死前、死後的光景 。
聖徒們在神的寶座前俯伏敬拜頌讚神,他們忠心所得到的奬賞就是與神同住(神用帳幕覆庇他們)。在神的國度中,信徒生命得豐盛的餵養,享受永遠的福樂。這裡的信息,就是向信徒保證,他們已經受了神的印記,是耶穌用寶血買贖稱義的人。所以無論在什麼景況,都要仰望天家,持守信仰,定睛永恆的奬賞。
揭開七印的時候,天上寂靜二刻。這個停頓,用來表示事情的嚴肅與嚴重性。「惟耶和華在祂的聖殿中。全地的人,都當在祂面前肅敬靜默。」(哈 2:20)「你要在主耶和華面前靜默無聲,因為耶和華的日子快到…」(番 1:7)從文學敘述上看來,好像七號是第七印的內容,而七碗又是第七號的內容。在上述討論三組七的關係裡已經陳述,三組間彼此的關係,應該不是直線的先後,而是彼此重疊。只是以文學的描述,來說明速度和嚴重的增強。
七號(8:3-11:19)
如同七印,七號的前四號是一組,帶來自然界的災害。四印描寫人類的罪性所帶來的結果;戰爭、飢荒、疾病、死亡;七號則顯示神的積極介入,自然界的破壞帶來懲罰。第一號吹響後有雹子與火攙著血掉在地上(這與出埃及記九章裡的雹災類似),結果地面上的植物被燒毀了三分之一。
第二號毀滅海裡生物的三分之一,第三號破壞了水的源頭,江河淡水變成苦味(茵蔯是帶有苦味的植物,可用來殺蟲),水源的污染造成許多死亡(可能是引發的疾病)。這裡三號都描繪從天而來的帶火的雹子、大星,可能是隕石。
第四號的災害如同第六印,是天象的變化與破壞。日月星辰都被毀壞,約翰以三分之一來表達事情的嚴重性。馬可福音記載主耶穌告訴門徒祂再來的景象,「在那些日子,那災難以後,日頭要變黑,月亮也不放光,眾星要從天上墜落,天勢都要震動…」(可 13:24-25)
第四號結束的時候,由空中的鷹來宣告接下來更大的災難,它對「住在地上的人」說,禍哉禍哉禍哉。三疊禍哉表示最高級,最嚴重的災禍將至。第一禍是接下來第五號的蝗災(9:1-12),第二禍是戰爭、死亡、地震(9:13-11:14),第三禍是七碗大災難(15:1-16:21)。
第五號吹響開了無底坑的門,有煙霧蝗蟲上來。我們看到啓示錄中的三層地理環境:地上(earth)有災難、戰爭,天上(heaven)有寶座、審判,無底坑(abyss)有獸、邪靈。蝗蟲常用來代表毀滅,它們雖然是從魔鬼的無底坑出來要危害人,卻不能加害有神印記的人。這就是開第七印前,屬神的人受神印記的目的。信徒雖然要經過災難,卻受到神的保護與看顧。另一方面講到這些傷人的蝗蟲「有能力賜給它們」,「吩咐不可傷害有神印記的人」,讓讀者看到神在掌權,這正是整本啓示錄的主題,神是主神全能者。雖然蝗蟲的王是撒旦,它們仍然伏在神的權柄之下。
這裡提到蝗蟲的王的名字,希伯來文是亞巴頓(Abaddon),希臘文是亞玻倫(Apollyon),這是魔鬼的名字。在啓示錄中魔鬼被稱為亞巴頓、亞玻倫、大龍、古蛇、魔鬼、撒旦、迷惑者。
第六號吹響,釋放了四個被捆綁的殺人使者。這裡的伯拉大河,就是所謂肥沃月彎的兩大河之一的幼發拉底河。幼發拉底河是神賜給亞伯拉罕的應許之地的邊界,也是羅馬帝國的東界。神的子民從那裡開始,在末世時幼發拉底河仍然扮演重要的角色。倒第六碗的時候,幼發拉底河要枯乾,在那裡有大戰。
這四位兇狠的殺人使者被釋放,形容他們的軍隊人數眾多,武器會噴出火、煙、硫磺。以現代的眼光看,可能是形容核子武器的威力。他們殺了世上三分之一的人口。第一樣災禍(蝗災)讓人痛苦,第二樣災禍(四使者)則是造成普世的屠殺。然而地上的人仍然不肯悔改,仍舊過不義不虔的生活。
如同第六印與第七印中間有插曲,是十四萬四千人受印、和天上群眾的異象。在第六號和第七號中間也有插曲,是兩段先知角色的異象。第一段是約翰自己吃小卷,繼續向多民多國多方多王,再說預言(10:1-11)。第二段是兩位先知、見證人的事(11:1-14)。
從四章到九章約翰被聖靈感動,到天上觀看異象。在第十章的一開始,約翰看到大力的天使從天降下,看起來約翰這裡又從天上回到了地上。天使手中的小書卷(biblaridion)是已經展開的,這與前面只有羔羊能揭開的書卷(biblion)不同。天使嚴肅的宣告,時日不多了,當七號吹響的時候,大災難將快速到來,屬神的信徒將和與神為敵的人爭戰,神的奧秘(就是神自創世以來所定的計劃,藉著羔羊寶血的救贖、所要成就的最後勝利)就成全了。
天使將小書卷給約翰,叫他吃了。約翰吃完書卷後,天使說他要繼續以先知的身份說預言。這裡形容小書卷甜如蜜,可是吃到肚子裡後發苦。這像以西結受托付的故事(結 2:8-3:3),詩篇裡稱頌神的話語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詩 119:103)。可是約翰要說的這個預言關乎末世教會的信息,在最後勝利之前,信徒將經過極大的患難,所以肚子發苦。
之後約翰得到一根葦子去量聖殿,這段經文在解釋上爭議頗多。有人認為是指實質的聖殿,也有人認為是以表徵代表敬拜神的基督徒團體,也就是教會。這裡提到一個時間:四十二個月,就是一千兩百六十天,也是後面十二章裡所說的三年半(一載,二載,半載),這個一載二載半載在但以理書 7:25,12:7 也曾提過。但以理 7-8 章所指的是主前二世紀時,敘利亞王安提阿哥四世伊比法苦待以民、褻瀆聖殿的事。這裡和但以理十二章都是指末世敵基督的時期。
兩個見證人看來是摩西(叫水變血)和以利亞(天不下雨),他們常是被作為先知的代表,耶穌變像的時候也是摩西和以利亞顯現。但是兩個見證人,也可能只是象徵性的代表在末日為真理作見證的教會。這裡說他們穿毛衣(sackcloth,麻衣)傳道,可見他們是傳「悔改」的信息。
這兩人在末世的七年期間的頭三年半,蒙神保守、傳道有力。可是時間到了,從無底坑來的獸(敵基督)把他們殺死了,曝屍街道。這裡說大城叫所多瑪(道德腐敗)、又叫埃及(壓迫奴役),表示惡貫滿盈的意思。住在地上抵擋神的人都額手稱慶,互贈禮物,讓我們看到末世時世人的邪惡與無知。
結果這兩個見證人在三天半後復活升天,世上的人都看見了,包括神的仇敵。那時發生地震,世人都恐懼戰競,這裡說他們「歸榮耀給天上的神」。這表示他們悔改了嗎?學者在這點上意見分歧。有人支持世人中有些人因看到復活的大能而真正回轉歸向神;也有人認為世人在後面章節的描述下,絲毫沒有悔改的樣子,這裡他們雖然承認神的大能,未必是真正悔改歸向。就像福音書中的鬼魔邪靈也承認耶穌的權柄;又如揭開第六印時,世人雖然承認神和羔羊的權柄,寧可逃避也不回轉。
第三個災禍來了,第七號吹響了,天上有聲音宣告說,世界的主權和統治已經轉移歸回給神和主基督,神的國度在人間實現。這與前面在第十章裡說的「第七位天使吹號發聲的時候,神的奧秘就成全了」一樣。因為七號吹響之後,大災難便會快速到來,對世上不敬不虔的人施行審判忿怒的後果。這正是啓示錄的意義,末世的來到是因為神要取回祂所創造的世界。二十四位長老在此俯伏稱謝神,感恩的詩歌頌揚神的權柄與公義,審判奬賞的時候到了。這裡對神的稱呼只用「昔在今在」沒有加上慣有的「以後永在」,因為「以後」已經實現,不再是未來式。
教會與邪惡權勢的衝突(12-14 章)
在第七號吹響之後,約翰敘述天上的殿開了,約櫃出現,有閃電雷轟地震大雹。然後他暫時打住,沒有繼續描述接下來更大更嚴重的七碗災難,中間插入的一段旁白。啓示錄十二章是一個大的分界點,先前的災禍已經來到,神最後烈怒的傾倒即將來到。在講到兩個見證人以及他們與獸爭戰被殺的事之後,約翰轉到一旁描述教會與撒旦權勢的衝突,解釋教會受仇敵逼迫的原因。
約翰說天上出現大異象(#4592 sémeion,sign),啓示錄中有七個異象、奇事,將陸續出現。(12:1,12:3,13:13,13:14,15:1,16:14,19:20)這些異象雖然有的顯在天上,可是講述的是在地上的事。十二章的兩個異象,分別是婦人生子和大紅龍,這正是屬靈爭戰的兩個陣營。最後戰役的場面準備好了,約翰交待爭戰的原由,和鼓勵信徒在將至的迫害中持守。
有些學者認為這要生產的婦人是指以色列,頭戴十二星的冠冕代表以色列的十二支派。然而我們知道約翰在啓示錄裡常是用表徵來形容事情,而且教會是新以色列,所以大部份聖經學者認為這裡指的是廣義的基督徒群體。先知以賽亞(賽 26:17)曾用懷孕婦人在痛苦中呼喊,來形容被奴役的以色列;也可理解為在罪中被捆綁的人。婦人所生的男孩,當然是指彌賽亞耶穌基督。這裡說到他要用鐵杖管轄萬國,又說他被提到神寶座旁,正是死而復活升天的主耶穌基督。
大紅龍是撒旦,約翰怕讀者不清楚,還特別交待牠「就是那古蛇(ancient serpent),名叫魔鬼(Devil),又叫撒旦(Satan),是迷惑(deceit)普天下的。」紅龍有七頭十角,頭與角代表權力(參看:但 8:4-10),牠從天上拖著三分之一的星辰墜落。聖經中多處讓我們知道,有墮落不守本位、離開住處的天使(賽 14:12-15,路 10:18,猶 6,彼後 2:4,帖前 2:3),保羅稱他們為「天空屬靈氣的惡魔」(弗 6:12)。墮落的天使被稱為鬼魔(demon),而他們的首領就是魔鬼撒旦。天使的墮落在人的犯罪之先,撒旦化為古蛇,引誘始祖犯罪,這裡說到牠也想要吞吃男孩(耶穌)。在福音中記錄,撒旦的確企圖引誘耶穌離棄神,在曠野試探耶穌(太 4:1-10,可 1:13,路 4:1-13),只是沒有勝過耶穌。
主耶穌因成就了十字架上的救恩,被提到天上神寶座那裡。主耶穌的釘死復活勝過掌死權的魔鬼,天上就有了爭戰。這裡說天上再沒有他們的地方,他們被摔到地上。撒旦在耶穌未完成救贖之前,顯然還是在天上的,他主要是在神面前晝夜控訴人的(參看:約伯記序文,撒迦利亞的異象中控訴約書亞)。人在罪惡的捆綁下,原來是屬撒旦的。耶穌基督完成了十字架的救贖,使人因信在神面前稱義,成為屬神的兒女,魔鬼撒旦不再能夠控訴人,所以氣忿忿的下到世界了。這裡解釋末世教會即將遭受迫害災難,是撒旦在屬靈爭戰失敗的結果。
這裡有一段「得勝」的經文,值得注意。撒旦失敗,不只是天使長米迦勒帶領的天使打勝仗,忠心信徒的見證更是得勝的原因。這裡說「弟兄勝過他,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這裡闡述得勝的三個原則:羔羊的血(耶穌的救贖)、見證的道(用生命見證神)、不愛惜性命(捨己)。撒旦到地上就逼迫婦人(教會),然而神要保守信徒三年半(一載二載半載、一千二百六十天),正如前面兩個見證人在三年半中受神保護、大力傳道一樣。之後撒旦就開始逼迫婦人的兒女(教會信徒),這裡說「就是守神誡命、為耶穌作見證的。」十二章是啓示錄的核心,以神學要義講解信徒面臨屬靈爭戰的原由。撒旦對教會的敵對,是來自他對基督的仇恨。主耶穌說過「世人若恨你們,你們知道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了…」(約 15:18)
十三章介紹敵對神的撒旦的陣容:兩個獸。十二章結尾講到撒旦向婦人發怒、與神的兒女爭戰,那時龍(撒旦)就站在海邊的沙上召集黨羽。於是從海中來了一個獸,頭上有角、有冠冕。角代表力量權力,這裡的冠冕是 diadéma 王冠的意思,上面有褻瀆神的名號,表示牠自大自誇,「高抬自己超過一切稱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神的殿裡,自稱是神…」(帖後 2:3)
從經文中我們看到海裡來的獸,與 11:7 和後面的 17:8 所提到從無底坑來的獸是同一個,十四章以後提到的獸就是牠,也就是聖經裡說的敵基督。約翰在此對牠作了兇惡、殘暴、可怕、強壯的描述(豹、熊、獅)。撒旦將自己的權柄給了牠,全地未信主的人(名字不在生命冊上的)都要拜牠。牠要迫害聖徒四十二個月(七年的後三年半),與聖徒爭戰、暫時得勝,但終要沈淪。約翰在此又勉勵信徒「聖徒的忍耐和信心就是在此。」
第二個獸是從地中上來的,牠的樣子不同於海裡來的獸,牠看似溫順(羊羔),但是牠是個騙子(「說話好像龍」,撒旦的名字之一就是欺騙者 deceiver)。在後面的章節稱牠為假先知,牠的角色就是促使人拜敵基督(「叫地上和住在地上的人拜頭一個獸」)。耶穌曾警告門徒「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裡來,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太 7:15),這第二個獸正是這樣。牠從撒旦那裡得到能力權柄行奇事,迷惑眾人。牠執行獸像崇拜,要眾人在手上或額上受獸的印記,不受印記者不得買賣(無法生存),不拜獸者都被殺害。666 的奧秘,諸多猜測、無人能解,在此不表。十三章裡我們看到,撒旦用來完成牠邪惡計劃的兩大人物。海中來的獸應該是個政治領袖,因為聖經中常用「海」來代表世界。地中來的獸是宗教領袖,目的是以宗教達成政治管制。兩人狼狽為奸,與撒旦形成邪惡三者,他們的結局在十九、二十章會有交待。
邪惡的勢力雖然看來龐大恐怖,約翰再次提醒信徒,要仰望最後奬賞的福分,所以十四章又插入一個插曲來鼓勵信徒。相對於二獸的權勢和印記,羔羊和屬神的兒女(前面第七章裡,十四萬四千受神印記的聖徒:教會)在錫安山上唱歌。這裡形容這些聖徒:是羔羊的寶血買來的、忠心跟隨主(童身的意思是指屬靈上的忠貞)、初熟的果子(首批復活的,參看:林前 15:23,啟 21:4-5)、沒有謊言(不跟隨撒旦-說謊者)、沒有瑕疵(因信稱義成聖潔)、只有他們能唱新歌(只有在信心中付出堅忍代價的人,才能經過這個經歷而唱出勝利的歌頌)。
第二個插曲是對世人福音的呼召。有三位天使分別傳悔改的信息。1. 呼召人當回轉敬拜真神(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這個永遠的福音帶著緊迫性,因為神施行審判的時候到了。 2. 宣告敗壞的世界中心-巴比倫的傾倒。意思是警告世人不要倚靠政治、能力、權勢,要認清該倚靠大能的神。 3. 獸的跟隨者將受到神大怒懲罰的後果,是永遠的受苦。再次向世人呼召選擇歸向真神。除了三個悔改的呼召外,天使也向信徒發出堅守忍耐的呼召。鼓勵他們即使殉道喪命,得到的是永遠的福分,是在神裡的真正的安息,與前面警告永遠的煎熬,形成強烈對比。
最後的災難之前,約翰又看到兩個收割莊稼的景象,這是描寫審判的表徵,戴著金冠冕得勝的基督是審判者。從舊約聖經以來,收割是神的審判的象徵(珥 3:13,耶 51:33,何 2:9),主耶穌也說過麥子和稗子的比喻,提到「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末了。收割的人、就是天使。將稗子蓐出來,用火焚燒,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太 13:38-43)這裡講到天使從天上的殿中出來、也拿著快鐮刀,正如彼得前書 4:17 所說「時候到了,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第二個莊稼的景象,是收取地上的葡萄。葡萄園常用來代表神的子民,在以賽亞書中責備以民背棄神,說神的葡萄園結了野葡萄(賽 5:1-7)。這裡說到收取地上的葡萄丟在神忿怒的酒醡裡,有血流出來;形容地上悖逆神的人將遭受殺害,血流成河;而這把鐮刀是天使從祭壇中出來的。前面開第五印的時候,祭壇下的殉道者呼喊,神不審判世人給他們伸冤要到幾時呢,這就是神伸冤報仇的時候。也就是吹七號的時候,長老的頌詞「凡敬畏你名的人,連大帶小得賞賜的時候到了。你敗壞那些敗壞世界之人的時候也就到了…」
七碗(15-16 章)
在第七號吹響之後,約翰在中間穿插了三章旁白,介紹最後爭戰的兩邊陣營,解釋撒旦與二獸逼迫信徒、信徒在末世遭害的原因,也藉由天使向全地發出悔改的最後呼召,和審判的最後警告。然後約翰又看見異象,就是最後最嚴重的七災(七碗)來到了,神的大怒要在這七災中發盡。這裡又七位天使掌管七災,顯示神對不義的大怒與懲罰是完全的。
在七災傾倒之前,約翰又插入一個天上頌讚的異象(摩西之歌、羔羊之歌)。如同七印之前天上的敬拜(4、5 章),又如同七號之前天使拿著金香爐和聖徒的祈禱,到神面前來(8:3-6)。我們看到天上的慶祝喜樂歌頌,和地上將要面臨的毀滅痛苦咒詛,形成兩極的對比。這些在天上敬拜頌揚神的,就是不隨從獸、可能甚至被殺害的聖徒。這裡說他們「勝了獸和獸的像…」,提醒讀者在世人看來這些人可能是失敗者被殺害;可是從永恆神的角度,他們是在逼迫中沒有放棄信仰的得勝者。正如前面對七教會的勉勵,得勝者將得到屬靈豐盛的奬賞。如今這些信徒在天上稱頌神奇妙的作為與公義。以問句「誰敢不敬畏你、不將榮耀歸與你的名呢?」來再次警告世人與呼召悔改。結果是很可悲的,世人聚集要與神大戰,而且在災難中還是不悔改、褻瀆神。
如同七印、七號,七碗的前四碗是一個組合,講到地、海、水、天象、自然界的毀壞。第一碗帶來世人的疾病(毒瘡),第二碗倒在海裡,海變成血,所有海中的生物都死了。第三碗是將水變成血,這時天使歌頌神的判斷公義,不義不虔的人所得到的懲罰是應當的。第四碗是天象的變化,日頭變得炙熱烤人。我們從七印、七號、七碗的災難,看到自然界所受的破壞是從局部到全面的。這種漸進的描述,並不代表在時間上也是漸進一波完了再接一波的。可能是以逐漸加重的語氣來描寫同一件事,也可能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同一件事。
第五碗倒在獸的座位(代表權柄)上,獸的國就黑暗了,表示抵擋神的國度權勢瓦解崩潰。然而世人因跟隨獸、心裡剛硬,雖然明白自己所遭受的是從神來的懲罰,仍然不願悔改,反而褻瀆神。第六碗與第六號相同,都是以幼發拉底河(伯拉大河)為主,都是講到爭戰。第六號吹響時,把捆綁在伯拉大河的四個使者釋放,就有戰爭殺害地上人口三分之一。第六碗倒下後,伯拉大河枯乾了,有軍隊從東方(日出之地)來。聖經學者對這東方軍隊有許多不同的看法,眾說紛紜。到底他們是攻打羅馬城(17:15-18),還是全世界眾王聯盟(17:11-14),與基督的天軍聖徒作戰?約翰接著說有邪靈(青蛙)從龍、獸、假先知口中出來迷惑說服地上眾王,到哈米吉多頓聚集,與神的軍隊爭戰。哈米吉多頓(Har Magedon,英文翻成 Armageddon),是指舊約裡的米吉多(Megiddo),位於迦密山北邊,是古戰場,猶大王約西亞在那裡陣亡(士 5:19,王下 23:29,代下 35:22,亞 12:11)。但是這個名字也可能只是一個表徵,不一定大戰就在那的地點發生。
第七碗倒在空中,就有聲音說「成了」,正如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最後說「成了」。耶穌基督的成了(#5055 teleó,accomplish),是救贖工作的完成。七碗的災難成了(#1096 ginomai,become,come into being),是神永恆國度的開端。第七碗的傾倒的結果是地質的改變,有大地震,海島眾山都不見了,巴比倫大城斷裂成三段。這裡最後提到神要將烈怒的酒杯給巴比倫,杯通常代表苦難,如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求神撤掉那杯。接下去,約翰就要講述巴比倫大城的結果。
仇敵的下場(17-20 章)
接下去這大段是對神仇敵的下場作交待,約翰又被聖靈感動,被帶到曠野去。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看到敗壞世界的仇敵,基本上有四個:龍(撒旦)、海獸(敵基督)、地獸(假先知)、大淫婦(巴比倫)。十七章開始講這些敗壞世界的仇敵,次序上是反過來講的。先說大淫婦巴比倫的結局(17-18 章),獸、假先知、和跟隨者被再來的榮耀基督所擒,被扔在硫磺的火湖裡(19:11-21),撒旦的結局在千禧年後被扔入硫磺的火湖(20:1-10)。
巴比倫的傾倒(17-19:3)
啓示錄十七、十八章裡指的大淫婦(或稱巴比倫),是末世敵對神的中心。經文裡明白的指示這淫婦是一座城,從描述來看,是指羅馬。因為羅馬城是坐落於台伯河(Tiber River)旁,被七座山環繞(Capitoline,Quirinal,Viminal,Esquiline,Caelian,Aventine,Palatine)。在約翰時代,羅馬是異教城市,是當時政治的中心。彼得前書末尾、彼得自稱在巴比倫,就是指羅馬。巴比倫是舊約時代神子民的最大敵人,用來代表異教的奢華、敗壞、不義、行神所恨惡的一切事。
淫婦通常用來表示宗教上的背道, 是屬靈的淫亂(參看:何西阿書)。這裡說羅馬與朱紅獸狼狽為奸(女人騎在獸身上),天使向約翰講解這朱紅色的獸就是那從無底坑來的獸,也就是從海裡來的獸,也就是敵基督。表示羅馬基於政治權力利益的誘惑而出賣自己,與敵對神的勢力合作。這裡形容淫婦坐在眾水之上,表示她的影響力(十七章後面說是「多民、多人、多國、多方」,表示她的影響力是普世性的)。淫婦引誘列國背道,進行崇拜獸的行為,所以這裡指責她使住在地上的人喝醉了淫亂的酒,使他們陷在罪中。又說她喝醉了聖徒的血,表示她大大迫害基督徒,並且引以為樂。
淫婦與列國和獸合作,他們同心合意的形成一個邪惡的權勢,要和羔羊爭戰。約翰再次給信徒一個應許和鼓勵,就是邪惡的勢力雖然看來龐大,但基督必定得勝,因為祂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這個將在十九章交待。淫婦和獸既是利益的結合,彼此利用,等到沒有利用價值時,就一腳踢開了,這正是淫婦的命運。約翰告訴我們,十角(王)與獸必恨這淫婦,使她冷落赤身,又要吃她的肉,用火將她燒盡。這就是淫婦的下場。這裡讓我們看到,這是神的旨意與作為,祂使諸王同心合意的背叛淫婦,箴言書說「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壟溝的水,隨意流轉。」
之後就是天使的宣告「巴比倫大城傾倒了」,敵對神的邪惡污穢敗壞的中心崩潰瓦解了。對於約翰來說,巴比倫就是羅馬帝國;然而啓示錄的表徵寓意,巴比倫在人類歷史中反覆出現。在末世時也將會有一個敵對基督的政治體系,末世的巴比倫是抵擋神、迷惑世人、道德敗壞、為政治利益多行不義的中心。巴比倫原以為自己坐穩了皇后(權力)的位置,沒想到她的傾倒是一夜之間同時來到的。就是飢荒、死亡、悲哀、被火燒盡,這是神報應她的淫行。
巴比倫傾倒後,我們在十八章看到有三首輓歌。1. 原本與她同流合污的君王,看到大城所燒的煙,就遠遠的(「怕她的痛苦」意思是怕同樣遭殃)站在那裡嘆息。2. 第二組哀嘆者是客商,他們本來與奢華的大城有貿易往來,這下生意沒有了,所以惋惜。3. 航海為業的人也哭泣悲哀,因為他們本來為大城運輸貨品發了大財,現在也沒生意作了。所以三組人的輓歌,都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損失傷心,不是真的為巴比倫難過。地上的人因為失去利益而哀悼巴比倫,天上的眾聖徒先知倒要歡喜快樂,高唱哈利路亞,因為神施行了公義,懲治了敗壞世界的淫婦,給因信仰喪生的信徒伸冤了。天使宣告巴比倫城從此不在復見,城內是一片死寂,不再有奢華,不再能欺騙迷惑,不再能迫害信徒。巴比倫城的傾倒,是世上敵對神的政權的結束,「燒她的煙往上冒,直到永永遠遠。」
獸與假先知的結局(19:4-21)
巴比倫傾倒後,天上有四次「哈利路亞」的頌歌和兩場筵席。四次哈利路亞的讚美敬拜,相對於巴比倫的輓歌,也是由三組人唱出。先是天上的群眾對神公義的審判,頌讚兩次哈利路亞,大淫婦得了她應得的懲罰。接著是二十四位長老和四活物,俯伏敬拜說哈利路亞。最後是有聲音邀請所有的人一起讚美神,於是有全地的大合唱,哈利路亞,我們神全能者作王了。
羔羊的婚宴是神得勝的序曲,歡樂婚宴的新婦是教會(基督徒群體),這裡敘述新婦穿著光明潔白的細麻衣,相對於淫婦穿的紅衣、用金子寶石作裝飾。光明潔白象徵聖潔無瑕,這裡說細麻衣是聖徒所行的義,也就是他們持守的信,堅忍遵行順服神的行為。新約書信中使徒不斷提醒信徒要謹慎持守、要行義,就是在生活上不隨世俗,因為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啓示錄中「住在地上的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們隨從世俗的影響不願回轉歸向神,最後的結果是滅亡。相反的,在信仰上持守堅定,甚至被迫害喪命的聖徒,就成了聖潔無瑕基督的新婦,要在新天新地裡與神和基督一同作王。這是啓示錄中反覆的訊息,勉勵在世的信徒要忠心信實奔走天路,得享被邀請赴羔羊婚宴的福分。
接著約翰看到天開了,榮耀的基督的再來了。主耶穌基督第一次道成肉身是謙和騎驢的人子,這次是來審判騎白馬的君王。祂是誠信真實的審判官,祂的審判爭戰都按著神的公義,這是啓示錄中反覆出現的主題,先前的哈利路亞頌歌(19:1-6)和摩西之歌(15:3-4),正是讚美公義的審判。
約翰用了一連串的名稱來形容榮耀的基督。祂的眼睛如火焰,表示祂看透我們的心思意念。祂頭上戴著許多冠冕,這裡冠冕是 diadéma,就是王冠的意思,代表祂的權柄掌管宇宙萬有。這裡稱耶穌為「神的道」,就是神的話 Word of God。神的話就是神自身的啟示,約翰福音開始就宣告「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耶穌審判的根據是義,也就是神的話語,也就是祂自己。主耶穌在世傳道的時候曾說「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太 12:41),就是因為尼尼微城的人聽了先知約拿的勸誡而全城悔改,而耶穌時代和以後凡聽過福音不信的人,他們不義的罪已經定了,因為他們不信神獨生子的名(約 3:18),所以後面形容有利劍從基督口中(神的話)出來擊殺列國。祂有權柄管轄全地,「你必用鐵杖打破他們,你必將他們如同窯匠的瓦器摔碎」(詩 2:8),因為祂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相對於羔羊的婚宴,啓示錄十九章裡有另一個筵席,被學者稱為「神的大筵席。」敵基督、假先知和其黨羽(普天下眾王,參見:啟 16:13-16),與基督的天軍爭戰,就是哈米吉多頓戰役。結果邪惡的勢力被徹底擊潰,天使呼喚飛鳥來吃死者的肉,這裡說到君王、將軍、壯士、馬、和騎馬者,代表全部的陣容,表示全軍覆沒。只有獸和假先知被生擒,他們被扔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永遠受苦。敗壞世界的大淫婦巴比倫倒塌了,殘暴的獸、和迷惑人的假先知被扔入硫磺的火湖了,受獸印記的諸王、軍隊被殺了,只剩下撒旦的下場。
撒旦的結局(20:1-10)
有一位天使拿著無底坑的鑰匙(可能是 9:1-2 開無底坑的天使)和大鍊子,捆綁撒旦一千年,扔到無底坑裡,等過了一千年撒旦得暫時釋放。約翰說這一千年中,堅守信仰者、殉道者、為基督作見證者復活,與耶穌一同作王,這便是千禧年(Millennium)。不論對千禧年持那一種看法(見前述),這是奬賞的年代。這些在患難逼迫下沒有向邪惡屈服的聖徒,是第一批復活的人。這裡說其餘的人要等到千禧年過後,白色大寶座審判的時候才全部復活被審。這些忠心的聖徒已經得到生命的冠冕,不必受第二次的死,正如第二章給示每拿教會的勉勵,「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他們直接與神和基督同在(作祭司,可以直接面對神)作王。主耶穌說過「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太 10:39)這裡我們看到一個對比:頭一次的復活是選擇性的,第二次的復活是普世的;頭一次的死是普世的,第二次的死是選擇性的。
千禧年後撒旦被釋放,又想重振旗鼓、迷惑列國,還是有人跟隨牠,而且人數眾多(如海沙),上來攻擊聖徒。經文中提到的歌革和瑪各是表徵,代表來自各地敵對神的國家(參看:以西結書 38-39 章)。最後撒旦的勢力與黨羽是被神從天上降下火來殲滅,而撒旦本身則被丟入獸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就是硫磺的火湖裡,在那裡受煎熬直到永遠。
白色寶座的審判(20:11-15)
第二次的死,決定於白色大寶座的審判,所有的人都要面對(這裡說海、陰間、死亡都交出其中的死人),憑著生命冊和所行的記載,照著各人行為受審。照所行的受審在新舊約聖經中都反覆強調,「主阿,慈愛也屬乎你,因為你照著各人所行的報應他」(詩 62:12),「我耶和華是鑒察人心,試驗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結果報應他」(耶 17:10),「顯祂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祂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羅 2:6),「你們既稱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為審判人的主為父,就當存敬畏的心,度你們在世寄居的日子…」(彼前 1:17)
這裡不是說我們要靠行為得救,而是我們是選擇藐視神還是領受祂的恩典悔改。(參看:羅 2:3-7)我們原本因罪的緣故,在神公義審判下是滅亡的。然而神愛我們,差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給我們開一條生路,使我們因信祂的名,就不被定罪,名字就得以寫在生命冊上。同時我們的行為也反應我們屬靈生命的景況,雅各說「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使徒們也一再激勵信徒要行善,就是活出耶穌為主的生活見證。這裡說到死亡和陰間也被扔在火湖裡,因為在新天新地,不再有死亡。名字不在生命冊上的人,也被扔在火湖裡,也就是說永遠與神隔絕。
永恆的天家(21:1-22:5)
約翰第四次被聖靈感動,被帶到高山上,觀看更新的聖城,由天而降。舊的敗壞的天地都被銷毀了(「神的日子來到,在那日天被火燒就銷化了,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熔化。但我們照祂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後 3:12-13)。新的天地裡不再有海(「海」通常被用來象徵政治的世界,如海裡來的獸),表示不只是物質的改變,也有新的秩序。
新天新地裡除了環境的更新,秩序的更新,最重要的是與神關係的更新。「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是神亙古以來不變的心意。我們的神是看重關係的神,祂不惜差獨生愛子來拯救我們,就是要恢復我們與祂的關係。祂要恢復在伊甸園裡神與人同住的關係。所以末世是以創造為起點,以救贖為基礎。所有的啟示、救贖、恩典、都是神主動,因為祂愛世人。這裡說神要擦去信徒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以賽亞書中描寫復興的錫安(耶路撒冷)說,「救贖的民必歌唱來到錫安,永樂必歸到他們的頭上,他們必得著歡喜快樂,憂愁歎息盡都逃避。」(賽 35:10,65:19)
神將一切更新,見證祂的信實。祂原本照自己的旨意創造了宇宙萬有,雖然人因犯罪墮落,神自己降世為人,流血捨身救贖我們,且再來戰勝罪惡,將一切更新。祂是創始成終的神,祂是初、也是終。祂是生命的源頭,也是救恩的給予者。這裡再次聲明,能夠承受這永恆國度福分的是得勝者(堅守信心的人)。那些不信的、因膽怯墮落的、不義的、不虔的、說謊話(跟隨撒旦者-撒旦的名字是說謊者 deceiver )的結局就是硫磺的火湖。
接下來約翰用了很多的篇幅來描述新耶路撒冷的華美,這裡說聖城就是新婦,也就是信徒所在的地方。這裡用世界上最珍貴最美麗的寶石來形容新城的美麗,又看到很多「十二」的東西,十二代表永遠的完全。門和根基上有天使、以色列支派、使徒的名字,舊約新約、天上地上、全然合一。城中無聖殿,因為神和基督就是那殿,神與人同住。城中完全光明,無黑夜、也無照明,因為神和基督的榮耀充滿其中。城中一片祥和,因為敗壞的人無法進入。城中有永生,生命河從神和基督的寶座流出,還有生命樹的果子、葉子,不再有死亡疾病。城中信徒事奉敬拜神,有神的屬性(額上有神的印記),與主一起作王享榮耀。「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 3:18),「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因為必得見他的真體。」(約壹 3:2) 這是新伊甸園的景象:不再有敗壞,神與人同住,不再有死亡痛苦,全然光明,全然美麗,全然平安,全然喜樂,全然屬神,全然榮耀。
結語(22:6-21)
啓示錄的結語與引言前後輝映,重申這裡所記錄的一切是真實可信的(1:2,22:6),並再次強調凡遵守這書上預言的有福了(1:3,22:7),因為日期近了(1:3,22:10),這是耶穌基督的啟示(1:1,22:16),啟示的內容是快要必成的事(1:1,22:6)。
這裡有三次的「我必快來」, 表示時間的迫切性(日期近了),後果的嚴重性(因為賞罰的日子快到,屬神的才能進入新城,其餘的要被拒在城外),和福音的呼召性(「來」,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水喝);也有刪改預言的災禍性。
啟示錄是公開的(不可封了書上預言),是完整的(不可增添刪減),是可信的(耶穌和聖靈証明這事),是必然的(必要快成),是賜福的(聽見又遵守的人有福了),是得勝的(不再有罪惡死亡)。所以最後約翰以「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回應三次的「我必快來」,因為生命的意義不在於人類營造美好世界的假象,而在於神的主權帶領人類歷史推進到最後審判更新的一刻。
主耶穌啊,我願你來
啓示錄是神啟示的完全和總結。整本聖經都是神啟示祂的屬性、祂的旨意、祂的計劃、祂的主權——對祂所創造的人類與萬有。本書的中心就是「耶穌基督的啟示」和「為耶穌作見證」。神旨意的中心是基督,神一切的計劃都與基督有關。萬有是為著祂、藉著祂造的,也是靠著祂而立,最終更要歸一在祂裏面。聖經中所有應許、預表和預言的應驗、神計劃的成就、萬有的結局都在於耶穌基督。啓示錄告訴我們,聖經始終在教導一個真理,就是「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 4:12)
啟示錄也鼓勵信徒,因著有在基督裡得勝的盼望,要堅守信仰,為耶穌基督作見證。書中 12:11 有一段感人的經文「弟兄勝過牠(撒旦),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又反覆出現「聖徒的忍耐和信心,就是在此,他們是守神誡命和耶穌真道的。」保羅說「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 4:17),正是啓示錄對信徒的勉勵,4-16 章講「至暫至輕的苦楚」,21-22 章講「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神將祂永恆的心意啟示給我們,要我們作一個選擇。「日期近了,不義的、叫他仍舊不義,污穢的、叫他仍舊污穢。為義的、叫他仍舊為義,聖潔的、叫他仍舊聖潔…」神發出一個呼召,對信徒「得勝」的呼召,要我們堅守信心,不隨世俗。對未信者「來取生命水」白白恩典的呼召,因為「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祂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沈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 3:9)
主耶穌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起坐席。」(啟 3:20)願我們都說,主耶穌啊,我願你來!
看起來好熟悉
ReplyDelete的確主要是以牧師的教導和Robert Mounce的註釋書為架構,還是參考了許多其他資料,希望沒有侵犯版權。自己曾表明是集合前人的智慧,和學者的成書而整理書寫。:)
ReplyDelete無妨,謝謝您整理
ReplyDelete我是主裏的洪弟兄, 很喜歡你整理的書卷概論,
ReplyDelete但是在2012年的存檔內容似乎都找不到了?
可以請你再放上來嗎?
謝謝! 願神祝福你!
建議可以用右側的搜尋 search 功能,輸入相關字,也可以找到想要閱讀的文章。
Delete都還在啊! 請點擊右上角的年份,拉下各月份的內容,選擇你想看的書卷。似乎有人用 Internet Explorer 有過問題,建議用 Chrome 或 Firefox。希望你能成功閱讀。如果還有問題再告訴我。
ReplyDelete今天將 2012 所寫的聖經新舊約 66 本書卷的概要筆記重新整理,發現其中很多字體被軟體混亂,不易閱讀,所以重整更新。
ReplyDelete很謝謝您 ! 我用 Google Chrome就可以瀏覽 2012 年的內容
ReplyDelete真奇怪 Internet Explorer 除了2012 年以外都可以瀏覽
您真是用心也很有心, 希望能看到多您的分享
洪弟兄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