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路加褔音 Luke 原稿上沒有記載作者的名字,但是根據早期教會資料,這本福音書最早的手抄本上有記載「按照路加所寫」,所以一直以來沒有爭議,認為這本福音書的作者就是路加。路加 Luke 不是耶穌的門徒,也不是猶太人,根據教會史料,路加是敘利亞省安提阿人。
在新約聖經中有三處經文直接提到路加,使我們知道路加是保羅的醫生(西
4:14),與保羅、馬可同工(門 1:24),當保羅在羅馬被囚,路加陪伴在側(提後 4:11),直到保羅殉道。
寫作對象,時間,地點
路加福音一開始,就提到寫書的對象是「提阿非羅大人」。提阿非羅
Theophilus 是個希臘名字,是「神的朋友」的意思。大人,顯明這人的社會地位崇高,可能是羅馬政府官員。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都是路加所寫,也都註明是寫給提阿非羅大人的,所以一般人把兩本書當成前傳和後傳。
在使徒行傳中有幾處經文(16:10,20:6,21:1,28:15)提到「我們」,其中提到馬其頓、腓立比、最後到羅馬,表示路加是保羅宣道時的忠心的同工。一般認為路加寫福音書的時候應該在保羅第三次宣道之後,又因為使徒行傳所記載的事情到
63 AD,所以認為兩本書的成書時間是在 58-63 AD。路加福音可能是在陪伴保羅在該撒利亞的時候寫的;而使徒行傳是後來陪保羅在羅馬坐監的時候寫的。
路加福音雖然是給提阿非羅大人的,但是路加的本意是希望藉著提阿非羅,把福音的信息帶給當時的希利尼入(希臘人社會)。
本書特色與主題
路加福音是四本福音書中最長的,與馬太、馬可共稱「共觀福音」,因為三本書相當類似。路加因為是醫生,很注重事情的精準、精細度,所以路加福音的內容詳盡,是四福音書中最完整、最全面的耶穌生平記錄。
路加在福音書的開始說「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使你知道所學的道都是確實的。」所以路加寫書的目的,是要經由考察歷史,詢問蒐集見證人的話,以事情的時間先後記錄彙總編輯,証明「所學的道」就是「耶穌基督是神、是救主」的信息是真的。
路加筆下的耶穌不僅是猶太人的彌賽亞,更是全人類的救主,他藉著西面的話,說出這個信息-「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2:32)耶穌也是那個慈愛憐憫的主,特別看顧窮苦、 婦女、受壓迫、和社會地位低下的人。「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19:10)正是路加福音的中心思想。路加強調耶穌的人性,祂是神到世上活出完美人生的見證。祂為那些靈裡空乏,失喪哀慟的人帶來恩典與盼望。祂是那末後的亞當,帶來復活與生命。「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林前 15:22),「首先的人亞當,成了有靈的活人;末後的亞當,成了叫人活的靈。」(林前 15:45)
因此路加把耶穌的誕生、親戚(施洗約翰的家)、童年、家譜,都有詳細的記載,顯明祂為「人」的部份。對於耶穌的家譜,路加福音與馬太福音的記錄有點出入。一般學者認為馬太是以約瑟的血脈記錄(父系),証明耶穌在名分地位上是大衛的子孫;而路加是以馬利亞的血脈追溯,(3:23 所記載的希里,是馬利亞的父親,約瑟的岳父),証明耶穌從母系也是大衛之後,而且直溯到亞當。這要說明耶穌的救贖是普世性的;而且首先的亞當使罪進入世界,末後的亞當(女人的後裔-耶穌)要戰勝罪惡,死而復活帶來救恩與生命。一般解經說四福音從不同的角度來描述耶穌,那麼路加福音的著筆就是人子。
耶穌常用「人子」一詞自居,在新約聖經沒有看到其他人用過這個字。在舊約聖經中但以理書
7:9-14 人子的異象說,「看見一位像人子的,駕著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權柄、榮耀、國度,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事奉祂。祂的權柄是永遠的,不能廢去;祂的國必不敗壞。」這裡明顯的看到那位「人子」,就是創世以先與神同在,將要再來,與神享有一切榮耀權柄的主耶穌基督。
路加對耶穌作了多方面的描寫:救恩,蒙拯救脫離仇敵的手,赦免,平安,審判狂傲的人,叫飢餓的人被飽足…這些都和神的國、神的法度降臨在人間有關,這是藉著神的兒子降生在這世上成就的。在本書的開頭,採用了舊約聖經的預言與描繪,從施洗約翰的誕生、馬利亞的蒙福、耶穌的誕生的景象、到西面的歌頌,路加福音宣告了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祂與天父的關係,神將要透過這個「人子」來帶給普世性的救恩。
整本路加福音給人帶來一個信息,就是神一直在作工,而且是祂主動的;透過舊約的先知,運用各種的方法,藉由神的大能,施洗約翰和耶穌的誕生,打破了人類自然律的界限。一個是年邁不能生育的生子;一個是童貞女懷孕生子,神的救贖計劃付諸實行了,包括耶穌順服祂必須實現的命運。我們讀過路加福音,就會發現他的神學重點,是圍繞著「神的旨意」這個主題,自然的編排在一起。
本書大綱
路加福音的架構,與馬太福音相似,把耶穌是基督分為應許時期和實現時期,這點在
16:16 可以看得很清楚,耶穌說「律法和先知,到約翰為止;從此,神國的福音傳開了,人人努力要進去。」從施洗約翰在曠野為耶穌鋪路呼喊開始,新約的時代實現了。耶穌的傳道工作,代表神的國已經在地上建立;在耶穌死而復活升天之後,祂的門徒仍然以天國為他們傳講的主題,著重於呼召罪人信主,悔改得救。
所以路加福音的段落,可以分成:
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
|||
介紹
|
身分
|
教導
|
受難
|
1-4:13
|
4:14-9:50
|
9:51-19:27
|
19:28-24:53
|
耶穌的身世-早年
|
耶穌的事工-神蹟
|
耶穌的話語-比喻
|
耶穌的順服-十字架
|
尋找失喪的人
|
拯救失喪的人
|
||
加利利
|
耶路撒冷
|
介紹(1-4:13)
1. 降生(1-2)
-路加開宗明義的指出,寫書的目的是要讓眾人知道,他們所聽到的有關耶穌基督的福音是真實的,是經過詳細考證,是以歷史事實為根基的。
-路加依照時間先後順序,首先介紹施洗約翰的出生。說他是聖經裡所預言的那位(賽
40:3,瑪 4:5),有以利亞的心志,神所預備給耶穌作開路先鋒的。
-天使利百加
Gabriel 向馬利亞預言耶穌的誕生,宣告祂是神的兒子(至高者的兒子),大衛的子孫(他祖大衛),以色列的王(雅各家的王),是永遠國度的君王。
-當時羅馬皇帝要做人口普查,約瑟帶馬利亞上猶太地去報名,結果途中耶穌在伯利恆(大衛之城)出生,正是符合了先知彌迦的預言。(彌
5:2)
-在這段序曲中,有四首對耶穌誕生的頌讚。
A. 馬利亞的讚歌(1:46-55)-從神在世界上作工的角度來詮釋耶穌,祂使惡人降卑,窮苦人得安慰飽足,紀念亞伯拉罕的後裔。
B. 撒迦利亞的讚歌(1:68-79)-從施洗約翰的角色來詮釋耶穌,他是至高者先知,預備主的道路,叫百姓知道救恩。
C. 天使的讚歌(2:14)-從天國的榮耀來詮釋耶穌,祂使神得榮耀,給地上帶來平安。
D. 西面的讚歌(2:29-32)-從耶穌的事工來詮釋耶穌,祂帶來普世的救恩,是以色列的榮耀。
A. 馬利亞的讚歌(1:46-55)-從神在世界上作工的角度來詮釋耶穌,祂使惡人降卑,窮苦人得安慰飽足,紀念亞伯拉罕的後裔。
B. 撒迦利亞的讚歌(1:68-79)-從施洗約翰的角色來詮釋耶穌,他是至高者先知,預備主的道路,叫百姓知道救恩。
C. 天使的讚歌(2:14)-從天國的榮耀來詮釋耶穌,祂使神得榮耀,給地上帶來平安。
D. 西面的讚歌(2:29-32)-從耶穌的事工來詮釋耶穌,祂帶來普世的救恩,是以色列的榮耀。
2. 預備(3-4:13)
-施洗約翰在曠野蒙神呼召,就到約但河一帶傳講悔改的信息,路加在此引用以賽亞書的預言(賽
40:3-5),告訴他的讀者,這是神的作為,在過往歷史中就早已定意了。
-施洗約翰對百姓的教導,只有在路加福音中有詳細的記載:就是照顧貧苦者,慈愛待人;不取不應得的;不以地位權勢欺壓人,待人公平;知足不貪婪。
-施洗約翰澄清自己不是基督,謙卑自稱不配,說耶穌將用聖靈和火給信徒施洗。
-路加在這裡介紹耶穌是神的兒子,先說耶穌受洗時,神親自宣告這是祂的愛子;然後在講家譜時說「依人看來,他是約瑟的兒子…」,也就是說,耶穌肉身的身份,看來是約瑟的兒子,但是祂真正的身份是神的兒子。
-在耶穌開始祂的傳道事工之前,先被引導曠野去受試探。注意耶穌是被聖靈引(催)去受試探,這是因為祂被試探受苦,就能搭救那些被試探的人,能負起大祭司為眾人贖罪的任務。「祂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來 2:17-18,4:14-16)
試探
|
起初的亞當
|
末後的亞當(耶穌)
|
|
約壹 2:16
|
創 3:6
|
路 4:1-13
|
|
肉體的情慾
|
果子好作食物
|
吩咐石頭變成食物
|
神的話才是生命的糧
|
眼目的情慾
|
悅人的眼目
|
萬國的權柄與榮華
|
定睛仰望敬拜神
|
今生的驕傲
|
能使人有智慧
|
若是神的兒子可以跳下去
|
認清自己的角色不試探神的權柄
|
身分(4:14-9:50)
1. 加利利事工(4:14-6:11)
-路加記載耶穌用以賽亞書 61:1-2
對彌賽亞的預言,宣告祂自己的神性;結果是耶穌不受自己家鄉人喜愛被迫離城,以迦百農為中心,在加利利各城宣道。
-在加利利湖(革尼撒勒湖)邊呼召彼得要得人如得魚,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約翰也蒙召跟隨耶穌。
-醫治大痲瘋和癱子。
-呼召作稅吏的利未(馬太);宣告祂的事工是「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屬靈原則:必須要認識自己是罪人需要神的救贖,才能悔改得救恩。
-耶穌在安息日醫病,造成法利賽人地不滿,認為祂干犯了神的律法。耶穌知道他們自以為義,只是徒守表面的禮節,以此宣告祂是安息日的主,既然祂是神,祂自然在安息日之上。
2. 作耶穌門徒(6:12-49)
-路加接著列出耶穌十二門徒的名字。
耶穌十二門徒
|
|
西門 Simon
|
主耶穌給他的新名叫彼得(Peter in Greek),或稱磯法(Cephas in Aramaic),就是石頭的意思。
|
安得烈 Andrew
|
伯賽大人,是彼得的弟弟,原本與彼得,及西庇太的兒子約翰、雅各從事漁業。
|
雅各 James
|
西庇太 Zebedee 的兒子,約翰的兄弟。 耶穌稱兩兄弟為半尼其Boanarges, 就是雷子 Sons of Thunder 的意思。
|
約翰 John
|
是雅各的弟弟,自稱為“耶穌所愛的門徒”,母親是撒羅米
Salome,她應該是馬利亞的姐妹;約翰福音的作者。
|
腓力 Philip
|
也是伯賽大人。他帶朋友拿但業 Nathanael 去見耶穌。
|
巴多羅買 Bartholomew
|
是拿但業的姓,是迦拿 Cana 人。
|
馬太 Matthew
|
又稱:利未 Levi,是稅吏;馬太福音的作者。
|
多馬 Thomas
|
又稱:低土馬 Didymus 。
|
亞勒腓的兒子雅各 James
|
為與約翰的兄弟雅各區別,聖經裡稱他為“亞勒腓的兒子雅各
Son of Alphaeus 。”
|
奮銳黨的西門 Simon the Zealot
|
奮銳黨是愛國狂熱份子
|
雅各的兄弟猶大 Judas
|
又稱:達太 Thadaeus ,是亞勒腓 Alphaeus 的兒子。
|
加略人猶大 Judas Iscariot
|
他是十二門徒中唯一不是加利利本地的外鄉人,是賣耶穌的人。
|
-耶穌對門徒四幅四禍的教導:貧窮,飢餓,哀哭,被人因信仰恨惡的人有福了,這與馬太福音裡的八福相符;這裡的貧窮,飢餓是指靈裡的空乏;哀哭相對於登山寶訓中的哀慟,是看到自己的罪的反應;門徒若為主受苦,應以為大喜樂,因為將有祝福、賞賜。相反的,富足,飽足,喜笑,被人稱讚自求榮耀的人有禍了。
-耶穌教導處世的新標準:就是愛;是學習天父無條件的愛 agapaó ,也就是耶穌後來說的「愛人如己」。顯示出來的行為是:愛仇敵,慈悲,給予不求償還,不論斷人,饒恕人。
-耶穌指出能夠行出這些德行,是因為生命與主有連結(樹木與果子)。若是愛神,必遵守耶穌的教導誡命。耶穌在此提醒跟隨者,聽道行道才是在主裡有根有基;如果只是聽聽就算了,房子隨時倒塌,而且壞的很大。「人若說我認識他,卻不遵守他的誡命,便是說謊話的,真理也不在他心裡了。」(約壹 2:4)
3. 耶穌的醫治(7:1-8:3)
-路加繼續記載耶穌在迦百農和附近鄉鎮的事工:醫治百夫長的僕人,拿因城婦人的兒子死裡復活,還有許多有病的,被鬼附的,使瞎眼的看見…再次顯出耶穌的慈愛與憐憫,和祂善待社會裡殘缺窮困的人。
-在法利賽人西門的家中,有婦人在耶穌身旁流淚,並拿香膏抹耶穌的腳。這裡沒有說這女人是誰,只是說她是個罪人。然而耶穌看到她憂傷懺悔的心,就赦免她的罪。這裡說女人的罪得赦免,是因為她的信心(耶穌說「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回去罷」),是因為她相信耶穌有赦罪的權柄,為自己過往的罪愆,來到祂面前饒恕,所以她流淚謙卑。這裡路加要我們看到一個屬靈的原則:知道自己的罪性越深,得到的恩典也越大;自以為義的人,無法到神面前謙卑。
-路加在第八章介紹了一些女門徒,有被耶穌趕出七個鬼的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of Magdalene,參看:太 27:56-61,可 16:9),提供物資的約亞拿(Joanna)和蘇撒拿(Susanna)。
4. 比喻與神蹟(8:4-9:17)
-撒種的比喻在其他福音書(太 13,可 4)也有記載。阻礙人接受福音的主要因素是:物質的誘惑,佔據心靈的憂慮,魔鬼的試探,所以能夠進神國的人很少,門是窄的。
-耶穌的真光照在黑暗裡,沒有一件事可以隱藏不被顯露。
-耶穌藉著平靜風浪,向門徒顯現祂超越自然律的權柄與大能。
-醫治格拉森被鬼附的人,醫治患血漏的婦人,使管會堂睚魯的女兒死裡復活。
-在伯賽大傳道醫病。
-五餅二魚使五千人吃飽的神蹟。
5. 耶穌是誰(9:18-50)
-在耶穌傳道期間,眾人對於祂的身份諸多猜測,耶穌問門徒祂是誰,看看他們是否真正認識祂。結果彼得回答「是神所立的基督」,耶穌接著告訴他們,祂將要受苦被殺,三日復活。這裡耶穌挑戰跟隨者要付代價,“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耶穌在教導中預言自己的被釘十字架。
-八日之後,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上山禱告時,變像顯出祂屬天的榮耀,還有以利亞和摩西在旁,路加記載他們是討論耶穌將要去世(受死)的事,在此天父再一次發聲見證耶穌是祂的愛子。
-門徒中有爭議誰為大,在 22 章又出現,這些事在馬可福音 10 章,和馬太福音 20 章都有記載;寫書人沒有免去門徒當時的軟弱而不寫,顯示寫書者的誠實,與聖靈要記下這些事的屬靈意義。門徒當時想的是世間的地位階級,所以爭論誰大。耶穌教導他們,在天國的秩序裡,真正的偉大在於謙卑接待他人,而不是地位的高下。所以耶穌說「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服事,乃是要服事人。」
教導(9:51-19:27)
-從這裡開始,路加將耶穌描繪成一個教師,時而教導跟隨者,時而教導敵對者。其中包含很多獨立的片斷,並沒有一個清楚的主軸,是一個巡迴演說的記錄。
-在
9:51 說明,這是耶穌事奉的末期,在往耶路撒冷的路上。耶穌差派門徒出去傳道,頗有功效,路加藉此說明耶穌的權柄勝過魔鬼(10:18-19),因為祂的生命與天父緊緊連結,除了父以外,沒有人能夠真正認識耶穌;而除了耶穌所啟示的以外,沒有人能夠真正認識神。
1. 愛人如己(10:25-37)
-用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闡明愛人如己的意義
2. 上好的福分(10:38-42)
-馬大為事忙亂,是以自己面對耶穌;馬利亞面對耶穌,是放下自己,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
3. 禱告的教導(11:1-13)
-禱告的正確態度:求神的國和神的旨意
4. 約拿神蹟(11:29-36)
-預言自己死而三日復活,世人將因不信耶穌而被審判
5. 法利賽人的禍(11:37-12:12)
-表面敬虔,內心詭詐,錯誤教導,假冒為善,殺害逼迫神所差的人(參看:太 23:23)
-提醒百姓不要聽從效法法利賽人的錯誤教導
6. 屬天的財寶(12:13-34)
-不要以屬世的物質定意自己的生命,那些東西短暫轉眼成空
-當積蓄屬天的財富,才有恆久的價值
7. 預備主再來(12:35-59)
- 提醒門徒儆醒忠心,主再來時將要審判全地
8. 芥菜種與麵酵(13:18-21)
-耶穌說神的國將要成長壯大,福音要傳遍地極
9. 作門徒的代價(13:22-14:35)
-耶穌再一次呼籲民眾聽到信息要悔改回應,不然會被排除在天國之外,將有人來取代他們的位置,這裡無疑是指外邦人也要蒙福。
-耶穌強調祂所指示的恩典之路,不是一個簡單隨便的抉擇;作門徒是要付代價的,就是委身,就是把耶穌基督放在生命的首位
10. 神愛世人(15:1-32)
-因為法利賽人和文士在議論耶穌接待罪人的事,所以耶穌這裡用三個比喻,來顯示祂以接待罪人悔改為樂,也顯示神愛世人的心。耶穌用尋找迷羊和找錢的比喻,強調神何等看重尋找失喪的靈魂,比起那些自以為義的人(不用悔改的義人),
一個悔改的心在神面前何等寶貴,天上都為他歡喜。
-浪子回頭的比喻著重悔改的重要;悔改使人與天父和好,得回原來失去的地位(兒子)。故事中的三個人物:父親是無條件愛兒子的天父;大兒子是自義的猶太人;小兒子是遠離神的罪人。這個故事的中心在於浪子的「醒悟過來」,承認自己干犯了父親,而且「起來往父親那裡去」,就是認清自己,立定心志要悔改認罪,自認不配願當雇工。然後看到天父的慈愛,還沒等小兒子認罪求赦,就先跑去與他和好(愛能遮掩一切的過錯);給他穿袍戴戒(地位恢復),快樂慶祝,死而復活是出死入生(向罪死向神活)。
-故事中看來順命的大兒子,其實是反映那些在神面前自以為義的人。他看來好像在父親身旁,可是其實他不懂也不體貼父親的心意,自誇功勞,忘記自己的一切也是父親賜于的,自己常在父親恩典之中卻不看重。其實大兒子的心與流浪的小兒子無異,都是遠離父親。
-耶穌用這些比喻教導那些自以為義的猶太人,他們就好像故事中的大兒子。耶穌提醒他們,看到罪人得救,是應當歡喜快樂的。
11. 對錢財的態度(16:1-31)
-錢財是神所賜的資源,要善加運用,忠心處理。這裡有兩個屬靈原則:在小事上忠心,符合作神管家該有的樣式;不要貪愛錢財,不能愛主又愛世界。
-耶穌藉著財主與討飯的死後的不同境域,提醒眾人不要貪愛屬世的物質,只為自己享樂,那麼就要失去永遠的福分。又指責猶太人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算耶穌死裡復活,他們還是不信。
12. 神國的教訓(17:1-18:17)
-耶穌說神國已經降臨,現在的神國在信徒心中(參看:耶 31:33)。將來等耶穌再來,神國是明明可見的,只是世人不知道是何時,照樣吃喝嫁娶,結果有人被取,有人撇下。
-耶穌以法利賽人和稅吏禱告的比喻,提醒百姓不要自以為義,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人要對神有像小孩信賴父母的單純,才能進天國。
13. 得永生的教導(18:18-19:10)
-有一個少年官來問耶穌如何承受永生,耶穌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反問他說「你為何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以外,再沒有良善。」主耶穌藉著「良善」這個觀念,要讓這個年輕人知道祂是神。祂接下去提誡命,因為主知道這人的心,他在傳統的猶太信仰下,一貫以守誡命律法,為得神恩典的方法。而這個人也可能真是一個很正直的人,主耶穌提到十誡的後六誡,也就是人與人的關係,他認為自己從小都做到了。於是耶穌挑戰他最放不下的部份,就是他的財富。結果少年官就憂愁的走了。
- 這個年輕人沒有抓住耶穌教導的重心。自義的心態是無法得永生的。 一個人若不能到神面前謙卑認罪,是無法得救的。所以耶穌在後面 19:10 說,「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 經上讓我們知道這個年輕人很有錢,產業很多。主耶穌針對他的弱點,向他挑戰,要他去變賣所有的,分給窮人。少年人守的誡命,都是人與人的關係,現在耶穌考驗他與神的關係。永生是白白得來的恩典,救恩不能以行為賺得,它已由耶穌基督的寶血完成救贖,但那並不表示不用付代價。
耶穌在前面 14:27
就告訴門徒,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祂。 耶穌知道這個年輕人看重他在世上的錢財地位,所以要他放下這些屬世的東西,還應許他必有財寶在天上。可惜年輕人看他的產業比耶穌重要,他真的很想得到永生,可是要他撇下一切,他就做不到了,所以就憂愁的走了。
- 神要看我們願不願意放下自己所愛的來跟隨祂。彼得受不了要誇耀自己,「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要得什麼呢?」主應許「必要得到百倍的,並承受永生。」主耶穌的救贖使我們得生命, 就是「承受永生」;另一方面,神降祂豐盛的生命賜給我, 有聖靈住在我們心中引導我們,
我們今生的生命,在質量上是勝過世人百倍的。
-接下去記載了另一個財主叫撒該的。撒該是全城所不齒的稅吏,是猶太人的叛徒。他聽說耶穌要來了,不顧顏面的爬到樹上去看。接下去發生的事必定另撒該大吃一驚,耶穌抬頭叫他,還說要去他家。撒該沒有怔在那裡,也沒有覺得自己不配,「他急忙下來,歡歡喜喜的接待耶穌」,而且自己主動對耶穌說,「主阿,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
-我們看到撒該明白耶穌是誰,他稱耶穌為主。 撒該願意為耶穌付上代價,我們看到他改變了的心和行為。救恩臨到撒該,不是因為他將錢財分給人,而是因著他的信心,他是因信稱義,不是因著行為,不過他的行為是他真信心的表現。
-所以耶穌宣稱「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救恩臨到一切相信的人,不論他的社會地位。真正的亞伯拉罕的子孫,是結出信心果子的人。
受難(19:28-24:53)
-這段上耶路撒冷被賣受審的故事,與馬太、馬可福音的編排大致相似。主耶穌騎驢進城,潔淨聖殿,最後的晚餐,客西馬尼園的禱告,被抓被審,釘死復活升天。
1. 受難前的辯論(20-21)
-葡萄園一向在聖經中用來象徵以色列(參看:賽 5,約 15),耶穌在聖殿中與法利賽人辯論,用葡萄園戶的比喻,指責猶太人領袖惡待神的先知,現在神差派祂的兒子親自到來,他們還是要殺害祂。在這個比喻中也提到要把葡萄園轉給別人,就是救恩要臨到外邦人。
-撒都該人不相信復活,就故意拿問題來挑戰耶穌。耶穌說明復活後的身體與在世時不同,神是生命的神,是活人的神。
-耶穌也預言未來再來的景象,是假先知假教導迷惑人,國家之間有戰爭,耶路撒冷要被破壞,天災飢荒,基督徒受逼迫。耶穌鼓勵信徒要立定心意,因為神必保守;「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滿了」,耶穌才會駕雲降臨,那時信徒要歡喜得贖。提醒信徒要儆醒等待,才能在神面前站立得穩。
2. 最後的晚餐(22:1-38)
-路加福音在這段故事中,與馬太、馬可稍有不同。路加記載耶穌在分享餅杯之前的說話,聖餐的設立,和飯後論及門徒地位和提醒堅固門徒的話。也記載賣耶穌的猶大,在這時早已計劃商議如何出賣耶穌。
-路加在這段中引用舊約聖經,証明耶穌就是那舊約預表的基督。
3. 禱告與捉拿(22:39-53)
-耶穌往橄欖山,到客西馬尼園(太 26:36)禱告,預備承受神要祂面臨的杯。杯
potérion,在聖經裡常代表神所定的旨意(詩 16:5,耶
25:28),耶穌知道自己要上十字架的時候近了,向神禱告加添力量。路加這裡讓我們看到耶穌為人有肉身的感情,祂為自己將被釘死,極其傷痛。
-禱告完了,就被捉拿,彼得把祭司的僕人的耳朵砍了下來,耶穌把他治好了。耶穌宣告「黑暗掌權了」,撒旦藉著猶大要來殺害耶穌的計劃實踐了。
4. 審判釘死(22:54-23:49)
-耶穌被捕應該是在週五凌晨的時候,祂先被送到亞那(前任大祭司,約 18:12-14)
-然後隨即被送到大祭司該亞法那裡(彼得在大祭司的院子三次不認主,約 18:24-27,可 14:53-72,太 26:57-72)
-路加這裡記載天亮的公會審問(路 22:66),在其他福音書記載在大祭司該亞法那裡,文士長老已經在那裡聚集(太
26:57-58,可
14:53,55)。因為按規定公會不可在夜間審問犯人,所以這個在大祭司家中的臨時審訊無效,必須等到天亮正式開會才有法律效用,結論是治死耶穌。
-接著在天一亮的時候,耶穌被送到羅馬駐猶太地的巡撫彼拉多面前(約清晨 6 點鐘,約 19:14 第六點鐘)受審,彼拉多查不出耶穌有什麼罪,聽到耶穌是加利利人,就趕快把祂送到希律王那裡去。
-希律安提帕(殺施洗約翰者)是分封加利利的王,當時在耶路撒冷過節(路 23:7),耶穌在希律那裡被戲弄後,又送回彼拉多那裡。
-這時約上午九點,耶穌被迫背祂的十字架到城外的各各他(骷髏地),與其他兩個犯人一起被釘十字架,罪名是「猶太人的王」。從午正到申初(中午十二點到下午三點),遍地黑暗,然後耶穌就斷氣了(約下午三點),耶穌死時聖殿的幔子裂為兩半,表示人與神之間的隔閡已經藉著耶穌和好。
-耶穌在被審時一直保持沈默,只有在被訊問祂的身份時,祂回答說「我是」,也就是宣告祂是神。
-耶穌在被釘時還為世人祈求「赦免他們」,祂成了逾越節代贖的羔羊,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耶穌至死順服天父的旨意,沒有按自己的意思行。祂有能力不被釘死,到臨死還受譏諷挑戰,仍然順服;才能戰勝魔鬼的詭計,完成救贖的工作。祂為我們設下了完全順服的榜樣。
5. 埋葬復活(23:50-24:53)
-有叫約瑟的人,是亞利馬太人,是個議士,聖經其他記載他是個財主,去彼拉多面前求耶穌的屍體。因為第二天是安息日,猶太人在耶穌斷氣後(下午三點)都紛紛回家準備去了(因為下午六點後要守安息日)。這裡說約瑟去求的時候「安息日快到了」,應該是下午五點多了。他與婦女(應該是:母親馬利亞,抹大拉的馬利亞,撒羅米(約翰和雅各的母親),約翰福音中記載還有革羅罷(亞勒腓)的妻子馬利亞,她是耶穌門徒雅各和達太的母親)把耶穌的身體用香膏裹好後,輥上大石後離去。
-七日的頭一日,婦女們回到墳墓,卻發現墓是空的,有天使向她們說耶穌三日後已經復活,她們就去告訴門徒,彼得約翰都來看到空墓。
-耶穌死而復活後多次向門徒世人顯現:在往以馬忤斯的途中,向兩位門徒顯現,講解聖經真理;他們回到耶路撒冷告訴門徒,當時耶穌突然出現,讓門徒摸祂的釘痕手和肋旁,証明祂有血肉之軀,又能吃喝。
-這裡記載耶穌教導他們明白聖經,應許聖靈的能力(上頭來的能力),吩咐門徒要為祂作見證。
-路加福音到耶穌在伯大尼為門徒祝福後升天結束。
結論
路加福音傾向於注重事情發生的真實性,多於其神學含義,這可能和路加是醫生的性格有關;然而這並不降低路加福音的神學意義。他在全書的一開始就說明寫書動機,是為了見證所傳的事,所學的道是確實的。路加藉著科學求證的精神,詳細查考有關史實和人物,繼馬可、馬太福音後,再一次見證耶穌是神,是救贖主的事實。路加特別著重於把這個信息,介紹給當時的外邦人。
路加筆下的耶穌基督是慈愛憐恤,有血有肉的人子。祂看顧社會上貧弱的族群,挑戰對峙壓迫百姓、假冒為善的猶太領袖,闡述天國的訊息,發出悔改的呼召,孤獨的走上那為眾人贖罪的十字架道路。路加強調耶穌的教訓和恩典的普世性,耶穌開始的救贖計劃在祂升天後,正如芥菜種長成大樹的展開。路加福音下卷-使徒行傳,正是基督國度在世上展開的見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