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20, 2016

再讀以賽亞書(三)第 36-39 章


Section III:第 36  39 

36-39 章是以散文體裁記載的第二段史實,是南國猶大王希西家的故事。這裡記載了三件大事:神從亞述王西拿基立手中拯救耶路撒冷(36-37章),希西家病危得延壽十五年(38章),巴比倫使者覲見希西家(39章)。希西家因蒙神的拯救而得意忘形,炫耀自己的財富給巴比倫使者,神預言猶大將滅於巴比倫、人民將被擄。
兩段史實的對比(7章中的亞哈斯與36-37章中的希西家)使信靠的主題在此更顯突出。「不要害怕」和「你們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立穩」是這兩個對比史實的中心信息。整本以賽亞書一直重複這個信靠的主題,在危難中百姓傾向倚靠身邊的力量──甚至是敵人的,期望藉著那些力量來幫助他們脫離困境。神一直呼籲百姓,在危機中不要懼怕,要等候(信靠)仰望神。在作為列國主題總結的35章中也鼓勵百姓說,「你們要使軟弱的手堅壯,無力的膝穩固。對膽怯的人說,你們要剛強,不要懼怕。看哪,你們的神必來報仇,必來施行極大的報應,祂必來拯救你們。」這是信心的功課,信心是建立在對神(祂的屬性、能力、權柄)有正確的認識上,使人能堅忍並存心盼望地等候和信靠。
亞哈斯Ahaz
希西家 Hezekiah
作王
16735?-715 BC
王下16:1
代下28
作王
29715-686 BC*
王下18:2
代下29-32
亞述王
提革拉毗列色
Tiglath-Pileser III
王下16:7
亞述王
西拿基立
Sennacherib
王下18:13
危機
以法蓮亞蘭聯軍入侵
王下16:5
7:1
危機
亞述入侵
王下18:13
36:1
地點
水溝頭漂布地
以賽亞勸王信靠神
7:3
地點
水溝頭漂布地
亞述元帥褻瀆神
36:2
信息
不要膽怯
敵人所謀必立不住
7:47
8:12
信息
不要害怕
敵人必倒在刀下
37:6-7
兆頭
童女生子以馬內利
7:148:8
兆頭
吃自己土地的出產
37:30
百姓
心跳動
7:2
百姓
靜默不言
36:21
回應
不信靠神自己計謀
去求靠亞述
7:12
代下 28:18-21
回應
進耶和華的殿求告
求問先知以賽亞
37:114
37:221
結果
得罪神
無濟於事
代下28:22-25
結果
神施拯救
亞述王受敗蒙羞
37:35-38
代下32:20-23
* 希西家在以色列最後一個王和細亞(731-722 BC,在位9年,見王下17:1)第三年登基(727 BC,見王下18:1),前面應該有與亞哈斯共同執政的部分(獨自作王於715 BC開始),在位期間也可能有與兒子共同執政的部分(瑪拿西登基才12歲,698 BC,見王下21:1),一般認為希西家死於 686 BC,那麼延長的15年壽命應該是從 701 BC開始。

許多學者認為3839章於時間上應該在前。西拿基立在705 BC為王,費了兩年工夫才制服巴比倫的叛變,接下來便向西攻打王道上的其他小國。巴比倫王米羅達巴拉但慶賀希西家痊癒的書信和禮物,可能是為要說服他加入同盟脫離向亞述稱臣。因此亞述王西拿基立在攻打腓尼基、非利士(以東和摩押也已經降服)之後轉向攻打猶大國,並據史實記載拿下了猶大國四十六個城池,切斷了埃及救援的可能性,於701 BC在耶路撒冷外的拉吉駐軍,準備孤立耶路撒冷(根據考古發現西拿基立角柱 Sennacherib Prism上的記載)。所以希西家得病痊癒的事應該發生在耶路撒冷被攻之前;此外38:6的應許在37章結束時已經實現,也支持這種說法。
因此先是希西家的患病被救,然後才是耶路撒冷的被拯救,38-39-36-37這樣的順序,似乎更合乎邏輯。那麼以賽亞書在編排時,把這兩個單元的次序顛倒,有什麼意義呢?一方面,13-35章所講猶大與列國間的局勢,主要是因為強大亞述的威脅而來。而亞述兵臨城下的事件,正是這個大標題實際的總結和應許的實現。王權一直是當代和未來時空交替中的主要議題。這裡強調耶和華的救贖大能勝過驕傲的強勢──亞述,並且耶和華可以毀滅或拯救,在乎百姓順服與否。這兩個原則是歷史演進和以賽亞信息中的主題。先知宣告神所定的旨意(賽14:25-27),在此有一個過渡時期的應驗,藉此更加激勵讀者對未來前景的堅信與盼望。
另一方面,主流學者認為將希西家痊癒的事件放在後面,是為了銜接40章以後的主題。這段經文有起承轉合的作用,它不但總結了139章的主題:唯有信靠神才有真正的救贖;並由希西家的信心之路(正面的和負面的)對讀者作出僕人的呼召,指向40章以後所描述的那位神的真僕人、餘民歸回復興、與最後的榮耀景象。

《第三十六章至三十七章》
列王記十八章對這件史實有更詳盡的記載,希西家作王後潔淨聖殿、除去偶像、獻祭守節,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參:代下29-31),並企圖背叛不向亞述稱臣,因此亞述王西拿基立來攻擊猶大國,並拿下了許多城邑,大軍在拉吉(耶路撒冷西南三十哩左右)直逼耶路撒冷。被亞述王派遣前往「發言」的元帥(拉伯基沙為軍事頭銜)向領袖和百姓在上池的水溝旁、漂布地的大路上(正是亞哈斯拒絕信心之路的地方)講話。

挑釁的狂語:你還能倚靠誰呢?(賽36:4-10)──
1. 自己沒有計謀(4-5節):可能是指本想和巴比倫一起反叛39章的巴比倫使者),結果亞述來攻希西家又進貢求和(參:王下18:13-16
2. 埃及不能靠(6節):埃及出了一小部隊被亞述殲滅之後就棄約背信(參:賽30:7
3. 神也不理你(7節):歪曲希西家除去假神偶像的後果
4. 自己沒有能力(8-9節):在先前的求和中,希西家已經將國庫的金銀都給了西拿基立,所以亞述王認為希西家的背叛既無計謀又無實力
5. 亞述是神的工具(10節):利用先知說過的話(參:賽10:5-6

離間的勸和:投降可享平安 (賽36:14-20 ──
1. 不可信任王(14-15節):不能倚靠領袖
2. 求和可以過安穩日子(16-17節):不能倚靠自己
3. 神沒有能力拯救猶大(18-20節):不能倚靠神
亞述元帥的說辭真是極盡顛覆離間之能事。他威脅利誘、嘲諷辯證、歪曲神學、斷章取義先知的話、用心理戰讓人灰心喪志,為的是讓人不相信神(能力、看顧、信實、權柄)。魔鬼的試探和屬靈的爭戰更是如此,仇敵的目的就是要使我們遠離神。

王的反應:終於發動信心(賽37:1-7)──
1. 悔改歸向神(1節):披麻布是謙卑悔改的象徵,進了神的殿求告(不再靠自己的謀略)
2. 向先知求助(2-5節):求以賽亞禱告代求
3. 承認自己的錯(3節):責罰、凌辱的日子,沒有生產的力量

結果神的信息是:不要懼怕!亞述王必要回到自己的地方,並要在那裡死在刀下。拉伯基沙回到拉吉,西拿基立為了怕埃及出兵(古實王)已經離開向北去攻打立拿(37:8-9)。西拿基立也希望速戰速決的攻下耶路撒冷,於是又打發使者去向希西家勸降,重申亞述一直所向無敵盡滅諸國,以色列的神必無法攔阻、抵擋、拯救。

王的禱告:以神為中心的祈求(賽37:14-20)──祂的屬性、名聲、獨特、榮耀
1. 施恩的神(16節):坐在二基路伯上(施恩座)
2. 全能的神(16節):萬軍之耶和華
3. 百姓的神(16節):以色列的神
4. 掌管的神(16節):天下萬國的神
5. 創造的神(16節):創造天地
6. 永生神(17節):生命的起源,真神
7. 偶像是人造的(18-19節):沒有生命、沒有能力所以被滅
8. 獨一的神(20節): 惟有你是耶和華

希西家曾是一面自求多福(參:賽39:8,王下18:13-16),一面倚靠神的人。他在此終於相信以賽亞曾說的「我要救你和這城脫離亞述王的手,也要保護這城」(38:6雖然經節在後,但那事發生在前)而專心仰望神。他禱告的重點不在於祈求,而是對神的認識。希西家明白了不是為了自己的保全(相對於39:8的態度),而是為了神的榮耀,這才是神僕人的正確態度。

神對禱告的回應:必保護拯救這城(賽37:21-35)──
1. 憑信心求就蒙應允(21節):神定意要作的事在人的禱告中成就
2. 自高的必降卑(22-25節):讓全地認識神(萬軍之耶和華)的權柄(賽14:24-27
3. 神定意的必然執行(26-29節):神掌管歷史的軌跡,亞述也在神的旨意和掌控下
4. 安穩的兆頭(30-32節):百姓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紮根結果,享有一段平安時期
5. 信實守約的神(33-35節):神保守耶路撒冷基於祂的屬性(我自己的緣故)和祂永立的聖約(大衛的緣故)

結果亞述大軍在一夜之間人數銳減(死了十八萬五千人),拔營回去,西拿基立始終再也沒有攻打耶路撒冷,20年後被自己的兒子所殺。神的作為回答了亞述的提問「你到底倚靠誰?」(36:5),先知的答案是「你辱罵誰?」(37:23)這也是以賽亞書反覆出現的主題之一:惟有神值得尊榮,凡自高的人必被降卑。
歷史的一切都在神原已命定的旨意下進展(37:26),要達到神的目的和最後的終結。這裡顯出神的主權和人的回應之間微妙的關係,悔改和信靠並不能成就拯救;成就拯救的原因出於神的屬性、祂的信實。拯救始終是神主動的,人無法換取;但是人的謙卑轉向求告神,就使神成就祂原本命定的旨意。 本章可以說是7-39章這個有關「信靠」主題大段的高潮:你可以信靠耶和華嗎?答案是可以,並惟有信靠祂才有拯救

《第三十八章至三十九章》
希西家作王的時間在聖經裡並沒有很清楚的記載,從列王記下(參:17-18)、歷代志(29章)、和以賽亞書(36章)來看,不論怎麼算,希西家病危得治的事情,都似乎是發生在西拿基立攻打耶路撒冷之前。然而先知在編輯以賽亞書的時候將這件事放在之後,為了讓我們思想:什麼能激發我們存完全的心作神忠心的僕人?又什麼使我們能持續活出這樣的心志?這段經文要作前面章節中僕人/信靠主題的總結,並銜接到40章以後所描述的那位彌賽亞──神的僕人、永恆的君王、救贖的指望。
希西家得了必死的病,他聽了先知的宣告後向神祈求,他提出自己對神的忠誠(在你面前、存完全的心)和善行(誠實行事、作看為善的)來當延壽的懇求。這裡又看到神的主權和人的回應之間的微妙關係,彷彿人的善行可以換取神的恩典。神和子民間是一種關係,神關心憐恤我們的感受和想法,在我們的忠心、悔改、敬畏、順服、誠實中,神藉著應允禱告使我們「完全」(completemake whole,不是完美 perfect),就是使我們與祂連結而成為一(參:創17:1中神呼召亞伯拉罕在祂面前作完全人)。
希西家的蒙醫治,不是出於他自己的行為,而是出於神的信實。在王下20:6特別指出「我為自己和我僕人大衛的緣故」,神施恩是出於祂信實的屬性,祂曾應許大衛要堅立他的家和他的國(撒下7:14-16),神藉著應允子民的禱告來彰顯祂的信實、憐憫,並持守祂的應許。
神給希西家的應許是雙重的:一方面延壽十五年,另一方面是保護王和城脫離亞述的手(在37章實現)。神給希西家的兆頭也是雙重的:一是亞哈斯的階梯(日昝),另一個是三天痊癒(參:王下20:5)。這個日影照在亞哈斯所建之階梯的兆頭,特意將希西家和亞哈斯相連,作為一個警惕:是信靠神還是倚賴自己?「你們若然不信,定然不得立穩。」(賽7:9)此處提醒我們,救恩不是一個既得的地位position,而是一個持續在神面前walk before God的天路歷程。如同詩人在詩篇23 中所說,我們像在大牧者前面走的羊群,祂用杖和竿引導我們走祂的義路。
接下來以「希西家感恩之歌」為標題的一段經文(38:9-20),語氣看來憂傷多於喜樂,這是對生命無常和死亡驟至的一個反思。希西家描述他對自己中年將死的哀愁,認為是被神撇棄在陰間的深坑中(參:詩88),從此斷絕了與神的關係。希西家與詩篇中那些面對死亡的詩人一樣(參:詩63088),都認為自己將死在神的忿怒之下。然而神的憐憫,使得他從敗壞的坑(17節,應該是指屍體腐爛的墳墓)回到如今他所在的神的殿中(20節)。因此稱謝(19-20節)是得救者對神恩典的回應,並且用一生一世的生命來彰顯,這個標記在此用一個集體的見證來描述(20節中的複數-我們)。
接下來的兩小節經文(38:21-22)放在這裡看起來有點突兀,因為以時間順序來說,這應該在第8節的敘事之前所發生的(參:王下20:8-11)。以賽亞書把這段放在這裡是編排上的失誤嗎?有學者(參:莫德 Moyter認為若將它與之後的39章對比來看,可能有它獨特的意義。

38
39
38:1
希西家病了,以賽亞來看他
39:1
希西家康復了,巴比倫的使者來看他
38:2-3
希西家的反應
39:2
希西家的反應
38:9-20
希西家述說神的作為和他的回應
39:3-4
希西家述說人的作為和他的回應
38:21-22
以賽亞說希西家說
蒙恩的兆頭
39:5-8
以賽亞說希西家說
災難的禍首

巴比倫王藉著恭賀希西家病癒的理由派遣使者,可能是邀請他參與反叛亞述的聯盟。書中記載希西家「喜歡」見使者,可能他受寵若驚覺得自己舉足輕重,因此而自傲炫耀起來。歷代志下31:21說神大大祝福希西家,使他「無不亨通」,但在代下32:27起的經文記載,雖然「希西家大有尊榮」國庫豐盛、強大武力、建造城邑、重引水道,然而巴比倫王造訪那件事使神離開他。經文說明那是一個信心的功課,「要試驗他,好知道他內心如何」(代下32:31)。
神才剛剛醫治他必死的疾病,並且讓他延長了15年的壽命。一旦我們在順境中志得意滿、自恃自傲,就是走向毀滅的開始。此處再一次顯示神所命定的旨意(參:賽13-1421章)和人的回應之間的關係,猶大當下所面臨的強敵亞述並不是摧毀錫安的權勢,而是那個在逐漸成型、現在看來是盟友的巴比倫。希西家對先知預言(亡國被擄)的反應──只要不在我的任內發生就好,顯示了他自我中心、自求多福、不肯悔改的真實心態
以賽亞書39章作為一個起承轉合的部分,顯示即使如希西家這樣一個自所羅門以來最偉大的改革者也抵擋不住誘惑而自高,並得到國勢衰亡的警告而不悔改回轉向神,讓我們再次思想神僕人的身份。以色列作為神的僕人,本應彰顯神選民的榮耀,吸引萬國來歸向這獨一真神,但是以色列這個神的僕人失敗了(1-5章)。作為神僕人的基本特性就是信靠神,神子民也失敗了(7-39章)。但是神的計劃和旨意並沒有因為人的失敗而改變,以賽亞40章以後眺望遠方,看見那位完全順服的僕人將要來臨。由先知自己作神僕人蒙召的經歷中(6章),以賽亞指向那位僕人無罪的標記,祂將代替我們的罪過、建立神所應許大衛那永立的國度、吸引普世各國各民的人歸向神的聖城、學習神的訓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