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17, 2021

那鴻書概論

(2021年三月更新)


在以賽亞、何西阿、約拿、彌迦書都說過許多關於亞述的事之後,現在這個罪惡的大國終於來到面臨神判的時候了。整本書顯示公義的神對世界罪惡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現在審判的結局已經來到,當然刑罰之後也帶著更新的盼望。惡人被毀滅,對忠心的人來說是好消息。它宣告耶和華勝過邪惡的終極勝利。本書也表明在以賽亞異象中看到的亞述景況已經實現,證明耶和華對遠近歷史的掌權,對大衛應許的展望,並宣告神將永恆統治受造界。

作者與歷史背景
那鴻,名字希伯來文 Nachum 原意是安慰的意思;尼希米 Nehemiah(希伯來字 Nechemyah)意為神安慰,就是「那鴻」一字的延伸。那鴻自稱是伊勒歌斯人,因沒有詳細描述,無法確定在那裡。有人認為那是南國猶大的一城,也有人說是北國的迦百農(主耶穌事工之地),因為迦百農原文字義有「那鴻之村」的意思,但確定的是那鴻是南國猶大的先知。
那鴻書 Nahum 幾乎就是約拿書的續集,兩本書的對象都是亞述帝國的尼尼微城。約拿是北國以色列耶羅波安二世(782-753 BC)作王的時候的先知,被神差派去亞述的尼尼微城傳受審滅亡的信息。結果全城上下,聽到約拿的信息後,從王到平民,都披麻悔改。神的恩典與慈愛因此臨到他們,尼尼微城沒有被毀。
然而亞述的悔改十分短暫,提革拉毘列色三世 Tiglath-Pileser III(745-727 BC)又大興征伐,國勢迅速擴張(王下 15:19-20、29),先滅了亞蘭,並且以色列稱臣(王下 16:7-18)。接著的撒縵以色五世 Shalmaneser V(726-722 BC) 攻陷北國以色列(王下 17:3-6,18:9)。之後的撒珥根二世 Sargon II(721-705 BC,參見 賽 20:1) 、西拿基立 Sennacherib(705-681 BC)也在主前 701 年侵略猶大(王下18:13-18,代下 32:1)、以撒哈頓 Esar-haddon(680-669 BC)(參見 拉 4:2),都是凶猛好戰的領袖,巴比倫當時也在亞述的統治下。 要在亞述的亞斯那巴(又稱:亞述巴尼帕 Assur-banipal,669-627 BC)死後,新巴比倫帝國才崛起 。
尼尼微城 Nineveh 是世界最古老的一個城市,聖經記載是挪亞的曾孫寧錄所建(創 10:8-12),後在主前兩千年初被說閃語的亞甲人 Akkadians(後來的巴比倫人和亞述人)所代替。尼尼微位于底格里斯河東岸,是亞述帝國 Assyrian Empire 的首都。尼尼微是大城,約拿記裡說要花三天才能走完全城(拿 3:3),應該是幾個城市總和的大都會(創 10:11-12)。從考古遺址城的圓周約有 60 公里長, 有 200 多公尺寬的護城河,內外兩層城牆,牆高 7里半,樓城 15 座,城內有果園禾場,可以自給自足,是當代人心中的金城湯池,不可攻破。然而尼尼微城在 612BC 被巴比倫與瑪代聯軍攻陷,血腥的屠城成為尼尼微的報應,亞述帝國亡。 尼尼微徹底被毀後,直至主前二世紀,其城址仍無法尋見(參見 結32:22-23)。
本書3:8-10 提到挪亞們被擄遷徙的事,挪亞們就是底比斯(Thebes),原是埃及南部的首都,在 663BC 被亞述攻陷。所以那鴻書的成書時間應該是在底比斯被攻陷和尼尼微被毀之間(663-612 BC),距約拿書晚了一百多年左右。同期的先知有西番雅,耶利米,和哈巴谷。


本書特色
亞述在聖經裡是罪惡和異教的代表,聖潔和公義的神要向它施行嚴厲的審判與刑罰。亞述人殘暴無情對待戰俘十分殘酷,本書在撒瑪利亞淪陷後很久才成書,說明神的刑罰在人的等待下看來似乎延遲,但祂永不會忘記,祂顧念所造的世界、介入人的歷史,祂必要照著祂的公義施行審判,「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那鴻書中的神是一位戰士,要為祂的子民出征。全書以讚美詩、質詢、宣告、報信、嘲諷、辯論、哀歌等手法寫成。


分段
那鴻書大部份是以詩歌體裁寫成,語氣雖然嚴厲激烈,但文字優美。本書可以依照章節分成三大部份——


神是公義的審判者
尼尼微傾覆的宣告
尼尼微滅亡的描述
尼尼微受罰的原因
神將行公義
神施行公義
神忌邪施報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也可以從神的公義來分成兩大部份——
神坐王審判
神的公義
神的懲罰
讚美神的公義
尼尼微必傾覆
滅亡的景象
受罰的原因
1:1-8
1:9-2:2
2:3-13
3:1-19
耶和華忌邪施報
救猶大脫離其軛
從地上滅除
流人血的城


神的公義
那鴻書講神是公義的審判者,首先在第一章用讚美的詩歌,宣揚神公義的屬性。神雖不輕易發怒,但祂是聖潔的神, 是忌邪施報的神(1:2-3)。這種忌邪是對公義的一種熱情,也是出於公平與良善的屬性,「萬不以有罪為無罪」。亞述人把他們的成功歸於自己的能力和他們所膜拜的偶像,先知那鴻以自然界來描述耶和華神的能力與權柄——山和海都在祂的權柄之下,風和雲也只是祂腳下的塵土,肥沃的土地在神的斥責下變成荒蕪,祂是宇宙萬物的主宰(1:3-5),亞述人和他們的偶像如何與之相比呢?當這樣大能的神要施報的時候,誰能站立得住呢?這是那鴻給尼尼微的宣告。
那鴻宣佈尼尼微必毀滅,因為他們是神子民的仇敵,設計攻擊猶大(1:7、9、11)。1:12-14節描述亞述和猶大前途的對比,顯示神保護那些投靠祂的人,必要殲滅邪惡傲慢的仇敵。在 1:8 預言尼尼微城亡於漲溢的洪水,在 2:6 也提到河閘開放,宮殿沖沒,正是尼尼微城滅亡的原因。尼尼微城位於底格里斯河東岸,他們在河道上設水閘控制水源。後來巴比倫與瑪代的聯軍攻城不下,有一說法是剛好底格里斯河氾濫、沖破城牆,敵軍就趁機入城殺戮搶奪;另一個說法是巴比倫人攻佔水閘,放水沖破城牆。


神的懲罰
尼尼微城原為人口聚集的大城,將要遭受他們意想不到的滅亡,他們所驕傲的能力(獅子)、軍事(2:4-5)、財富(2:9)都要轉眼消化,空虛荒涼(2:10-13)。亞述的繁榮和軍事都不能救他們脫離這位獨一真神的權柄,時機成熟神要採取行動來打敗祂子民的壓迫者。尼尼微城在 612 BC 被攻破後,就在歷史中淹沒,成為廢墟,直到十九世紀中才被考古學家挖掘發現,正如先知的預言。

滅絕亞述的不是巴比倫,而是耶和華神。因為亞述人惡貫滿盈,殘忍好戰(3:1-3),又把他們的偶像帶到所佔領的地方,迷惑人行邪術(3:4),還因為他們自己驕傲,以為牢不可破(3:8-10),所以神興起巴比倫,使亞述降卑並被滅絕。

預言亞述劫運難逃,是無法重建的(3:8-19),而且因為亞述人殘忍欺壓,所以遭滅亡反而列國額手稱慶。神的審判表示耶和華是全地的王,拯救與審判都掌管。那鴻書用直接的方式告訴我們,罪惡必要受懲罰。一方面提醒我們要提防自己所倚靠的偶像和所犯的罪,另一方面鼓勵我們在試煉逼迫下有盼望,知道最後的審判在公義的神手中,祂必認得那些投靠祂的人、作他們的保障。


結論——神坐王
那鴻書在對尼尼微的宣告中,彰顯神的權柄和大能。亞述帝國在地中海附近稱覇多年,尼尼微城鼎盛繁榮,他們所自誇的人口、軍事、商業、城牆,都在神公義的懲罰下盡滅,「不知道落在何處。」那鴻書的結尾,好像有點幸災樂禍,其實先知只是樂於看見神正義的聲張。詩篇七十三篇裡也有提到那些驕傲抵擋神的惡人,看來不可一世、為所欲為,詩人說「等我進了神的聖所,思想他們的結局。祢實在把他們安在滑地,使他們掉在沈淪之中。他們轉眼之間,成了何等的荒涼,他們被驚恐滅盡了。」(詩 73:17-19)
相對於尼尼微公義的懲罰,那鴻書也給神的子民帶出安慰(先知的名字就是安慰)。他宣告猶大將不受亞述的軛,耶和華要復興雅各和以色列的榮華,並說「看哪,有報好信傳平安之人的腳登山」;這平安的信息,就是神掌權的消息。以賽亞書中也說「那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傳救恩的,對錫安說,你的神坐王了。這人的腳登山何等佳美…」(賽 52:7)。保羅在羅馬書九章闡明因信稱義的真理時,也引用了這句經文。這平安的信息,就是耶穌基督的福音。「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賽 9:6-7)

尼尼微城代表這個與神敵對的敗壞世界——人們自傲、任性、不義、詭詐、強暴、搶奪,充斥其間。 約拿書與那鴻書一前一後,都是對尼尼微傳講神的話。約拿書帶來神的救恩,那鴻書卻帶來神的刑罰。主耶穌道成肉身,降世為人,帶來普世的救恩與救贖;等主耶穌再來的時候,便是那騎白馬的審判者,有利劍從他口中出來,可以擊殺列國。

那鴻書告訴我們,「耶和華本位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並且認得那些投靠他的人。但他必以漲溢的洪水淹沒尼尼微,又驅逐仇敵進入黑暗。」(鴻 1:7-8)主耶穌傳道時曾說祂是好牧人,羊聽祂的聲音;祂按著名叫自己的羊, 把羊領出來。(約 10:3)我們今天應該仔細思考:我們是仍陷在尼尼微城中,還是跟隨主耶穌的聲音,被領到好牧地? (參:太7:21-27)在白色大寶座之前,沒有人能逃避延遲神的審判,聖經裡說「耶和華的日子,大而可畏,誰能當得起呢?」(珥 2:1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