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5, 2017

再讀以賽亞書(四)第 40-55 章

Section IV:第 40 到 55

以賽亞書自四十到最後六十六章,開始一個嶄新的階段,以賽亞的目光已經投射到餘民回歸之後的復興,整段的信息是神的慈愛、安慰、與救贖。以賽亞書後半段不再有時間的指標,文字風格上也突然筆鋒一轉,好像跟前面沒有關連。其實 40 章宣告神堅守盟約、必施拯救、被擄歸回,正好延續 39 章最後被擄的預言。
大多數學者都同意,40-55章的信息是寫給一百多年後亡國被擄的以色列人的。神始終沒有棄絕百姓,表露出祂至深不悔的愛,如婦人對她的孩子(賽49:15)。先知在這一大段的引言中宣告「草必枯乾,花必凋謝,唯有我們神的話(道),必永遠立定」(賽40:8),這是一個關於神恩典的信息,也藉著神的僕人要帶出它永恆的意義。
以賽亞書中的「僕人」,雖然有一些廣義的概念,但合理的解讀是:代表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如:賽41:8中的以色列),或特指彌賽亞。這裡有四首「僕人之歌」(42:1-949:1-650:4-1152:13-53:12,預表主耶穌基督成為世人的救贖(單數),是神所揀選的僕人,來建立榮耀的彌賽亞國度。
1. 第一首僕人之歌(42:1-9)-公理的傳揚,在地上建立神公義的次序。這個公理是要傳給全地的(作外邦人的光),將要帶來全地的救贖,最終是為將榮耀歸給神。主耶穌說「棄絕我、不領受我話的人,有審判他的,就是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約12:48
2. 第二首僕人之歌(49:1-6)-普世的救恩,對全地(遠方的居民)的呼召。祂要經過打擊(被釘十字架),然而神要得到最終的勝利與榮耀。主耶穌說「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 12:32
3. 第三首僕人之歌(50:4-9)-定意順服神,成為世界的光(行在黑暗,沒有亮光)。這裡四次提到「主耶和華」(4579 節),表示僕人完全順服耶和華神的旨意。主耶穌說「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意思。」(約 5:30
4. 第四首僕人之歌(52:13-53:12)-代罪的羔羊,完成因信稱義的救贖。這裡對耶穌基督受苦的預言,詳盡而準確。說到僕人「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主耶穌傳道的時候說「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約 10:18以賽亞在這段經文中,用了很多「必」字,表示神的計劃一定實現;也用「定意」,顯示這一切將成的事,都是出於神不變的救贖計劃。希伯來書講到主耶穌只一次將自己獻上,就成了永遠的贖罪祭,成了新約的中保,叫蒙召的人得著所應許永遠的產業。(來 7:279:1610:14

除了僕人之歌之外,以賽亞對150年後波斯王古列的預言,也同樣的突出和重要。僕人和古列同為神的僕人,為要重建榮耀的錫安。古列的名號(Cyrus,波斯王塞魯士,他將在539 BC奪取巴比倫,並釋放以色列餘民回耶路撒冷)被準確地預言(賽44:2845:113),然而僕人的身分卻刻意模糊。以色列的復興與救贖,是出於神的大能(掌管人類歷史)和慈愛(神施恩的源頭),祂的獨一性和超越性都是這一大段所反覆強調的。
神的救贖出於祂的信實,歸回的應許必然成就。創造天地萬物的真神,將要成就祂約中的應許,要再次帶領祂的百姓出埃及(參:賽52:1155:12)。神的屬性是重要的基本理念:祂施恩的動機,祂成就救贖的方法,和祂審判假神的目的。因此這一大段也在講述一個以賽亞書中反覆出現的主題:除我之外,別無祂神——「你們究竟將誰比神呢?」

IV-1.  第 4048
40-48 章構成一個完整的段落,宣告神復興歸回的安慰信息;其中預言神興起祂的僕人和外邦人波斯王古列,成為救贖的器皿。這裡有兩個神學主題:
1. 神是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祂是獨一的真神43:1145:5614182146:9),將要實踐祂的約,帶領以色列人歸回耶路撒冷。關鍵在於神信實的屬性與大能,神的道永遠長存,祂的應許絕不落空。既然神是獨一的真神,「在我以外,沒有別神」,祂勢必要審判外邦人的假神(以巴比倫為代表),這也是40-48章中一個明顯的主題──偶像的虛無。
2. 神將興起祂的僕人(主要是對耶穌基督作為神的僕人道成肉身的預言),成為復興歸回的器皿,建立神的榮耀國度。在復興與救恩的背後,真正要闡述的還是神的屬性,是講神的慈愛與大能,神是一切復興的起點。神要藉著救贖,叫人思想明白祂的作為、祂的屬性、祂的榮耀(41:20)。


《第四十章至四十一章》
四十章以三種的聲音宣告安慰鼓勵的信息:3節有「人聲」呼喊神的將至;第6節有「人聲」說神的話語永遠堅立;第9節有「報好信息」的聲音宣告神為百姓的牧者,要招聚他們回家。這些應許以神的屬性來作保證:祂是創造的神,必保護牧養百姓,不會忘記撇棄他們;祂是全能的神,必然掌管世界歷史,興起君王拯救選民;祂是獨一真神,超越所有偶像的虛無。這三種聲音,以41:8-20三幅安慰的圖畫相互呼應。這些事必要成就,在於神的話語永遠立定,這是四十到五十五章整個信息的摘要,神有一個對以色列人過渡時期的計劃(古列),還有一個對全世界永恆的計劃(彌賽亞)。
既然這段經文是對未來亡國被擄的餘民所說,他們在那時必然對自己所處的景況感到痛苦無助,必然會對神產生質疑:1. 神還願意拯救我們嗎?2. 神能夠拯救我們嗎?3. 神何時要拯救我們?以賽亞書四十、四十一章就回答了這三個問題。

神願意拯救 (賽40:1-11 ──
這段經文一開頭神就三次要人宣告「安慰」的信息:審判的神將要在時候滿足的時候施行拯救,來救贖赦免人的罪孽 。報信者要將這個「神願意拯救」的好消息告訴百姓,給他們帶來安慰和激勵。這裡讓我們看到,神要排除一切阻礙(修平、填滿、削平、改為),預備神的來到。這裡值得注意的是,神不是說:「好,我願意拯救,你們想辦法到我面前來」;而是預備環境,使神自己來到我們當中。這就與7:14 對彌賽亞名字的預言前後呼應,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神的那位僕人,將道成肉身,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在我們當中,使「凡有血氣的,必一同看見」神的榮耀。
而神拯救的這個意願,是出於祂的信實、祂所立的聖約、祂的應許、祂的話語。這個佳音報告神的權能(膀臂—能力,40:10)和祂的看顧(膀臂—保護,40:11),祂將要聚集祂的百姓如牧人牧養羊群一樣。被擄不是神子民的最後結局,神必要因著祂的信實和慈愛而施行拯救。先知呼籲百姓說,「看哪」(9節),這事必要成就。因此百姓不要在困境中懼怕,這又回到信靠的主題上。

神能夠拯救 (賽40:12-31 ──
接下來的經文以神為創造宇宙萬物的創造主,來闡述祂有大能拯救百姓。他們暫時的被擄,不是因為神失敗了。這裡將神與外邦的假神(偶像)、強國、和君王比較,反覆提問:你們將誰比神呢?有誰與祂同等呢?
以賽亞書不斷交織敘述神的超越性和臨在性:神在我們之上(God is above us),神與我們同在(God is with us)。這首詩歌循序漸進,到最後27-31節達到高潮。以色列的神是全能、全權、全智的創造主。相形之下,外邦的神祗不過是用物質鑄造出來的偶像,而耶和華是物質的創造者。列國和君王與耶和華相比,不過是水滴、微塵、蝗蟲、虛無、碎秸。這裡多次使用「以對比表達全體」的片語,用這些不對稱的比較,來表達神的超越性和永恆性。神是值得信靠的,因為祂是大能的創造主,一切都在祂的掌管之下,所以百姓無須懼怕。
40:27的問題,反映百姓的心態和他們信心的脆弱:既然神是全能(12節),全智(13-14節),全權(15-17節),無一神祗可及、可擋、可敵(18-20節),祂是萬王之王(21-24節),祂管理萬物、無一缺失,為何不信靠祂呢?接下來先知總結上述神的屬性,提出祂的永在性、不倦性、全智性。這裡說到「等候」耶和華的,也就是信靠神的(因為相信所以等候),必要「從新得力」。從新不是重新,而是從一個新的不同力量來源,其根本意義為「改變」yaḥălîp̄ū,那不是一個像電池蓄電以後再出發的自我力量,而是一個被更換、全新的、從神而來的力量,因此不會疲乏。「照著祂榮耀的權能,得以在各樣的力上加力,好叫你們凡事歡歡喜喜的忍耐寬容...」(西1:11

神將要拯救 (賽41:1-7 ──
接下來神藉著先知向聽眾提出一個更新的邀請,保證祂拯救的作為必要實現:將從東方興起一人來。後面的44-45章中甚至明確的說出那人的名號,就是一百五十年後的波斯王古列,他將允許餘民回歸重建耶路撒冷(參:拉1:1)。神問:誰要成就這事呢?以這個問題要聽眾思想,誰在掌管人類歷史的進程?答案當然是:我是(I AM)。信靠的人要從新得力,不信之人要戰兢害怕

四十章安慰鼓勵的信息,帶出四十一章8-20節安慰的畫面。僕人的身分是40-55章的鑰字,在此以色列兩次被稱為我的僕人、我所揀選的,這個身分始於神的朋友亞伯拉罕。因此神必然信守祂與亞伯拉罕的聖約,絕不會撇棄百姓,他們無須害怕,因為他們的主人是大能的造物主。並且祂安慰他們:1. 神與他們同在10節),2. 神要幫助他們101314節)。
因著神的同在和幫助,所以 1. 卑賤的僕人將要脫離仇敵(8-13節),2. 微小的蟲將要打敗高大的山嶺(14-16節),3. 環境要被改變,來供應百姓的需要(17-20節)。這所有的從新得力,不是要百姓以逸待勞,而是要加添給他們來自神的力量,使他們得勝。 水和遮蔭的樹(18-19節)不僅代表生命的供應和保護,也提出神的動機:叫人看見、知道、思想、明白神的作為,看到祂的榮美(以色列的聖者),經歷祂的恩典。
提到以色列的聖者(141620節),就不能不連帶論及審判。因為神的聖潔,就反映人陷在罪中的不潔(參:賽6章)。既然神是創造萬物的主,又是歷史的主宰,祂就有權審判外邦偶像的世界。那些偶像的虛無,在於它們無法掌管和預告未來歷史的進展(41:21是以賽亞書以案件開審的第一例:無能的偶像),它們不配被奉為神祗,無權與神相提並論。信仰的首要問題,就是關乎選擇。先知呼籲聽眾要認清偶像的虛無(「看哪」242729節),將獨一真神配得的榮耀歸給祂並信靠祂。

貫穿於以賽亞書的「僕人」主題,在此顯示以色列的僕人職分,是一條經歷神恩典的道路。儘管他們離棄祂,但神仍要拯救那些曾經悖逆後來回轉的餘民,不是因為他們配得,而是出於神的信實和恩典。以色列這個僕人的職分,將會以神的那位僕人(彌賽亞)來完成,並對未來世代的以色列族群(基督教會)發出信靠神、作忠心僕人的呼召。


《第四十二章至四十三章》
40-48章的「僕人」多數都是指以色列百姓,先知陳述他們作為神的僕人的好處:被神拯救、供應、保護、同在...,並闡明主人的大能和權柄,所以作僕人的不須膽怯害怕。然而42章一開頭這裡所描述的僕人,與以色列民不同。對比41章結尾時偶像的虛無,神要眾人「看哪」:祂的義僕的來到和祂的職分。學者們將這段經文稱為以賽亞書中有關彌賽亞的四首「僕人之歌」中的第一首。

第一首僕人之歌 (賽42:1-9 ──
先知並沒有指明這位僕人的身分,卻強調祂的任務是公理的傳揚,這裡說到海島(代表地極)都在等候祂的訓誨(律法)。公理(公義的真mišpāṭ不只是公平的意思,字的本意表示神的次序(divine order),也就是說,這位僕人要恢復神原本創造世界的次序。主耶穌說「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律法。」這個公理也包含了審判的意思,祂的公平即是祂所宣告的真理,是祂所作的決定。(參:路11:31,約5:222730
這裡描述祂是神所揀選並恩膏的,祂不宣傳自己(喧嚷、揚聲),也不輕視軟弱(壓傷、將殘)。祂不以欺壓或驕傲的態度來面對世上的強勢,而是以謙卑簡單的真理,給全地帶來救贖(作外邦人的光),使瞎眼得見、被囚出監(參:賽61:1-3,路4:18),建立充滿神愛的國度。
這裡也說到祂要作眾民的「約」(liḇrîṯ或譯為中保),也就是說舊的約(僕人—以色列)將要被新的約(僕人—彌賽亞)所完成,是亞伯拉罕之約「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的實現。這裡有四次用第一人稱代名詞來表示神,這位僕人所要作的,都是神的事工。主耶穌說「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意思」,又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祂就是代表神聖約的僕人。這就是這段經文中所說的新事(42:943:19),這個職分的最終目的,是要將榮耀歸給神。
接著對這位僕人的啟示唱出一首讚美之歌,全地各處都揚聲、歡呼、吶喊、頌讚,因為他們聽到救贖主將至的信息。神長久以來的沈默被打破(14節),祂將使整個世界被改變(15節),世上有需要的人都得到眷顧(16節)。神的恩惠不僅賜給以色列百姓,而是要遍及全地。相對而言,神的僕人以色列民,還陷在眼瞎、耳聾、牢獄、擄掠之中。以色列的被擄,不是因為敵人太過強盛,而是因為他們不信、悖逆神,因此神將他們交在仇敵手中。神要藉著強權來試煉他們(參:亞13:9),使他們回轉成聖。
因此緊接著(43:1-3)又是安慰的信息,這裡提出百姓無須害怕的第三個原因:3. 我救贖了你。這不是因為以色列變得順服或是悔改,而是強調神恆久的慈愛。因為以色列民是神所召、所題名、所救贖的,他們是屬祂的,所以神必保守到底。在此重申了神願意、能夠、並曾經拯救的意願。以此激發讀者的信心,使他們從各地歸回向神。
以色列民與列國之間的關係,可以整理成四點:神要藉著列國來管教以色列;列國也要受到神的審判;當以色列被拯救之後,他們將要審判列國;以色列要在列國中作神的見證人。
為要強調神是獨一的救主,先知在此又以案件開審(第二例:見證神的獨一性)的方式,駁斥偶像的無能。這些眼瞎耳聾的選民,要作神的見證,這與僕人呼召的意義相互呼應。僕人被召,就是要活著神是唯一救主的生命見證。信徒生命的更新改變,正是神大能的見證。(保羅說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 這裡說到知道、信服、明白三個動詞,這正是信心的過程:認識獨一的真神,順服信靠神的作為,經歷神的恩典,成為祂的僕人和見證人。
這所得出來的結論,就是神不斷藉著先知向我們聲明的:除祂之外,別無拯救。定案的指示就是,既然沒有別神,因此誰能阻攔神的作為呢?祂信實的應許一定會成就。接著先知以出埃及的景象,預言日後巴比倫的傾覆,餘民將從捆綁中得解脫。「百姓」是出埃及時所定下的關係(出6:7),選民是他們的職分(出19:6),這個關係始終是神主動,為要使全地看到祂的榮耀(賽43:21的「述說我的美德」),這最終要完全彰顯在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上。
神責備以色列民的信仰虛有其表,並沒有誠心,這種假敬拜是神所厭棄(3次出現「厭煩」一字)的。何西阿書6:6中,神說「我喜愛良善,不喜歡祭祀,喜愛認識神,勝於燔祭。」神要我們認識(建立關係)祂,而不是只行表面功夫的獻祭。 先知剖析以色列民的問題所在,之後立即提出解決方案。神為了祂自己的緣故,將要赦免祂百姓的過犯和罪惡,這就是恩典。是神主動的,是白白賜下的(我們無力辯駁或換取)。


《第四十四章至四十六章》
44章開頭提出了百姓無須害怕的第四個原因:4. 我的靈澆灌你。保羅說「祂又用印印了我們,並賜聖靈在我們心中作憑據」,「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聖靈的澆灌給我們是屬神兒女的身分,使我們知道神在掌權,因此能有信心,不會懼怕。受了神靈澆灌的人,也得到神的福分,顯出一個屬神的新生命樣式。他們更新的生命,由他們的認信(第5 節)可以看出,那是與神生命連結的結果。
先知在此以三疊名稱描寫神為「以色列的君」、「以色列的救贖主」、和「萬軍之耶和華」,顯出神的帶領看顧(君王)、拯救(救贖)、權柄能力(萬軍)。再次安慰選民:神願意拯救,神能夠拯救,神將要拯救。接著提出第五個百姓無須害怕的原因:5. 從上古就說明指示。神一早就說明、指示、預言將要發生的事,藉著那些事情的實現向百姓證明祂的權柄和祂的信實。既然如此,百姓就無須害怕,因為神在掌管歷史的進程,事情會照著祂說過的話成就。
44:9-20插入一段冗長的散文評論,抨擊偶像的虛空。它們是人用自己的手所造出來的,毫無價值益處,無法預言見證,人卻高舉它們將其視為神明。前面4041章中是以神的榮耀來看偶像的虛無;現在是反過來,用偶像的無用、和造偶像之人的荒謬、以及人在罪中的不認識神(以一塊木頭當神),來凸顯神的屬性:祂是創造的主,救贖的神,祂超越於祂所造的宇宙之上。
先知接著啟示神的心意:要將以色列民從擄掠中救出來(興起古列),並要將他們從罪中拯救出來(塗抹過犯罪惡),使他們歸向祂。這裡指出以色列和神的特殊關係,神不僅造就她,還要她作僕人職分事奉祂。百姓要記住:他們需要救恩(43:22-24),神應許要拯救(反覆出現)並賜下更新的生命(40:29-3144:4),並且神的應許是可靠的,因為祂是獨一真神(反覆出現)。聖靈的澆灌就是讓百姓思想明白他們所知道的真理,並謹守那道。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聖靈將一切事指教你們並且你們想起你們所的一切話。」(14:26
因此天地和其中的被造物,都為這個救恩而歡呼歌唱(參:羅8:20-22)。然後神為了要證明這個應許的確實性,甚至預言了在未來(150年後)擊敗了巴比倫的波斯王的名號——古列 Cyrus,並應許被擄的以色列民將要歸回,被毀的耶路撒冷將要被重建
這裡清楚的提出古列是神的器皿,神三次的提及自己參與此事。1. 廣義的掌管宇宙萬物(44:24):鋪張諸天大地;2. 古列在歷史上的作為是出於神的引導(44:26-45:3):建造聖殿、使古列成為征服者(神攙扶、敞開、修平、打破、砍斷、賜給、題召);3. 這一切都是我耶和華的作為(45:8)。祂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祂所愛、所揀選的子民以色列(45:4),祂要在政治上拯救他們,還要在屬靈上救贖他們。
先知在45:15-19 再次說明,神的旨意始終清楚明示,甚至先發預言並以史實證實,這就證明耶和華神的獨一性。祂既是宇宙中獨一的真神,祂就不僅掌管以色列的歷史,而是掌管整個人類的進程。祂甚至可以使用不認識祂、不相信祂的人作為祂的器皿,來成就祂的旨意和計劃,因為祂是萬物的主宰。
因此這段包含對古列的神諭,說明了這麼作的理由以及神至高無上的主權,並為下一段(47)巴比倫的受審鋪路。神揀選古列的原因為1. 叫他知道(明白)題召他的是耶和華神(45:3); 2. 叫以色列看見而認識回轉向神(45:4); 3. 叫世人都知道(45:6)耶和華是獨一真神。這裡帶出三種僕人的呼召:古列、選民、被召的萬民,都要來認識並見證神的屬性和大能。
45:20 又開審案件第三例:拯救的是神、不是偶像以木偶的神祗和獨一救主的對比,神呼召世人和以色列一起來接受耶和華神的救恩,帶出普世救贖的信息:地極的人都要認識神,萬膝將要跪拜,萬口將要認信,神的次序(公義)和國度將要臨到,祂要得到全地的讚美和榮耀。

神的話必永遠立定 (賽46 ──
四十六章可以說是40-45的概要總結:
1. 造我們的神始終懷抱拯救我們
2. 你們將誰與我相比、與我同等呢?我是神,並無別神
3. 偶像無用
4. 當想念、思想、追念(都是同一個字ziḵrūbeen mindful,心裡回想)神的作為
5. 神明示將要發生的事
6. 歷史的進程全在神的掌管之下,神的拯救臨近
7. 神將要因施恩被榮耀


《第四十七章至四十八章》
這一大段以恩典為僕人職分的議題,40-48 章闡明神願意、能夠、將要拯救身為僕人的以色列,因此神的恩典是僕人服事的動力和動機。之後的49-55章說明神要完成僕人職分的方法。神在前面幾章已經闡明自己是創造主、救贖主、以色列的聖者、萬軍的獨一真神。4748 章以這個視角,來看將要擄掠選民的巴比倫(神的仇敵將受審判),和被擄掠的以色列(神的百姓的出路)。
先知預見未來,明示巴比倫也將要傾倒(被古列征服),被擄的餘民將要歸回。先知將這些事預先告訴百姓,為了顯示耶和華才是真正掌管歷史的神、證明外邦偶像的無能、給選民帶來神施恩的盼望、並對他們發出僕人職分的呼召。
先知在本書的前面部分,就已經花了頗多的篇幅論及巴比倫(131421章)。巴比倫將要成為神的器皿,來管教悖逆的以色列民。然而她終究只是神的器皿,因著她的自高,神將要審判她,興起另一個器皿(古列)來毀滅她。再次顯示神無上的權柄,沒有一個強權可以與祂抗衡、不在祂的管轄之下。
巴比倫自恃自己的強大,不可一世,自稱「除我以外再沒有別的」,將自己抬高與神同等(那是神的身分)。因此正如先知一再強調的信息:一切自高的,都必降為卑,自滿的巴比倫將要轉眼之間(一日,9節)被奪去尊榮。巴比倫的結局被描述為:喪子、寡居,就是雙重羞辱、完全沒有指望的意思。她追求偶像、邪術、符咒等事,將要證明是完全無用的,無法救她脫離神所命定的審判。啟示錄也提到巴比倫的傾倒,那是自高、與神為敵的權勢的代表。以賽亞書中這個迫害神百姓(47:6)的巴比倫、和末世迫害信徒的巴比倫,都將被神澈底地擊潰,兩處(賽47,啟18)都描述她無法自救、乏人問津的下場。
相對的,神的百姓固然頑梗悖逆,神仍然要施行拯救,他們將從羞辱中出來,得兒女和神作丈夫的榮耀(賽54:1-8)。四十八章描述了二出埃及的景況,百姓要脫離(參:出12:4114:5)仇敵的捆綁,被耶和華神救贖,踏上回歸的道路。
這群踏上回歸之路的餘民,並非因著他們的德行,或甚至因為他們回轉向神。事實上這群百姓是曾經放棄選民殊榮的(1-2節),頑梗悖逆(4節),拜偶像(5節),不聽神話語的人(6-8節)。這章中反覆出現「聽」字,就表示以色列人先前不聽,他們被形容為眼瞎、耳聾的僕人,對神的話語感到厭煩,無論怎麼警告、保證、呼籲都不為動,甚至還和神狡辯埋怨。然而,神為了祂名(神的屬性)、榮耀(神的整體)、和揀選(神的旨意)的緣故(48:9-11),仍然向他們施行拯救,這恩典完全是神主動的,並且是白白賜下的。
以賽亞書中的「我就是那位」,正是出埃及記裡的「我是」(出3:14)。祂是宇宙萬物的主宰,祂是首先的,因為祂不受任何外力影響,並祂的揀選完全出於祂自己的旨意;祂是末後的,表示人類歷史正在神的掌管之下走向祂所定的目標,祂將要得到最後的勝利,「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1:6
「聽」不只是聽見而已,並包含聽了之後照著遵行(聽從)的意思。48:17 道出聽從命令的原因和動機:神是救贖主、是聖潔的、是你的神(個人關係)。神管教是為了「教訓你使你得益處,引導你的腳步,走在當行的路上。」(48:17)這裡描述了聽從神命令、順從神引導的僕人,本當有的福分(48:18-21)。
本章結尾的時候,突然在餘民脫離巴比倫回歸的描述之後,加了一句「惡人必不得平安」。離開巴比倫並不等於脫離罪或改變他們的內心。因此以色列暫時的得贖,將要帶出更進一步的救贖事工。耶利米書31章提到那個要寫在他們心上的新約;古列這暫時的僕人將要成就以色列過渡時期的救贖,但是神那位義僕將要成就神永遠的救贖。以賽亞書由此帶入下一個段落:以第二首僕人之歌開始的僕人職分。



IV-2.  第 4955
以賽亞書以對僕人的呼召作為主軸,1-39章以信靠為主題,呼召僕人看清誰是值得信靠的對象,並經歷信靠的功課而能夠完成神僕人的職分。40-55章以恩典為主題,以安慰和鼓勵激發僕人(以色列)對神恩典的回應,並指向那位真正的僕人(彌賽亞),將要完成神僕人的職分,將救恩和福分帶給萬民。49-55章進入一個新的部分,著重於神僕人(彌賽亞)職分的完成。這位僕人所拯救的,不只是被擄的以色列民,更是所有在屬靈上被捆綁的人。當祂完成了救贖大工之後(52-53章),呼召臨到錫安,也臨到世界,邀請他們歡喜快樂地進入白白賜下的恩典中(55章)。

《第四十九章至五十一章》
第二首僕人之歌 (賽49:1-6 ──
42章的第一首僕人之歌,描述神的這位僕人,會為無助又無望的世界帶來神的公理。現在又有一項新的因素。雖然這段經文中提到「你是我的僕人以色列」,但顯然這位「口如快刀、磨亮的箭」僕人,不是那些「眼瞎、耳聾」的以色列民(參:42:18-23);而是那位理想的以色列,祂要完成以色列所做不到的僕人職分。這位僕人要對所有的人發出呼召,完成一項工作:就是萬族都將要因祂得福(創12:3)、得拯救、得恢復與神的關係,神將要因祂得榮耀。神在其它地方彰顯榮耀(展示榮美)的方法,都是透過祂自己的作為;這裡是藉由祂僕人所成就的事。
這位僕人要作為約(中保),不僅保全以色列餘民的歸回,還要成為外邦人的光,將救恩帶到地極(69節)。這裡對僕人的描述「選召、口、箭、僕人」都與事奉有關:呼召、預備、功效、身分。並以「光」闡明這位僕人是救贖主,給在黑暗死蔭中(受捆綁)的人帶來光明和生命(9-10節,參:賽61:1-3)。這裡也描述這位僕人口如快刀,祂要以祂的話來審判世界,「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以嘴裡的氣殺戮惡人」(賽11:4),「祂右手拿著七星,從祂口中出來一把兩刃的利劍」(啟1:16),「有利劍從祂口中出來,可以擊殺列國」(啟19:15)。
世人並不接納這位救世主,祂將被人藐視、憎惡、和虐待(7節)。以賽亞在此預見的僕人,是一位真正的人,親自走過信心考驗之路,在一切果效看來虛無的時候(門徒不解、軟弱、背叛),仍堅定仰望神的大能(賞賜必在我神那裡,4節),祂知道自己是誰,屬於誰,將要完成什麼事工。
神的拯救不只是救以色列民脫離巴比倫,而是拯救世人脫離罪,因此自然界對於這位救贖主的來到都歡呼快樂。保羅在羅馬書8:19-23指出,自然界在罪的轄制下歎息勞苦,它們一同見證人悖逆犯罪的後果(賽1:1-2,創3:18),它們迫切等候救贖主帶來神的公義(次序),回復被造的本位(參照:賽42:10-16)。這個宇宙性救贖的高潮,將出現在以賽亞書65章的新天新地。
與這位蒙召的僕人相對的,是被擄的以色列民自怨自艾,埋怨神離棄了他們。先知再次向選民保證,神絕沒有忘記他們;事實上,祂將要證明祂的信實,不會讓他們的民族滅亡,將要把以色列的兒女們速速帶回,他們不會被巴比倫同化而消失,反而他們將要認識神(賽44:5)。這樣他們就會學到信靠(等候)的功課。先知再次提及僕人信靠的問題(49:2326),正因他們的神是有能力救贖的救主,所以他們可以等候信靠祂,祂必要成就祂的應許。


第三首僕人之歌 (賽50:4-9 ──
此處描述這位僕人:受神任命宣講真理(4-5節)、以真理鼓勵扶助人(4節)、全心順服神(5節)、信靠神堅定(7-9節)、並將要受苦(6節)。這裡再次以光和黑暗的對比(10節)指出這位僕人是世上的真光,主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到生命的光。」(約8:12)這裡描述了兩種人:一群是原在黑暗中、但聽從僕人倚靠神的人,他們將得到亮光;另一類人是倚靠自己(自己點火),結果是躺在悲慘之中。在此將「敬畏耶和華」同等於「聽從祂僕人」(10節),也就是說這位僕人代表神的權柄,主耶穌說「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17:3
然而這位僕人存心順服神的旨意,不違背、不退後、不掩面、不抱愧、不蒙羞、不爭論、好像堅石。這裡四次提到「主耶和華」,表示僕人對神主權的順服。主耶穌說「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者來的意思行(約6:38)。祂為神所有的僕人(信徒)立下了完全順服的榜樣。使徒保羅說「你們當以耶穌的心為心。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5-8

與第一首僕人之歌相對的,是身為僕人的以色列民、對神真理的眼瞎和耳聾(42章)。與第二首僕人之歌相對的,是自認無望的以色列民(49章)。既然第三首僕人之歌(50章)顯示了僕人的全然順服,先知接著在51章勉勵信徒(追求公義尋求耶和華的)要留心、側耳聽神所說的話,要觀察神的作為,明白神的公義永遠長存,祂的救恩即將臨到,所以要堅守信心。
這裡對僕人堅信的呼召有三層:先是對以色列的餘民(2-3節,亞伯拉罕、錫安),其次是說明這個應許會臨到萬民(5節,海島),第三層是保證所有的敵對勢力都將消逝(8節)。這又回到本段一開始40章的導論中先知的宣告:「惟有我們神的話,必永遠堅立。」我們能夠堅信,因為知道我們的神是信實的,祂說過的話、給過的應許必然實現。這是僕人信靠的根基,我們所信的是統領天軍的大能者、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是公義榮耀的聖者、是施恩拯救的救贖主,祂白白賜下的恩典,是僕人事奉的動力和動機。保羅鼓勵信徒要「在所信的道上恆心,根基穩固,堅定不移,不為所動」(西1:23),彼得也說「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的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彼後1:10-11


《第五十二章至五十三章》
51章三層應許相對的,是對僕人呼召的三層命令:興起,成為聖潔,踏上出埃及的道路(52:1-10)。在前一段51:17-23描述的,是以色列因為悖逆神而得到懲罰的苦杯,人因著罪引發神的忿怒。然而因著那位僕人的順服與代贖,神將挪去那杯(賽51:22參:22:42),恩典已經臨到,故此錫安要興起。人在困境中時常看到自己的痛苦、埋怨神的不理。神在此要百姓明白,神始終要幫助(並且是祂主動),是百姓自己要願意信靠祂。儘管他們沒有能力自救,但是他們可以緊緊抓住神的應許信靠仰望祂,這是神人之間關係的原則。
錫安將進入新的聖潔景況,他們與世人分別(1節),從奴隸變成自主(2節),白白得贖(3節),脫離欺壓(4節),得以經歷認識神(6節)。第5節解釋神行動的原因:子民的呼求和神的名受辱(參:出3)。神的「名」(出3:15)代表祂的屬性,以色列要經過被擄歸回的救贖,而親自體驗認識神的屬性:YHWH那個名字的真正含義:祂是超乎一切權勢的大能者、以色列的聖者、施恩的救贖主。神要藉著實現自己早已應許的事,來桿衛祂的尊名。萬民和仇敵也要經由祂的行動,來認識祂是掌管宇宙萬有的獨一真神。正如出埃及記中,「你必知道我是耶和華...叫你知道普天下沒有像我的...叫你知道全地都是屬耶和華的...
7-10節描寫那些被敵人圍困之居民的無助,若沒有外援或敵人撤軍,他們將要不保而被毀滅。在這種完全無助的景況下,山峰傳來報平安(好信)的救贖消息,是多人令人振奮和安慰。這裡讓我們想起以賽亞書21:11-12中的守望者,尋問黑夜還要多久,與這段經文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黑夜已盡,神施恩救贖的時候到了;他們要親眼看見。此外也闡明人無法靠自己(的行為)從罪中自救,惟有靠神主動的拯救。這個行動不只給以色列人的,也是要在萬民(地極)面前顯出神的膀臂(能力),讓世人看見神的救恩。
儘管錫安蒙拯救完全是出於神,不是她自己的功勞;但她並非被動的接受神的事工,而是要用自己的意志和信心來回應神的救恩,她要離開自己原來的地方,也就是二出埃及(exodus就是離開的意思)。「興起」(醒起)的呼召是邀請人進入已預備好的恩典中。「離開」的呼召,是邀請人進入全新的生活方式裡。神的救恩臨到我們,我們必須離開原來的處境(在罪中),出去與祂會面,也就是生命的被改變(不沾、務要自潔,11節),也就是保羅所說的,「行事為人,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弗4:1)。先知以出埃及的場景安慰並鼓勵百姓,神的使者在他們面前開路,雲柱火柱也時常繞到後面作為他們的後盾,神必引領和保護,他們也不必慌張逃跑,因為沒有追兵,所有的敵人都已經被殲滅了。
52章對救恩的歡呼之後,讀者往往期待神會發出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和大能來打敗敵人、帶來救贖。然而相反的,接下來描述救贖主的經文,卻處處充滿了受苦、羞辱、和失敗。

第四首僕人之歌 (賽52:13-53:12 ──
最後一首僕人之歌進入高潮,闡明僕人服事的性質:受苦,和僕人最後的勝利。這首詩歌可以分成五小段,每段三節。第一和第五段有對僕人的稱讚,中間三段則論述僕人的受苦。這裡的中心思想,在於僕人的升高和祂受苦蒙羞之間的強烈對比。
1. 引言(52:13-15)— 先知從一個強烈的對比開始:如此的高舉怎會出自如此的受苦;如此的受苦,怎能帶來普世的福音?他說神的這位僕人必要成就(或譯為有智慧、行事通達)救贖事工。祂必要被高舉上升(high and lifted up),這種用詞在以賽亞書出現三次(6:152:1357:15),另外兩次都用來形容神的至高,在此形容僕人的地位。正如腓2:6所言「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世人因祂看似平凡而感到驚奇,這裡所用的動詞(譯為洗淨)原意是「大吃一驚」(startle)的意思,這位僕人不是他們所想像的尊貴君王、政治領袖。然而他們先前未曾聽過的(福音),將要傳給他們,他們將要明白。萬國怎樣在起初對僕人的卑微感到驚訝;照樣,他們在後來也要對僕人的偉大感到震驚。
2. 僕人被藐視(53:1-3)— 這裡說明了耶穌基督是全神(耶和華的膀臂)也是全人(生長如嫩草)的真理。但是這位僕人身世不顯赫、長相不出眾,因此世人不相信祂就是那位捲起衣袖、親自出馬的神。他們藐視祂,認為祂一文不值,不值得他們的注意(不尊重)。詩歌慢慢增強僕人將面對的厭棄和受苦的氛圍。這裡延續了前一段「驚訝」的議題,有誰相信神的拯救者,為了拯救世人而自己甘願降卑呢?有誰相信神會以這種方式成就祂的救贖大工呢?
3. 僕人所擔負的重擔(53:4-6)— 這裡表明僕人的受苦是為了「我們」,祂自己是執行者,我們只是不了解實情的旁觀者。祂被「神」擊打,自願擔當和背負,成為那代贖罪孽的羔羊。祂受刑罰,我們得「平安」(šəlōwmênū),原文意為全面的福祉(completeness, welfare),就是回到與神合一的關係中。這個平安是因不順服而失去的(48:18),因此這位僕人挺身而出,代替我們承受後果,將我們帶回神的面前(49:6)。
4. 僕人所受的不公平待遇(53:7-9)— 第六節描述我們如短視的羊,只看到眼前的草地而偏行己路。相對的在第七節,僕人是溫順乖巧的羊,任人宰割,承受臨到祂身上的不公平待遇。被獻的動物不明白所作的事,牠們無法真正替代我們。主耶穌說「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約10:18)。先知再次指出,世人以為祂得到的審判是自找的,卻不知祂其實是為了救贖百姓的罪過而將自己獻上作贖罪祭。祂正是那位救贖主,然而神所顯示拯救的膀臂、所傳的佳音,有誰相信呢?這段經文強調了僕人的順服、無辜、和所受的不平遭遇。祂從一開始就知道要走這條受苦的道路,然而祂為了拯救世人甘心情願地接受。
5. 僕人職分的本質(53:10-12)— 僕人的受苦是神的命定,這是神的救贖計劃。這裡「定意」一字又作「喜悅」的意思,僕人甘心樂意的受苦,給神帶來喜悅,因為祂將要完成的事工(「耶和華喜悅的事,必在祂手中亨通(成功)」。這表示僕人的生死並非只是偶發的歷史事件,而是神的作為和計劃,其目的是使人藉著祂,能夠罪得赦免,並認識神的屬性。祂是那個一次獻上、就完成了永遠贖罪的祭物(參:來9-10)。
在第二首僕人之歌中,僕人說自己的勞碌是徒然的,盡力是虛無虛空的(49:4),然而祂確信在神那裡必有賞賜。此處說到祂必看到(復活、坐在神的右邊)自己勞苦的功效:就是許多人因認識祂(為基督)而稱義(參:約17:3,羅1:173:22,來10:12-22),原文直譯就是:祂將要看見,祂將要滿足。祂完成了救贖大工,代贖了眾人的罪,因此神使祂升為至高,保羅說「所以神將祂升為至高,又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於父神」(腓2:9-11)。啟5:9-12中說「你配拿書卷,配開七印,因為你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與神...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

這四首僕人之歌描繪中神的這位僕人是受膏者(彌賽亞),要使有罪的以色列(包含我們)恢復與神的關係。祂不是古列,祂不只是要使餘民回歸自己的土地上,祂的職分是完成神的救贖大工,使以色列和世人能藉著祂的約(中保)回到與神的關係和次序中。在52章中對錫安的呼召,和接下來對以色列和列國的邀請(54-55章)中間,插入了對神僕人事奉的描述。激勵子民看到神的呼召和恩典,以信心回應,得享參加羔羊婚宴的福分。


《第五十四章至五十五章》
這一大段的結尾以神的慈愛ḥasḏêlovingkindnesscompassion)和恩典(ḥasḏê恩慈)呼召以色列和萬民來歸向神。49-52 章以安慰鼓勵的語氣(anticipation)保證神必拯救,經由52-53章所啟示(revelation)的僕人和祂所完成的救贖,現在先知以邀請(invitation)的語氣,呼召人來得到神白白賜下的恩典。

對不孕婦人的邀請 (賽54章) ──
這段說明以色列在身分地位上的改變,原本毫無指望(沒有丈夫孩子)、在蒙羞憂傷的處境中,現在要歡欣謳歌、擴張帳幕、放下懼怕。寡居的婦人要有眾多的後裔(參:創15:5),並要得到丈夫永遠的愛(召回原本離棄的)。神在此(5節)以六個身分說明祂和子民之間的關係:1. 造你的(祂認識你、知道你的一切),2. 丈夫(親密、保護、忠誠),3. 萬軍之耶和華(大能、無敵),4. 救贖你的(贖回、拯救),5. 聖者(值得稱頌敬拜),6. 全地的神(超越、掌管)。神的超越性(transcendence)和臨在性(immanent)充分地交織在一起。
神在出埃及記34章的自我宣告:「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不以有罪的為無罪...」,正是這段的主題。慈愛和施恩是神的屬性和本質,祂因我們犯罪而發怒,但救贖和憐恤是神最終的心意。正如詩篇30:5所說,「祂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以色列的亡國被擄固然出於神的怒氣(向他們掩面),然而神頃刻就要救贖她,因為神與她所立的平安的約(參:民25:12,結34:2537:26,羅5:110,就是回到神面前、與神和好合一)將永不廢棄。天地可以廢去,山川可以變貌,但神立約的信實絕不改變,慈愛和憐恤是祂的屬性。
神的子民要像珍貴的寶石,得有神的公義和看顧,保羅說「感謝父叫我們能與眾聖徒在光明中同得基業。祂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祂愛子的國裡,我們在愛子裡得蒙救贖,罪過得以赦免。」(腓1:12-14)「遷到愛子的國裡」象徵一個移動,離開原來所處的地方,進入另一個國度,那是一個以真理和公義為根基的國度。因此子民不只是身分的改變(稱義),並且是生命的轉化(重生),這裡描繪了一副榮耀之城的景象。先前先知曾在34:17說過,「公義的果效,必是平安。公義的效驗,必是平穩,直到永遠。」此處子民將要喜愛享受神的話語(13節,得教訓),並要與祂有生命的相交(13,享平安),正是那句話的前半段。他們將受到神的保護和看顧(14-17),並對自己的身分和未來有確據(17),正是那句話的後半段。

邀請普世之人來赴宴吃喝 55章) ──
神邀請普世之人來白白(不用錢買)吃喝,得到生命的滿足。主耶穌也曾發出同樣的邀請,「我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6:35)。這是神與大衛所立的永約(那個國度永遠堅立),那個賜給大衛可信靠的恩典(慈愛),現在向世人發出。那位大衛的子孫,將成為神信實恩典的見證,並是那國度的君王和世人的領袖(領我們進入更美之約)。神呼召我們要把握時機,不要失去回轉得救的機會(參:啟10:6「不再有時日了」,彼後3:9)。這裡用了四個動詞:尋找、求告、離棄、歸向,來顯示對神的渴慕、委身、決心、堅守,這是憑信悔改、重生新造的景象。
這個救恩的呼召也被先知以「道路」和「意念」來表達。固然這是表示神的旨意高深、超出我們的智慧;但是這裡對稱的意念(thought, intention)和道路(way, journey),主要是呼召我們離棄原本罪孽的道路與罪惡的意念,而轉向神聖潔的道路和意念。「道路」體現一個人的行為舉止,而這些外在表現,又是出於他內在的「意念」。我們道路因為罪而扭曲,我們惟有離開原路,轉而尋求神的道路和意念,才能真正與神相合與相交。另一方面來看,轉向神的原因,是因為祂的全能、全智、全美、全愛。神預定的旨意,和祂奧祕的救贖計劃必然成就,在以賽亞書中和整本聖經中一再強調,神堅守聖約的信實,正是我們降服回轉的動力。
本段最後顯出一副歡樂和欣喜的回歸圖畫。這與35章前後呼應,顯出實現救贖的成果。歡歡喜喜的出來(離開原來為奴之地),蒙引導(雲柱火柱的引領)要進入與神的相交中(平安,完全)。這是新的心態(歡喜)、新的領袖(引導)、新的關係(平安),自然界也脫離了罪惡敗壞的捆綁,造物界都在長久的等候之後爆出歡呼。
這個呼召的最後,總結這個新子民、新景象、新生命、新道路,都是神屬性(慈愛、恩典、憐憫)的證明:「要為耶和華留名」,死亡和咒詛被新生和恩典所取代,這就是神僕人所成就的救贖事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