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淆觀念 2
我有需求要被滿足是自私的
It is selfish to have my needs met
星期一上午,麗雲一個人坐在家裡,身心俱疲,整個週末她在一團忙亂中渡過。孩子們在每件小事上都和她作對,先生一直坐在電視機前。她想,在整個週末裡,先生好像沒對她說過一句關心的話。就好像一個可笑的老笑話,「問我今天好不好」,「你今天好不好? 」,「你最好別問!」,她甚至不想去想自己現在有多沮喪....
基督教電台的講道,彷彿是針對她說的,電台裡的牧師說,「你疲倦,沮喪,孤獨,受到很大壓力嗎?你是否懷疑,生活到什麼時候才會變得更好?朋友們,聖經裡神的話語有幫助你的答案——那就是不要想你自己,多想他人。就像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不為自己,只為世人虛己擺上;我們也會同樣的,會在犧牲自己服事他人中,找到快樂。從自憐中走出來,在自怨自哀裡懺悔,而在與人為善中找到喜樂。」
你同意那位牧師的說法嗎? 為什麼?有什麼屬靈原則?有何經文支持你的看法?
陷阱:很多基督徒信主後受到這樣的教導——自我中心是罪的泉源,自私是罪的根本。主耶穌不是說要我們愛人如己嗎?腓立比書中不是說主耶穌「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 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嗎?所以,我們結論——基督徒應該「不想自己,多想他人」,是很多基督徒根深蒂固的觀念。沒有錯!自我中心是罪的根本,我們受造者竟想與造物主為同等…我們的生命是應該把神放在首位;但是自我否定,或認為自己有需要就是自私的,其實是把「自我中心」與「做管家的職分」混淆不清。
這就好像有人對你說,「昨天我看到你在加油站給你的車子加油,你怎麼這麼自私,只加自己車子的油箱,你應該多花時間把這些油加到別人的車子裡…」如果我們自己屬靈生命的車子沒油了,你如何服事他人?
神所造的我們是有各種需要的。
我們有身體上的需要:溫飽、醫治(太 4:2-4)
主耶穌受的第一個試探便是身體上的需要。「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 太 6:32)
我們有情緒上的需要:安慰、鼓勵、勸勉(詩 6:2,太 6:1)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 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 再者,二人同睡,就都煖和。一人獨睡,怎能煖和呢。 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 4:9-12
我們有靈命上的需要:神 (羅 3:23)
當世上其他宗教用人的方法來尋求神,基督道成肉身來到我們當中,解決我們靈命上的需要與飢渴。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 6:35) 「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賽 40:29)
「凡跌倒的,耶和華將他們扶持。凡被壓下的,將他們扶起。」(詩 145:14)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因為 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約 3:16-17)
在需要中我們有倚賴,在需要中我們尋求關係。
主耶穌教我們的主禱文中,就包含了我們身心靈三方面的需要。
「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太6:9-13)
1. 我們的需求使我們尋求神
Our needs draw us closer to God
我們有時害怕自己的軟弱,神不足以饒恕我們,不敢帶到神面前。那麼我們實在沒有完全明白神赦罪的大能,和祂的大愛。「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約壹 4:18)
就像孩子可以到父母面前尋求身體,物質,及心靈上的需求,我們基督徒今是神兒女的身份,一樣可以把我們的所需,帶到阿爸父神面前。我們常因自己的軟弱,感到愧疚,不到神面前。 主耶穌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纔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太 9:12-13)「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 (約 6:37)我們壓抑自己的需要,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其實是自以為義的做法。 (參看:路 18:10-14)
神是創造者也是供應者,神的供應彰顯祂的權柄。「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雅 1:17)我們否定自己的需要,或是想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常常因是我們不自覺的驕傲,在後面作祟,或者是還陷在罪惡感的綑綁中。我們不知不覺地倚靠自己的能力,離開了神的帶領。主禱文中主耶穌提醒我們,應該由衷的倚靠神在我們身心靈三方面的供應, 這種倚靠其實是承認我們在神面前被造的地位。
2. 我們的需求幫助我們成長
Our needs drive us to growth
聖經告訴我們,我們都是神的管家,我們所有的,不論是飲食,衣服,工作,錢財,家庭,兒女,休閒,能力,智力,友誼…都是神所賜的產業,交托我們管理。(太 24:45-47,路 12:35-38)我們將自己的需求帶到神面前,靠著聖靈使我們在聖潔的生活中成長,我們就會越認識自己內心的軟弱自欺,和惡者奸猾的詭詐,就越熱切的尋求神的心意 。前面提到「自私」與「管家」的混淆觀念,就是這樣。撒旦用「自私」的罪惡感,使我們不願將我們的需求帶到神面前。我們若是這樣,就落入靠行為律法的陷阱,而非靠神的恩典來滿足我們的需求。電台牧師的「勸勉」其實是一種誤導,我們外在的需求,常是內在生命的反映,用行為來解決內心的問題,永遠是本末倒置的。
主耶穌要我們不要為身體吃穿憂慮,神並非要我們逍遙自在,不負責任,而是要我們知道優先順序-先求神的國。神應許供應日常所需(need),而不是我們所要(want)。基督徒的道路,保羅常用競賽,跌倒,掙扎,戰鬥,拳賽…來形容。我們是跌倒,靠主剛強,又跌倒,再靠神恩典站立…這個過程使我們在靈裡成長成熟,使我們「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 4:13)不將需求帶到神面前,使我們無法在聖靈的帶領下成長。沒錯!有時我們會軟弱在低潮中持續,自怨自哀,我們的確需要從這種景況中走出來。但是應是靠著神大愛的激勵,聖靈的感動,對神帶領的順服,弟兄姊妹的扶持,而不是靠著自己的意志力。我們的一切,都是神的賞賜。我們管理自己身心靈的健康, 將自己的需求帶到神面前,就是學習做好管家的職分。
「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 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 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雅 1:2-5)
3. 我們有需求使我們謙卑
Our needs drive us to humility
雖然我們每個人要對自己負責,如保羅說「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太 6:5),這是職能上的獨立;但是我們每個人也有關係上的相依性。我們需要彼此扶持鼓勵,勸勉安慰。需求使我們謙卑,知道自己的不足。驕傲使我們遠離他人,掩飾自己的軟弱。
電台牧師用腓立比書二章中說「主耶穌本有神的形像,反倒虛己,且死在十字架上」來勉勵信徒走出陰霾,用行動來解決內心需求,其實是一種誤導。腓立比書二章是描繪主耶穌放下自己本有的主權,完全順服天父的旨意,願意自己卑微,存心順服,為完成救贖眾人的工作。耶穌謙卑的形象,是我們交出主權,來到神面前謙卑的榜樣。並不表示我們以此激勵自己,靠自我意志用行為解決問題。恩典與行為的因果關係,一定要弄清楚。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 2:3)
「那至高至上,永遠長存 ,名為聖者的如此說,我住在至高至聖的所在,也與心靈痛悔謙卑的人同居,要使謙卑人的靈甦醒,也使痛悔人的心甦醒。」(賽 57:15)
4. 忽視需要產生情緒上和靈命上的問題。
Neglecting our needs leads to spiritual and emotional problems
我們常誤解聖經裡的「剛強」,以為基督徒不應該顯示軟弱有需要,覺得那樣好像不屬靈,因此我們把問題積壓隱藏,長期下來造成更大的問題,變成惡性循環,或者滾雪球效果。另一方面,我們忽視自己的需求問題,迫使我們假冒為善,刻意偽裝。
我們內心的需要沒有被滿足,會產生情緒上和靈命上的問題,聖經裡稱這些為果子。「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 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太 7:17-18)壞果子不是問題的根本,那只是問題的表徵,我們必須挖出壞樹的根,處理乾淨,才能再種下,使它成為好樹,得以結好果子。
5. 我們的需求被滿足,使我們能滿足別人的需要。
Getting our needs met helps us meets the needs of others
瞭解、同理心,是恩慈的起源。「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太 6:2)「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來 10:24)
「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林後 1:3-4)
「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 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 4:15-16)
「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 1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