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褔音 John 原稿上沒有記載作者的名字,只是自稱是「耶穌所愛的門徒」。早期教會一致認為,這本福音書的作者,是耶穌的門徒約翰。約翰 John 和其兄弟雅各 James 是西庇太 Zebedee 的兒子(可 1:19,太 4:21),母親是撒羅米 Salome (太 27:56,可 15:40, 16:1)。從福音書中看出來,撒羅米應該是耶穌的母親馬利亞的姊妹(約 19:25),那麼雅各和約翰就是耶穌的表兄弟。所以他們的母親才會在要求耶穌在祂的國裡,讓自己的兒子坐在祂左右(參看:太 20:20);也因此耶穌離世前,把自己的母親交托給約翰。(約 19:25-27)
福音書中記載約翰,雅各,和彼得是與耶穌最親密的門徒,常在耶穌身旁,看到耶穌登山變像,也陪同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耶穌給西門取名為彼得(石頭的意思),也給約翰和雅各取名為半尼其(亞蘭文,boanerges),就是「雷子」(sons of thunder, 希臘文
bronté),可見兩人脾氣暴躁。(參看:路
9:49,54-55)然而與主耶穌同行的經歷,使約翰的生命有極大的轉變,約翰書信中強調的都是愛。他也與彼得同工,建立教會傳揚福音(徒1:13-14,2:14,3:1-4:22,8:14-15)。他年邁在拔摩島上見異象,寫下啟示錄,謙卑自稱是為主的僕人。
寫作對象,時間,地點
約翰福音寫作的時候(85-90 AD),三本共觀(synopsis)褔音書(馬太,馬可,路加)已經流傳了,當時約翰在以弗所牧養教會,應該已經有二十年了。以弗所教會是使徒保羅在第二次宣道時(49-52 AD)建立的,以弗所 Ephesus 是羅馬帝國亞西亞的省會,是當時亞洲部份的第一大都會。據說當地有很多研究希臘哲學的學院,學者聚集,眾說紛紜。教會不僅受到羅馬政府的迫害,也受到各種異端邪說,追求智慧哲學的衝擊。約翰在這樣的背景下,受聖靈感動,寫了約翰福音,和後來的約翰一書,二書,三書,闡明福音的真理,見證耶穌基督的身份。
約翰福音中仍充滿舊約經文和猶太背景,但是思想架構和神學辯證,卻受希臘哲學的影響;所以對福音討論的方式與神學論證的特色,與其他福音書不同。他的對象不僅是猶太人,也是給所有的外邦人。約翰福音的成書對在以弗所的希臘學者們,有很大的震撼,許多人成為基督徒。以弗所教會也成為小亞細亞地區的福音重地,啓示錄裡的七個教會,第一個就是提到以弗所。
本書特色與主題
四本福音書都是見證耶穌就是彌賽亞,是那眾人所等待的受膏者,祂是基督,來世上完成救贖的計劃。然而約翰褔音不同於前三本共觀福音,有它獨特的思想架構。他在材料的取捨上,也是有特別的目的。約翰在書尾總結他寫作的目的是「為這些事作見證」,並且以他門徒的身份,讓世人「知道他的見證是真的」。主要的重點是「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約 20:30-31)
所以約翰福音的主要論題,就是表明耶穌的身分(神的兒子)和角色(基督),祂來到世間,為真理作見證,並且捨命,讓世人藉著相信祂的名可以得救,得到永生。約翰福音特別在耶穌的教導中,突出祂與父原為一的神性,耶穌基督彰顯神所有的屬性與榮耀。我們可以說,三本共觀福音是介紹耶穌,約翰福音是解釋耶穌。
所以約翰福音的主要論題,就是表明耶穌的身分(神的兒子)和角色(基督),祂來到世間,為真理作見證,並且捨命,讓世人藉著相信祂的名可以得救,得到永生。約翰福音特別在耶穌的教導中,突出祂與父原為一的神性,耶穌基督彰顯神所有的屬性與榮耀。我們可以說,三本共觀福音是介紹耶穌,約翰福音是解釋耶穌。
由於思想架構的不同,約翰福音和其他三本福音書所記載的事跡不太重複,他由七個神蹟(或稱:標記,sign, 希臘文#4591 sémeion)來描述耶穌的事工。又用七個「我是」(I am,希臘文 egō eimi,就是希伯來文的 Yahweh,神的名字)來闡述耶穌的神性。還用了很長的篇幅寫了所謂的「臨別訓話」upper room
teaching (13-16 章),又記錄了分離前的「大祭司的禱告」(17 章)。
其他三本福音書則著重於耶穌在加利利的事跡;
約翰福音所記錄的耶穌事工,著重在猶大和撒瑪利亞地,是耶穌早期的事工,在他還沒有在加利利傳道以前。約翰福音
4:45 「到了加利利,加利利人既然看見他在耶路撒冷過節所行的一切事,就接待他…」
耶穌生平的八個重要時期
|
||||
馬太
|
馬可
|
路加
|
約翰
|
|
出生及成長
|
1-2
|
1-2
|
1:1-3
|
|
預備事工
施洗約翰,耶穌受洗,耶穌受試探
|
3:1-4:11
|
1:1-13
|
3:1-4:13
|
1:6-42
|
早期在猶太地的事工
約八個月
|
2:1-4:42
|
|||
加利利事工
約兩年
|
4:12-19:1
|
1:14-10:1
|
4:14-9:51
|
4:43-7:1
|
後期猶太地事工
約一個月
|
10:1-13:21
|
7:2-10:39
|
||
比利亞事工
約四個月
|
19:2-20:34
|
10:1-52
|
13:22-19:28
|
10:40-11:57
|
最後一週及受審判釘死
|
21-27
|
11-15
|
19:29-24:1
|
12-19
|
復活向門徒顯現
|
28
|
16
|
24
|
20-21
|
1. 約翰福音的基督論:道成肉身
約翰福音一開始就宣告,耶穌是「道」。約翰福音第一章一到十八節是整本書的導言,也是總結。這裡宣告耶穌的身分-神的獨生子,與神同等,參與創造,是生命的源頭,以人的形體(成肉身)到世上來作光,帶來拯救,恩典與真理都是由祂而來。
中文翻譯的「道」,英文翻成
Word, 希臘原文用的字是 #3056 logos,原意是一種思想的闡述 。 約翰選擇用 logos,而沒有用另一個希臘字 sophia(智慧,參看:箴 8:22-31) ,可能是因為當時的背景;在希臘哲學學說中, logos 一字已經十分普遍。當時希臘哲學的三大學派(依壁鳩魯-享樂主義,斯多亞-追求理性,懷疑主義-人生沒有標準)之一的斯多亞派學者認為,logos 是指萬有賴以存在的理性原則;所以約翰用這個字來闡述耶穌才是萬有的主宰。
此外,舊約以來,神的「話」(希伯來文#1697 dabar)都是彰顯神的能力。神的創造,啟示,醫治,拯救,都是神用祂的話語來成就的。在箴言書中,神的話語(智慧)被擬人化,在世間呼喊。所以約翰選擇用「話」來形容耶穌,也是將舊約中神的“話”是祂自己的自我顯示,連結到耶穌的身分,就是神的兒子,完全彰顯神自己。
「太初」的希臘字是
#746 arché,就是起源的意思,在萬物以先,在時間以先。約翰強調耶穌的神性,祂在創造以先,就與神同在,而且萬有都是藉著祂造的。箴言書
8:23-31 中說「從亙古,從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祂立高天,我在那裡…那時我在祂那裡為工師,日日為祂所喜愛,常常在祂面前踴躍…」也是表示耶穌在本源裡,是造物主,擁有神一切的智慧。所以說「道就是神」,這是約翰福音的重點。
聖經裡常用光明與黑暗的對比,來形容神的聖潔與罪惡的對立,而且指出人是無法靠自己走出黑暗的。(參看:賽 6,52,53 章)所以真正的光是給予的,是外來的,是光源的本身才能帶來的照明。約翰指出耶穌才是真光,因為祂是神,是光源的本身。耶穌的道成肉身,就是創造者已經到被自己創造的世界來了,而且已經向世人彰顯了。
光代表生命,是聖經裡常常可見的。這裡在第四節說「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生命一字,在希臘文有三個字可以代表。
#2222 zóé,是指神的生命-
因為父怎樣在自己有生命,就賜給他兒子也照樣在自己有生命。(約 5:26)
基督是我們的生命,他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他一同顯現在榮耀裡。(西
3:4)
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我們也看見過,現在又作見證,將原與父同在,且顯現與我們那永遠的生命,傳給你們。(約壹 1:2)
#979 bios,是指我們的生活,中文翻成「今生」-
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約壹 2:16)
那落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走開以後,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擠住了,便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路 8:14)
#5590 psuché,是指我們實質的生命,翻成「性命」,有時指我們的意念,翻成「心裡」或「靈魂」-
弟兄勝過他,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啟 12:11)
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或作靈魂)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路 9:24)
不要為生命憂慮,喫甚麼,喝甚麼…(太 6:25)
約翰福音這裡講的生命,是神的生命
zóé。在後面 10:10 主耶穌說「我來了, 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也是指神的永生。這個生命只有因接待耶穌,信祂的名才能得著。所以約翰接著用施洗約翰的見證(1:19-34),表明耶穌就是那歷史中預表的主,是神的兒子,神的羔羊要來除去世人的罪孽,呼籲眾人要跟從祂。
2. 真理和恩典
約翰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主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 14:6)。真理 #225 alétheia,就是神的所是。我們無法完全理解真理,也不擁有真理,只有在信心中領受真理,見證真理,把人帶到真理前(神面前)。 這裡將真理與恩典放在一起,形容耶穌基督的所是。因為對於真理的認識,我們只有透過接受耶穌是救主的途徑(恩典),才能到神面前領受;所以接著說「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而來的」。(約
1:17)
恩典
grace 希臘文# 5485 xáris ,原意是伸向 extension-toward 。神將自己「伸展」給人,不是因著我們的行為,而是白白給予的。我們面對恩典只能接受,不能靠什麼來換取。受恩者是透過恩典來認識施恩者,相信施恩者;所以真理是經由恩典來認識領受的。約翰福音藉著光與黑暗的對比,捆綁與自由的對比,屬世與屬天的對比,來闡述人的景況是陷在罪中,無論作什麼都無法與神建立關係。面對神的恩典,只有白白的領受,憑信心進入神的恩典中,放棄了原本的價值判斷(悔改),就開始了屬真理的價值觀(重生)。
耶穌傳講的是一個悔改的信息,當主耶穌呼召門徒的時候,他們就放下當時所作所有的來跟從祂。悔改
repent 的希臘文 metanoeó,是瞭解(noeó)和之後(meta)的組成;就是說意志的重新定向,決心丟棄自己原有的意念,來轉向追求神;也就是棄絕自己舊有的生命,轉向神追求神的聖潔與公義。
信心一字
#4102 pistis 的字根 peithô ,就是「被說服」的意思;我們的信心是被神的大愛所說服的回應。 悔改不是一種條件;而是一種對生命態度的轉變(turn around),離棄自己轉向神。信心也不是一種條件;而是對神的愛的回應(response),決定去接受福音與否。 救恩的果效惟有發生在那些悔改,而用信心去接受福音的人身上。他們讓真光照入自己黑暗的生命,離棄黑暗而走入光明。
約
1:14,18 說到,我們只要見過耶穌的榮光,就可以認識神。榮耀
Glory,希臘文 #1391 doxa 原意是「信念」與「看法」的意思; 七十士譯本將希伯來文的榮耀#3519 Kabowd 譯成希臘文的 doxa ,引申為價值,尊貴,榮美,豐富,榮譽的意思。在以西結在書中,用虹的光彩來描寫神的榮耀。神的榮耀就是祂的本體,彰顯祂的聖潔,榮美,能力,與莊嚴,是神本相的表現。所以詩篇說「諸天述說神的榮耀」(詩 19:1),就是藉著神所創造的宇宙萬物,神啟示給我們看到祂的本體。
神的聖潔使公義的審判無可避免,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 3:23);然而神的憐憫慈愛,使祂用自己的膀臂施行拯救,差派祂的兒子耶穌來完成這救贖的工作,戰勝死亡與罪惡的權勢,得以恢復神原來創造的本意,在新天新地的殿堂裡,神得著永遠的榮耀。
神的拯救出於祂的信實,而神的信實又植根於祂的聖潔。約翰福音中說「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約 3:16-18)
約翰福音告訴我們,見到耶穌,就見到父神的榮耀,因為耶穌基督是神本體的表象。所以作者在耶穌所行的神蹟後,加添註解說是為了顯出祂的榮耀來(2:11,11:4);神的榮耀就在耶穌基督的恩典與真理中展現。約翰說他自己也領受了耶穌豐滿的恩典,而且是恩上加恩(1:16),所以在此寫福音書見證祂。
約翰在
1:18 說,耶穌就是神的解釋,將神「表明」(#1834 exégeomai,就是英文的釋經學exegesis 一字的出處)出來。恩典與真理以耶穌為中心,祂是起點,中介,也是終點。約翰要在他的福音書向讀者介紹這位耶穌,祂是神,也是神的兒子,到世上來成就救恩,所以祂的本身就彰顯神的榮耀;祂是唯一的道路,祂就是那真理,祂是生命的源頭。
3. 三位一體
與耶穌神性有重要關係的,就是三位一體的教義。聖經中並沒有直接提到「三位一體」的經文,但是在約翰福音中,這個奧秘可以看得很清楚。在馬太福音最後,耶穌基督給門徒使命,其中說到「奉父子聖靈的名」,讓我們看到父,子,聖靈,三個不同的位格,然而「名」是單數。名,希臘文
#3686 ónoma,代表一個人,一個東西,一件事物的所是;所以三個位格的父、子、聖靈的所是,都是神。耶穌在約翰福音中所宣告的「我是」,就是父神耶和華的名 “Yahweh”,用來彰顯耶穌的本質就是神。
在約翰福音第一章講到耶穌是神的獨生子(1:18)將父神表明出來。獨生子 #3438 monogenés,是 one and only 的意思,神所有的本質都在祂身上彰顯。耶穌自己多次說「父在我裡面,我也在父裡面」,「我與父原為一」,「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意思」,「看見了我,既是看見了父」…表示耶穌就是神,他完全明白父神的旨意,也完全順服神,執行祂的旨意。我們常有一種錯誤的想法,總覺得父比子大;其實聖經告訴我們,主耶穌自己也告訴我們,子與父同等。「凡父所有的,都是我的。」(約 16:15)
父將所有的權柄給了子(5:22-23,17:2),子的身分就是那位被差的,來顯明神的旨意與救贖的。「差」希臘文#3992 pempó,希伯來文 #7970 shalach,這個字表達受差者擁有差遣者的權柄,顯明耶穌是擁有父神一切權柄的代言人,是那真光,來世上完成救贖的工作,給人帶來生命,和與神和好的關係。所以在使徒行傳中彼得說「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 4:12)
耶穌在分離的禱告中說「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 17:3)所以我們對父神的認識,必須經由耶穌所傳講的話來解釋,而聖靈的工作就是幫助我們「想起耶穌所說的話」和「明白一切的真理」。聖靈也是被「差」來的,耶穌說「我要從父那裡差保惠師來,就是從父出來真理的聖靈…」聖靈的目的是見證耶穌是神,也教導門徒明白耶穌所教導的真理(約 16:13-15),並且在人的生命裡動工,使人「為義,為罪,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
16:9)
聖經從頭到尾都說,真神只有一位。父、子、聖靈都具有神的本質(being,substance),但有不同的位格(person)。既然聖靈與耶穌也是同等的,為神的本體之一,所以耶穌要回到祂來的地方(天上),聖靈才會降臨。「我若不去,保惠師就不會到你們這裡來;我若去,就差祂來。」(約 16:7)因信耶穌的名而得救的人,聖靈就住在他們心中,這就是耶穌與尼哥底母論重生時,說「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約 3:5)先知耶利米早有預言「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不再紀念他們的罪惡。」(耶
31;33-34)這個約寫在心上,就是聖靈的引領。
信徒因著耶穌的名得以在神面前稱義,也因著耶穌的名得以有聖靈在心中居住引導。耶穌在世的時候與父神同工,完成神的救贖計劃,這時的三位一體,是以父神為中心。耶穌完成十字架代贖的工作後,聖靈與基督同工,幫助信徒遵守耶穌的命令,這時的三位一體,是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神的救贖工作,是本於父,經由子,藉著聖靈,歸於父。三者之間有個別的特性與工作,但也都同等,同為神,同具有神的本質與屬性,同受尊榮。
4. 約翰福音的世界觀
-世界原是藉著耶穌造的,可是世界卻不認識祂(1:10-11)
-這個世界是神所造的,可是卻充滿了黑暗,罪惡,捆綁(1:5,3:19,8:34,12:46)
-耶穌在創造以先,就與神同在,祂就是神,世人卻不願接受(1:1:1-3,8:58)
-耶穌是世上的光(1:9,8:12),帶來生命與拯救(11:9-10,12:46),可是世界處於黑暗,卻不接受光(1:4-5,3:19-20)
-若看到這光,接待祂的,信祂名的人,就有權柄作神的兒女(1:12,8:12,12:35-36)
-耶穌是從父神那裡來的,不屬於這個世界(8:23)
-世人都是罪的奴僕(8:34),在撒旦的控制之下,不願聽從耶穌的真理(8:44-45)
-耶穌為審判來到這世界(9:39) 最後的審判在未來,但是也已經發生(3:17-19,5:24,12:47-48)
-不信,是世人最根本的罪,世人已經被定罪(3:18,12:48,16:9)
-世人互相得榮耀,而不求從神而來的榮耀(5:44,12:43)
-在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將得到從神而來的永生(12:25)
-世人恨惡耶穌,因為祂不屬這個世界,世人也因此恨惡門徒(15:18-19)
-但這世界的王(魔鬼)要受審判,要被趕出去(12:31-32),他在主裡毫無所有(14:31)
-耶穌已經勝了世界(16:33)
-門徒不屬這世界,因為主耶穌不在世界的管轄之下(17:16-18)
-耶穌的國度不在這世上(18:36)
5. 七個見證
- 父神的見證 (5:34-38,8:18)
- 子自己的見證 (8:14,8:18,8:42,9:35-39,18:37)
- 聖靈的見證 (15:26,16:13-15)
- 聖經的見證 (5:39-47,12:14-16)
- 子所作之事的見證 (2:11,5:39,10:25)
- 施洗約翰的見證 (1:6-8,1:15,1:29-34,3:30-36,5:32-35)
- 門徒的見證 (1:41,15:27,19:34-35,21:24)
6. 七個神蹟
-變水為酒 (2:1-11)-祂具有超越品質的能力
-醫大臣之子 (4:46-54)-祂具有超越空間的能力
-醫好三十八年的病人(5:2-18)-祂具有超越時間的能力
-餵飽五千人 (6:1-14)-祂具有超越數量的能力
-耶穌履海 (6:16-21)-祂具有超越自然律的能力
-醫好生來瞎眼的 (9:1-41)-祂具有超越肉體的能力
-叫拉撒路復活 (11:1-45)-祂具有超越死亡的能力
7. 七個「我是」(Yahweh,egō eimi)
-我是生命的糧 (6:35,48)
-我是世界的光 (8:12,9:5)
-我是羊的門 (10:7,9)
-我是好牧人 (10:11,14)
-我是復活與生命 (11:25)
-我是道路,真理, 生命 (14:6)
-我是真葡萄樹 (15:1)
本書分段
耶穌基督-神的兒子
|
||
導言
|
1:1-18
|
|
耶穌與世人
|
1:19-12:50
|
|
施洗約翰的見證
|
1:19-51
|
|
本質的改變(迦南婚宴)
|
2 章
|
|
重生與永生(尼哥底母)
|
3 章
|
|
生命活泉(撒瑪利亞婦人)
|
4 章
|
|
天父與獨生子
|
5 章
|
|
生命的糧
|
6 章
|
|
耶穌是誰(辯論)
|
7-8 章
|
|
屬靈的瞎眼
|
9 章
|
|
真假牧羊人
|
10 章
|
|
使死人復活(拉撒路)
|
11 章
|
|
走上十字架的道路(騎驢進耶路撒冷)
|
12 章
|
|
耶穌與門徒
|
13-17 章
|
|
最後的晚餐(門徒洗腳)
|
13:1-30
|
|
臨別的教導
-新命令,愛人如己
-天家的盼望
-聖靈保惠師的來到
-生命的連結(葡萄樹與枝子)
-面對世界的苦難
-禱告的應許
-分離的禱告
|
13:31-17:26
|
|
受死與復活
|
18-21 章
|
|
受審與釘死
|
18-19 章
|
|
空墳墓與復活
|
20-21 章
|
導言(1:1-18)
-約翰以
18 節的導言,陳述他整本書的中心思想-耶穌基督,這本福音書的主角,祂是宇宙的主宰,是神到世上帶來生命與拯救。
-約翰福音的導言,就好像一座華美宮廷的外門打開,讓讀者一窺其內榮美,引讀者登堂入室,共同領受君王的榮耀。
-耶穌在創世以先就已經存在,並參與創造的工作。祂成為人身,把神對世人的救贖計劃,向我們明白的顯現。祂就是生命的源頭,是真光,照在黑暗的世界,帶來永生的盼望。
-在耶穌基督裡,恩典與真理完全啟示出來,因為祂就是神,藉著自己把神完全表明(解釋)出來。
-這裡也講到得救的方法,就是接待耶穌,相信祂是神(名),就得以成為神的兒女。
-這段導言介紹了許多神學名詞:道
logos,神 theos,生命 zóé,光 phós,黑暗 skotia,肉身
sarx,榮光(榮耀)doxa,恩典
charis,真理 alétheia。
耶穌與世人(1:19-12 章)
施洗約翰的見證(1:19-51)
-施洗約翰已在導言中出現,說他是來為光作見證(1:7),又說是為道作見證(1:15)。在這段話中再一次用施洗約翰的見證,証明耶穌是那位被神所差來的彌賽亞,是神的兒子。
-施洗約翰自稱是以賽亞書中所預言的那位「曠野的喊聲」,來預備耶穌的道路。他自稱不配給耶穌解鞋帶,表示他與耶穌之間的身分,尊卑有天壤之別,等於是說耶穌就是預言中的彌賽亞。
-施洗約翰見證耶穌為「神的羔羊」,要除去世人的罪。
-施洗約翰也見證耶穌要「用聖靈施洗」。
-施洗約翰從差他的神所啟示,看見屬天的靈在耶穌身上,就知道耶穌是神的兒子。
-這些見證的重點,在於耶穌就是世人與神相通的途徑。耶穌藉著雅各天梯的故事,來說明這個與神相交的關係,是建立在祂道成肉身,是人子的新約。(1:51)
本質的改變(2 章)
-迦南婚宴變水為酒,是約翰福音所記載的第一個神蹟,約翰說是為要顯出耶穌的榮耀。
-水變成酒象徵耶穌帶來我們生命品質的改變。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
10:10),耶穌帶來的屬神的生命 zóé,遠超過我們在世上原有的生命
psuché,
就如同“好酒”與“水”之間的差別。
-藉著記載耶穌潔淨聖殿的事,耶穌啟示自己的死而復活。潔淨聖殿在共觀福音書中都有記載(太
21:12-17,可
11:15-17,路
19:45-46),但是那是主耶穌快離世的時候(參看:約
11:55)。約翰福音這裡記載的,是耶穌早期在猶大地耶路撒冷的事工。約翰福音中提到三次逾越節(2:13,6:4,11:55),也提到耶穌在耶路撒冷過其他節期(5:1,7:2-14,10:22-23),可見耶穌常上耶路撒冷去。
-耶穌以殿來比喻祂的身體要被拆毀(釘死)而三日後重建(復活)。約翰自己見證說,等耶穌真的從死裡復活後,他想起這些話,才明白其中的深意,更加增添門徒的信心。
-約翰福音二章的兩個事跡,都在闡述「生命改變」的中心思想。耶穌的福音帶來生命的改變,從必朽壞的變成不朽壞的,從今生的變成永生的,重點在於信祂的名。
重生與永生(3 章)
-這段耶穌與宗教領袖尼哥底母論重生的經文,闡述要進神的國,必須經過水和聖靈的重生。
-重生
born again 是憑著信靠耶穌的名,交出自己的主權和判斷,讓神在人的心靈中作徹底的改變,以耶穌為中心,由聖靈引領。就是藉著水和聖靈的洗禮潔淨更新,「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 5:17)
-耶穌提到自己將被舉起,一方面預言自己的將釘十字架;另一方面用摩西舉銅蛇的類比(民
21:9),代表自己就是那救贖的源頭。摩西曠野舉蛇的故事中,百姓必須憑著信心望杆上的蛇,才得存活。耶穌的救恩也是如此,世人須用信心仰望耶穌基督,信祂是神的兒子的名,才能得到永生。
-約
3:16-21 節的經文,可以說是整本約翰福音的縮寫。這裡把禍福生死都陳明出來,讓人選擇。讓我們想到神藉著摩西在曠野時說,「我今日呼天喚地向你作見證
,我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申
30:19)神愛世人的心始終不變,甚至賜下獨生子 monogenés,道成肉身,來完成這救贖的工作。這就是福音書的中心。而且這救恩是給全人類的(世人),得救唯一的途徑就是信耶穌的名。
-接著記載施洗約翰再一次見證耶穌是神,是從天上來的;並說耶穌是神所差的,受神所有的能力,父神已經將萬有的權柄交給子,所以只有耶穌才能賜給人永生。
生命活泉(4 章)
-耶穌離開猶太地北上往加利利去,途中經過撒瑪利亞,在井邊碰到撒瑪利亞婦人。這段對話中以水象徵生命,再次呈現耶穌是生命的源頭。顯示屬世的飢渴永不滿足;只有在耶穌基督裡,才能得到生命的滿足。
-另外在這段談話中也講到對神的敬拜,神要我們是用心靈誠實來敬拜,而非形式上的宗教。耶穌基督所帶來的信仰,超越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的宗教意識,信仰的根基在於心靈的敬拜與順服。「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正如耶利米書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耶 31:33)主耶穌的福音所帶來重生的生命,在聖靈的引領下,如活泉不斷。
-撒瑪利亞婦人認識耶穌是彌賽亞後,就為主作見證告訴城裡的人,使很多人信主。這是差傳的一個好榜樣。所以約翰順著這個主題,記載耶穌對門徒講述差傳的使命:神的國已經降臨,莊稼已經可以收成,耶穌在世的目標,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作成祂的工」,同樣勉勵門徒日後的使命。
天父與獨生子(5 章)
-經文記載耶穌因節期從加利利回到耶路撒冷去,在安息日醫治了病了三十八年的癱子,引起法利賽人對祂的不滿與逼迫。法利賽人認為耶穌不守安息日,是不敬虔違反律法的事。他們沒有看重病人得醫治,反而看重那些他們自訂的規條,自以為義。
-耶穌在四福音中曾有幾次在安息日行神蹟醫治:迦百農趕鬼(可
1:21-27),同一日醫治彼得的岳母(可
1:29-31),醫治手枯乾的人(可
3:1-5),醫治彎腰的婦人(路
13:10-14),醫治患水臌的人(路
14:1-4),醫治三十八年癱子(約
5:8-10),醫治生來瞎眼的(約
9:1-16),法利賽人因此謀議要除滅耶穌(可
3:6,約 5:16,18,7:1)。
-耶穌在安息日治病,並且宣稱自己是安息日的主(太
12:8,可 2:28,路 6:5),就是宣告自己的神性。這裡耶穌以神的獨生子身分,宣告自己與神同等。
-子與父的平等(5:19-26)在:
救贖工作平等「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樣作」
智慧知識平等「父愛子,將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給他看」
復活能力平等「父怎樣叫死人起來,使他們活著,子也照樣隨自己的意思使人活著」
審判權柄平等「父不審判甚麼人,乃將審判的事全交與子」
尊貴榮躍平等「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樣」
賜于重生平等「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是己經出死入生了」
永生存在平等「因為父怎樣在自己有生命,就賜給他兒子也照樣在自己有生命」
智慧知識平等「父愛子,將自己所作的一切事指給他看」
復活能力平等「父怎樣叫死人起來,使他們活著,子也照樣隨自己的意思使人活著」
審判權柄平等「父不審判甚麼人,乃將審判的事全交與子」
尊貴榮躍平等「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樣」
賜于重生平等「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是己經出死入生了」
永生存在平等「因為父怎樣在自己有生命,就賜給他兒子也照樣在自己有生命」
-法利賽人對於耶穌與神同等的宣告,只有兩種選擇:相信祂是神的兒子,或是控告祂褻瀆神的名;結果他們選擇了後者。
-耶穌接著指出,施洗約翰曾為祂是神的身分作見證;祂自己將要成就的事(代贖)會替祂作見證;天父也為祂作見證,因為神的話語(聖經)已經見證耶穌。文士法利賽人都是熟讀經書的,耶穌指責他們查考聖經,卻不肯信耶穌。他們不信的原因是自己內在的驕傲,自以為是的榮耀。
-主耶穌在這段話中,說祂不憑自己做什麼, 祂不求自己的意思 (5:19,30),表示祂雖與神同等,卻不強奪,存心謙卑順服,祂所行的完全是天父的旨意。祂也不受從人來的榮耀(5:41),祂的榮耀從神而來。
生命的糧(6 章)
-這段寶貴的經文,就是指出耶穌基督就是那從天上賜下來的糧。舊約中耶和華從天賜下嗎哪,就是耶穌的預表。糧食是維持生命的所需,在世上是以工作來賺取;耶穌是那屬天的糧,使我們永恆的生命得以飽足。我們不能做什麼賺取(6:28),唯一能作的就是相信耶穌是神所差來的救主。「信神所差來的,這就是作神的工。」(6:29)
-五餅二魚的故事,其他福音書也都有記載(太
14:13-21,可
6:35-44,路
9:12-17),但是只有在約翰福音,以此繼續闡述耶穌是生命靈糧的信息。耶穌知道眾人尋找祂的動機,指責他們沒有看到神蹟後面的意義,只是想到物質食物的飽足。
-這裡耶穌第一次講「我是」,以「我是神」的自稱,說明祂是永恆生命的糧;鼓勵眾人要看到自己屬靈生命的空乏,需要到耶穌面前,憑著信心,領受神的恩典,得到飽足。只有神自己,才能帶來屬靈生命的滿足。主耶穌要我們吃祂的肉,喝祂的血,是要我們領受祂的身體,是為我們捨了,帶來神的救贖,和那永遠不朽壞的生命。
-這裡陳述了幾件事:雖然人看見耶穌,還是有人不信;救恩是給任何到耶穌面前尋求的人;救恩是神主動施與的;信主的人有確據在末日復活。
-耶穌說了這番話之後,有好些跟從者離開。約翰在這裡指出,分界線不是種族,而是對耶穌話語的回應。我們知道悔改一字,就是聽到神的話語後,放下自己原有的意念;而信心一字原意也是指被神的話語說服,兩者都是對耶穌話語的回應,和對生命的態度與觀念的改變。
-這段教導以在最後彼得說出耶穌的身分作為總結。「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跟從誰呢?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聖者」。這和馬可福音
8:29 彼得說「你是基督」有同等的重要。聖靈藉著彼得兩次見證宣告耶穌是神的身分。這就帶入約翰福音的下一個主題「耶穌是誰」。
耶穌是誰(7-8 章)
-這一段是在猶太人住棚節的時候,耶穌與神的關係和祂的身分,再一次成為辯論的焦點。耶穌再度論及祂的教導的來源是父神,且不求自己的榮耀,而是榮耀神。眾人聽了祂的教導,議論紛紛。有人希奇祂沒有受過嚴格解經訓練,為何教導有權柄;有人想加害與祂;有人認為祂是先知;有人信祂是基督。
-這裡看到想要加害耶穌的人,尚且無法對祂採取什麼行動,因為神的時間還沒有到。約翰在
7:33-36 加入了一段,相當與其他福音書中對受死復活的預言,不過是以隱晦的方式表達。接著耶穌又說到信徒將受聖靈澆灌如活水,但是聖靈要等耶穌離世(得榮耀)才來。
-在耶穌的教導中,穿插了一端法利賽人來試探耶穌的故事。依照摩西律法,行淫的婦人應該被石頭打死。如果耶穌寬恕婦人,法利賽人就可以指責祂不守律法;如果祂要依照律法致死婦人,就違反了祂要來召罪人的宣稱。結果耶穌以智慧使敵人放棄控告,也免了那婦人的罪。
-下面一段是耶穌的第二次宣稱「我是」,祂說「我是世界的光」。約翰在導言中就已經提到這世界是在黑暗之下,耶穌告訴世人祂就是那真光,是生命的源頭,是從天父那裡來的。祂自己就是代表救恩的賜予者,而且是救恩本身,所以祂的宣告成為一個邀請,要人相信祂的身分,離開黑暗,進入神光明的國度。
-這裡再次論及耶穌的身分,和確認祂身分的見證。耶穌聲稱為自己作見證,天父也為祂作見證,祂要成就的事也為祂作見證。這些人問耶穌是誰,耶穌回答說,祂啟示性的見證從起初就始終如一(8:25),祂是神的兒子。這裡顯露出提問者不認識父神,是因為他們是屬於這世界的。耶穌的教導中顯出,這個世界在魔鬼的控制之下,人是在罪的捆綁之下而不自知,因此看到真理(耶穌自己)也不明白,他們的心並不認識神。
-耶穌在這裡提到血統的猶太人(亞伯拉罕的子孫)不見得成為屬靈的後裔。保羅在羅馬書
9:8 說「肉身所生的兒女,不是神的兒女;惟獨那應許的兒女,才算是後裔」。又說「那本來不追求義的外邦人,反得了義,就是因信而得的義;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義,反得不著律法的義。是因為他們不憑著信心求,只憑著行為求;他們正跌在那絆腳石上。」(羅 9:30-32)
-耶穌再次強調祂被神差遣的身分,被差者有差遣者完全的權柄與意念;也再次宣稱祂是神的兒子,道成肉身,是從上頭來的,不屬這世界。撒旦(世界)對耶穌基督沒有權勢,因為耶穌是神,所以祂才有能力權柄救贖世人脫離罪的捆綁。
-「真理」就是耶穌,能叫我們得自由,不再作罪的奴僕。這裡耶穌的救恩所成就的「自由」包含:不再受律法的牽制(耶穌成全了律法),不再受罪的捆綁(耶穌的復活戰勝了罪的權勢),不再受審判的後果(耶穌已經成了我們的贖罪祭)。
-約翰福音中主耶穌常用「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25次之多)「實實在在」就是「阿們阿們」,表示祂的話的真實性與重要性。猶太人不聽耶穌的道,是因為他們心裡剛硬,自欺自義。
屬靈的瞎眼(9 章)
-在耶穌的時代,猶太人的觀念認為身體的缺陷,是犯罪受神懲罰的結果,所以當他們碰到一個天生瞎眼的人,門徒就問是這人自己犯罪還是他父母犯罪。主耶穌的回答帶出這段故事的主題-我是世上的光,所以祂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耶穌並沒有否認苦難有時是罪惡的後果,但是這個瞎子的例子,是為要讓他得到耶穌的醫治,而顯出神的作為。
-「我們必須作那差我者的工」,指出只有耶穌是被差的(單數),但我們(門徒,複數)與祂同工傳揚福音,使萬人得救。耶穌知道自己離世的時間快到,所以說「黑夜將到」。
-接下來一大段是瞎子與法利賽人的辯論,猶太人不願相信神蹟,所以想盡說詞來否認耶穌的大能,也威脅跟隨者會在猶太人社會被排擠。只有瞎眼者得了恩典而堅信耶穌是從神而來的。
-耶穌在此再一次宣稱自己是世上的光,使原本生在黑暗裡的瞎子重見光明;又再次宣告自己是神的兒子的身分,接著說祂為審判來到世上。審判的標準是:信者得生(原在黑暗裡不得看見的,可以看見耶穌是真光),不信者滅亡(自以為看得見,不需要救恩的,反而瞎眼滅亡了)。約翰在
3:18-19 說「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獨生子的名。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定他們的罪就是在此」。
-所以耶穌對不信的法利賽人說,若是他們自知眼瞎,尋求光明,就沒有罪了;因為凡信耶穌名的人,就罪得赦免,得以稱義。可是他們心硬自傲,自覺看見,所以仍活在罪中,這便是屬靈的瞎眼。
真假牧羊人(10 章)
-耶穌提出真假牧者的態度,假牧者(宗教領袖-法利賽人和文士)不是真心關心羊群。更深的屬靈意義是撒旦的工作,就是殺害毀壞;耶穌來為要我們得屬天的生命,這裡顯出屬靈的爭戰。
-耶穌的「我是」在此顯明祂的慈愛,祂是好牧人的特徵有:看門的認識祂,羊也認識祂的聲音,祂認識自己的羊(按著名叫),在前頭帶領羊群,帶領羊群得草吃得生命,為羊捨命。
-此處羊群無疑是指猶太人,然而耶穌說到「另外有羊」就是普天之下的萬民,也要聽從耶穌的聲音而歸到名下,合成一群。羊與耶穌之間的關係,就是彼此認識:羊聽牧者的聲音跟隨祂,耶穌也認識祂的羊群,知道他們的名字。跟隨者與引領者緊緊相連,耶穌說「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又再次強調「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裡把他們奪去」。所以信徒是耶穌的,也是天父的,因為「我與父原為一」。
-認識耶穌是誰,就是福音書的主旨。認識耶穌是神,是生命給予者,信靠祂的名就得了祂所賜的生命。我們知道主耶穌這裡說的生命是
zóé 神永遠的生命,信靠的人不只是與神的生命有份,而且還要「得的更豐盛」。豐盛在原文希臘字是#4053 perissos,就是超越與非常的意思。神賜給我們的新生命,不只是質量(quality)的超越,也是數量(quantity)的增加,還有抽象的進步,就是造就(improvement)。
-舊約時神與人的關係是超越(above)和臨在(among);天父是凌駕之上,但是祂的靈住在聖殿至聖所中,臨在百姓之中。到了耶穌時代,祂應許與信徒的關係是同在(with)與內在(in);耶穌道成肉身住在我們當中,也應許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而聖靈住在我們心中,幫助我們明白真理遵行主道。
-在十章最後我們看到耶穌對自己身分的宣告,已經造成一種很大的張力。不願相信的人一直逼迫祂改口(10:24,33),反對的情緒越來越高漲。反之,接受祂教導的人也增加(10:41),許多人相信祂就是施洗約翰所說的彌賽亞。
使死人復活(11 章)
-神蹟的記載達到了高峰,一個被確認已經死亡的人重獲生命,証明耶穌有勝過死亡的權柄。這件事也是代表耶穌要被推上十字架的日子就在眼前,因為猶太人領袖害怕耶穌的聲勢經由此事會大增,造成動亂與政治不安,所以定意要殺祂。
-耶穌在伯大尼的朋友,馬大、馬利亞的兄弟拉撒路生病死了。耶穌聽到生病的消息後沒有立刻動身,等了幾天到拉撒路死了才說去叫醒他,為的是「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耶穌要藉著使拉撒路死裡復活的神蹟,讓眾人看到明白祂的身分權柄,與神同尊的榮耀。
-故事中讓我們看到耶穌去猶太地的危險,反對的人已經想要治死祂(11:8,16)。耶穌必然知道祂行這神蹟的後果,就是走上要被謀害釘死的道路。但是就像祂所說的「不是按著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著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6:38)所以祂說「乃是為神的榮耀」。神的榮耀在十字架上完全彰顯,因為耶穌基督的完全順服,成就了神的救贖,神的公義與慈愛在十字架上會合,神信實的約在十字架上成全。主耶穌十字架的道路完全彰顯神的屬性,就是祂的榮耀,祂的所是。
-耶穌再一次用「我是」來說明祂是神,所以有賜生命的權柄。另一方面也指向屬靈的意義,人信靠耶穌是靈性上的死裡復活,終極在末日也會有復活不朽的身體。(參看:林前
15:52-57)
走上十字架的道路(12 章)
-拉撒路死裡復活的神蹟之後,猶太領袖就商議要殺耶穌。逾越節前,耶穌回到伯大尼,拉撒路的姊妹馬利亞用香膏抹耶穌的腳。這個故事在其他福音書也有記載,不過沒有提到女人的名字。馬太、馬可福音中說女人用香膏澆在耶穌頭上(太
26:12,可 14:8),這是表示耶穌是君王,而聖經記載耶穌自己說是澆在祂身上。這裡記載馬利亞是用香膏抹耶穌的腳,這個舉動是表示極其謙卑與感恩。耶穌說是為祂安葬用的,因為祂知道自己馬上要受難被釘死。
-第二天(星期日)主騎驢進耶路撒冷城,民眾夾道歡呼和散那(hosanna 是亞蘭文,原意是求你賜下救恩,也是讚美的呼聲)。耶穌騎驢進城要應驗先知的預言「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的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亞 9:9)耶穌來不是要成為騎著戰馬的政治的領袖,祂是和平的君,是神差來謙卑順服天父旨意的救贖主。
-耶穌用麥種的比喻說明自己一定要死,可是在其中也流露中祂的人性(憂愁),然而祂定意順服神的旨意,只為榮耀神。提醒我們愛惜自己生命(psuché 性命)的,就失喪它;在世上恨惡自己生命(psuché
性命)的,就要保守生命(zóé
永生)。
-耶穌在離世前提醒眾人時間不多(趁著有光行走),趕快信主成為光明之子,因為信靠耶穌就是信神,這是神的救贖計劃。耶穌所傳的教訓都是遵行父神的旨意,不是憑著自己的意思。
-這段記載有希臘人(外邦人)來求見耶穌,這與猶太人的不信,形成一個明顯的對比。耶穌的事工主要是針對猶太人,然而他們心硬不信,耶穌感慨引用先知以賽亞的話「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 主耶穌說祂的第一次到世間,是為拯救世人來的;所以祂說「我來本不是要審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然而主必再來,到末日再來的主耶穌就是啓示錄中騎白馬的戰士,「這世界要受審判,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那時審判眾人的憑據,就是耶穌說過的話,「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 這樣,約翰結束了耶穌向民眾傳福音事工的記錄。
耶穌與門徒(13-17 章)
最後的晚餐(13 章)
-約翰福音從十三到十六章,是所謂的對門徒的臨別教導(Upper Room
Teaching),包含了許多珍貴的教導與安慰。
-耶穌與門徒最後的晚餐的中心事件是為門徒洗腳,包括要賣耶穌的猶大在內。這個行動讓我們看到耶穌的愛與謙卑,祂為門徒和我們設下謙卑彼此服事的榜樣。經上說「祂既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到底
eis telos 就是到極致或完全的意思,也就是毫無保留,沒有條件的愛,這個愛 #26 agapé 是神的愛。
-洗腳一般都是僕人對主人所作的事;應該是門徒為主耶穌洗腳,耶穌卻反過來謙卑自己,因為要設下榜樣,要門徒學習彼此服事。保羅在腓立比書
2:3-5 說「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正是這個意思。
-晚餐中耶穌宣告有人要賣祂,又蘸餅給猶大(蘸餅是當時風俗,是主人對客人友好的表示),是試圖挽回猶大的心。猶大雖然被耶穌洗腳,但並沒有被潔淨,因為他的心已經被魔鬼佔據。耶穌蘸餅的愛也無法挽回他,反而更堅定了猶大背叛的心,因為此時撒旦「入了他的心」。這不是說撒旦在那時才進入他的心,而是撒旦在那時徹底佔據了猶大的心。如果猶大本來還有一絲猶豫,在那時他是已經完全背叛了。所以耶穌知道無法改變,就叫他快去作吧。
-耶穌知道受難的時刻逼近,死與復活的景象快到,所以祂說「人子得了榮耀,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榮耀」。神的光輝彰顯在耶穌將自己獻上為祭的順服中,所以耶穌得了榮耀。而耶穌將父神完全啟示給人,神已經從子身上得了榮耀。
-然後耶穌賜下彼此相愛的命令。耶穌到世間的受死復活,就是要成就一個新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相愛,就像主耶穌愛我們一樣。這個愛的表現,就是向世人彰顯神的屬性,「你們若由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耶穌的離去(14 章)
-這段經文的主題是耶穌的離去,包含了天家的安慰與盼望,和聖靈保惠師的到來。
-耶穌告訴門徒祂將回到天父那裡,祂是去為他們預備地方,也會回來接他們去天家。接著祂說明那地方就是與父同在的地方,而耶穌基督就是通往那條路的中介。因為認識耶穌就是認識天父,信徒只有在屬靈上藉著耶穌認識父,與父建立關係,以致將來到天上與父同住。
-耶穌再次向門徒說祂與天父的親密關係,「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看見了子就是看見了父,因為子(耶穌)已經將父的屬性完全彰顯。所以耶穌用「我是」宣告自己是道路(往父那裡去),真理(神的屬性),生命(神的所是),祂是唯一的中介,「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所以恩典與真理以耶穌為中心,祂是起點,中介,也是終點。
-然後耶穌應許門徒,雖然祂要走了,門徒奉祂的名祈求,就必成就。但是祂的先決條件是,「叫父因兒子得榮耀」;也就是說祈求成就的,是為神的榮耀的事。
-真理的聖靈將來繼續耶穌的工作,祂也是被差遣的,來作保惠師(或稱為中保),祂將住在門徒心中,與信徒永遠同在。保惠師#3875 paraklétos,原意是代言人(辯護人),輔導者,幫助者,安慰者。聖靈的工作是讓信徒明白真理(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將耶穌的教導放在信徒心中(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
-愛基督和遵行基督的教導,在約翰的著作中反覆出現,因為這是耶穌離世前的提醒。「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因為那道「是差我來之父的道」。約翰在以後的書信中也說「我們遵守神的誡命,這就是愛祂了。」(約壹 5:3)遵守耶穌的教導,就是對神的委身;愛神必然的結果,就是對神的順服。
-耶穌面對害怕擔憂的門徒,充分供應了保惠師的將到,耶穌所賜下超越世上的平安,祂的愛,和祂的喜樂。
生命的連結-葡萄樹與枝子(15 章)
-在十四章的結尾,耶穌說「起來,我們走罷!」所以這段葡萄樹和枝子的比喻應該是在行路中說的。路
22:39 說是去橄欖山,可 14:32 說是去客西馬尼園。中東地方常見的樹有無花果、橄欖樹、和葡萄樹,三種樹在聖經裡都常常提及。這裡可能是途中耶穌看到葡萄樹,就用以作比喻,形容信徒與祂之間生命的連結。
-聖經裡常用葡萄樹來代表以色列人的屬靈地位。以賽亞書 5:7「萬軍之耶和華的葡萄園,就是以色列家。他所喜愛的樹,就是猶大人」。詩篇 80:8「你從埃及挪出一棵葡萄樹,趕出外邦人,把這樹栽上」。葡萄樹代表猶太人與神之間的關係,以賽亞書中描述神栽種這棵葡萄樹,加以看顧修剪愛惜,可是這棵樹竟然不結好果子,令園丁非常傷心。耶穌在這裡說祂是真葡萄樹,來反映以色列人的不義,也代表新約的時代來臨;舊約所預表的,己經在祂身上實現。祂是那真光、真糧、真帳幕的大祭司,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
-這裡提到父是栽種的人,看起來好像父比子大,其實不是,這只是講父與子不同的位格。父是救恩的計劃者,子是救恩的執行者,神所有的屬性,完全在耶穌身上彰顯出來。主耶穌說「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14:9)所以祂再次用「我是」來闡明祂的神性。 生命在祂裡面,由祂而來,祂是生命真正的源頭。
-主耶穌用園藝學來教導我們與祂生命的連結。沒有一個枝子本身有生命,我們與主耶穌生命的連繫,就是基督徒生命的本質。葡萄樹是高桿爬藤植物,枝子柔軟,必須依賴主幹來提供養分,支撐,力量,和生命。所以耶穌就是那主幹,我們是枝子,全心仰賴祂的恩典與供應。種樹的目的就是要結果子;「結果子」在這段經文中一共出現了八次。神要基督徒結果子,因為果子是我們的信心在生命中的表現。
-結果子的條件有三個:潔淨(v.
2-3),住在主裡面( v. 4),順服主( v. 10,12)。這裡也提到有不結果子的,他們要被剪去,扔在火裡燒了,那麼他們到底有沒有得救呢?基督徒會不會因為沒有結果子而失去救恩?這是一個引起很多爭議的地方。第二節「剪去」這個字,在希臘原文是 #142 airó,就是除去。雅各書 2:17 說,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 主耶穌自己也說「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 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 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去。 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麼。 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罷。」(太 7:19-23)
-從靈性上來說,一個不結果子的枝子就等於是假基督徒:宣稱自己是基督徒,卻從來沒有真正認識神及悔改接受救恩。約壹
2:4「人若說我認識他,卻不遵守他的誡命,便是說謊話的,真理也不在他心裡了」。這表示神的生命並不在這些人裡面;這些人並非曾有救恩而後來失掉了。主耶穌曾說「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約 10:28)真信徒的救恩是有確據的,「 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約 6:37)與真葡萄樹有生命連結的枝子永不會被移去。
-主耶穌在講這段話的時後,是在往客西馬尼園的途中,祂知道猶大已經去出賣祂了。猶大就是那不結果子的枝子,在表面上看來他是依附著葡萄樹,可是他並沒有真正的相信耶穌是神,是生命的救贖主。主的生命沒有流經他,他從來就沒有得救。主耶穌在馬太褔音十三章裡,講到麥子和稗子的比喻,稗子看起來也許很像麥子,但是無法結出麥穗來,分辨的關鍵在於它們所結的果子。真正的救恩不只是稱義,它離不開重生和成聖。保羅在林後13:5
警告我們,要檢驗我們的內心,「你們總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沒有,也要自己試驗。豈不知你們若不是可棄絕的,就有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麼」。我們若只是表面上敬虔,卻與主沒有真正生命上的連結,就也要被砍下來。
-我們靠自己是不可能結果子的,耶穌說「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甚麼」。枝子要結果子,就一定要與主幹有生命的連結,也就是耶穌在這裡說的「常在我裡面」(abide in me , be in me at all
times)。在這段經文中,「常在我裡面」出現了七次。真正的相信,必然有神生命的供應,聖靈的引導,而結出果子來。能夠確認枝子長在葡萄樹上的,乃是結果子-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 這就是救恩的目的:將一個人完全改變過來。我們是因信稱義,不是因著行為;但是基督徒的行為是他有真信心的重要確據。施洗約翰告訴衆人說「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路 3:8)聖靈的果子,就是基督在我們身上,因著聖靈的工作,變成我們自己的品格,因此可以彰顯神的榮耀。這便是基督徒生命的最終目的-讓神得榮耀。
-這裡說門徒因著耶穌講給他們的道,已經乾淨了。乾淨原文是 #2513 katharos 與修剪 #2508 kathairó 是同一個字根。 修剪就是除去不好的部分使成為潔淨,修剪代表神的管教。神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份。神用來修剪的刀子就是神的話。「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來 4:12)神的話有大能,能夠叫人知罪,明白真理,「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提後 3:16)神的話就是葡萄樹裡傳送養分的汁液。主耶穌告訴門徒他們已經從祂的道理中得潔淨。神賜下祂的話語作為我們隨時的幫助,生活的準則,真理的光照。
-主耶穌用葡萄樹和枝子來闡明我們與祂生命的關係,而這個關係是建立在愛的上面。我們原來都陷在罪中,是罪的奴僕;主耶穌用祂的寶血,以重價將我們買贖回來。我們本來的身份是被買贖過來的奴僕 #1401 doulos,但這裡主耶穌說我們是祂的朋友 #5384 philos,因為祂愛我們到一種程度,為我們擺上了自己的性命,這不是主僕的關係, 而是朋友的關係,耶穌以愛使奴僕成為朋友。因此,門徒作為祂的朋友,也同時在愛中將自己獻給主,甘心情願順服如奴僕。同樣地,主耶穌也甘心順服神成為奴僕,成為我們效法的模範。
-主耶穌再次陳述祂的命令:彼此相愛。約翰後來在書信中把這一段話更加闡明, 「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親愛的弟兄阿,神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 從來沒有人見過神。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裡面,愛他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我們的愛就是我們的果子,聖靈的果子以愛為首,因為愛是連絡全德的。約翰壹書 4:12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主耶穌是葡萄樹,是愛的生命的泉源,我們若常在主的愛中,就會多結果子,
叫我們的果子常存。
-這樣我們在主裡的喜樂就可以滿足。這個喜樂是不受環境影響的,是即使在患難逼迫中,也有主在生命中的確據。這種滿足就是神要給我們的豐盛生命。
面對苦難(16 章)
-耶穌對門徒作最後的鼓勵,預備他們必受逼迫,因為世界(撒旦的權勢)恨惡耶穌和祂的門徒。但是門徒並不孤單,因為有聖靈為伴,將要明白真理。
-耶穌也預言祂的再來。耶穌受難離世後,門徒會憂愁痛哭,可是世人卻高興;然而到末世,主耶穌再來的時候,信徒的憂愁將變成大喜樂,因為新天新地裡不再有痛哭眼淚。
-再次重申禱告的原則:因耶穌的名求,求神得榮耀。
-耶穌預知門徒在逼迫下會暫時軟弱(彼得三次不認主,門徒四散),但是祂仍然超越他們的失敗,看見他們日後的成長,以鼓勵的話結束這篇教導。「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這世間的苦難就好像婦人生產的陣痛(16:21),是從憂愁痛苦轉為喜樂的過程,以為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已經勝過了世界。耶穌戰勝了死亡,祂已經擊潰了撒旦的權勢。因著耶穌的救恩而歸在父名下的信徒,都將在新天新地裡與神同住。
分離的禱告(17 章)
大祭司的禱告
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來 4:15
|
||
為自己禱告(1-5)
|
為門徒禱告(6-19)
|
為信徒禱告(20-26)
|
-為自己十字架的道路榮耀神禱告
-重申自己被差的身分與生命的本質
-求神使祂同享榮耀
|
-為門徒領受明白真道
-為門徒的合一
-求他們喜樂
-求神保守門徒,與他們同在
-求他們成聖
-求他們差傳
|
-信徒合而為一
-信徒與神生命的完全連結
-求信徒將來與主同在的榮耀
-求信徒的彼此相愛
-求耶穌基督在他們裡面
|
受死與復活(18-21 章)
受審與釘死(18-19 章)
-猶太人領袖已經決定要除去耶穌,接著就是付諸行動;被捕的一幕,值得注意的是,耶穌說「我父交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耶穌在第十章講好牧人的時候,曾說「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耶穌自願甘心為世人的罪受死,約翰福音說「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約翰福音裡,耶穌在彼拉多前的受審,佔了很重要的篇幅,圍繞在王權與真理這兩個主題上。猶太人觀念中的彌賽亞(受膏者)王權是政治上的,耶穌表明祂的王權是屬真理的。彼拉多完全不明白何謂真理,耶穌也告訴他,地上執政者的權柄乃是神賜的;若非耶穌甘心受死,彼拉多是沒有權力處置祂的。
-耶穌以「猶太人的王」的名號被處分。猶太領袖說耶穌自稱是神的兒子、與神同等,是褻瀆神。結果祭司長在要把耶穌釘十字架的罪名時,說了「除了該撒(羅馬皇帝),我們沒有王」,那才是真正的褻瀆神,因為耶和華神一直都是以色列人的王。所以猶太人領袖,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僅否定了耶穌,也否定了神。
-其他三本福音書對於耶穌受審釘死的事件,都是以猶太人曆法的時間(日出上午七點為第一點鐘,上午八點為第二點鐘…)記錄;而約翰福音則用羅馬時間計時。這裡中文翻成的「午正」原文是 hektos,第六的意思。如果照猶太時間,第六點鐘是十二點;但是約翰福音是以羅馬時間為主,所以耶穌受彼拉多審問應該是上午六點鐘;這樣才與其他三本福音書時間相合。然後耶穌是在上午九點被釘(猶太時間第三點鐘,可
15:25),之後遍地黑暗是從中午十二點到下午三點(第六點鐘到第九點鐘,午正到申初,太
27:45-46,可 15:33-34,路 23:44),耶穌約在下午三點多斷氣。
-第二天是安息日,是從日落開始算,所以猶太人要趕快在日落前回家,於是兵丁把另外兩個罪犯的腿打斷,讓他們快點死。但是耶穌已經斷氣了(血和水),所以腿骨沒有被打斷。耶穌被葬在財主約瑟的墓裡。這些都要應驗舊約中的預言。(詩
22:18,34:20,賽 53:9,亞 12:10)
空墳墓與復活(20-21章)
-耶穌在世的工作「成了」,過完安息日後的清晨(星期天),天還黑的時候(猶太人時間是日落後就是另一天),婦女去看墳墓。馬可福音說去看墳墓的婦女有抹大拉的馬利亞、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和她的姊妹撒羅米(就是約翰的母親);約翰福音只提到抹大拉的馬利亞。不論如何,那時墳墓已經空了。抹大拉的馬利亞跑去告訴彼得和約翰,約翰跑在彼得之前看到空墳裡裹屍體的細麻布和頭巾,那時他們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就回家去了。只有抹大拉的馬利亞留在那裡哭泣。
-耶穌向馬利亞顯現,後又向門徒顯現,並讓多馬摸祂的肋旁和釘痕手,約翰說記錄這些事,要讓人知道他自己是見證人,親眼看到。為要叫沒看到的人可以因此信耶穌是基督,這就是他寫福音書的目的,叫人信耶穌是神的兒子,可以因信祂的名得生命。
-第二十一章可以說是本書的跋記。耶穌復活後又出現在門徒面前,提比哩亞是加利利湖的別稱。在馬太福音
28:16 記載門徒往加利利是奉主的指示,也許他們餓了,所以想打魚吃。
-在耶穌的指示下,門徒捕了一大網的魚,耶穌曾經對彼得說要他得人如得魚(太
4:19,可 1:17),所以這裡也許有這樣的寓意,因為接下去就描述主耶穌對彼得的呼召。
-主耶穌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耶穌問的前兩次的動詞都是用 agapaó(神的愛),而彼得的回答都是「你知道我愛 phileó (世間的愛)你。」主耶穌第三次問彼得時,動詞改用了 phileó,彼得的回答還是一樣。彼得雖然失敗三次不認主,但是他宣告神知道他的心,他是愛主的。耶穌接受他的宣告,交托給彼得作牧者餵養的工作,並且預言彼得將來要為主殉道。
-耶穌兩次對彼得說「你跟從我罷!」彼得已經跟從耶穌了,為何祂這樣說呢?主耶穌要彼得專心跟隨祂,只定睛在祂身上。彼得的職責是牧養傳道,約翰的職責是教導寫書見證耶穌,各盡其職。約翰在最後才透露自己的身分,也在此聲稱寫書的目的是見證耶穌是神,而且這些事都是他親眼看到的。
耶穌是誰
四本福音書從不同的角度傳講耶穌,馬太對猶太人說祂就是那等待已久的受膏者(彌賽亞),是來地上建立天國的君王;馬可告訴羅馬人耶穌基督是福音的起頭,祂的身分就是基督,是那來救贖世人的;路加一開始就把耶穌的名字,神的兒子,和大衛的子孫的身分結合在一起。約翰則是用光,生命,愛,來見證耶穌就是神,道成肉身,有恩典有真理,被父神差來到世間,作救贖的工作。
聖經的預言見證耶穌,耶穌所行的事跡見證祂,施洗約翰見證祂,天父見證祂,門徒見證祂,聖靈見證祂,耶穌自己也見證祂是神的兒子,被差來作世上的光,帶來生命與恩典。約翰福音帶出偉大的真理「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約
3:16-18)
使徒保羅說「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羅 1:16-17) 神的公義使審判無可避免,而神的拯救出於神的信實(與人的約),所以神親自施行拯救,就是耶穌基督的十字架。
耶穌基督到現在還在對世人呼召「你跟隨我吧!」信是人與神關係的關鍵所在,在約翰福音中反覆出現。哈巴谷書中說「義人因信的生」;我們沒有一個人是義人,只是因著我們信耶穌基督的名,就可以在神面前稱義得生命。神的恩典是本于祂的愛,約翰在後來的約翰壹書中說「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即使我們對神的信心也是出於神的恩典。面對神的大愛,我們只有被愛說服而信靠。
約翰提醒我們「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壹
2:15)主耶穌說「這世界的王…他在我裡面是毫無所有」(約 14:30)願我們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雲彩環繞,幫助我們脫去容易纏擾我們的罪,存心忍耐,走我們面前的路程,定睛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主耶穌基督。「祂是愛我,為我捨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