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18, 2025

箴言概論

(2025年九月更新)

箴言在希伯來聖經中屬聖卷。希伯來文卷名為 mišlê šəlōmōh(Parables of Solomon),就是「所羅門的箴言」。列王記上 4:32 說所羅門「作箴言三千」,天下列王都來聽所羅門的智慧。聖經里的箴言書,一部份是所羅門自己匯集的,約在主前九百多年;另一部份是南國猶大王希西家收錄所羅門的箴言,約在主前七百年左右;還有一些是所謂智慧人的話,可能是受埃及智慧影響的古文學;最後也提到無法考究的人名:亞古珥和利慕伊勒王,可能是近東阿拉伯的哲人。今日聖經英文書名為 Proverbs,是由拉丁文 Liber Proverbiorum 而來,與約伯記、詩篇、傳道書、和雅歌,同屬智慧書。中文聖經將此書譯為箴言,有規誡的意思。
箴言為所羅門的比喻,所以書中的文體有很多用模擬、比較、和對比的表達方式。本書主要是教導人在世上如何過有智慧和正確的生活。這裡的智慧不是指人的知識或聰明才幹;而是指合神心意,以神的觀點來看屬世的生活。神本身才是智慧的源頭,所以真智慧是在神面前過一個敬虔聖潔的生活。箴言 9:10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是整本書的中心思想。敬畏神和順從祂的旨意,才是真智慧的實質。人要在世上過有智慧的生活,必須在人際關係、家庭、言行、思想上應用神教導的原則,是以神為本、不是倚靠自己的才能,所以書中不斷用聰明智慧與愚妄作對比。愚妄人不敬畏神、不聽從神的教導、憑己意行事,結果是敗壞滅亡。「愚昧人背道,必殺己身。愚頑人安逸,必害己命。 惟有聽從我的,必安然居住,得享安靜,不怕災禍。」(1:32-33)
箴言從經驗甚至從科學的路向去探究生命本身,為了和我們討論該如何看待人生。它認為智慧就是按著事物實際的本質去思想和生活,書中有很多實際的生活教導,是基督徒生活的實用手冊;也有特別對年輕人的的忠告,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必讀的生活准則。其目的是「要使人曉得智慧和訓誨,分辨通達的言語; 使人處事,領受智慧、仁義、公平、正直的訓誨。 使愚人靈明,使少年人有知識和謀略; 使智慧人聽見,增長學問,使聰明人得著智謀,使人明白箴言和譬喻,懂得智慧人的言詞和謎語。」(1:2-6)
書中以女性的「她」來稱智慧。第七章以淫婦來代表罪的誘惑、與最後一章賢德的婦人所代表智慧的榮美,形成對比。書中很少直接提到神,但是智慧呼籲人來認識神、尋求神、敬畏神、歸從神,在世上過敬虔蒙神祝福的生活。本書教導我們入世而超世(在世與人的關係是以神的智慧);超世而入世(用神永恆的眼光在世上如何過聖潔的生活);雖在世卻不屬世,不與世俗為友,在世過一個敬畏神的豐盛生活。

分段
整本書以標題(或題詞)將其分為七段文集——所羅門的箴言(1:1),所羅門的箴言(10:1),智慧人的言語(22:17),智慧人的言語(24:23),所羅門的箴言(25:1),亞古珥的箴言(30:1),利慕伊勒王的箴言(31:1)

智慧的來源
引言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
1:1-7
給年輕人的忠告
1:8-9:18
智慧的應用
所羅門的箴言:第一集
10:1-22:16
智言三十則
22:17-24:22
智慧人的話
24:23-34
所羅門的箴言:第二集 (希西家謄錄)
25-29
亞古珥的箴言 
30
利慕伊勒王的箴言
31:1-9
智慧的美善
總結(才德的婦人)
31:10-31


引言(1:2-7)
闡述整本書的目的——要使人曉得智慧和訓誨,分辨通達的言語;使人處事,領受智慧、仁義、公平、正直的訓誨。使愚人靈明,使少年人有知識和謀略;使智慧人聽見、增長學問,使聰明人得著智謀,  使人明白箴言和譬喻,懂得智慧人的言詞和謎語。
開宗明義——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這句話在 9:10 和 15:33 又重覆提出,將整卷書的神學和認知建立在「敬畏神」之上。「開端」是指首要的原則;敬畏神,是正確思想和與神建立關係的首要原則。存著敬畏的心,我們與神的關係越深,我們對神的認識信靠也越深,就得以明白神的智慧。以神為中心,過敬虔合乎神心意的生活,是人在世上生活的准則
對比——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愚人fools,不是指頭腦遲鈍,而是不瞭解生命的意義、靠自己而不信靠神、不喜歡被管教、去作錯誤的人生選擇。
The fear of the LORD is the beginning of knowledge, but fools despise wisdom and instruction.


給年輕人的忠告(1:8-9:18)
作者用父親的角度,向兒女及世人表達了訓誨和法則,呼籲他們聽從遵守。「我兒,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
第一篇訓誨——勿隨惡人引誘(1:8-19):提醒人不要因貪戀物質,變成愛慕世界,而失去屬神的生命;對應詩篇1:1-2「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第8節的「聽」將前言和第一篇訓誨連接起來,勸告年輕人(我兒—屬靈繼承人)成為聽見並增長學問的智慧人。華冠和金鍊是尊榮和生命的象徵,在近東文化中,它們不是用來吸引目光的裝飾品,而是有得勝與威嚴、生命與盼望的意義。這一段的總結:貪戀帶來毀滅,呼應十誡對人的部分(第六到十誡)。

第一個插曲——當受教而回轉(1:20-33):在這段中智慧擬人化,在呼喊叫人回轉。講愚昧頑梗的人(喜愛愚昧、喜歡褻慢、恨惡知識、不肯聽從、輕棄勸戒、不敬畏神、藐視責備)與受教之人的結果,作一個相對的比較。
「智慧」在各處呼喊,她大聲疾呼,用清晰地聲音蓋過日常生活的喧囂噪雜。她「發聲」(參詩46:6)並不是溫柔輕聲地低語,而是指高喊、懇求、責備、吼叫、警告,是主耶穌傳講天國福音的預表。她要求人悔改回轉,並將聖靈澆灌在他們心中、使他們明白真理。
藉著各種修辭,智慧力求喚醒她那些自滿且無回應的聽眾,讓他們看到自己所身處的可怕景況,並三次以「當…來到」來強化即將來到的審判。32-33總結愚昧人(不聽勸誡自以為是之人)與智慧人(敬畏謹守神命令之人)的命運。愚昧、愚頑人所倚靠的是虛浮的;而忠心人順從神必得到真正的平安,因為祂是生命的泉源。

第二篇訓誨——求智慧的益處(2:1-22)求智慧的途徑是聽、求、找。「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存記我的命令, 側耳聽智慧,專心求聰明; 呼求明哲,揚聲求聰明;尋找他如尋找銀子,搜求他如搜求隱藏的珍寶,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神。」
本章延續上一章以父母般的勸勉、先知般的警告之後,用觀察和應許的方式來表達訓誨。開頭的「你若…」是一個巧妙的挑戰,要讀者訓練熟記、存心遵守、自發尋求、努力挖掘。又講到尋求神的好處—得以認識神、明白善道、受神智慧的保守、行善人的道、在地上存留。
惡人的話、外女的話(世界的價值觀)與父親的話(神的真理)相互爭競,引誘軟弱的人偏離正路、走上黑暗的道。但「聰明」(智慧和知識不可分離)的人,除了被動的「領受」和「傾聽」之外,還主動自發的「存記」、「呼求」、「尋找」、「搜求」,因為他們認識智慧的價值(銀子、珍寶)和運用所學的知識(盾牌、保守道路)。
第二篇訓誨總結——智慧人行出善人的道、義人的路、得到生命、成為合神心意的完全人。

第三篇訓誨——以神為中心(3:1-12):不忘記神的法則,不離開慈愛誠實,專心仰賴耶和華,敬畏神遠離惡事,奉獻尊榮神,不輕看神的管教。
條件: 應許:
謹守我的誡命         生命與平安
不可使慈愛離開你生命與平安 在世人前蒙恩
仰賴神 正直的路
敬畏神 醫治
尊榮神 亨通
不可輕看管教         父愛的證明

第四篇訓誨——智慧的價值(3:13-20)智慧比一切物質更寶貴,勝過銀子、強如精金、比珍珠寶貴,一切喜愛的不足比較。得智慧的福氣——有長壽、有富貴、有安樂、有平安、有生命。
得智慧的珍貴:父宣告得智慧的人要蒙福(13節),智慧比一切更寶貴(14-15節),智慧的具體益處(16-18節),所有持守智慧的人都被稱為有福(18節)。
謹守真智慧(3:21-32):謹守的提醒—「不離開眼目」。謹守的結果—坦然無懼、得生命、得美飾、得安穩。謹守的實踐—幫助人、不害人、不嫉妒。
智慧人與愚昧人的對比(3:33-35)與耶穌八福的教導相呼應。

第五篇训诲——得智慧的重要(4:1-9)得智慧的态度是留心听、不离弃。得智慧是好教训—得保护、得聪明、得尊荣。
父亲再次重申劝诫是从留心训诲并接受之后加以持守的命令。3-9节以家庭式的教导强调了属灵的传承——说话者(父亲)得到他父亲的教训,然后现在传给他的众子。

第六篇训诲——持定智慧之路(4:10-19):持定训诲、躲避试探、不行恶路,暗示了实际生活中的实践,而只是理论上的沉思。
18-19节带出结论—义人与恶人道路的对比,渐增光明与黯淡黑暗的对比。
义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
The path of the righteous is like the morning sun, shining ever brighter till the full light of day.

第七篇訓誨——智慧保守生命健康(4:20-27)保守心(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是全體健康的關鍵。保守口(與人相處),保守眼目(價值觀),保守腳(所行的路)。
對心的約束比一切更重要,使命令存記在裡面,就成為一切行為的准則。因為一切外在的表現,是出於內心的思想。New Living Translation的直譯很傳神:Guard your heart above all else, for it determines the course of your life. 你的心主導你將走的路
主耶穌說「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太3:8,路3:8)也就是審視我們的行事為人是否反映我們的心、我們的心是否反映我們的信仰、是否與我們蒙召的恩相稱、是否被神更新而變化、渴慕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弗4:1,羅12:2)
先知阿摩司書7:7「他又指示我一件事,有一道牆是按準繩建築的,主手拿準繩站在其上。」準繩是衡量的工具,是古代建造城牆時用來量度標準的,看看城牆是否建的筆直,有沒有歪掉;這裡用來代表神審判的標準。神的子民是建造在律法和恩典這雙重規範建造的,他們作為神救贖的民,要遵守神國度的律法(就是神的教導、誡命)。
聖經中反覆出現準繩的字(賽28:17,亞1:16、2:1),神的準繩就是祂藉由祂的話語所彰顯的公義,所以馬太福音12:42主耶穌說,當審判的時候定世人罪的,就是聽了神的呼召而悔改的尼尼微人,和尋求神智慧的南方女王。當一個人不願在聖靈的光照下自省,那麼他所建造的必令人存疑,神的準繩必顯出他的偏離。
大衛在詩篇139:23-24呼求「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 。」詩人對神的委身,表現在他遠離那些神所恨惡的事上,並請求神與他同工,鑒察他的心思意念,以防自己不慎行出神所不喜悅的事,因為他要確保自己走在神永生的道路上。
箴言書告訴我們,「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為正(清潔),惟有神衡量人心」(箴16:2,21:2)。我們的心時常自欺,詩篇中的詩人明白這點,所以要求神鑒察他的動機和行為。因為他清楚知道有兩條道路——屬世的、和屬神的,他要竭力走在與神相交的道路上。
Above all else, guard your heart, for everything you do flows from it. 

第八篇訓誨——遠離情慾(第 5 章)
作者在四章最後提醒兒子要遠離邪惡、專心委身父親的教導,為接著有關遠離淫婦的訓誡鋪路。父親呼籲兒子留心、側耳傾聽他對淫亂的教導,為要使兒子謹守謀略、嘴唇保存知識,表示他必須將智慧所發出的美德內在化,應用在婚姻上(不論是現實或屬靈意義)。
外來的誘惑、情慾的危險令人心動、看似美好(滴下蜂蜜)、但終究會帶來致命的後果——帶來痛苦(苦似茵蔯)、帶來傷害(兩刃的刀)、生命的沈淪(入死地陰間)、失去尊榮失去財物身體銷毀悲嘆後悔。12-14節總結了浪子的悲嘆後悔、與私情所導致的公開災難。
21-23節指出,惡人(恨惡神教導的人)錯誤地以為自己可以在黑暗中行惡而不被發現,然而神看見一切,「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代下16:9),祂讓罪惡自己懲罰自己,落在自己的陷阱中、導致滅亡。愚昧人的死亡(肉體和靈命)與智慧人的永生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呼籲讀者堅守義人的道路。

第九篇訓誨——偷懶放縱的後果(6:1-19)
輕率承諾—承擔責任
懶惰拖延—貧窮速來
散布紛爭—災難必到

列出神所恨惡的七樣惡行——
高傲的眼 haughty eyes
撒謊的舌 a lying tongue
流無辜人血的手 hands that shed innocent blood
圖謀惡計的心 a heart that devises wicked schemes
飛跑行惡的腳 feet that are quick to rush into evil
吐謊言的假見證 a false witness who pours out lies
弟兄中布散分爭的人 a person who stirs up conflict in the community

第十篇訓誨——淫亂的警戒(6:20-35):淫亂必帶來生命的損傷。
抵擋情慾的方法就是「常系在你心上,掛在你項上。 你行走,他必引導你。你躺臥,他必保守你。你睡醒,他必與你談論。 因為誡命是燈,法則是光,訓誨的責備是生命的道。」
所羅門的父親大衛在詩篇119:105說「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並在那首詩的起頭以問句勉勵讀者「少年人用什麼潔淨他的行為呢?是要遵行你的話」,又說「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與箴言的話前後呼應。「藏」字(tsaphan)表示珍貴(treasure)的意思,在約伯記23:12 譯為「看重」,在雅歌7:13 譯為「存留」,在箴言也反復出現——2:1 、7的「存留」,10:14、13:22的「積存」,都是表示將智慧(神的話語)當作至寶,因此堅守順服、定睛前行、不出其左右。
For this command is a lamp, this teaching is a light, and correction and instruction are the way to life.

第十一篇訓誨——罪的誘惑(第 7 章)
本章以淫婦代表罪的誘惑—主動迎接、美麗的包裝、親熱的接觸、糖衣的言語、詭詐的預備、巧言諂媚。就像彼前 5:8說的 「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主耶穌在主禱文中也求「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凶惡…」
使徒約翰在約翰壹書1:6中提醒信徒,既然我們是被分別為聖的,「我們若說是與神相交,卻仍在黑暗裡行,就是說謊話,不行真理了。」約翰以光和黑暗來說明聖潔與世界的對比,接著在2:15 要我們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然後以真假生命的驗證來訓勉信徒。「在主里」真實生命的表現,首先是深刻地認識世界的誘惑(眼目、肉體、驕傲)並遠離黑暗,這是認識神的大愛而有的回應。
保羅在帖前5:8說「我們既然屬乎白晝,就應當謹守,把信和愛當作護心鏡遮胸,把得救的盼望當作頭盔戴上。」信徒持守信仰的盼望,既然是在見主面的時候能夠站立得住,那麼他們就當時常儆醒,因為不知道主再來的那日子何時會到。他們不要受誘惑的影響,回去過屬世的生活,或僥倖地以為最後一分鐘再過正直生活就好了。保羅囑咐信徒,不要像睡了或醉了一樣,他們要隨時做好準備,像守望的兵丁,隨時保持警覺性,身上要隨時都有基督徒的三個基本特性和護道兵器:信、望、愛(帖前1:3)。
這段經文可以和主耶穌所說的十童女比喻(太25:1-13)對照。這個比喻的背景是當時的習俗,新郎在弟兄的陪同下走遍村子接受祝賀,然後到新娘家去接她,到的時候可能已經傍晚了,所以家中的童女(女僕)需要點燈迎接。這裡講到兩種迎接新郎(基督)的態度:一組人是帶著迫切的盼望,所以拿著燈、有足夠的油在器皿里,隨時做好準備,心無旁騖地等候新郎的蒞臨。另一組人的態度是懶散的,沒有預備好,結果錯失了迎接新郎的機會。這種「睡」、「醉」的人,對新郎的到來感到無所謂,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的相信,既然沒有真正的盼望,所以會「醉生夢死」的過日子。
一個有生命盼望的人,他的生活必然是儆醒的、積極的、感恩的、並珍惜每一刻,因為他目不轉睛的定睛基督,為了要迎接祂再來的突然臨到。

第二個插曲——智慧的美善(第 8 章):對耶穌基督的預表
箴言第八章將智慧擬人化,說智慧在街上呼喊,向世人發聲,口中發出真理,尋著祂的,就尋得生命,這正是主耶穌的預表。約翰福音里的「道」(logos),神的話,就是這裡的智慧。

箴言中的主耶穌
1.智慧的源頭
箴 8:22-31「在耶和華造化的起頭,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我。從亙古,從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 沒有深淵,沒有大水的泉源,我已生出。 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之先,我已生出。 耶和華還沒有創造大地,和田野,並世上的土質,我已生出。  他立高天,我在那裡,他在淵面的周圍,划出圓圈, 上使穹蒼堅硬,下使淵源穩固, 為滄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過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 那時,我在他那裡為工師,日日為他所喜愛,常常在他面前踴躍。踴躍在他為人預備可住之地,也喜悅住在世人之間。」
約 1:1、14「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 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這裡看到耶穌(智慧):
在時間以前,在創世以前
與神同在(我在那裡)
萬物是藉著祂造的,祂也參與創造(工師)
與人同住(道成肉身)

2. 智慧的本質
真理的教導 Truth(箴 8:6、7)
生命的源頭 Life(箴 8:35-36)
公義正直 Righteousness(箴 8:6、8、18、20)
大有能力 Mighty(箴 8:14)
作王掌權 Sovereignty(箴 8:15-16)
福分喜樂的賞賜 Blessing(箴 8:17-18)
「我是道路,真理,生命…」(約 14:16)
「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  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借著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 他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他而立。他也是教會全體之首,他是元始,是從死裡首先復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  因為父喜歡叫一切的豐盛,在他裡面居住…豐豐足足在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使他們真知神的奧秘,就是基督。 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他裡面藏著」(西 1:15-19,2:3)

3. 智慧的寶貴
勝過黃金(箴 8:10、19)
比珍珠更美,一切都不足與比較(箴 8:11)
得著生命(箴 8:35-36)
「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  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  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  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 2:9-11,3:7-8) 

第十二篇訓誨——謹守真智慧(第 9 章)
以智愚的對比,反應生命不同的結果。第十節的「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是整本書的中心思想
在箴言八章結尾的地方(8:34)說,「 聽從我,日日在我門口仰望,在我門框旁邊等候的,那人便為有福。」我們愛慕一個人的時候,就是經文所描述的這種景象,天天在他家門口等他,為的是想見他一面。神要我們如此愛慕祂,和祂話語中的智慧,在此強調主動走向智慧生活的重點。
智慧就是照著事物本身的本質去思想和生活,因為整個宇宙世界都是神所造的,所以祂對這些被造物有完全的智慧。故此,箴言書告訴我們,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切慕神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將要從與神的交通中,明白和認識神的智慧,並能將它在自己的生命中應用出來,作明智的取捨、過討神喜悅的生活。
箴言書中提及三種愚人:
愚蒙人(peṯî,英譯naive, simple)——箴14:15,22:3,頭腦簡單、容易受騙、憑著血氣、膚淺度日。
愚妄人(ūḵəsîl,英譯stupid, stubborn,中文有時譯為「愚昧」)——箴14:16、15:5、21:20,詩92:6 譯為「愚頑」,就是不聽教導、自以為是。
愚昧人(’ĕwîl,英譯fool, evil,中文有時譯為「愚妄」)——箴1:7、7:22、10:21,自私而自傲,他們恨惡教導、藐視智慧。
還有譏誚人(希伯來文yālîṣ,英譯 scorner, mocker)—— 箴3:34,輕視智慧
褻慢人(luts,英譯 scoffer)——箴13:1,14:9,15:12,19:28,21:24,是心驕氣傲、藐視抵擋神的。
他們共同的象徵就是都以自我為中心。愚蒙人一廂情願以為所有事情都會照著自己所想的發生。愚妄、愚昧人自以為是,不願學習神的教導、靠自己的判斷行事。他們的結果就是書中一再強調的滅亡和災禍,那是他們的無知所帶來必然的結果,因為他們不尋求神的智慧。
尋求神的智慧,首先必要謙卑,承認自己的有限和無知,就是「敬畏」(fear,尊敬尊崇)耶和華。謙卑使我們的心成為可以受教(teachable)、帶來新的視角(perspective)、得到新的亮光(inspiration)、對事情有新的認識(knowledge)、幫助我們的生命成熟(maturity)。智慧的道路帶來祝福、永生、豐盛、目的、平安,就是所有神的美善。
約伯記28:28說「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智慧使人敬畏神和遠離惡。「敬畏」不是純粹的害怕,而是在愛中的一種尊敬、贊嘆、稱頌、順服的態度。當人帶著敬畏的心、承認自己的有限、回歸自己被造的本位時,就進入與神相交的關係中。智慧也使我們遠離一切神不喜悅的(惡)事。「惡」不一定是明明可見的壞事,有時候「惡」也存在好事里,當我們把那些好事高舉,使它的地位和價值超過神的時候,那些原本好的事情就成了惡的。
有人說,智慧是知道在正確的時間作正確的選擇。這是神所造的世界,祂才知道其中真正的次序。我們與神的親近,從祂而來的智慧幫助我們以神的目光來看待事物。就能夠像詩篇第一篇里喜愛耶和華律法晝夜思想的人一樣,「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因為他的眼光、他的心、他的抉擇,與神同步,他有神的智慧。
在出埃及記里,神啓示了祂聖潔的律法;而在箴言書中,神啓示了祂的智慧。律法和智慧,兩者都指出人在罪中的景況:不潔、喜愛世俗、和愚昧自己作主箴言書不是處世通達的指南,而是指向真正智慧的源頭——神。箴言書一開始就以智慧的呼喊,召喚人歸向智慧的神,相信祂的美善、祂的能力、祂的判斷。我們唯有放下自己自以為是的愚昧,我們才能開始學習何為善、何為智慧,才能神同步同心,才懂得在世上如何過一個討神喜悅的生活。 
“A fool thinks himself to be wise, but a wise man knows himself to be a fool.” – William Shakespeare

所羅門的箴言:第一集(10:1-22:16)
這部分的375句箴言,可能是從所羅門的箴言三千中挑選出來的。
每一節是一個單元,而每一節的兩個句子都是互相對照或比較。其中有:
愛心與仇恨的對比
智慧與愚妄的對比
勤勞與懶惰的對比
謙遜與驕傲的對比
正直與奸詐的對比
造就與毀謗的對比
誠實與欺謊的對比
受教與自滿的對比
自制與易怒的對比
仁慈與強暴的對比

箴言10-12章
這一段大量使用諺語式的對比,以區別那些選擇追求智慧與不做此選擇的人。愚妄、愚昧人絕意拒絕耶和華的教誨,所以經文是提醒那些敬畏之人和幫助愚蒙的人、成為有信心的成熟人。
箴言是一種比較,意在教導生命里的一切原則,申命記27-28章所明確指出的順服聖約的福分、與不忠於聖約的咒詛,和箴言所提出的並無不同。耶和華的聖潔屬性定規,祂所啓示的智慧是使人成為聖潔的途徑,像祂聖潔一樣(利11:44,彼前1:16),也使人按照祂形像受造的含義得以充分實現(創1:26-27)。
義人的道路並不是平順無憂的生活承諾——惡人的強暴、傳舌的口、詭詐的天平、殘忍自私的行為、埋伏說謊的手段,顯示破碎世界的罪惡。然而回應了詩篇第一篇義人和惡人的差別,在於一個強烈的信念——就是神的公義,罪人終將在審判之日的滅亡。豐盛與有福確實是敬畏神之人的人生標記,而那個福分在於與神連結的生命(生命樹),那是一切富足、喜樂、美善、平安、和生命的泉源,因此義人尊崇、信靠、委身、並順服神的教誨。

箴言13-15章
這一大段講到慾望與財富、個人心靈和群體生活、君王和臣僕、內在思想和外在行為,全都在智慧與愚昧對比的框架下。
「棄絕管教的,必致貧受辱,領受責備的,必得尊榮...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 箴言13:18、24
箴言書中多次( 3:11-12,12:1,13:18、24,15:5、32,19:18,22:15,23:13,29:17、19)強調管教。因著我們帶罪的本性,使我們生來就需要被管教。書中說耶和華必管教祂所愛的,神管教為要使我們成熟、成長、成聖。傑出的運動員都受到嚴苛的訓練,才能在競賽中贏得錦標。基督徒奔走天路的生命,也是如此。反過來說,我們也當常有一顆受教的心,願意領受指導勸誡、甚至責罰,為了使我們可以成熟、成長、成聖。
追求智慧,就是棄絕自以為是的聰明,那是一個選擇,一種態度
箴言九章展開兩條路:智慧之道——敬畏耶和華(9:10)和愚昧之道——坐在自己的家門口(9:14)。那是窄門和寬門之間的對比(屬神、屬世),也帶來生命之道和滅亡之道的最後結果(通往神的永生、通往永遠的隔離) 。
箴言 16-18章
在箴言的10-24章這大段中,前面1-9章里智慧的呼召不再出現,而是直接進入訓誨和誡命,彷彿1-9 是福音(智慧)的呼召,10-24 是人接受福音(選擇智慧)之後的實踐部分。
因為愚昧人拒絕智慧,所以沒有指望。這裡著重於幫助原本愚蒙的人,成為有信心的成熟人。敬畏耶和華是義人的特徵,他們尊崇神,認清自己的處境,因此信靠順服神。他們不再以自己的眼光衡量事情(16:2-3),而是以神的權柄和祂的尺度。

「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16:9
在16章中出現了很多次「神」和「王」的字,兩者都代表權柄。神(王)在人的言語和行為上有最終的裁判權,憑祂治理的方式定奪。這句經文提醒我們,我們對自己的計劃,惟有神的參與,才有實行的意義。另一方面,惟有祂有權柄,能夠指引我們行走的方向,因為我們是跟著老牛走的小牛(參:太11:30「主的軛」),或是牧人的杖所引領的羊群(參:詩23)。

「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 。」箴16:32
溫柔一字在聖經新約所用的希臘文是 prautés,亞里士多德說這個字的意思,是介於動怒和不動怒之間的中點。是指一個人的性格,在該發怒的時候發怒,但絕不會在不該動怒之時隨便發洩。也就是不濫用權利去傷害人,這就是神在自我宣告中說的,祂「不輕易發怒」。神對我們的罪絕對有權忿怒,但是祂不輕易發怒。主耶穌潔淨聖殿、責罵法利賽人,是對罪發怒;但祂對我們的軟弱甚至背叛,卻仍以溫柔相待。
在這個強調武力、強勢、競爭、敵意的社會,溫柔似乎是要吃大虧的。這裡所說的,是一種節制的心態,所以說到「治服」。因為我們都是自我中心,站在自己的立場,就覺得自己生氣發怒有理。然而神要我們「治服」我們的心,學習主耶穌謙卑溫和的態度。那不是老好人、也不是鄉愿、更不是退縮,而是一種將主權交給神的謙卑、站穩立場、不卑不亢
這是瞭解「溫柔」真意下的「節制」。箴言書說,這種節制,比攻下一座城還堅強勇敢。聖靈的果子以愛為首(聯絡全德),以節制為終。所有德行的出發點都是愛,但其中所有都包含節制。溫柔待人是出於愛;因著有節制,所以可以不輕易發怒。

箴言 19:1-22:16
箴言19、20章重拾前面16-18章里說講的一個主題:衝突。發怒的原因常是因為人的愚昧,被人的言語觸動和煽惑,結果是引發爭端、愚妄行事、犯罪受罰。

「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 箴19:11
「見識」是understanding,就是「認識」神的意思,知道什麼是合神心意、討神喜悅的(有insight)。「榮耀」是神屬性的總合,是神自身的彰顯。這等人對神有正確的認識,以至於能夠有節制不輕易發怒、願意寬恕,並知道如何說話合宜,不無端引起衝突。在他們身上彰顯了神的樣式、分享了神的榮耀,也成為他們自己的榮耀。

「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為正,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箴21:2,16:2,24:12
我們常以外在的表現來評論各人,故此自己也常流於作表面功夫給別人看(參:林後5:12,保羅筆下那些憑外貌不憑內心誇口的人)。 先知耶利米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耶17:9),佈道家司布真(Spurgeon)在他對箴言16:2的講道中指出,人自我欺騙的伎倆為——美化其名,輕看他人、提升自我,強調自己無法擺脫的缺點、表示一心要改卻從不實踐。
衡量wəṯōḵên,英譯 weigh)一字就像煉金者以稱重來判斷金子的純度,又如天平的砝碼衡量。撒上16:7「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耶利米書(17:10)告訴我們,神是鑒察人心、試驗人肺腑的,祂看穿我們的行為,直視我們隱藏在內的動機。
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三12》說,「儘管人戴上義的面具奉承自己,神卻以祂的天秤衡量人內心隱藏的不潔」,也說「這樣,我們必須舉目向天,好學習在神面前戰兢,而不是虛妄地自誇。的確,只要我們仍然將自己與別人比較,就很容易因為自己擁有的某種特質而自豪,但是當我們仰望神之時,這種自信就立刻消失了...因此,我們千萬不要用虛妄的自信欺哄自己,反要牢記,即使我們看自己和別人一樣,或甚至更好,這對神來說也不算什麼,只有神的判斷才是具有決定性的。 」詩人在詩篇19:12-14求告說「願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求你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不容這罪轄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裡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悅納。」

智言三十則和智慧者的話(22:17-24:34)
這一段箴言的作者不詳,22:17-21 是智言三十則的引言,從 22:22 到 24:22 是三十則智言。寫作方式與所羅門的一節一則箴言不同;是兩三節才是一則箴言。其內容和埃及的智慧語集類似,可能受其影響。其中提及的範圍很廣:情緒的控制、交友的選擇、情慾的放縱、金錢的追求、子女的教養…等。鼓勵尋求智慧的祝福,「至終必有善報,你的指望也不致斷絕。」後面 24:23-34 是智慧人的言語的增補。

「你當買真理,就是智慧、訓誨、和聰明,也都不可賣。」箴23:23
正如耶穌傳講天國信息時所用的比喻一樣,當人遇見了藏在地裡的寶貝,就去變賣一切所有的來買這塊地;或遇見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太13:44-46)一樣,作者在此要讀者看到——最寶貴的就是智慧真理本身(耶穌基督)、訓誨(神所啓示的話語)、聰明(經過光照和體驗後的領悟),應當放棄一切所有的去買,並且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賣。
司布真在他申述這句經文時說,「買」真理,不只是聽道、不只是和他人分享、不只是滿足於知道、不只是滿懷希望;而是原意付上代價、確定成交擁有並緊緊握住、絕不因任何願意而賣出。「我以你的法度為永遠的產業」Your statutes are my heritage forever.(詩119:111)

「我兒,要將你的心歸我。你的眼目、也要喜悅我的道路。」箴23:26
這裡是智慧在發聲,是神、是耶穌基督在召喚,要求我們以我們的心、我們的愛、我們思想的中心來回應。這裡有兩個命令:「要…歸」、「要…喜愛(喜悅)」。第一個隱喻表示兒子放棄對自己的所有權,全心信任給智慧的父親保管。第二個隱喻把父親的教導描繪成兒子行走的道路。心的歸向、給予眼目的歡愉。那顆心單單仰望神,那麼他必然走上神指示的道路。
「我兒、要將你的心歸我」有兩個原因:除非你全心付出、不然你其實毫無付出(何7:14,太15:8-9);倘若你付出了心,就付出了一切(帖前2:8)。
Unless the heart is given, nothing is given. If the heart is given, all is given. – Hugh Stowell


所羅門的箴言:第二集 (希西家謄錄,25-29 章)
希西家作南國猶大王的時候,北國以色列已經被亞述所滅。他在位期間,因敬畏神而國勢興旺,復興詩歌敬拜(代下 29:30),編彙所羅門的箴言。編輯的過程似乎把一些相關的主題放在一起,例如君王(25:2-7)、言語訴訟(25:8-15)、愚昧人(26:1-12)、懶惰(26:13-16)、爭競怨恨(26:17-28)…等等。這段箴言與前面相似,重申很多愚昧與智慧的對比;也用很多比喻的描寫,常用「…好像,就如…」的手法,鼓勵讀者在比較中選擇憑智慧行事。「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

「人不制伏自己的心,好像毀壞的城邑,沒有牆垣。」箴25:28
一個城邑若沒有堅強的牆垣,敵人就輕易地攻破。我們不制伏己心的靈命,也是一樣。節制一字在此用制「伏」,強調它「管理」的意義。新約聖靈的果子中的節制一字,也用來形容一個好的掌權者,治理國家是以百姓的利益為前提,而不是憑自己的喜好。這個意義用來看我們屬靈的生命,就是我們治理自己的心,以自己生命的益處(神的旨意)為前提,而不是憑自己的血氣。
新約聖經中還有另一個字,出現在提摩太前書講到執事品德的時候,也被譯為節制,希臘原意為「清醒」(sober),表示警覺性高、不受世俗污染、有智慧的意思。 節制顯在一個人對自己帶罪的心儆醒管理, 像詩篇第一篇中走神生命之道的人,晝夜思想神的話語,並為了那個目標而管理克服己心。

「 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憑智慧行事的,必蒙拯救。」箴28:26
箴言書反覆強調智慧(神)和愚昧(自己)之間的對比,與兩條路所走下去的後果。主耶穌傳道期間,也用兩種根基、兩個門、兩種果樹、光明與黑暗、麥子和稗子、得生命和失生命...等對比,來闡明神本(智慧)和人本(愚昧)之間的兩極性。
人生的兩條道路,或是認識神(與神有個人關係)、或是遠離神(自已作主),沒有第三條路,也不能敷衍了事。我們必須正視這個選擇,這是聖經反覆提醒我們的,智慧書一次又一次藉著反思,叫我們回到人類最基本的需要:認識真神,承認祂是神,交出主權,按著祂創造萬有的智慧行事,必得著神所賜的救恩和福分。

亞古珥的箴言 (數字箴言,第 30 章)
開場的人名都無法考究,亞古珥(Agur)不是猶太人的名字,可能是阿拉伯的智者,像以探、希幔一樣。(王下 4:31)他以諷刺的口吻承認自己不認識至聖者,卻公開坦承自己的無知、並得到默示宣告神的言語、句句都是煉淨的,投靠祂的、祂便作他們的盾牌。
然後他以禱告來結束這段引言。智者向神祈求「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值得我們深思。
亞古珥一開始描寫至聖者就提到祂的兒子(30:4),可以看到聖靈的感動,對耶穌基督的預言。接著講到驕傲的人對父母(11)、自己(12)、他人(13)、和弱者(14)的態度。這段箴言的特色就是喜歡用數字來列舉事情,故有數字箴言之稱。結尾之處(33節)用了三個動詞「搖」、「扭」、「激動」在希伯來文都是同一個字 mîṣ,警告我們不要自我抬舉超越了本位。智者叫人聽從教導,有活在神所定的秩序、界限內的智慧。


箴言第三十一章
箴言書的最後一章,前段是利慕伊勒王的箴言(31:1-9),後段以才德的婦人作為整本書的結語。利慕伊勒王(Lemuel)背景不詳,八節經文講述他母親的教導——遠離女色情慾、以公義仁慈治國。後半段詩體的形式和結構都與前面不同,不像是他母親教導的延續,可能是匯集他人的作品。利慕伊勒的格言與埃及和巴比倫的智慧文學很相似,目的都是在裝備統治者,叫他們成為有智慧又公義的帝王、來承擔責任。
然後第十節到最後共 22 節,每一節以希伯來文的 22 個字母起頭(有如詩篇119的22個段落),以才德婦人的品德來描繪智慧的美善。
智慧的價值勝過珍珠,她使我們一生有益無損,她使我們勤勞明智,恩慈良善,給身邊的人帶來造就與祝福,我們自己在世的日子也得福。
三十一章的賢婦與第七章的淫婦,成為一個強烈的對比。讓我們看到,蒙神祝福的生命,與陷在罪中的生命的不同。全書以敬畏神開始(1:7),又以敬畏神結束(31:30),教導我們在世為人的生活,要以神為本,過一個榮神益人的生活。


箴言中的神
1. 耶和華的能力與主權
創造萬物
「耶和華以智慧立地,以聰明定天。」(3:19)
「能聽的耳,能看的眼,都是耶和華所造的。」(20:12)
鑒察人心
「陰間和滅亡尚在耶和華眼前,何況世人的心呢?」(15:11)
「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清潔;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16:2)
「鼎為煉銀,爐為煉金;惟有耶和華熬煉人心。」(17:3)
定立事情
「簽放在懷裡,定事由耶和華。」(16:33)
「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19:21)
掌管人心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16:9)
「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21:1)
得勝源頭
「沒有人能以智慧、聰明、謀略敵擋耶和華…得勝乃在乎耶和華。」(21:30-31)

2. 耶和華所喜悅人的事
公平法碼「詭詐的天平為耶和華所憎惡;公平的法碼為他所喜悅。」(11:1)
行事完全「心中乖僻的,為耶和華所憎惡;行事完全的,為他所喜悅。」(11:20)
行事誠實「說謊言的嘴為耶和華所憎惡;行事誠實的,為他所喜悅。」(12:22)
追求公義「惡人的道路,為耶和華所憎惡;追求公義的,為他所喜愛。」(15:9)

3. 耶和華所憎惡的事情
乖僻的人「因為,乖僻人為耶和華所憎惡;正直人為他所親密。」(3:32)
七樣事情「耶和華所恨惡的有六樣,連他心所憎惡的共有七樣:就是高傲的眼,撒謊的舌,流無辜人血的手,圖謀惡計的心,飛跑行惡的腳,吐謊言的假見證,並弟兄中布散分爭的人。」(6:16-19)
邪惡的事「敬畏耶和華在乎恨惡邪惡;那驕傲、狂妄,並惡道,以及乖謬的口,都為我所恨惡。(8:13)
詭詐天平「詭詐的天平為耶和華所憎惡;公平的法碼為他所喜悅。」(11:1)
惡人計謀「惡謀為耶和華所憎惡;良言乃為純淨。」(15:26)
淫婦的口「淫婦的口為深坑;耶和華所憎惡的,必陷在其中。」(22:14)
不公判決「定惡人為義的,定義人為惡的,這都為耶和華所憎惡。」(17:15)

4. 人對耶和華當有的回應
敬畏耶和華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1:7)
認識至聖者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9:10)
倚靠耶和華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3:5)
「因為耶和華是你所倚靠的;他必保守你的腳不陷入網羅。」(3:26)
「你所做的,要交托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16:3)
「我今日以此特特指教你,為要使你倚靠耶和華。」(22:19)
尋求耶和華
「壞人不明白公義;惟有尋求耶和華的,無不明白。」(28:5)
等候耶和華
「你不要說,我要以惡報惡;要等候耶和華,他必拯救你。」(20:22)
尊榮耶和華
你要以財物和一切初熟的土產尊榮耶和華。」(3:9)
不輕看神管教
「我兒,你不可輕看耶和華的管教,也不可厭煩他的責備。」(3:11)
不褻瀆神的名
「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30:9)


結語
箴言不是教導我們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箴言的真正目的——是要我們尋求神,尋求那智慧的源頭,就是那生命的源頭,讓聖靈在我們心中居首,使我們能在世上以敬虔的心度日,滿有屬神的智慧,彰顯神的榮美。
約翰福音里說「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約  1:17-18)耶穌基督就是那真智慧,是生命的源頭,所以祂是至寶。主說「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願我們都真心尋求神,願意放下所有屬世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尤其是放下自己,不倚靠自己的聰明,一心一意的跟隨主,在這世代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