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心的管家
基督徒作神忠心的管家(僕人)在聖經的教導中反覆出現,「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神奧祕的管家。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1-2)「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0)執事、管家、僕人都是用來描述管理、看顧、監督主人所托付的家產或事業。主耶穌在傳道期間也時常提及忠僕(太24、25,路12、16、19)來提醒門徒作神忠心的管家。
基督徒的忠心根植於他的信心。我們翻譯為相信(believe)的希臘字pisteuó,有時也被譯為交托(entrust)(約2:24)。信心(faith,希臘字pistis)一字的字根來自說服peithô(#3982),它就是被神大愛所折服的回應;也是一種保證,是神在我們身上的背書與確據,「因為凡從神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約壹5:4)。這個字也可被翻成信靠或忠誠(多2:10),就是一種忠實持守、誠實可信的態度。我們的忠心出於相信神的信實──祂永不改變的屬性、祂長闊高深的大愛、祂全然赦罪的恩典、祂守約應許的帶領。
主耶穌在傳道末期講述祂的再來和末世的預言(參:太24,25,路12,16,19),以警惕的口吻兩次提及忠心僕人的比喻。警醒等候主再來不是被動的,而是必須盡到作鹽作光的義務和責任,忠心管理主人所托付的資源,來彰顯與蒙召相稱的生命。
1. 才智能力(Talent)
我們的與生俱來的才能不是我們所有的,而是神所賜的,「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詩139:13)。祂憑己意賜給各人的能力,如天生的能力(natural abilities)、性格的差異(personality/temperament)、和屬靈的恩賜(spiritual gifts),都是為了使我們用之來榮耀祂。在馬太福音25章主耶穌所說才幹的比喻,正是闡明這個觀念。
當時的奴僕自己是一無所有的,生計全部仰賴於主人的供應,但同時也可能對主人的家業享有極大的責任和權利。比喻中的talent(才幹)在當時是一個重量的法度,為一個兌換單位(他連得,參:啓16:21),通常制定的價值是六千第那流(denarius)。當時一個工人一天的工資是一個第那流(就是太20:2所說的一錢銀子),而一個奴隸可以賣五百到兩千第那流。比喻中的主人在遠行前依照僕人不同的能力而付予不同數量的他連得(五千、兩千、一千)。這裡的重點在於那兩個「忠心良善」的僕人明白和看重主人托付的心意,「隨即」就將自己手中從主人而來的資源善用,並使之增多,擴展了主人的家業。而第三個懶惰的僕人沒有看見對主人應盡的責任,還以怪罪主人來開脫(太25:24,對主人的錯誤認知),結果是被斷絕了主僕關係。
神所賜予我們的各樣才能恩賜,不是讓我們用來誇耀自己或用以追求自己的快樂,也不能閒懶地推卸責任、不結果子。基督呼召門徒扎根於每日與祂的關係,從而進入生命被轉化拆建的過程,並且運用神所給予的恩賜,把才幹執著地投資在神國事工和人際關係上。
羅馬書十二章展示了一幅清晰的圖畫,保羅在其中力勸基督徒要在日常生活上彰顯福音的大能。十二章由「所以」開場,表明了作為基督徒(義的奴僕)的盡責是建立在前述福音大能的基礎上。我們藉著相信主耶穌所帶來赦罪的恩典,得以進入義(神)的家園。我們如比喻中的僕人忠心事奉,這並不是一種交換條件,彷彿不得已要勉強回報神;而是內住的聖靈在生命更新的過程中所彰顯的認知, 「我拿什麼報答耶和華想我所賜的一切厚恩」(詩116:12),驅使我們作出與福音相稱的順服。服事的動機在於對主人的認識和景仰,是全人(身體)作為活祭的敬拜。是要將自己與世界分別,善用神所賜的才能(羅12:6-8)專心服事神(心意更新而變化),生命逐漸被轉化改造。
神按各人不同的才幹將服事的使命交托(entrust)給每個信徒,彷彿彩繪玻璃窗中每一小塊不同的玻璃,共同在神的家中(教會)成為各部肢體興旺福音,聯合起來彰顯神絢麗奪目的光彩和榮耀。「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別,神卻是一位,在重任裡面運行一切的事。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林前12:4-7)我們需要慎重地審視神放在我們手中的各樣恩賜(能力、知識、悟性、分析、恩慈、憐憫、性格、信心、領導、管理、手藝、才華…),忠心的投資這些資源,不以才幹太小(少)而推託。因為我們原是神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10)。
2. 錢財(Money)
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屬神的,「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詩24:1)我們常認為薪資是自己賺來的,但其實我們工作的才能、學識、機會、事業…等,都是神所賜的祝福。我們其實並不擁有任何東西,我們不是物資的主人,神才是。
主耶穌傳道期間常有關於金錢的教導,耶穌的比喻中有許多都與對錢財的態度有關。「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亞蘭文的財富)」(太6:24),這裡錢財和神是兩個不同的主人,財富所代表的世界和神是對立的。約翰壹書第二章說「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神厚賜百物給我們享用,讓我們感謝並倚靠祂;撒但利用錢財來吸引人心遠離神,叫人倚靠錢財而忘了神、並因此自傲。神學家
Stanley Jones 說「金錢是個最佳的僕人,卻是個最糟的主人。如果讓它居首,而你臣服於下,你就成為它的奴隸。」
人對錢財的錯誤觀念,在於以為錢財可以帶來安全感、肯定、快樂、和支配別人的權力。然而聖經告訴我們,「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 「不要倚靠屋頂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提前6:17)心繫財富是焦慮的根源,因為它倚賴競爭和鼓勵貪婪;其背後的真相是憂慮、驕傲、和放縱。
我們如何看待錢財的價值觀,主宰我們在世的生活、與人的關係、人生的目標、和我們的取捨。主耶穌提醒我們「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太6:19-21)在這個物資充斥的世界裡,我們習慣以消費來滿足自己,在物質中尋求快樂,一般人都負債累累極少儲蓄,基督徒也常以為奉獻是一種金錢上的損失,而不願藉此操練信心。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目光,從地上的物質轉移到天上的財寶,「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嗎,因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箴23:5),「無知的人啊,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給誰呢。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人,也是這樣。」(路12:20-21) 這並不表示要作好事累積天上的寶庫,彷彿以功利心態與神交換條件;而是價值觀的被轉化。因著有屬天的盼望、知道自己在世如客旅、所有的都是短暫的,正如保羅所說「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是有損的。」(腓3:7)
我們若站在自我的角度,就覺得奉獻出去的錢財是自己財富的「減少」、「損失」。神並不需要我們的錢財,神擁有這一切。我們的奉獻是對神敬拜的一部分,不只是出於守誡律盡義務而已。
比喻中的前兩個僕人對主人事業的忠誠是出於敬仰和愛,而第三個僕人則只是為了盡義務(out of duty),所以行事的態度完全不同。神不要我們的奉獻變成形式,就像主耶穌責備法利賽人的虛偽和表面功夫。基督徒金錢的奉獻是信心、順服、感恩和知足的操練。「所捐的是出於樂意,不是出於勉強…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林後9:7)神甚至邀請我們試驗,「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瑪3:10)奉獻真正的收益者是我們自己,我們得著脫離錢財束縛的自由,並得以在生命中學習信靠仰望。
我們奉獻的金錢可以幫助開展宣道的工作、對社會的關懷、神教會事工的運作…等。Andrew Murray(慕安德烈)曾說「世界問一個人積攢了多少財富,基督問信徒如何為天國的事用錢。世界是關注賺錢進來,基督是關注給錢出去。神的兒女若越少為自己用錢而多為主用,他就越富足。」
John Wesley(衛斯理)也曾在講道中提過對錢財的三個原則:盡你的力賺錢、盡你的力存錢、盡你的力奉獻。基督徒奉獻是認清金錢的來源(本都是神的),是學習厚賜百物神的樣式(提前6:17-18,雅1:7),是跟隨耶穌基督的腳蹤(參林前8,9),是參與神國的事工(來13:16),是學習作神好管家的職分(林後6:3-10)。
3. 經歷(Experience)
我們生命中各樣的經歷和體驗,也是神給我們的機會與恩典,一方面塑造我們屬靈的品格,另一方使我們能夠藉此幫助、安慰、勸勉、造就他人。我們常在順境中志得意滿忽視神,又常在逆境中沮喪憂慮埋怨神。神給我們的人生經歷是恩賜和托付,使我們在環境的變遷中學習如何信靠、順服、和忠心。
舊約聖經中的約瑟,被兄弟嫉妒而賣為奴、被誣陷下監、幫助人卻被遺忘。從受父母寵愛到身陷囹圄,約瑟在幾十年的經歷中沒有埋怨神,始終忠心信靠,神也始終與他同在。他後來面對傷害自己的兄弟們說,「不要因為把我買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創45:5)。約瑟將自己的遭遇放在神的大計劃中,看到自己的境遇實在是神的作為,是為要拯救以色列一族。約瑟的順服,成就神的事工,正是我們作忠心門徒的榜樣。約瑟晚年臨死前一再說「神必看顧你們」,這是他一生信心的寫照,他的忠心順服正是根植於他對神信實的認識和相信。他從未質疑過神的計劃和看顧,所以在逆境時能夠敬虔安靜等候神,在順境中也不驕傲自大,使神藉著他成就大事,讓他成為一個給人帶來祝福的人。
聖經中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摩西也是經由埃及皇宮、殺人逃命、曠野,才能成為神所重用的僕人。神藉著各種生活經歷來預備、揀選、塑造、呼召摩西,使他成為帶領整個以色列族脫離異鄉為奴生活的領袖。希伯來書的作者說摩西「因著信…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來11:24-28)
我們從詩篇可以看出大衛被掃羅追殺的窘境和痛苦,他時常遭遇生命危險、被迫離開家人、多次陷入絕望,然而他忠心信靠,有機會卻不加害於掃羅(因為掃羅是神的受膏者)。在這些生命的經歷中他學會忍耐、信靠、讚美、等候神,這是因為他對神主權的完全順服,成為討神喜悅的人。使徒行傳中提到大衛時說,「大衛在世的時候,遵行了神的旨意,就睡了…」(徒13:36),英文NIV的翻譯是 “For when David had served God’s purpose in his own
generation, He fell asleep…”。大衛和我們一樣都是蒙福的罪人,然而他因著順服主神,成就了神在他身上所要行的旨意。這正是我們的生命的終極目標──叫基督在我們的身上顯大,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參:腓1:20,3:10-12)
沒有一件事發生不在神的主權之下,也沒有一件事是偶發無意義的。聖經告訴我們萬事都互相效力,為要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我們生命中經歷的重點是在於神、不是我們。神使各人的經歷互相交織,為要成就祂的計劃和旨意,「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他今日的光景。」(創50:20)我們生活中看似艱苦的困境,時常是神掩藏的祝福(a blessing in disguise),為的是要塑造我們。我們容易放大自己的痛苦,以「受苦」的視角來看經歷,而忽略了烏雲旁的光彩和生機。我們生命中所經歷的困難可以被視為是重擔、或是機會──是生命被煉淨的機會,是可以用來學習鼓勵安慰造就他人的機會,是可以更加親近神的機會,是得以產生同理心的機會…
這些在世的事情都只是影兒,真正的主題是基督,「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林前13:12)生活經歷幫助門徒不斷地重新對焦,注視基督,奔走十字架的道路。在主裡,沒有一個經歷是無用的,每一次經歷帶我們進入與神更深的關係中,一步一步地學習認識神、明白祂的旨意(弗5:17),預備面臨下一個挑戰,然後體會經歷學習後更加親近神的喜樂,正如比喻中的前兩個僕人那種「主啊…請看…」的興奮。
4. 關係(Relationship)
我們的人際關係是神恩賜中最重要的,因為它涉及到「人」。神將這些人的生命交付於我們手中,讓我們餵養、鼓舞、勸勉、看顧、造就。我們的神是關係的神,祂照著自己的形象(三位一體)造人,使我們與祂建立關係。所以作為基督的門徒,視人際關係為神所賜的產業、服事身邊的人、建立深刻的屬靈關係,是每個好管家應盡的職責。
建立關係的關鍵在於時間──即我們在這些人身上所投資的時間。我們時常在生活中忙碌於處理事情,但忽略了唯一有永恆價值的是人(參:彼後3:8-9)。那些我們花時間的事情未必是不好的,有時甚至是事奉,如撒母耳記上二章中的祭司以利,因忙碌會幕祭祀事宜,而忽略了對兒子的教導。又或者我們忙碌於孩子所參與的各種活動,似乎花了許多時間在他們身上,卻反而忽略了自己與神的關係或神在孩子生命中的關係。有智慧的忠心管家投資大量的精力、時間、甚至錢財在永恆的事業上──就是人的屬靈生命,然後才將剩餘的體力用在那些短暫、必朽壞的事上。在教會中也是,信徒生命的進深始終重於事工的推展和運作,因為「人」屬靈生命的傳承,才是神國見證和福音大能的果效。
耶穌基督的大誡命: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和愛人如己,說明了關係的建立在於與神的縱向關係為首,然後以此為根基展開橫向的人際關係。作為神的好管家,要謹記這個優先次序,免得落入保羅所警誡的「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而被棄絕了。」(林前9:27)。然而我們的罪性使我們在人際關係中常摻雜了隱晦私慾的動機。我們常不自覺倚賴良好的人際關係來肯定自己和增加安全感──看重人前的表現,反而忽視了內在生命的真實。基督徒的生活,是與神生命連結的表彰。有人曾說「最深的感恩不是以言語表達、而是以生命見證的」(“The highest appreciation is not to utter words,
but to live by them”),就是這個意思。
保羅在以弗所書五、六章中,列舉有關各種人際關係(夫妻,父母,兒女,主僕)的教導。這些關係是建立在我們與神關係的根基上,而這個關係的本質就是愛。保羅在以弗所書前面幾章中一直用「奧祕」(1:9,3:3、4、9,5:32,6:19)來描述,也就是因著基督的救恩,我們得以在祂裡面,祂在我們裡面的關係。這是我們在主裡面對新生命的人際關係的重新定位和對焦──效法神,好像慈愛的兒女(弗5:1-2)。因此我們人際關係的中心在於基督捨己的愛,神的愛能夠修補所有人間不足和破碎的關係。作為基督的門徒和效法者,這是我們與人相處的動力,因為我們在神的愛中已經完全(約壹4:11-19),使我們能夠給予、饒恕、並彰顯出神「恆久忍耐又有恩慈」的愛。我們在他人生命中所留下愛的烙印定義我們的人生。
5. 時間(Time)
時間是我們最容易被忽視的恩賜,我們或在忙碌中忘記時間本身是神的、是神所給予的;或是緊抓著有限的時間享樂、狂熱工作、擴展野心。雅各書4:13-14 斥責那些自以為擁有時間的人說「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
我們一方面以為自己還有時間,目光只盯著現今眼前的事看、不思想永恆;另一方面又感慨人生短暫、追求及時行樂。
我們如何看待時間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取捨,我們花最多時間的事佔我們生命中最優先的次序。每個人的時間是有期限的,「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什麼事呢。」(傳6:12)
詩人求告說「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90:12),智者告訴我們「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你藉著我,日子必增多,年歲也必加添。」(箴9:10-11)聖經教導我們要慎用時間、愛惜光陰、殷勤主工(弗5:16,西4:5,彼前4:2-7)。正如主耶穌論有關僕人的比喻中,忠心的僕人收到主人的托付後「隨即」拿去作買賣(太25:16),雖然不知道主人何時再回來,但是這裡僕人明白時間的緊迫性;而第三個惡僕則浪費了主人所給的時間,什麼也沒作,把神所托付的資源埋藏起來、白白浪費。
在這個比喻之前主耶穌講到十童女拿燈迎接新郎的比喻,就是對善用時間、儆醒等候的教導。有一日(主人回來、新郎來到)我們要為如何使用等待的時間交賬。保羅提醒我們「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弗5:15-18),此處將愚昧和智慧對比,顯示兩種不同的生活態度。這兩者間的對比與舊約箴言書(4,9,10章)中的兩條道路前後呼應。愚昧人(不信的人)虛度時間用來滿足自己的慾望(醉酒、放蕩);而智慧人(信徒)則花時間思想神的旨意、明白神救恩的奧秘、與神親近(被聖靈充滿)。
時間是建立關係的關鍵因素。我們首要應將時間善用於與神的關係上。我們在忙碌中常先花時間處理日常事情、而最後才擠進一點(或甚至沒有)時間給神,這是本末倒置的。耶穌基督在傳道期間也為事工忙碌,但祂為我們設了榜樣,祂時常離開人群去禱告親近神。其實我們對於自己認為重要的事就會想盡辦法挪出時間來用在那件事上。在神所給的時間裡,一個忠心的門徒應善用來親近神、認識神、明白祂在我們身上所要成就的旨意,體驗一種與神相交的深度滿足、喜樂、和信心,這是我們生命的根基。基督徒常以為在教會中做事就是在時間上忠心,反而因服事過度忙碌而缺乏在神面前安靜的時刻,聖經中的馬大和瑪利亞就是範例(路10:38-42)。馬大服事的真正動機是為了自己,她的目光停留在事情上、而不在耶穌身上,使得她疲憊、不滿、埋怨、自義。神所關心的是我們的品格,而不是作為。
安息日的設定便是神要我們在時間的掌管上學習以神為中心、重新定位。正如保羅所說,我們處於一個邪惡的世代,世界用各種東西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和定義我們的價值,試圖將我們的目光從神身上轉移,使我們在為那些事情忙碌中逐漸遠離神。安息是神對我們生活節奏的命令,邀請我們進入祂所賜予的恩典,使我們休息深呼吸屬天的空氣,讓我們在愛中認識敬拜造我們的主。一切從這個基礎開始,我們的生活就有屬天的智慧,知道如何取捨、何時工作何時休息、定好優先次序、何為重要何為次要,活出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此外,若將時間拉長、從永恆的角度來看事情,我們的觀感自然會不同。當有一日我們離世,在墓碑上寫著我們的生平:19XX-20XX年,我們在中間那條橫線(dash)中作了什麼,人們將如何描述我們的一生?摩西清楚地看到這點,「我們一生的年日…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你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詩90:10-17)保羅勉勵信徒善用時間,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抵擋神的世代),所以有份於主的信徒更加要有智慧成為神光明的兒女(弗5:8-10),在這墮落的世界善用時間機會,行事為人討神喜悅。這也表現出信徒對救恩的認識不只是停留在理性的明白上,也在生命生活中實踐出來,成為全人的彰顯,這便是主耶穌說的「你們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的新生命。
在時間上忠心是信靠順服的功課。我們所掛念的屬世事情,在與神親近時學習交托和信靠。神所賜的未必是照著我們所希望的,但那看顧飛鳥花草的神和用五餅二魚餵飽眾人的主必然供應。在時間上忠心也是以神為樂的功課,主耶穌比喻中描述忠心的僕人最後受主人邀請進入家中享受主人的快樂,這正是僕人忠誠的動力。(太25:21、23)
結語
神造人給他管理看守修理伊甸園、與神一同作王、治理神所造萬物的職責。神所賜予我們的所有資源,包含才能、錢財、環境、經歷、時間、關係…等,都是托付給我們的產業。我們在今生對這些恩賜的管理,是我們到永恆之前的學習。「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路16:10)然而我們時常避重就輕、選擇易路、諸多藉口。我們常希望改變環境,神卻在環境中改變我們,使我們越來越像我們所跟隨的主耶穌。
一般信徒常認為「呼召」只適用於神職人員或教會領袖,然而「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是對每一個信徒說的(彼前2:9),而且這個呼召使我們生命充滿深刻的目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反射體,正如月亮本身無光、是反映出太陽的光芒。一個人接受福音而來到耶穌面前,通常是因著另一人的帶領。基督徒對他人的影響力,應該是生命本質的自然流露,使人在我們身上看到我們的主。當每一個基督徒都願意忠心的回應神的呼召,善用神所賜予的資源,神的榮耀就在其中彰顯,在黑暗的世代如明光興起,吸引人來到祂面前,神的國度也因此不斷擴展。
願我們都成為合乎主用的器皿,在見主面時聽的祂說,「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給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在永恆中,這將是何等大的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