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16, 2012

以賽亞書概論

以賽亞書是先知書中最大的一本,有「小聖經」之稱,全書有 66 卷,前面 39 卷有歷史指標與背景,有如聖經中的舊約,論及神的警告與責備,預言選民被擄,並周遭列國的滅亡,多審判信息。後面 27 卷有如新約,由曠野人聲開始,彷彿施洗約翰的呼聲為主開路,最後有對新天新地的隱喻,正如新約的啓示錄;論及神的應許與恩典,預言選民將要得到的安慰,拯救,與榮耀,多安慰信息。但其實審判與救恩的信息,是在整本書中交替出現。
以賽亞書是舊約聖經裡,對於彌賽亞和祂的國度預言地最詳細的一本書,是舊約聖經裡的福音書,是新約聖經被引用最多的一本先知書(超過所有先知書的總和),有人稱以賽亞書是第五本福音書。因此以賽亞又被稱為「彌賽亞先知」或稱為「福音的先知」。
以賽亞 Isaiah 是南國猶大人,希伯來原文名字是由兩個字母合成 Ysha’yah ,意為「耶和華為救恩」或「耶和華拯救」。先知自報家世時說是亞摩斯 Amoz的兒子,猶太人認為亞摩斯是猶大王亞瑪謝 Amazieh的兄弟,那麼以賽亞就是猶大王烏西雅Uzziah的堂兄弟。他因為出生皇室,學問淵博,文采出眾,辭彙豐富。以賽亞書詩體對稱,交叉平行之美,實為文學巨著。
以賽亞書一開始,提到猶大國的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四個王,第六章又提到他是在烏西雅王崩的時後蒙召,所以他事奉的時間應是 740687 BC。同期的先知有同為對南國猶大的彌迦(彌迦的事奉比以賽亞略晚一點),和對北國以色列的阿摩司與何西阿。

以賽亞歷經約坦,亞哈斯,希西家三個王朝,忠心事奉長達六十年之久。 他兩個兒子都被神取了怪名字: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8:1-3Maher Shalal hash Baz擄掠將至),施亞雅述(7:3Shear Jashub 餘民回歸 ),來顯示神的作為。照猶太人傳統說法,以賽亞後來因不拜瑪拿西所設的偶像,殉道被鋸死。(參看:來 1137)以賽亞不只是寫了先知書,還是歷史學家;歷代志下記錄他寫烏西雅王的生平(代下 2622) ,可是以賽亞書中沒有講到烏西雅王的事,所以應該是一本已經失傳的歷史書。

時代背景:內憂外患
以賽亞事奉的時期(主前8世紀),以色列民一直是在亞述的威脅下,北國以色列幾乎亡國,南國猶大也很虛弱、還在苟延殘喘。在政治上有過兩次危機,一次是在 734 BC 亞哈斯為王時,面臨大馬色(亞蘭)與以色列(以法蓮)聯軍圍攻耶路撒冷(王下 167),亞哈斯向亞述稱臣求援,淪為亞述的附庸,這是以賽亞書的第七章。第二次是 701 BC 希西家在位時,亞述王西拿基立圍攻耶路撒冷(王下 19837),這是以賽亞書 3639 章的背景。以賽亞事奉期間,目睹北國以色列亡於亞述(722 BC),希西家也曾向亞述進貢(王下 181416),人民生活在敵人威脅下沒有保障;可是社會貧富不均,富商與權貴仍在享樂安逸。
百姓當時在信仰上,早就離開了救贖他們的耶和華神,偶像眾多,宗教墮落。亞哈斯為了討好亞述,造新壇燒香,拜外邦假神。(王下 161018,代下 282025)雖然希西家作王時,改革中興,清除異教敬拜,但是民心已腐,徒有形式,沒有真正的悔改。

就在這樣動盪戰亂的時代,神藉著以賽亞啟示祂是萬軍的耶和華(書中出現 59 次),是以色列的聖者(27 次),彰顯祂的大能與權柄,聖潔公義的屬性,帶出神永遠計劃的經綸。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神要祂的子民有信心,謹守真道,盼望救恩。以賽亞超脫時空,眺望遠處,看見以色列的被擄回歸,列國的政治變化,幾百年後的救世主誕生受死,神的救恩普及萬民,直到末世的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城,神的名得到至高永遠的榮耀。以賽亞書帶出神從創世以來永遠不變的心意與救贖,神的審判是全地的,神的救恩也是給萬民的。耶穌基督的誕生,成就了以賽亞書彌賽亞的預言;同期的先知彌迦,也預言耶穌將要降生於伯利恆。

文采雋永
以賽亞全書幾乎都是用詩歌體裁寫成,常有交差平行的對稱; 其中有小部份對於史實的記載(7章,36-39章)是以散文的方式所寫。在 12126 稱之為第一首錫安之歌,就是交差平行的例子:  
            A 敗壞的城市 (21a,變成妓女)
                        B 現在的光景(21b,兇手居住)
                                    C 不潔淨(22渣滓)
                                                D 領袖( 23,長官悖逆)
                                                            E 耶和華( 24a,以色列的大能者)
                                                D’ 領袖(24b,敵人報仇)
                                    C’ 潔淨(25,煉盡雜質)
                        B’ 原來的光景(26a,復還審判)
            A’ 忠信的城市(26b,公義之城)

以賽亞書中的交差平行對稱的詩句,層出不窮,有時是幾節一段,有時是幾章一段。這種對稱的寫法,重點要以對比帶出其中心思想,就是最中間的那一句(或一段)。
            A 神的子民(591618,用自己的膀臂施行拯救)
                        B 神的榮光來到(60 章)
                                    C 基督的救贖(61 章-醫好傷心的人,被擄的釋放,被囚出監牢)
                        B’ 神的榮耀彰顯(62 章)
            A’ 神的仇敵(6316,發烈怒將他們踐踏)

地上的錫安 139 章)
抽象的錫安4066 章)
向當代的人說話
向未來的人說話
16
7
835
3639
4055
5666
詩歌
散文
詩歌
散文
詩歌
詩歌

 其中兩段散文部份,就是記載兩段史實。7章講到亞哈斯作王時,亞蘭(敘利亞)與以色列聯軍的危機;3639章記錄希西家為王時,亞述兵臨城下的危機。兩段前後比較君王和百姓在兩次危機中的信心;兩次都在「水溝頭,漂布地」(73361),兩次神都藉先知安慰君王「不要膽怯懼怕」(74376)。結果亞哈斯不聽以賽亞的勸誡,差遣使者去向亞述求救(王下 16718)。亞哈斯的外交政策,影響猶大國的屬靈光景,種下日後滅亡的惡果,「這亞哈斯王在急難的時候越發得罪耶和華  他祭祀攻擊他的大馬色之神說因為亞蘭王的神幫助他們,我也獻祭與他他好幫助我但那些神使他和以色列眾人敗亡了」(代下 281925
希西家則在急難時信靠神,「你們當剛強壯膽不要因亞述王和跟隨他的大軍恐懼驚慌因為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大  與他們同在的是肉臂與我們同在的是耶和華我們的神他必幫助我們為我們爭戰百姓就靠猶大王希西家的話安然無懼了。」(代下 3278)結果神差遣使者進亞述營中,殺盡勇士將帥,亞述王西拿基立回到本國,被他兒子殺了。(王下 193437,代下 322023

以賽亞書的思緒在時空跳來跳去,比較難懂;整本書可能是他在年老時經過編輯而成,但全書前後連貫,從現今到永恆,一氣呵成。


以賽亞書的神學主題
以賽亞書的神學主題是神,祂是聖潔的、崇高的、大能的、掌權的、審判的、和施恩的。其中並列超越God is above us,至高無上的)和臨在God is among us,充滿全地、在錫安山上)兩個神學概念。書中用很多「認識」、「曉得」、「看哪」、「知道」等字眼,在黑暗的世代中呼籲百姓及世人要知道耶和華是獨一大能的真神。
神為以色列的聖者是以賽亞書的中心,神聖潔的屬性不只在於祂的獨一性,也顯在祂的美善上。作為神子民的以色列人,應該反映神聖潔的形像,然而他們自傲不信靠神反而去相信權能和偶像。神藉著先知不斷反覆地警告以民必然將臨的審判,是神使其潔淨的手段;而神拯救的終極目標是一個吸引萬國、有神同在、榮耀的錫安。這個拯救故事的高潮,在於神受苦的僕人的出現,祂是那位將要為世人受死成就救贖大工的彌賽亞,並將整個歷史推進到圓滿終極的新天新地。
此外以賽亞自己見聖潔神蒙召的經歷,是整本書中對以色列民作神「僕人」呼召的關鍵。這是一個對神「認識」的呼召、一個蒙恩的呼召、一個關係的呼召。至終由神自己成為受苦的僕人,祂向我們顯明僕人職分的本質,使我們因此也蒙恩成為神的僕人。

以賽亞書分段大綱
一般共同的看法是前半段為39章,後半段為 27章(有如聖經的舊約與新約),又如以賽亞兩個兒子的名字-前半是審判和消滅(「擄掠將至」)而後半是安慰和盼望(「餘民歸回」):
139 
有歷史指標與背景
4066 
抽象的錫安
  1-12       猶大  (7-12: 以馬利之書)
40-48  榮耀,
               (擄歸回,vs. )
13-23     列國
24-27     示(錄)
49-55  賽亞的國度
                 (人之,受賽亞)
28-33     哉(以色列,猶大)
34-35     東(代表神的仇敵)
56-66  預備
              (新的)
36-39     歷史(希西家)-散文

若將以賽亞書以三部分來分段:

責備/警告
歷史
安慰/應許
135
3639
4066
責備猶大
責備列邦
責備猶大
亞述之患
巴比倫之憂
回歸
拯救
復興
全書引言
猶大將遭審判
警誡與
預言
十一國
遭審判
預言猶大
將來
警告
猶大
現在
西
西
西
西
以色列
之回歸
神是
以色列的救主
彌賽亞
之來臨
神是
外邦人的救主
將來
之榮耀
神是
以色列
的榮耀
1-6
7-12
13-23
24-27
28-35
36
37
38
39
40-48
49-57
58-66
信息
過渡歷史
預言
向著被擄之民而說
被擄之因
向著回歸之民而說

神的僕人來看:
1-12
以色列作為神僕人的職分
13-35
神是列國的主宰,看清值得信靠的對象
36-39
信靠的功課(歷史:亞述 或 神 )
40-55
對神僕人的呼召
56-66
神僕人的標誌 - 神的屬性

信心來看:
 信靠神的呼召與挑戰
 1-12
信心的錯置 - 以人為信心的對象
領袖、能人、軍事、政治
13-23
信心的錯置 - 以列國為信心的對象
列國都在神的權柄之下
24-27
正確的信心 - 信靠掌權天地萬物的至高主
你們當倚靠耶和華直到永遠,因為耶和華是永久的磐石
28-33
信心的本質
得救在乎歸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靜安穩
34-35
信心的盼望
耶和華救贖的民必歸回,歌唱來到錫安
36-39
信心的功課 - 希西家

40-48
信心的警告 - 偶像不可信
你們究竟將誰比神,用什麼形像與神比較呢
49-55
正確的信心 - 信靠神受苦的僕人
有許多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並且祂要擔當他們的罪孽
56-66
信心的得勝
被擄的得釋放,被囚得出監牢...看哪,我造新天新地我的百姓快樂
「你們若是不信,必然不得立穩」

獨一神論來看:
耶和華的獨一與聖潔
定罪又呼召的神
以色列違約、偉大聖潔的神呼召回轉信靠神
112
消滅傲慢列國的神
人的歷史興衰都在神的權柄之下、神必勝過抵擋勢力
1327
保全餘民的神
真以色列人-包含外邦的新群體
2839
施行拯救的神 -神的僕人
受苦僕人將完成救贖、所有的約都要實現成全
4055
創造新天新地的神
等候神榮耀的新群體的持守、將視角推到永恆
5666



Section I:第 1 12 
以賽亞書的第一個大段落到十二章為止,以強烈的審判開始,以救恩的頌歌為結語,形成了第一個循環的信息。以賽亞將自己蒙召的事記錄在第六章(與其他先知不同),這樣的安排就好像一個三面的展示板,右邊是嚴厲的斥責,左邊是以馬內利的安慰,中間是藉著蒙召的異象講神的聖潔、榮耀、赦免、審判、救贖,是整本書的核心信息。
以賽亞在六章中用三疊聖哉,來形容以色列的聖者。神的聖潔對比人的墮落,正是神審判與救贖的理由。神的聖潔不能容忍人的不義,而人的罪惡則將由代贖的僕人(耶穌基督)來完成。整本書在審判(責備)與救贖(安慰)的信息中交互循環,像水面波紋的漣漪(ripple effect),一層一層的擴大。

I-1. 第 15
第一章是全書的引言,主要包含兩個密切相連的主題:暴露猶大的罪惡(社會敗壞、欺凌弱者),譴責猶大的背道(不認神、假宗教敬虔);神必要使猶大經過戰火的煉淨除渣過程,之後存留微光的盼望和恩典,而錫安至終要恢復成公義的城。第一章已呈現出審判和復興的循環信息。第二章延續光明的盼望,指出錫安將來要成為世界的中心、萬國流歸之處,帶出末世的景象和外邦皈依的。但是審判的信息仍是主軸,耶路撒冷必須被潔淨,才能在神的光中行走。所以先知責備百姓不尊崇耶和華卻崇拜偶像、不倚靠神卻倚靠人的勢力和權術,因此神必追討審判。煉淨過程雖然痛苦,但是藉著審判刑罰,神要帶來救贖,第四章描繪出被潔淨的錫安有神在人間同住的盼望。第五章用葡萄園的比喻描繪出神對百姓的慈愛,更凸顯百姓的悖逆敗壞及神審判的必要性。以列出罪狀和「有禍」為控訴立場,接著是將臨的戰爭和滅亡的刑罰。

I-2. 6
以賽亞將自己蒙召時所見的異象放在第6章,有其特別的深意。這不是按照時間先後次序敘述,而是照著神學的意義編排。先知在15章中已經宣告猶大的罪惡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又彰顯未來的錫安要成為萬國敬拜中心的微弱盼望,那麼如何從現狀(野葡萄)到那時(榮耀成聖)呢?六章這裡所描述的不只是一個異象,而是要帶出一個信息。先知以自己蒙召的經歷來解答上述問題──唯有信靠聖潔施拯救的神,並以僕人的呼召(servanthood)帶出最偉大的僕人主耶穌基督(之後有四首僕人之歌)和我們每個(罪得赦免)人作僕人事奉的心志。
以賽亞在此列出「烏西雅王崩的那年」的時間,有他重大的意義。烏西雅(亞撒利雅)崩(參:代下26:1-23)是歷史的分水嶺,之前安逸平順的生活轉眼將過,亞述(提革拉毗列色)即將來攻(王下15:29),猶大國民過去對有強能君王的倚靠,馬上要面臨危機。這個時候以賽亞見到那位真正的「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先知要我們的目光看對焦點──那位真正掌管時間、空間、生命的主。
本章所呈現的,是一位大而可畏、又有恩典的神;祂被稱為主、萬軍之耶和華、大君王。這位神不僅聖潔而榮耀,且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作王,將要審判全地、施行煉盡除渣,並建立祂榮耀的國度。以賽亞6:1 和之後的57:15前後呼應,彰顯「至高」(high & lifted)神的無上權柄,並以「衣裳垂下遮滿聖殿」來描繪神的超越性。
疊(在希伯來文代表最高級)「聖哉」和撒拉弗(火熱)的頌讚,彰顯了神的至聖(otherness,獨一)、祂的超越(above us,萬軍)和祂的同在(among us,充滿全地)。神的榮耀是祂屬性的全部,不因人的敗壞而晦暗,直逼內心的大光,使得以賽亞立即看到自己的不潔(而非渺小)。正如彼得在加利利湖邊看到耶穌基督的榮光時,不禁俯伏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5:4-8
到此我們看到(1)休要倚靠世人(烏西雅崩),(2)神的崇高和聖潔,(3)人的敗壞與不潔。然而當我們的目光轉向神,看到我們自己的罪時,神拯救的恩典立即臨到。這個「炭火」的除罪潔淨、煉盡、轉化人,預備人來事奉神。同樣猶大國也將經歷煉盡被擄(荒涼、吞滅、砍伐)之後有救贖,餘民(存留)將成為聖潔的種類(13)、榮耀的錫安。
以賽亞這段蒙召的異象,使他更深認識神(聖潔榮耀),更深認識自己(有罪),更深認識救贖(赦免),更願擔負事工(差遣),更清楚事奉的意義(使百姓回轉),更神明白神的心意(復興的盼望)。本章結束時,以賽亞看到審判的必然性,也看到一絲盼望的曙光。那是以色列在神國度的角色,一方面是離心的(centrifugal)由錫安出去,另一方面是向心的(centripetal)使萬民向錫安朝聖。這也是今天教會的大使命,「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

I-3. 第 712
7 章用散文體敘述猶大王亞哈斯(Ahaz)作王時,亞蘭(敘利亞)與以色列(以法蓮)聯軍的危機。可以說整個大段從第7 章到39 章都在討論信靠的問題。以色列人作為神的選民,必須學習認識信靠他們的神。到了之後3639章中,猶大又再一次面對存亡的危機,這兩個平行的歷史插曲(散文文體)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就是信靠人的國和信靠神之間的對比。得救不是靠馬車、計謀、兵力,而是「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於平靜安穩」;反之,「你們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立穩」。相信和安穩兩字在希伯來文中同屬一個字根,在急難中的安穩出於信靠大能的神必然掌權的信心。
7-9 章記述猶大國面臨外患之際,以賽亞勉勵亞哈斯對神要有信心,還主動給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但是亞哈斯在困難中不信靠耶和華神,反而向更大的敵人亞述(Assyria)求助。這一大段中可分成四個部分(7-9:79:8-10:410:5-11:1612),每一部分都提及亞述,看似強大的亞述也不過是萬軍之耶和華在歷史中的工具,帶出神權柄的超越性,要讀者看到真正值得依賴的是誰,並在神的主權和人的責任的張力中,學習作神僕人應有的信靠順服。
712 章也常被稱為「以馬內利」之書,包含了對彌賽亞的重要預言。與背道的君王亞哈斯對比之下,未來完美的君王更顯榮耀,祂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祂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這是神終極的拯救,神應許和國度的實現。

712
7:114
亞哈斯拒絕相信 (童女生子)
責備
7:158:22
主將重罰不信 (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
責備
9:17
大光的盼望 (有一嬰孩)
安慰
9:8 10:4
真正的問題 (耶和華憤怒的原因)
責備
10:5 34
亞述將遭禍 (神的工具)
責備
11
耶西的本 (基督的國度)
安慰
12
信靠之歌 (生命的源頭)
安慰



以賽亞書一到十二章的焦點聚集在以色利民的身上,他們的不信帶來道德的敗壞、信仰的不忠、國運的危機,作為神的選民,本來應該作為神的代表吸引萬民來朝向錫安認識真神,可是他們沒有盡到僕人的職分,因此他們要經過鍊盡潔淨,再次成為聖潔神的器皿。從子民講到至終的目標-全地認識神。之後從十三到二十三章則開始進入討論列國,講述耶和華的日子將臨到萬國。

詳述請看:再讀以賽亞書(一)1-12




Section II:第 13 35 
以賽亞時代猶大國勢的微弱在當時是有目共睹的,是一個需要外界之助才能在列強中存活的國家。在那個時代,神祇的能力是按照敬拜它的國家勢力來衡量的(參:10:8-11)。以賽亞書的第二大段(1335章)針對這兩個想法,闡明了耶和華是主宰列國大能的神,祂的權柄統轄全地,祂將要審判傲慢的諸國,並造出一個多族類的餘民群體。
這一大段夾在兩個歷史事件之間,呼籲百姓要找到正確的信靠對象,就是永活大能的神,而不是其他的國家。亞哈斯(7-12章)投靠亞述,便註定走上毀滅的結局;而希西家(36-39章)仰賴神,亞述就被摧毀。這是反覆出現的主題,耶和華是列國的主,列國的命運在祂手中,是祂在人類歷史進展中的工具。
1323發出神對列國的審判,顯明唯有耶和華神才是掌權的拯救者。這些國家(11)以巴比倫為首、推羅為終,在地理位置上是以色列和猶大國的鄰國,在政治上的是亞述吞滅的目標。在神的權柄下這些驕傲自信的國家將於歷史中被一一審判和滅亡。再次強調依賴任何人的國度都是無用和愚昧的。
2427延續前面對列國的審判,闡明神的審判是徹底的,包括天上地下的一切,和世上的萬國。此段先知繼續向前展望,描繪在神宏觀的計劃中,有對世上萬國的審判,但也有對餘民(真葡萄園)的救贖(潔淨),帶出了復興的盼望──耶和華的日子(24)、更新(25)、末後救恩之城(26)、末後的復興(27)。其中七次的「到那日」(24:2125:926:127:127:227:1227:13)是對當時百姓的應許,是挑戰他們在弱勢中倚靠神的呼召,也是我們今日信心的盼望。本段最後三章用了豐富的象徵來描繪救恩:聖山上的筵席、救恩之城、出酒的葡萄園,並有先知看到神救贖大工所發出的頌讚。
28 35對比人謀略的愚昧和神拯救的大能。先知回到了原先在自己所處的時代環境和未來之間的交替。再次論及百姓必須在信靠神或仰賴外力解救兩者間擇一。這幾章中六個「禍哉」(28:129:11530:131:133:1)類似前述第五章中惡人的六禍。重點在於耶路撒冷和埃及之間,以賽亞指出猶大籌謀與南方的強權埃及結盟的愚昧,警告不要借助外力要等待耶和華。在嚴厲審判的話語中,時時看到神不斷發出安慰憐憫拯救的慈聲;在警告的呼喊中,是神救贖回歸復興的應許。

II-1. 13 23 
1323 章由以色列擴大到全地,講到以色列周遭的列國。這個審判列國的集成,並沒有按照時間順序,亦非按地理位置安排。13-20 13:114:2815:117:119:1)及 21-23章(21:1111322:123:1)中各有五小段以「神諭」為主的陳述。前面部分的神諭標題是直說的,但第二部分較難理解,非要讀完才能看出它主題的性質。
這裡提出一個活在世上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就是在哪裡能夠找到平安和信靠?信靠強權?結盟互助?自給自足?還是信靠神?在列國的審判中,巴比倫佔了很長的篇幅。當時是亞述稱霸的時候,巴比倫還在亞述控制下,並不起眼。以賽亞看到巴比倫將來要在政治舞台上,扮演極重的角色。巴比倫為「列國的榮耀」也用來象徵帝國主義的強權、人文主義的自傲,想要與神較力自己作神,但神的審判必然臨到,巴比倫(所有與神為敵的人)也終必落敗歸於無有。
在每個清單中,以賽亞都觀察提及以色列民(猶大和以色列)如何回應包圍他們、威脅他們的世界。整段的中心思想強調:神是歷史的主宰,百姓不能倚靠軍事、政治、外交、經濟、謀略,應放下屬世的眼光,專心尋求仰望神,因為祂的計劃與旨意必然成就。一方面是嚴厲的譴責和警告,另一方面是提醒,呼籲百姓要放下狹隘、屬地的視角和行為,專心尋求神,明白祂建立榮耀錫安的心意和作為(參:14:13216:118:7)。

根據釋經學者莫德(A. Motyer)的見解,13-20章可以被視為是第一系列的神諭,標題是直說易懂的。第二系列的神諭(21-23章)中除了直提推羅外,其標題則顯得較難理解。第二系列的筆觸也有所不同,長夜與黑暗的感受偏及全段。第一系列的神諭強調世上政權的動盪和各國的傾覆,彰顯神在人類歷史中的主宰和權柄。而第二系列則強調偶像的傾倒和背道的重罪,彰顯神在宗教信仰上獨一的地位和全能。
在第一個系列的列國中,政治謀略的埃及成了承受盼望者(賽19:19-25);而第二個系列的列國中,宗教敗壞的推羅成了承受盼望者(賽23:17-18)。推羅的更新與重建是神的作為,她從前追求物質金錢至上的態度,被新的歸為聖的身份所取代,所賺取的財富變成奉獻:分配給神子民的生活所需。此處從經濟的角度再次看到,神要建立的那個齊心敬拜真神的新國度。
以賽亞在列國的神諭中指出他的中心信息:以色列民在動盪中應當信靠什麼?是列國的榮耀(13-14)、自負(15-16)、謀略(17-18)、智慧(19-20)、聯盟和自治(21-22)、還是財富(23?每一個神諭中都帶出以色列和猶大如何回應包圍他們和威脅他們的世界。以色列與大馬色同盟,猶大選擇倚靠自己,兩者都將神摒除在外。但所有這些世界的力量無不在神的權柄和審判之下,神諭告訴我們唯有單單信靠神,才是我們真正的拯救。並帶出在黑暗盡頭光明的盼望:一個由萬國組成在神裡的新群體。

II-2. 24 27 
24-27 章常被稱為「以賽亞啓示錄The Isaiah Apocalypse),但它似乎更接近馬太福音24章,是對「主的日子」的前瞻,這與前述列國的審判有密切關係,焦點在於神的普世得勝。一開始就說「翻轉大地,將居民分散」,表示神的審判是全面的,是徹底的,包括地上的列王,神在全地掌權。在神宏觀的計劃中,雖有審判,也有救贖。接下去三章是頌讚末世審判與救恩的頌歌,以聖山上的筵席(25:6)、救恩的城(26:1-2)、出酒的葡萄園(27:26)來形容神的救恩。
這裡有幾組鮮明的對比:
1. 神的城與人的城的對比。二城的對比彰顯神的審判和復興。
這個無名的荒城代表敵對神的人的勢力,其中的描述有城的現狀(高城、貪酒宴樂、堅固、有剛強的民),城的結局(荒涼、塌陷、傾倒拆平),和神對它審判的作為(徹底拆毀)。
2. 飲酒之歌(自滿和宴樂,24:7-9),讚美之歌(頌讚神的作為,24:14-16),神勝利的凱歌(25:5),救恩之歌(26:1),復活之歌(26:19),葡萄園之歌(27:2)。
3. 以農業象徵的出酒的葡萄園與第五章裡的野葡萄。
以賽亞1-5
以賽亞25-27
神愚頑的子女
神筵席的賓客
悖逆不信之城
堅固救恩之城
荒涼的葡萄園
出酒的葡萄園

以賽亞書 24-27 章從責備人的罪行,到對末世的啟示,最後以神在聖城得榮耀為結束,帶出神自亙古以來的救贖計劃──普世的審判,普世的救贖,信靠得福,復興選民。又可以用一個大的交叉平行來看,其中心信息在於神的得勝,錫安的榮耀:
            A 神收割敗壞的世界(24:1-13,毀壞:1-12,篩選:13
                                    B 義人之歌(24:14-16a
                                                      C 消滅罪惡(24:16b-20
                                                                        D 國度的等待(24:21-23
                                                                                          E 荒城之歌(25:1-5
                                                                                                            F 錫安的榮耀25:6-12
                                                                                          E’ 堅城之歌(26:1-6
                                                                        D’ 公義的等待(26:7-21
                                                      C’ 消滅罪惡(27:1
                                    B’ 餘民之歌(27:2-6
                  A’ 神收割敗壞的人(27:7-13,擊打:7-11,篩選:12-13

本段信息與前述章節之間的連結:
13-20
21-23
24-27
巴比倫13-14:27
巴比倫21:1-10
荒涼之城24:1-20
大衛苗裔的應許 14:28-32
守望的延續 21:11-12
神在錫安作王24:21-23
不依靠錫安的悲劇15-16
外邦結盟的失敗21:13-18
萬民因救恩歡欣 25
神的子民倚靠外力17-18
神的子民自滿自足22
神的子民成為信心之民 26
一個世界、一個子民、一個神 (三國一律)19
一個世界、一個子民、一個神 (萬國交易利息歸為聖)23
一個世界、一個子民、一個神 (萬民歸流聖山)27

24章可以視為是13-23 章以及25-27章之間的過渡,它概括了前述的萬國,成為一個群體,全地都在神的面前,在神的審判之下;而25-27章的焦點則在於神,神在列國中所彰顯的大能,並願意施行拯救。因此,27:12-13經文成為以賽亞書自十三章以來的高潮──萬民歸流的應許。

以賽亞書的思路到此講述:1-5章指責神悖逆愚頑的兒女以色列,6章藉著以賽亞自己的蒙召,顯出以色列沒有盡到作神僕人職分(領萬國認識神)的角色,7章藉由歷史事件顯明神百姓的不信,而帶出7-39章「信靠」的主題,信靠神是作為神僕人職分的基礎。13-23 章呼籲不要信靠列國,指出神百姓若去倚靠列國,列國必毀滅他們,列國都臣服在神的審判之下,何況有朝一日列國都將回轉來敬拜以色列的真神。24-27章指明神在人類歷史中的掌權和作為,並帶領讀者前瞻到萬民歸流錫安的榮耀景象。因此,神百姓要堅心倚賴等候神的救贖,相信神的信實和計劃,這個盼望是建立在至終得勝更新的實質上的。


II-3. 28 35 
前面以賽亞講到未來的國度,現在又跳回今世的國度,對列國再次發出警告,再次論及百姓必須在信靠神或仰賴外力解救兩者間擇一12-23章的主題是不要信靠列國,24-27章顯明神在歷史中掌權,祂才是列國的主宰。2833的六章,都以「禍哉」開始(與第5的六個禍哉類似),哀嘆那些不信靠神之人的結果。
禍哉(woe)這個希伯來字幾乎無法找到同樣意思的英文或中文來表達,它不是一種嚴厲或幸災樂禍的指責,而是帶著哀嘆的傷痛。這個論述的重點在於耶路撒冷和她想要結盟的埃及之間的關係。28章從北國以法蓮開始,影射耶路撒冷的光景和問題。在無知和頑梗之下,百姓不尋求神而用自己的方式圖謀與埃及結盟,想要依靠馬匹、車輛、馬兵來對抗強敵亞述。這些禍哉從開始到結尾逐漸具體化和聚焦,每段經文中盼望相對於審判的比率也逐漸增加。
以賽亞書 3435 章是這個大段落的結論,其中形成一個對比,構成一個審判與復興的循環,是屬於末世性質的信息。34 章是審判,承續了前面的邪惡罪行;對象是「地和其上所充滿的,世界和其中一切所出的」,這裡以「以東」代表一切抵擋神的。(參看俄巴底亞書,賽 63:1-6 35 章則是一幅末後復興的景象,不僅是對神的子民,也是一切受造物。從前因人犯罪,地也受到咒詛;神要贖回祂的子民,土地也要興旺滋潤,是後面 40-66 章裡復興信息的序曲。最後一節說「憂傷歎息盡都逃避」,正如啟示錄中的「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


信靠的功課
7-12
13-35 
36-39 
亞哈斯-
不信
13-23 章:不要相信列國
希西家-
信靠,但是
24-27 章:神在歷史中掌權
28-33 章:禍哉,那些不等候信靠的人
34-35 章:是否選擇信靠神──禍福自取


詳述請看:再讀以賽亞書(二)13-35
http://westielatte.blogspot.com/2016/11/13-35.html



Section III:第 36 到 39
36-39 章是以散文體裁記載的第二段史實,是南國猶大王希西家的故事。這裡記載了三件大事:神從亞述王西拿基立手中拯救耶路撒冷(36-37章),希西家病危得延壽十五年(38章),巴比倫使者覲見希西家(39章)。希西家因蒙神的拯救而得意忘形,炫耀自己的財富給巴比倫使者,神預言猶大將滅於巴比倫、人民將被擄。
兩段史實的對比(7章中的亞哈斯與36-37章中的希西家)使信靠的主題在此更顯突出。「不要害怕」和「你們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立穩」是這兩個對比史實的中心信息。整本以賽亞書一直重複這個信靠的主題,在危難中百姓傾向倚靠身邊的力量──甚至是敵人的,期望藉著那些力量來幫助他們脫離困境。神一直呼籲百姓,在危機中不要懼怕,要等候(信靠)仰望神。在作為列國主題總結的35章中也鼓勵百姓說,「你們要使軟弱的手堅壯,無力的膝穩固。對膽怯的人說,你們要剛強,不要懼怕。看哪,你們的神必來報仇,必來施行極大的報應,祂必來拯救你們。」這是信心的功課,信心是建立在對神(祂的屬性、能力、權柄)有正確的認識上,使人能堅忍並存心盼望地等候和信靠。

亞哈斯Ahaz
希西家 Hezekiah
作王
16735?-715 BC
王下16:1
代下28
作王
29715-686 BC*
王下18:2
代下29-32
亞述王
提革拉毗列色
Tiglath-Pileser III
王下16:7
亞述王
西拿基立
Sennacherib
王下18:13
危機
以法蓮亞蘭聯軍入侵
王下16:5
7:1
危機
亞述入侵
王下18:13
36:1
地點
水溝頭漂布地
以賽亞勸王信靠神
7:3
地點
水溝頭漂布地
亞述元帥褻瀆神
36:2
信息
不要膽怯
敵人所謀必立不住
7:47
8:12
信息
不要害怕
敵人必倒在刀下
37:6-7
兆頭
童女生子以馬內利
7:148:8
兆頭
吃自己土地的出產
37:30
百姓
心跳動
7:2
百姓
靜默不言
36:21
回應
不信靠神自己計謀
去求靠亞述
7:12
代下 28:18-21
回應
進耶和華的殿求告
求問先知以賽亞
37:114
37:221
結果
得罪神
無濟於事
代下28:22-25
結果
神施拯救
亞述王受敗蒙羞
37:35-38
代下32:20-23
* 希西家在以色列最後一個王和細亞(731-722 BC,在位9年,見王下17:1)第三年登基(727 BC,見王下18:1),前面應該有與亞哈斯共同執政的部分(獨自作王於715 BC開始),在位期間也可能有與兒子共同執政的部分(瑪拿西登基才12歲,698 BC,見王下21:1),一般認為希西家死於 686 BC,那麼延長的15年壽命應該是從 701 BC開始。

許多學者認為3839章於時間上應該在前。西拿基立在705 BC為王,費了兩年工夫才制服巴比倫的叛變,接下來便向西攻打王道上的其他小國。巴比倫王米羅達巴拉但慶賀希西家痊癒的書信和禮物,可能是為要說服他加入同盟脫離向亞述稱臣。因此亞述王西拿基立在攻打腓尼基、非利士(以東和摩押也已經降服)之後轉向攻打猶大國,並據史實記載拿下了猶大國四十六個城池,切斷了埃及救援的可能性,於701 BC在耶路撒冷外的拉吉駐軍,準備孤立耶路撒冷(根據考古發現西拿基立角柱Sennacherib Prism上的記載)。所以希西家得病痊癒的事應該發生在耶路撒冷被攻之前;此外38:6的應許在37章結束時已經實現,也支持這種說法。
因此先是希西家的患病被救,然後才是耶路撒冷的被拯救,38-39-36-37這樣的順序,似乎更合乎邏輯。那麼以賽亞書在編排時,把這兩個單元的次序顛倒,有什麼意義呢?一方面,13-35章所講猶大與列國間的局勢,主要是因為強大亞述的威脅而來。而亞述兵臨城下的事件,正是這個大標題實際的總結和應許的實現。王權一直是當代和未來時空交替中的主要議題。這裡強調耶和華的救贖大能勝過驕傲的強勢──亞述,並且耶和華可以毀滅或拯救,在乎百姓順服與否。這兩個原則是歷史演進和以賽亞信息中的主題。先知宣告神所定的旨意(賽14:25-27),在此有一個過渡時期的應驗,藉此更加激勵讀者對未來前景的堅信與盼望。
另一方面,主流學者認為將希西家痊癒的事件放在後面,是為了銜接40章以後的主題。這段經文有起承轉合的作用,它不但總結了139章的主題:唯有信靠神才有真正的救贖;並由希西家的信心之路(正面的和負面的)對讀者作出僕人的呼召,指向40章以後所描述的那位神的真僕人、餘民歸回復興、與最後的榮耀景象。

以賽亞書39章作為一個起承轉合的部分,顯示即使如希西家這樣一個自所羅門以來最偉大的改革者也抵擋不住誘惑而自高,並得到國勢衰亡的警告而不悔改回轉向神,讓我們再次思想神僕人的身份。以色列作為神的僕人,本應彰顯神選民的榮耀,吸引萬國來歸向這獨一真神,但是以色列這個神的僕人失敗了(1-5章)。作為神僕人的基本特性就是信靠神,神子民也失敗了(7-39章)。但是神的計劃和旨意並沒有因為人的失敗而改變,以賽亞40章以後眺望遠方,看見那位完全順服的僕人將要來臨。由先知自己作神僕人蒙召的經歷中(6章),以賽亞指向那位僕人無罪的標記,祂將代替我們的罪過、建立神所應許大衛那永立的國度、吸引普世各國各民的人歸向神的聖城、學習神的訓誨。

詳述請看:再讀以賽亞書(三)36-39


Section IV:第 40 到 55
以賽亞書自四十到最後六十六章,開始一個嶄新的階段,以賽亞的目光已經投射到餘民回歸之後的復興,整段的信息是神的慈愛、安慰、與救贖。以賽亞書後半段不再有時間的指標,文字風格上也突然筆鋒一轉,好像跟前面沒有關連。其實 40 章宣告神堅守盟約、必施拯救、被擄歸回,正好延續 39 章最後被擄的預言。
大多數學者都同意,40-55章的信息是寫給一百多年後亡國被擄的以色列人的。神始終沒有棄絕百姓,表露出祂至深不悔的愛,如婦人對她的孩子(賽49:15)。先知在這一大段的引言中宣告「草必枯乾,花必凋謝,唯有我們神的話(道),必永遠立定」(賽40:8),這是一個關於神恩典的信息,也藉著神的僕人要帶出它永恆的意義。
以賽亞書中的「僕人」,雖然有一些廣義的概念,但合理的解讀是:代表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如:賽41:8中的以色列),或特指彌賽亞。這裡有四首「僕人之歌」(42:1-949:1-650:4-1152:13-53:12,預表主耶穌基督成為世人的救贖(單數),是神所揀選的僕人,來建立榮耀的彌賽亞國度。
1. 第一首僕人之歌(42:1-9)-公理的傳揚,在地上建立神公義的次序。這個公理是要傳給全地的(作外邦人的光),將要帶來全地的救贖,最終是為將榮耀歸給神。主耶穌說「棄絕我、不領受我話的人,有審判他的,就是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約12:48
2. 第二首僕人之歌(49:1-6)-普世的救恩,對全地(遠方的居民)的呼召。祂要經過打擊(被釘十字架),然而神要得到最終的勝利與榮耀。主耶穌說「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 12:32
3. 第三首僕人之歌(50:4-9)-定意順服神,成為世界的光(行在黑暗,沒有亮光)。這裡四次提到「主耶和華」(4579 節),表示僕人完全順服耶和華神的旨意。主耶穌說「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意思。」(約 5:30
4. 第四首僕人之歌(52:13-53:12)-代罪的羔羊,完成因信稱義的救贖。這裡對耶穌基督受苦的預言,詳盡而準確。說到僕人「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主耶穌傳道的時候說「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約 10:18以賽亞在這段經文中,用了很多「必」字,表示神的計劃一定實現;也用「定意」,顯示這一切將成的事,都是出於神不變的救贖計劃。希伯來書講到主耶穌只一次將自己獻上,就成了永遠的贖罪祭,成了新約的中保,叫蒙召的人得著所應許永遠的產業。(來 7:279:1610:14

除了僕人之歌之外,以賽亞對150年後波斯王古列的預言,也同樣的突出和重要。僕人和古列同為神的僕人,為要重建榮耀的錫安。古列的名號(Cyrus,波斯王塞魯士,他將在539 BC奪取巴比倫,並釋放以色列餘民回耶路撒冷)被準確地預言(賽44:2845:113),然而僕人的身分卻刻意模糊。以色列的復興與救贖,是出於神的大能(掌管人類歷史)和慈愛(神施恩的源頭),祂的獨一性和超越性都是這一大段所反覆強調的。
神的救贖出於祂的信實,歸回的應許必然成就。創造天地萬物的真神,將要成就祂約中的應許,要再次帶領祂的百姓出埃及(參:賽52:1155:12)。神的屬性是重要的基本理念:祂施恩的動機,祂成就救贖的方法,和祂審判假神的目的。因此這一大段也在講述一個以賽亞書中反覆出現的主題:除我之外,別無祂神——「你們究竟將誰比神呢?」

IV-1.  第 4048
40-48 章構成一個完整的段落,宣告神復興歸回的安慰信息;其中預言神興起祂的僕人和外邦人波斯王古列,成為救贖的器皿。這裡有兩個神學主題:
1. 神是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祂是獨一的真神43:1145:5614182146:9),將要實踐祂的約,帶領以色列人歸回耶路撒冷。關鍵在於神信實的屬性與大能,神的道永遠長存,祂的應許絕不落空。既然神是獨一的真神,「在我以外,沒有別神」,祂勢必要審判外邦人的假神(以巴比倫為代表),這也是40-48章中一個明顯的主題──偶像的虛無。
2. 神將興起祂的僕人(主要是對耶穌基督作為神的僕人道成肉身的預言),成為復興歸回的器皿,建立神的榮耀國度。在復興與救恩的背後,真正要闡述的還是神的屬性,是講神的慈愛與大能,神是一切復興的起點。神要藉著救贖,叫人思想明白祂的作為、祂的屬性、祂的榮耀(41:20)。

第一首僕人之歌 (賽42:1-9 ──
先知並沒有指明這位僕人的身分,卻強調祂的任務是公理的傳揚,這裡說到海島(代表地極)都在等候祂的訓誨(律法)。公理(公義的真理mišpāṭ)不只是公平的意思,字的本意表示神的次序(divine order),也就是說,這位僕人要恢復神原本創造世界的次序。主耶穌說「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律法。」這個公理也包含了審判的意思,祂的公平即是祂所宣告的真理,是祂所作的決定。(參:路11:31,約5:222730
這裡描述祂是神所揀選並恩膏的,祂不宣傳自己(喧嚷、揚聲),也不輕視軟弱(壓傷、將殘)。祂不以欺壓或驕傲的態度來面對世上的強勢,而是以謙卑簡單的真理,給全地帶來救贖(作外邦人的光),使瞎眼得見、被囚出監(參:賽61:1-3,路4:18),建立充滿神愛的國度。
這裡也說到祂要作眾民的「約」liḇrîṯ,或譯為中保),也就是說舊的約(僕人—以色列)將要被新的約(僕人—彌賽亞)所完成,是亞伯拉罕之約「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的實現。這裡有四次用第一人稱代名詞來表示神,這位僕人所要作的,都是神的事工。主耶穌說「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意思」,又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祂就是代表神聖約的僕人。這就是這段經文中所說的新事(42:943:19),這個職分的最終目的,是要將榮耀歸給神。

四十六章可以說是40-45的概要總結:
1. 造我們的神始終懷抱拯救我們
2. 你們將誰與我相比、與我同等呢?我是神,並無別神
3. 偶像無用
4. 當想念、思想、追念(都是同一個字ziḵrūbeen mindful,心裡回想)神的作為
5. 神明示將要發生的事
6. 歷史的進程全在神的掌管之下,神的拯救臨近
7. 神將要因施恩被榮耀

 這一大段以恩典為僕人職分的議題,40-48 章闡明神願意、能夠、將要拯救身為僕人的以色列,因此神的恩典是僕人服事的動力和動機。之後的49-55章說明神要完成僕人職分的方法。神在前面幾章已經闡明自己是創造主、救贖主、以色列的聖者、萬軍的獨一真神。4748 章以這個視角,來看將要擄掠選民的巴比倫(神的仇敵將受審判),和被擄掠的以色列(神的百姓的出路)。
先知預見未來,明示巴比倫也將要傾倒(被古列征服),被擄的餘民將要歸回。先知將這些事預先告訴百姓,為了顯示耶和華才是真正掌管歷史的神、證明外邦偶像的無能、給選民帶來神施恩的盼望、並對他們發出僕人職分的呼召。
本章結尾的時候,突然在餘民脫離巴比倫回歸的描述之後,加了一句「惡人必不得平安」。離開巴比倫並不等於脫離罪或改變他們的內心。因此以色列暫時的得贖,將要帶出更進一步的救贖事工。耶利米書31章提到那個要寫在他們心上的新約;古列這暫時的僕人將要成就以色列過渡時期的救贖,但是神那位義僕將要成就神永遠的救贖。以賽亞書由此帶入下一個段落:以第二首僕人之歌開始的僕人職分。

IV-2.  第 4955
以賽亞書以對僕人的呼召作為主軸,1-39章以信靠為主題,呼召僕人看清誰是值得信靠的對象,並經歷信靠的功課而能夠完成神僕人的職分。40-55章以恩典為主題,以安慰和鼓勵激發僕人(以色列)對神恩典的回應,並指向那位真正的僕人(彌賽亞),將要完成神僕人的職分,將救恩和福分帶給萬民。49-55章進入一個新的部分,著重於神僕人(彌賽亞)職分的完成。這位僕人所拯救的,不只是被擄的以色列民,更是所有在屬靈上被捆綁的人。當祂完成了救贖大工之後(52-53章),呼召臨到錫安,也臨到世界,邀請他們歡喜快樂地進入白白賜下的恩典中(55章)。

第二首僕人之歌 (賽49:1-6 ──
42章的第一首僕人之歌,描述神的這位僕人,會為無助又無望的世界帶來神的公理。現在又有一項新的因素。雖然這段經文中提到「你是我的僕人以色列」,但顯然這位「口如快刀、磨亮的箭」僕人,不是那些「眼瞎、耳聾」的以色列民(參:42:18-23);而是那位理想的以色列,祂要完成以色列所做不到的僕人職分。這位僕人要對所有的人發出呼召,完成一項工作:就是萬族都將要因祂得福(創12:3)、得拯救、得恢復與神的關係,神將要因祂得榮耀。神在其它地方彰顯榮耀(展示榮美)的方法,都是透過祂自己的作為;這裡是藉由祂僕人所成就的事。
這位僕人要作為約(中保),不僅保全以色列餘民的歸回,還要成為外邦人的光,將救恩帶到地極(69節)。這裡對僕人的描述「選召、口、箭、僕人」都與事奉有關:呼召、預備、功效、身分。並以「光」闡明這位僕人是救贖主,給在黑暗死蔭中(受捆綁)的人帶來光明和生命(9-10節,參:賽61:1-3)。這裡也描述這位僕人口如快刀,祂要以祂的話來審判世界,「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以嘴裡的氣殺戮惡人」(賽11:4),「祂右手拿著七星,從祂口中出來一把兩刃的利劍」(啟1:16),「有利劍從祂口中出來,可以擊殺列國」(啟19:15)。
世人並不接納這位救世主,祂將被人藐視、憎惡、和虐待(7節)。以賽亞在此預見的僕人,是一位真正的人,親自走過信心考驗之路,在一切果效看來虛無的時候(門徒不解、軟弱、背叛),仍堅定仰望神的大能(賞賜必在我神那裡,4節),祂知道自己是誰,屬於誰,將要完成什麼事工。
神的拯救不只是救以色列民脫離巴比倫,而是拯救世人脫離罪,因此自然界對於這位救贖主的來到都歡呼快樂。保羅在羅馬書8:19-23指出,自然界在罪的轄制下歎息勞苦,它們一同見證人悖逆犯罪的後果(賽1:1-2,創3:18),它們迫切等候救贖主帶來神的公義(次序),回復被造的本位(參照:賽42:10-16)。這個宇宙性救贖的高潮,將出現在以賽亞書65章的新天新地。

與這位蒙召的僕人相對的,是被擄的以色列民自怨自艾,埋怨神離棄了他們。先知再次向選民保證,神絕沒有忘記他們;事實上,祂將要證明祂的信實,不會讓他們的民族滅亡,將要把以色列的兒女們速速帶回,他們不會被巴比倫同化而消失,反而他們將要認識神(賽44:5)。這樣他們就會學到信靠(等候)的功課。先知再次提及僕人信靠的問題(49:2326),正因他們的神是有能力救贖的救主,所以他們可以等候信靠祂,祂必要成就祂的應許。

第三首僕人之歌 (賽50:4-9 ──
此處描述這位僕人:受神任命宣講真理(4-5節)、以真理鼓勵扶助人(4節)、全心順服神(5節)、信靠神堅定(7-9節)、並將要受苦(6節)。這裡再次以光和黑暗的對比(10節)指出這位僕人是世上的真光,主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到生命的光。」(約8:12)這裡描述了兩種人:一群是原在黑暗中、但聽從僕人倚靠神的人,他們將得到亮光;另一類人是倚靠自己(自己點火),結果是躺在悲慘之中。在此將「敬畏耶和華」同等於「聽從祂僕人」(10節),也就是說這位僕人代表神的權柄,主耶穌說「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17:3
然而這位僕人存心順服神的旨意,不違背、不退後、不掩面、不抱愧、不蒙羞、不爭論、好像堅石。這裡四次提到「主耶和華」,表示僕人對神主權的順服。主耶穌說「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者來的意思行(約6:38)。祂為神所有的僕人(信徒)立下了完全順服的榜樣。使徒保羅說「你們當以耶穌的心為心。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5-8

與第一首僕人之歌相對的,是身為僕人的以色列民、對神真理的眼瞎和耳聾(42章)。與第二首僕人之歌相對的,是自認無望的以色列民(49章)。既然第三首僕人之歌(50章)顯示了僕人的全然順服,先知接著在51章勉勵信徒(追求公義尋求耶和華的)要留心、側耳聽神所說的話,要觀察神的作為,明白神的公義永遠長存,祂的救恩即將臨到,所以要堅守信心。
這裡對僕人堅信的呼召有三層:先是對以色列的餘民(2-3節,亞伯拉罕、錫安),其次是說明這個應許會臨到萬民(5節,海島),第三層是保證所有的敵對勢力都將消逝(8節)。這又回到本段一開始40章的導論中先知的宣告:「惟有我們神的話,必永遠堅立。」我們能夠堅信,因為知道我們的神是信實的,祂說過的話、給過的應許必然實現。這是僕人信靠的根基,我們所信的是統領天軍的大能者、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是公義榮耀的聖者、是施恩拯救的救贖主,祂白白賜下的恩典,是僕人事奉的動力和動機。保羅鼓勵信徒要「在所信的道上恆心,根基穩固,堅定不移,不為所動」(西1:23),彼得也說「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的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彼後1:10-11

第四首僕人之歌 (賽52:13-53:12 ──
最後一首僕人之歌進入高潮,闡明僕人服事的性質:受苦,和僕人最後的勝利。這首詩歌可以分成五小段,每段三節。第一和第五段有對僕人的稱讚,中間三段則論述僕人的受苦。這裡的中心思想,在於僕人的升高和祂受苦蒙羞之間的強烈對比。
1. 引言(52:13-15)— 先知從一個強烈的對比開始:如此的高舉怎會出自如此的受苦;如此的受苦,怎能帶來普世的福音?他說神的這位僕人必要成就(或譯為有智慧、行事通達)救贖事工。祂必要被高舉上升(high and lifted up),這種用詞在以賽亞書出現三次(6:152:1357:15),另外兩次都用來形容神的至高,在此形容僕人的地位。正如腓2:6所言「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世人因祂看似平凡而感到驚奇,這裡所用的動詞(譯為洗淨)原意是「大吃一驚」(startle)的意思,這位僕人不是他們所想像的尊貴君王、政治領袖。然而他們先前未曾聽過的(福音),將要傳給他們,他們將要明白。萬國怎樣在起初對僕人的卑微感到驚訝;照樣,他們在後來也要對僕人的偉大感到震驚。
2. 僕人被藐視(53:1-3)— 這裡說明了耶穌基督是全神(耶和華的膀臂)也是全人(生長如嫩草)的真理。但是這位僕人身世不顯赫、長相不出眾,因此世人不相信祂就是那位捲起衣袖、親自出馬的神。他們藐視祂,認為祂一文不值,不值得他們的注意(不尊重)。詩歌慢慢增強僕人將面對的厭棄和受苦的氛圍。這裡延續了前一段「驚訝」的議題,有誰相信神的拯救者,為了拯救世人而自己甘願降卑呢?有誰相信神會以這種方式成就祂的救贖大工呢?
3. 僕人所擔負的重擔(53:4-6)— 這裡表明僕人的受苦是為了「我們」,祂自己是執行者,我們只是不了解實情的旁觀者。祂被「神」擊打,自願擔當和背負,成為那代贖罪孽的羔羊。祂受刑罰,我們得「平安」(šəlōwmênū),原文意為全面的福祉(completeness, welfare),就是回到與神合一的關係中。這個平安是因不順服而失去的(48:18),因此這位僕人挺身而出,代替我們承受後果,將我們帶回神的面前(49:6)。
4. 僕人所受的不公平待遇(53:7-9)— 第六節描述我們如短視的羊,只看到眼前的草地而偏行己路。相對的在第七節,僕人是溫順乖巧的羊,任人宰割,承受臨到祂身上的不公平待遇。被獻的動物不明白所作的事,牠們無法真正替代我們。主耶穌說「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約10:18)。先知再次指出,世人以為祂得到的審判是自找的,卻不知祂其實是為了救贖百姓的罪過而將自己獻上作贖罪祭。祂正是那位救贖主,然而神所顯示拯救的膀臂、所傳的佳音,有誰相信呢?這段經文強調了僕人的順服、無辜、和所受的不平遭遇。祂從一開始就知道要走這條受苦的道路,然而祂為了拯救世人甘心情願地接受。
5. 僕人職分的本質(53:10-12)— 僕人的受苦是神的命定,這是神的救贖計劃。這裡「定意」一字又作「喜悅」的意思,僕人甘心樂意的受苦,給神帶來喜悅,因為祂將要完成的事工(「耶和華喜悅的事,必在祂手中亨通(成功)」。這表示僕人的生死並非只是偶發的歷史事件,而是神的作為和計劃,其目的是使人藉著祂,能夠罪得赦免,並認識神的屬性。祂是那個一次獻上、就完成了永遠贖罪的祭物(參:來9-10)。
在第二首僕人之歌中,僕人說自己的勞碌是徒然的,盡力是虛無虛空的(49:4),然而祂確信在神那裡必有賞賜。此處說到祂必看到(復活、坐在神的右邊)自己勞苦的功效:就是許多人因認識祂(為基督)而稱義(參:約17:3,羅1:173:22,來10:12-22),原文直譯就是:祂將要看見,祂將要滿足。祂完成了救贖大工,代贖了眾人的罪,因此神使祂升為至高,保羅說「所以神將祂升為至高,又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於父神」(腓2:9-11)。啟5:9-12中說「你配拿書卷,配開七印,因為你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與神...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
 這四首僕人之歌描繪中神的這位僕人是受膏者(彌賽亞),要使有罪的以色列(包含我們)恢復與神的關係。祂不是古列,祂不只是要使餘民回歸自己的土地上,祂的職分是完成神的救贖大工,使以色列和世人能藉著祂的約(中保)回到與神的關係和次序中。在52章中對錫安的呼召,和接下來對以色列和列國的邀請(54-55章)中間,插入了對神僕人事奉的描述。激勵子民看到神的呼召和恩典,以信心回應,得享參加羔羊婚宴的福分。
 這一大段的結尾以神的慈愛(ḥasḏêlovingkindnesscompassion)和恩典(ḥasḏê恩慈)呼召以色列和萬民來歸向神。49-52 章以安慰鼓勵的語氣(anticipation)保證神必拯救,經由52-53章所啟示(revelation)的僕人和祂所完成的救贖,現在先知以邀請(invitation)的語氣,呼召人來得到神白白賜下的恩典。

本段最後顯出一副歡樂和欣喜的回歸圖畫。這與35章前後呼應,顯出實現救贖的成果。歡歡喜喜的出來(離開原來為奴之地),蒙引導(雲柱火柱的引領)要進入與神的相交中(平安,完全)。這是新的心態(歡喜)、新的領袖(引導)、新的關係(平安),自然界也脫離了罪惡敗壞的捆綁,造物界都在長久的等候之後爆出歡呼。

這個呼召的最後,總結這個新子民、新景象、新生命、新道路,都是神屬性(慈愛、恩典、憐憫)的證明:「要為耶和華留名」,死亡和咒詛被新生和恩典所取代,這就是神僕人所成就的救贖事工。

詳述請看:再讀以賽亞書(四)40-55
http://westielatte.blogspot.com/2017/08/40-55.html



Section V:第 56 到 66
以賽亞告訴我們「神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他從自己所站的歷史時間點眺望永恆,講述神國度的榮耀和復興。這裡所關乎的不是歷史,而是神學。其忠心思想就是:神的僕人(子民)得蒙救贖之後,同樣的恩典將幫助他們顯出神的屬性(公義)。 神與人立約的目的,就是要教導人關於神的屬性,使子民能夠活出神的樣式,彰顯祂的榮耀。
因為僕人事工的完成與神榮耀的國度息息相關,所以第 61 章是信息的核心: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以賽亞在最後這個段落,用一個巨大的交叉平行(chiasm),藉著地上的場景,講天上的事,錫安變成抽象;他看到神最終的國度的實踐,彌賽亞時代的來臨,以及最後的審判。
           
                                    A守安息日和敬拜56:1-8
                                                B 譴責表面形式,應許忠心者56:9-59:15
                                                            C神聖的戰士59:16-21
                                                                        D 榮耀的錫安—受膏的彌賽亞60-62
                                                            C’ 神聖的戰士63:1-6
                                                B’ 譴責操縱神,應許忠心者63:8-66:17
                                    A’ 聖殿和敬拜(66:18-24


或者照著歐思沃(Oswalt)的分段為:

                                    A公義的外邦人56:1-8
                                                B 人沒有行義的能力56:9-59:15
                                                            C神聖的戰士59:16-21
                                                                        D 榮耀的錫安—受膏的彌賽亞60-62
                                                            C’ 神聖的戰士63:1-6
                                                B’ 人沒有行義的能力63:8-66:17
                                    A’ 公義的外邦人(66:18-24
                       

以色列與外邦人的平行救恩,從56-66章中都維持張力。這段開宗明義論及外邦人的救恩,他們將被納入敬拜神的群體。 與救恩信息並列的,仍然是審判的信息。罪惡要完全除去,才能經歷神完全的榮耀。神的審判先從自己家裡(以色列)開始(59章,參:耶25:29,彼前4:17),也將要對抵擋神的人報仇(63),帶出對全地的最後審判的圖畫。
另一個主題就是彌賽亞與子民之間的關係,只要是虛心痛悔、看重神話語的人,都可以進入這個新群體(不再靠血統和出身)。神首先要人回想祂過去的作為和恩典,並應許仍要施恩給忠心的人。那些渴望神國度的人必要得到祝福, 將要進入新天新地。新時代的新子民不僅要看到神國度的榮耀,更要經歷救恩的更新,其目標是要子民活出公義的生命。愛神和敬畏神是新生命的兩個要素:愛神是動力,敬畏是內容。因此先知更進一步地描繪信徒內在更新的生命,側重得福音、得自由、得釋放、得喜樂。
以賽亞書所描繪的復興是末世性的,時間上是走向新天新地,它是向未來敞開的。以色列的歷史、耶穌基督的降生、受死、復活,驗證了以賽亞書的預言,證實了神在歷史中的掌權、作為、大能、救贖、和目標。然而最終的圓滿尚未完成,我們今日仍持續朝著更新的過程前進,直到主耶穌再來、新天新地的日子。

《第五十六章至五十七章》
這段有兩個平行的主題:56:1-8的「安息子民」(包括外邦人)的異象,和56:9-57:21的回歸餘民的實況(分裂、敵視、妥協)。

安息子民 56:1-8 ──
56章一開始就宣告救恩和光明的未來臨近:就是神公平公義的實現,並將所有的人(以色列和外邦)招聚起來。以賽亞在前面章節逐漸經營神子民的普世性,到此明確地肯定,任何人都可以加入敬拜的群體(安息子民)。
這個新群體的標誌不是出身血統,而是持守神約、遵行祂教導的人,包括了原本不是祂民的外邦人(不認識神)和太監(沒有指望/沒有後裔)。這個普世的呼召雖然發出(延續55章),但並非沒有條件的,個人需要有與神「聯合」的決定。他們要獻身服事敬拜祂(6節,愛祂的名、作祂的僕人),謹守並遵行祂的教導,思量神所喜悅的事。這等人將來到神的殿中(祭司才能進入神的殿中,利未就是聯合的意思)與祂親近(禱告、蒙悅納),並得神賜下的福分與喜樂(27節)。
以賽亞並非要人靠著公義的行為來得救,而是呼召他們活出神「公義」的生命。生命的見證是對神恩典的回應,他們因為知道救恩臨近、公義將顯(第1節),願意順服神(事奉)、愛慕神(名)、討神喜悅、竭力認識神的人,是神子民在生命中對他們信心的實質反映,因此神要使他們進入祂的安息(祂的同在)。這種生命不是子民靠自己行出來的,而是因著前面章節所提的「僕人」(彌賽亞)所完成的救贖和所立的榜樣而來。

餘民實況 56:9-57:21 ──
神的僕人(子民)要活出神的公義來,但事實上他們沒有能力行出公義,那些餘民雖然經歷應許的實現和歸回的福分,但是他們很快地又回到原來的處境。就像以前出埃及的那些以色列人,信誓旦旦地宣告他們必遵守神的誡命(參:申27,書8),但是馬上就悖逆犯罪了。神在56-59章責備猶太人的偽善,敬拜形式化缺乏真心,只是表面上的敬虔。以色列原本被召分別為聖,是為了當「聯合」(利未/祭司)的作用,將其他人(萬國)帶到神面前。
以賽亞書描繪一個悖逆不公、蒙神呼召又被神管教的僕人(以色列),他們試圖透過祭祀服事和自己的民族特權來操控神。以色列負有使命要彰顯神的榮耀,並吸引萬民來學習認識神的律法(2412章)。7-39章論及以色列作為僕人要學習信靠神,而不是倚靠列國;40-55章預言並證明他們將要經歷神的恩典,那本是他們不配得的,但神要藉此彰顯祂的屬性,使萬國知道祂是獨一真神。現在得蒙救贖、回歸家園表示什麼呢?是否因為他們的特殊身分而歡喜呢?神要他們從歷史的教訓中學到,如今他們最自豪的特性——聖約,已經被廢除並取代。凡願意悔改轉向神、跟隨神的人,都可以得到神的恩典,成為神的僕人,而不是因著他們的出身、血統、宗教、祭祀活動。
這些自以為是的以色列人,還在用宗教儀式和選民身分來操控神,與前一段敬虔的子民(56:1-8)形成強烈的對比。宗教領袖們為滿足自己的貪婪(12節),帶領眾人偏行己路。他們造成一種外表教條主義的社會形式,反而嚴厲反對真信仰。這些人自以為身分不凡,在神看來是巫婆、娼妓、悖逆的兒女、虛謊的種類。先知在此的意思是,你們對自己的出身如此自豪,其實它一文不值、甚至令人厭惡。主耶穌也曾列出那些自以為義、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的七禍,並責備他們像粉飾的墳墓、毒蛇的種類。
這些領袖的問題出於:他們「沒有知識」,也就是不認識神。他們不明白自己職責的重要性、不明白世代的危急性、不明白所牧養的百姓的本性、也不明白自己的過錯。這些領袖不只是靈性上的懈怠,他們還有無盡的私慾。慾望趨使他們用宗教儀式的外表,來達到自己所想要的(57:6-13)。他們耗盡時間、金錢、精力,卻不建立與神深度的相交和關係。先知在此描繪這等人如同上癮一樣,要一直尋找新的門路來滿足私慾(10節)。
他們這些行為反映出他們的不信(11節):1. 不懼怕神(沒有真正的敬畏),2. 說謊(說一套做一套),3. 忘記神過去的帶領,4. 不思想神(神與生活無關)。這等人還以為自己和神的關係很「正確」(12節所說的:指明你的「公義」),但其實他們是選擇形式過於實質、操控過於順服。神對他們的態度,就是任憑他們去承受後果,被毀滅吹散。
我們在信仰上的自以為「正統」,有時和偶像崇拜沒有什麼兩樣。當我們的宗教活動變成一種機械性的運作,為了要操控神、來得到我們自己想要的果效時,就與偶像崇拜無異了!兩個人作表面上看來相同的事,其背後的動機可能完全不同。若是出於愛,會想我如何盡力;若是出於職務,會想我如何應付。 先知在此提醒我們的,並非是不信神的異教徒,而是那些自以為正統的人。他們將信仰十分微妙地變成偶像崇拜,以為他們所行的一切活動都是神所喜悅的。
之後先知的話鋒一轉,又回到神的拯救上。祂要修築一條康莊大道,凡願意跟隨的人可以達到目的地,不會迷失、沒有絆腳石。前面40章的時候也說過神要修平道路、除去障礙,那是預備神(的僕人)要降臨人間、帶來拯救。祂必須自己先向我們施恩(伸展),因為我們無法憑自己到祂那裡去,一定要經過僕人的代贖。現在57:15說明了走在這條大道上的人,是心靈痛悔謙卑的人,被稱為神的家人。在出埃及記中,神對埃及法老說,以色列是祂的兒子,要回家歸祂;如今神也是一樣,只是更進一步以永恆為尺度。
57章結尾再次出現48章結尾曾說過的話,惡人必不得平安。那些自以為正統、卻以追求私利為前提、貪婪不敬虔的人,他們與神的關係是翻騰不定和腐敗的,因此他們無法得到神的平安(與神完全的相交)。這就像雅各書中說的,「那些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什麼。」(雅1:6

《第五十八章至五十九章》
先知依循前面的思路,再次展開一個對比:真子民的安息,和實際群體的偽善。
以賽亞首先鮮活地描繪那些偽善者的行為,他們看似:天天尋求神、樂意明白神的道、好像行義的國民、不離棄神的典章、求問公義的判斷、喜悅親近神(58:2),但是所有這些都是表面工夫,是自欺欺人的假裝敬虔、自以為義。
因為他們這些宗教行為的動機,不是出於尋求神本身,而是以這個「敬虔」,作為操控神的手段,想要與神交換條件(doing to get)。神啊,你看我如此敬畏你、付出如此代價,你為何不照著我所想要的祝福我呢?瑪拉基書3:13-15表現了同樣的態度,那些「事奉」神的人,抱怨服事神沒得到什麼好處。
先知以禁食這個行為來描繪這種偽善。禁食(參:士20:26)出現在利未記16:2923:26,是在贖罪日「刻苦己心」,來思想自己深重的罪孽,以表悔改的心志。然而這些偽善者的宗教行為,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參:賽56:11),以看似宗教「正確」的形式,作樣子給人看,並對自己的「敬虔」洋洋得意。我們今日也常常以禁食來求神照著我們的意願行事,這是一個需要警惕的危險。
神說這種自高的行徑,就等於是逼迫、苦待、打壓別人(58:3-4,參:主耶穌在路加福音18:9-14中所說法利賽人和稅吏禱告的比喻);真正的敬拜必然有公義的生命和生活。公義mišpāṭ不只是公平,而是神創造萬物的次序(order)。公義聖潔的生命是神所要求的(賽56:1)。這裡特別強調對窮人和不幸之人的對待,因為公義就是彰顯神的恩典。
禁食應該是思想我們的罪惡,悔改並行出神的榮美,實踐愛人如己的誡命;可是這些自以為義的偽善者,所行的恰恰相反。新約雅各書說人若聽道而不行道,就是欺哄自己,又說沒有真實行善的實踐,那種虛浮的信心是死的(1:222:15-17)。我們應該是以整個生命來反映我們所信的神,真正的敬虔是一個全人的彰顯,而不單只是在宗教活動上。
若我們在生命活出神公義的榮耀來,那麼神將要光照我們、醫治我們、作我們的後盾、應允我們、引導我們、使我們得力(58:8-12)。因為我們的好行為是出自我們的順服,那麼神必與我們同在、並賜下祂的恩惠。「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16:7)「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為正,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箴21:2)這裡將「你的公義」對稱於「耶和華的榮光」,表示我們所行出來的公義就是神自己,就說使徒保羅說的「因我活著就是基督」(腓1:21)。
以賽亞接著用另一個宗教活動(守安息日)來闡明他的論點。他責備偽善者禁食的宗教行為,然而鼓勵人守安息日,來思想神是創造的主宰。安息日讓我們放下一切勞作和世俗的活動,來敬拜神的創造與供應,並重新定焦,以神(而不是其它的事物)為生命的中心。先知在此要我們思考的是:我們為何參與各樣宗教活動呢?是為了達成自己的某個目標嗎?神要我們在宗教活動中「以耶和華為樂」,也就是說,懷著崇敬的心來敬拜、親近神,並歡喜地表達我們的順服和滿足。

 社會不公59:1-15
57 章討論子民因著私慾,在信仰上成為一種偶像崇拜(自以為義)的形式主義。59章討論百姓因著私慾,在生活上所顯出的不公(自高與虛偽)。百姓的偽善是內在生命的反映,他們不認識自己的罪惡,以至於行各樣的不義。以賽亞書59:1-15的控訴,顯出信徒仍可能活在如此眼瞎、不義、遠離神的景況,實在令我們儆醒。
這裡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動詞:不聽、說謊、行惡、摸索,指出他們憑著自義,以為一切的舉止都很合理,但實際上是棄絕真理(59:413)。約翰壹書1:6說,「我們若說與神相交,卻仍在黑暗裡行,就是說謊話,不行真理了。」這就解釋了神為何不垂聽他們的禱告,罪是神人之間的障礙,因著他們的罪孽,神掩面不理他們(59:1-2)。
先知鮮活地描繪了偽善者的行為和態度:從所說的話和所作的事。他們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選擇了彎曲的道路(罪孽iniquity一字的原意就是彎曲)。我們帶罪的人格原本就是彎曲的,當我們為了滿足私慾、自以為義的時候,所走的路就是彎曲偏行的了。所有的罪行都是內心景況的指標,人不能承認自己行為有錯卻又宣稱內心清潔;雅各書說「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雅1:14-15)。不認識、不跟從都是關係上的選擇,那是真信心的試金石。偽善者在自己和神之間,作了選擇滿足自己的決定,因此越加遠離悖逆神。那麼即使是正午最明亮的時候,因著他們內心的昏暗,也如同在黃昏一般。他們越想靠自己的能力來獲取福分,他們就離它越遠。公平、公義、誠實、正直都離子民的生活十分遙遠。

神聖的戰士 59:16-21
既然我們因著罪性,我們無法自己行義,神親自施行拯救來解決這個問題,祂用自己的能力(膀臂)來完成這個事工,祂以戰士的身分來履行救贖主的職分。祂要使人離開(出埃及)他們所深陷的罪惡中,來救贖以錫安作為代表的這個世界。這不僅是生命得救贖(稱義)的事,也是生命被轉化(成聖)的事。這裡的動詞「轉離」,就是離開原來處境的動作。神來拯救我們(驅逐仇敵),我們必須以順服回轉來回應。
神的子民行公義是必要的,因為那反映彰顯他們所信的神,也就是他們身為僕人的職分。然而神要幫助他們來完成這個工作,因此這裡說到聖靈的工作(59:21),祂是真理的聖靈,祂內住在我們心中,使我們明白並牢記神的話語(參:約16:26)。那麼神的榮耀將要藉著錫安彰顯和傳揚到地極(日出到日落),正如以賽亞第二章所描述的:「末後的日子...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祂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祂的路。」(賽2:3)以色列(教會)蒙召向世人作神的僕人,主耶穌說「你們要去是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這就是這一大段的主旨,神的子民若仗恃自己的殊榮,沈浸在自我滿足的宗教活動中,他們便無法成為神的器皿、來實現神在他們身上的旨意。

《第六十三章至六十六章》       
從文體的結構上來看,6366章與56:959章平行對稱。59章的結尾以神聖的戰士,帶出神將要與罪惡爭戰、施行拯救。63章起頭再次看到這位爭戰救贖的戰士,贏過祂的仇敵。兩段之間帶出60-62章受膏者(神的僕人)完成救贖、錫安得榮耀的高潮。
這裡用以東代表所有敵對神的勢力(參:賽34,摩1,撒下8:14),值得注意的是兩段對稱的經文中,所用的字眼稍有不同:59:16是以「公義」扶持自己,在此是「烈怒」(63:5)。神為了恢復祂創造的次序(公義和公平)而施行拯救;祂對百姓悖逆在罪中(63:10)的反應是祂的忿怒。

悖逆之民63:7-64:12
相對於56-59所描述的「表面行為」的不義子民,先知再次描述他們不義的景況和心態。56-59章描述那群自以為是被拯救的餘民,覺得他們是因著血統出身蒙揀選,因此不需要行義,過著表面形式主義的偽善生活。從63:7直到64章結尾,顯出那群子民推卸責任的心態,認為自己不行義,是因為神沒有幫助他們。
他們雖然看似禱告祈求,卻仍存著操控神的心裡,希望神照著他們想要達成的目標行事。他們責備神遠離他們、使得他們心硬,他們不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嗎,不是蒙揀選、得救贖的子民嗎,神若是顯現幫助他們,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了,暗示他們的不義是神的錯。
這段中有幾次提到聖靈,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先知指出子民過著不順服神的生活,使聖靈擔憂(63:10)。使徒保羅在以弗所書4:30中鼓勵信徒要順服神、過與蒙召的恩相稱的生活,不要叫聖靈擔憂。賽63:11提到聖靈要和神一起牧養子民,14節提到聖靈要使子民得安息(享有神的shalom 平安與完全)。保羅說「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加5:25),就是這裡的主旨:子民既然蒙神拯救得生,就當活出蒙召僕人的公義生命。
64章諷刺子民的禱告看似為了求神的名彰顯,但還是帶著操控的心態:讓我們的仇敵看到我們的勝利就好了。他們認為:神既然是子民的父,他們是神的百姓,擁有神的應許地,那麼神就應該立即行事。神行事有祂的原則和步驟:神為等候(意即:信靠)祂的人行事,神為行義(意即:全部生命的實際順服)的人行事(64:4-5)。
這也反映我們的生命,我們(信徒)時常還是用自己的力量來達成我們的目的;我們埋怨神沒有幫助我們;我們嘴裡說要順服神,但並沒有真的這麼作。主耶穌說「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當那日...我就明明對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太7:21-23

神的回答65-66章)
神對子民呼求的回答是:我一直在這裡、從未曾離開,是你們自己沒有真心尋求神。不是神需要轉向他們,而是他們尋要轉向神。問題出在我們想按自己的方案行事,不願完全順服祂的旨意。
這裡有「你們」和「我的選民」兩個群組。凡是仗恃自己正統、為了自己的目標、想操控神的人(你們),就是66:3 所說的「假冒為善...稱頌偶像...揀選自己的道路...心裡喜悅行可憎惡的事...」,都不會得到神的祝福。
他們隨自己的意念作表面功夫、宗教形式、自以為義,這些熱心(靈修、禱告、服事)使得他們自高、自以為聖潔。人想要靠宗教活動來自滿,不是什麼新鮮事。65:5以最諷刺的方式指出,那些人竟然因為自認為聖潔,他們以自定的聖潔觀,作出排他的行為。難怪神不斷被激怒,他們這些「聖潔」,在神看來全是煙嗆、臭氣,因為他們背後的動機是私慾。(我們其實是為自己做的—我們心中驕傲、我們想要駕馭。)
並非所有的百姓,都在「僕人」的行列中,這個群體是分裂的(參:66:5所稱的「弟兄」)。惟有真心謙卑、敬畏服事神的人(我的僕人),就是66:2所說「虛心痛悔、因我的話而戰兢的人」,才能有神的同在和安息,這裡以葡萄園、沙崙、亞割描繪出與神同在、得享產業的美景。

新天新地
神為了實現祂的應許,新天新地是必然的。這裡重點在指出,神有能力更新一切。這個新的耶路撒冷的實現(相對於以賽亞書一開頭那個現存的耶路撒冷),是因為本大段的中心(60-62)那位受膏者完成了救贖的工作。神能使祂的僕人(信徒)成為聖民(賽62:12),他們的生命要完全被更新改變,成為榮耀的樣式。
1. 新的自然界65:17-1825),原先的創造都要過去,「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啟 21:1)「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又說你要寫上因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啟 21:5
2. 新的聖城65:18-2066:18-21,參:啟 21:11-21對新耶路撒冷的描述),新的聖城成為萬民來敬拜神的地方,神將得永遠的榮耀。
3. 新的祝福65:1321-2466:11-13), 子民的生活得到完全的供應,禱告蒙應允,得安慰喜樂,如嫩草得滋潤。「街道當中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啟 22:1-2
4. 新的社會65:19-25),沒有不義,不再有哭泣,「城門白晝總不關閉,在那裡原沒有黑夜凡不潔淨的,並那些行可憎與虛謊之事的,總不得進那城。」(啟 21:25-26)公義的新社會給人給神帶來喜悅。
5. 新的名字62:265:15),「你必得新名的稱呼,是耶和華親口所說的。」屬靈的以色列人,就是基督徒。
6. 與神同住65:924),「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啟 21:3

最後的審判
審判和安慰(鼓勵)交替的信息,在以賽亞書最後一章又再次出現。先知重複提醒子民,若履行宗教活動是為了取悅神、滿足神的要求、以換取神的祝福、或得到我們所想要的,那麼應當立即丟棄那種空有形式的殿宇。我們必須真正謙卑、承認自己無法為神做什麼(虛心痛悔),而願意完全順服、照著祂的吩咐行事(因我的話戰兢),才合乎神的心意。我們若帶著不潔的心,必獻上不潔的祭物,不論我們有多努力熱心宗教儀式活動,都是對神的冒犯和褻瀆。
66:5再次指出兩個族群的差異,這裡以「弟兄」描述兩組人。5-17節是對那些敬畏神的真僕人的鼓勵。那些排擠人的、憎恨忠心僕人的,為了個人權勢的擴張,他們的敬虔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的行為反映了他們的不信。那些被人排除在外、將全人交給神、專心走十字架道路的(不論是以色列人或是外邦人),都是神真正的僕人,他們將要得到最後的安慰於滋潤(喜樂和平安)。
看哪,神必然執行祂公義的審判,人必因著自己的選擇而得到不同的後果:那些潔淨自己的(真正的潔淨是藉著敬畏順服神而活出來的)要進入園內;而那些藉著實踐宗教、以自己制定的神學詮釋神的、以儀式行為掩飾內心不潔的人,將要被神排除滅絕。
66:18-24節對稱56:1-8,表明神必招聚世上萬民,來目睹祂的大能和公義;那些從事宗教活動卻陷在世界網羅中的人,神將用他們的失敗作為陪襯,吸引人到祂的真光面前。那些蒙召作神祭司(作神僕人)的,不在乎血統出身、不在乎宗教行為、而在乎對神話語的遵從,所有虛心痛悔的世人,都是雅各真正的兒女(參:亞12-14章)。
神必贏得最後的勝利,在新天新地裡罪惡將被完全滅除,「當那日,在萬軍耶和華的殿中,必不再有迦南人(那些以偶像來滿足自己的人)」(亞14:21)。本章開始和結束的時候都在討論神的殿和敬拜者,神的殿是神居住的會幕,是神與人相會的地方。那些敬畏神的人(帶著純潔祭物、守安息日的人)將要在神面前長存,而那些假敬拜的(參與儀式卻偽善的)將永遠被神排除在城外,永遠在腐敗的生命中(66:24)。
以賽亞書從神的聖潔為出發點,講述神整個的救贖計劃,審判與救恩並列。儘管神的救恩在廣義上是普世的、是給世人的,但並不表示因著神的慈愛,所有人就可以無憂無慮地犯罪而不受懲罰。本書把神的創造論(創造的本意),救贖論(拯救的方法),與末世論(公義的完成),闡述地淋漓盡致。審判其實帶來了盼望,對於那些堅守信仰、向神忠心的人來說,審判就是他們所盼的神公義的彰顯(參:啟6:1016:6)。

《第六十章至六十二章》                                   
以賽亞書60-62章是這一大段也是整本書的高潮。
1-6章是對神僕人的呼召。思考不潔子民如何成為聖潔?答案是以賽亞自己蒙召的經歷,神使不潔的人成為聖潔的僕人。
7-39 章講述信靠是僕人服事的根基。探討神如何可信?從史實和預言確認神的可信的,人不能倚靠世上的強權,他們的安穩來自對神的信任。
40-55章闡明恩典是神僕人服事的動機。因著救恩使得僕人成為神的見證人。恩典也是僕人(彌賽亞)完成救贖事工的方法,祂將自己的生命擺上代贖百姓的罪。
56-66章則是要求僕人應具公義的品格。我們如何從罪中被救贖成為公義?那是因為我們支取了神的屬性。
以賽亞書有如一首交響樂曲,曲調的主題在不同的變化中反覆出現,「聖哉、聖哉、聖哉」的三疊稱頌,顯出了這本書的主題,神要藉由僕人的呼召來吸引萬民看到祂的實際(就是祂的榮耀)。不潔的以色列民無法達成這個任務,因此神興起祂神聖的戰士(彌賽亞)來完成這個事工,其結果就是60-62 章的高潮。整個三章再現了以賽亞書反覆出現的主題:神必拯救祂的百姓,祂的光必照耀他們,祂必與他們分享祂的榮耀,萬國必因看到以色列而被神吸引,萬國必將財富帶來敬拜以色列的神,那些欺壓以色列的必被降卑,以色列必體驗神的公義也效法祂的公義。
神榮耀的光,一方面是客觀的事實,另一方面也是主觀的體驗。59章闡明不義的民陷在黑暗中;60章預示光的來到,夾在兩段經文當中的,就是神要以自己的公義扶持,顯露祂的膀臂。神聖的戰士擊敗了百姓的仇敵——罪惡,現在神宣告光來到萬國,這是神自己施恩拯救的結果。
這光的賜予是讓人離開原來的處境(起來),也要經歷光的改變,更是因著光輝吸引萬國,從各方來到神面前敬拜。眾人帶著回家(60:8)的心情前來錫安,他們恢復了與造他們的天父之間的關係,經歷了祂的救恩,認識了祂榮耀的屬性,從悖逆轉向歸回,回到神的次序(公義)中。

以色列的聖者
這個稱謂在60914節出現了在本書中的最後兩次。包含「雅各的聖者」(賽29:23),這個稱謂(舊約聖經共31次)在以賽亞書一共出現了26次。這個稱謂有兩方面的意義:「聖」是與「俗」(世界)分開的,表示神超越被造的世界(He is above us),也代表神的本質(essence)和神的屬性(character)。另一方面「以色列的」代表一種關係,祂是個人的神、是關係的神、是與我們同在的神(He is among us)。
這整段的高潮正是要帶出這個信息,公義聖潔的神將要來,像大光照亮住在黑暗死蔭裡的人,使他們看到祂聖潔的榮耀而聚集到祂面前(60:1-4)。從本書一開始責備被召的以色列人的不潔(1:4),藐視神的話語(30:1115),外邦輕視神的能力(37:2341:14),到此處說的萬民都帶著財寶、兒女、讚美來敬拜以色列的聖者,重點在於「因為祂已經榮耀了你」(60:9)。那被殺的羔羊(53:4-10)已經完成了救贖,彰顯了神聖潔的榮耀,因此萬民要「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祂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祂的路。」(賽2:3
那位聖潔的神要使我們聖潔,不只是地位上的,也是生命上的。神說「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19:4-6)。我們被召成為屬神的子民,神要分享祂公義聖潔的屬性給我們,使我們能成為公義的僕人,我們是祂種的栽子、祂手的工作、使祂得榮耀(賽60:21)。成聖不只是地位上的稱義(成為屬神的),也是一種生活行為上的實際(是要活出來的),這正是使徒保羅所說的「當恐懼戰兢,作成得救的工夫」(腓2:9)。生命的改變,始於信、出於恩典,也因著信、靠著恩典而持續被改造。每日被更新變化,不以為得著、完全,「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腓3:12)。
這正是以賽亞書的重點,得勝的戰士要帶來更新的生命,灰塵要成為華冠(61:3),新婦的妝飾不是自己佩戴的(賽3:16起:靠自己打扮妖豔的錫安),而是來自神的榮耀(真正的榮美)在我們身上的反射,這是自義和蒙恩的強烈對比。這也是穿上新衣之人歡喜的原因,他們得蒙救贖、披上公義,如新生發芽的栽子。

受膏者的國度
六十章裡又有一個小的交叉平行:           
            A 盟約的應許:神的同在(59:21
                        B 宣告光明榮耀的新時代(60:1-3
                                    C 萬國的財富運來錫安(60:4-9
                                                D 新錫安被萬國尊崇(60:10-14
                                    C’ 平安與榮耀復歸錫安(60:15-18
                        B’ 光明與榮耀的新時代(60:19-20
            A’ 盟約的應許:土地、百姓、祝福(60:21-22

這裡講述一個榮耀的錫安,就是彌賽亞的國度,這段是基督論。然後在 61:1-3帶出這段的重心,就是基督事工的結果:傳好信給謙卑的人、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報告耶和華的恩年、神報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參:對稱於主耶穌的登山寶訓)。這裡以從巴比倫歸回、重建聖殿的畫面,描繪受膏者的改變之工,祂將帶領祂的子民進入新的生命,其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子民成為「公義樹」(61:3,參:60:21),也就是主耶穌在約翰福音15章所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的比喻。僕人(信徒)公義的生命是因為他們支取了神生命的屬性。
61:462:12是相互平行的,荒涼之城將要被重建、被人見證為眷顧不撇棄的城;不潔之民將要成為神栽種的公義樹、被人稱為耶和華的祭司(61:6)。祭司的職分就是作神人之間的中介,將人帶到神的面前。這正是僕人被召過公義聖潔生活的目的:「凡看見他們的,必認他們是耶和華賜福的後裔」(61:9),「在神手中作華冠,在神掌上作旒」(62:3),為的是叫列國和世人看見神的公義與榮耀,並前來敬拜祂(62:1-2)。這些都是在彌賽亞國度中子民被改變的確據,他們將要承認祂是他們的救主,他們的生命屬性也要被轉化
救恩和公義是同義字,公義要求救恩;救恩彰顯公義。錫安因著經歷神的救恩,而要為神發光顯出神的公義。受膏者的事工,就是要造就一個新的子民(群體),能公開見證他們是得救的人,有公義的地位和屬性,以至於錫安能成為地上可讚美的。就像使徒保羅在弗2:10中說的,「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行公義),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神也在62章的結尾應許、呼召、和宣告祂「必」要成就此事,先知說「看哪」,就是預見事情的成果。

結語
先知以賽亞的名字就是「耶和華是救贖」的意思;神的僕人道成肉身完成救贖,就是以賽亞書最大的異象。神的拯救出於祂的信實,而神的信實又植根於祂的聖潔。以賽亞在神的啟示中,看到時代的巨輪不斷向前推動;以色列的聖者超越又臨在,在人類的歷史中始終不變。以賽亞書以僕人為主軸,呼召我們來到神面前,俯伏敬拜祂的聖潔與榮耀,看見自己不潔的帶罪本性,願意從自我中心轉向以神為主,謙卑順服的在神面前任其差遣,活出與蒙召的恩相稱的公義生命,使他人在我們身上看到神榮耀的光輝,而前來就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