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20, 2015

再思出埃及記

(2019 年一月更新)


出埃及記在希伯來舊約聖經中,書名取自卷首的前兩個字,elleh(#428these,這些) shem(#8034names,名字),就是「這些名字」的意思。英文書名 Exodus,是根據七十士譯本所定的書名而來,表示「出去」或「離去」。出埃及記不是一本獨立的書卷,它是摩西五經的第二本書,從希伯來書卷的名稱(他們的名字),我們可以看出它與創世紀的銜接。從七十士譯本的書名可以看到,神以祂的作為(帶他們出埃及去)表明祂與以色列之間的關係。本書最後神的榮耀充滿會幕,也直接指向並連接到利未記。
創世紀裡我們看到,神從人的後裔中揀選一支敬虔的血脈,閃族的後裔亞伯拉罕到他的子孫約瑟。神與他們立約,要使這個家族成為大國,為神所揀選的器皿,要將神的救恩與祝福帶給萬民,並要賜給他們應許之地為基業。出埃及記讓我們看到神應許的延續,藉著將以色列一族從為奴的捆綁中解救出來,顯示神守約的作為。 此外,神興起新的人物來向前推動歷史和漸進的啓示。在創世記裡神的「同在」,要在出埃及記繼續彰顯,尤其是本書末了的時候,神的榮耀在會幕中,是神同在的實體。

主題
本書的寫作目的是為了要闡明神,要人認識這位獨一真神。一方面從神的救贖作為(啓示、神蹟、奇事)在個人的經歷中認識神。另一方面從律法的頒佈、會幕的建立來認識神人關係,認識神的聖潔所建立的人的社會。也提到神的同在和主權,與人的當有的回應-順服。所以拯救(神的作為)、律法(與神的關係)、會幕(神的同在),是本書的重點。
神與亞伯拉罕立約的時候,曾經在迦南地、在夢中向他預言「你的後裔必寄居別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四百年到了第四代,他們必回到此地」(創 15:13-16)在創世記最後的時候,雅各(以色列)的家族因為饑荒到埃及去避難、投靠身居高位的兒子約瑟,在那裡肥沃的土地生養壯大。這個表面上看來是因為物質缺乏而採取的行動,其實都是神的工作與預備。神帶領以色列人暫離迦南,免得被當地的外族同化;而且埃及歌珊富庶有利生產;當時古文明的埃及文化高,用以預備摩西的學識。
在出埃及記19:4「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是本書的中心,闡明這位獨一的真神和祂子民之間的關係。神的心意是要拯救子民從敵人的轄制中出來,頒行律法典章與他們建立關係,教導他們過聖潔屬神的生活,然後建立會幕住在子民當中,為的是要將以色列「帶來歸我」
拯救一詞(#5337 natsal,英文翻成 deliver)首次出現在出埃及記。以色列成國是出於神的救贖行動,因神記念祂與亞伯拉罕的約(出 2:24),也是為了叫這群百姓看到祂的大能、認識祂、而歸祂成為神在世上的見證與聖潔的代表(出19:3-6)。此外,神也將自己啓示給祂的子民,律法的頒佈、約的內容,正是彰顯神聖潔與公義的屬性。而神會幕的建立,代表神與以色列民間特殊關係的記號。神的同在, 正是子民與異族有別的主因(出 33:16)。


歷史背景
以色列寄居埃及,是神救贖計劃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埃及的歌珊地成為孕育這個民族的溫床。從雅各家七十人進入埃及(創 46:27,出 1:5),到兩百萬人民(出 12:37,男人有六十萬)出埃及,整個以色利民族發展史的指標從這裡開始。在創世記裡,神是個人的神(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如今成為一個民族的神,所以祂向以色列人啓示自己的名字是耶和華,是以色列的聖者。在創世記裡,約是神與個人的約;如今西乃山頒佈的律法之約,是神與以色列民族的約
有關以色列民出埃及的年代,學者有兩種不同的看法。早年派認為出埃及是發生在1446 BC,因為根據列王記上6:1說「以色列出埃及地後四百八十年,所羅門作以色列王;第四年西弗月,就是二月,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所羅門建殿是在 966 BC,那麼出埃及就是 966+480=1446。依此說,欺壓以色列民的法老是杜得模西士三世(Thutmose III1482-1450 BC),而心硬受十災打擊的法老是亞門諾斐斯二世(Amehopet II1450-1426 BC)。
另一派說法是因為出埃及記一章說到,以色列人做苦工建造兩座積貨城叫比東和蘭塞(1:11)。而蘭塞(Rameses)是埃及第十九王朝的名字,是在1314-1194 BC期間。比東(PithomPi-Atum)在埃及文中的意思是Atum神的家。考古學家在疏割和比東發掘,法老蘭塞為Atum蓋的廟,時間上是主前十二、十三世紀。依此說,受十災的法老是蘭塞二世(Rameses II1304-1236 BC)。

一般傳統支持早年(1446 BC)的說法,因為在創 47:11 就已經提到蘭塞。「約瑟遵著法老的命,把埃及最好的地,就是蘭塞境內的地,給他父親和兄弟居住,作為產業。」而繼承亞門諾斐斯二世的是杜得模西士四世,在他的石碑上說,神明告訴他將有一天作王。如果他是長子,當然是王儲,無需如此證明自己的王權,可見長子可能在逾越節被殺。因此,收養摩西的公主,可能是在杜得模西士三世之前作女法老的夏西布斯(Hatshepsut,或譯為哈塞普蘇,1504-1483 BC)。


分段大綱

1-18
出埃及:離開為奴之地
   以色列在埃及
    呼召摩西
    離開埃及
    往西奈山路上

1-2:25
3:1-6:27
6:28-15:21
15:22-18:27
神的啓示,呼召,應許,供應,大愛
神守約
神呼召
神拯救
神統治
19-24:11
聖約的建立
    頒佈律法

神的超越、權柄、智慧、整潔
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  19:4-6
24:12-31
建造會幕/敬拜
   6 建造會幕

神的同在,安息
32-34
毀約和更新
   悖逆與赦免


神的規範,忌邪,同在,復興
慈愛和公義   34:4-7
35-40
會幕建成
    重建
     神的同在

35-39
40
神的恩典,同在,榮耀


Sec 1. 以色列在埃及為奴 (1-2:25
出埃及記的開始與創世記的結尾,以色列人在處境上有天壤之別。創世紀結尾的時候,雅各一家因饑荒到埃及,神藉著約瑟的手,保守拯救以色列一族,給他們埃及最好的土地安居生養,四百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神是隱藏的,但是並沒有歇息祂的工作,以色列的十二支派逐漸成型,以色列人生養眾多,繁茂強盛。這裡用了四個動詞「生養眾多、大大加贈、增多、極其強盛」,看到在神的賜福和對亞伯拉罕應許的信實下,使以色列人「充滿了那地」成為大族。
然後埃及王朝的更迭,使得以色列民在當地所受的待遇完全不同了。這裡說到不認識約瑟的新王,可能是埃及十八王朝的亞摩士 Ahmosis。先前(約瑟時代)埃及是被外來的民族(Hyksos)統治,到 1580 BC 被亞摩士趕逐取代,也開始對以色列人施壓。從尊養到為奴,在仇敵的殘害和奴役下,以色列人仍蒙神的保守而增長(1:12)。
到摩西時代,法老更是下令殺害男嬰,要使以色列滅族,摩西正是出生在這種危險的環境下。法老王勒令殺死以色列男嬰,試圖以此抑制人口的增長,他企圖扭轉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人的努力在神的權柄下證明是無用的。摩西是以色列利未 Levi支派的後裔,父親暗蘭 Amram,母親約基別 Jochebed,有姐姐米利暗Miriam和哥哥亞倫 Aaron。摩西出生三個月後,他的父母把他放在箱子裡、擱在法老女兒常去洗澡的河邊,結果成了公主的養子。
摩西在幼年由生母當奶媽,之後在埃及宮廷中學習當時超越各地的文明與知識,共四十年。使徒行傳中司提反說「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幹。」(徒 7:22)摩西後來因為仗義扶弱,看到自己的同胞被埃及人虐待,出手殺了那個埃及人。摩西為了護庇自己同胞,但不被他們感謝而開始逃亡,進入他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摩西到了米甸娶妻生子,在曠野中過牧羊的生活。 這是神對他的預備工作,他先前用自己的血氣的方法想救自己的同胞是失敗的。神要他在曠野裡謙卑認識自己,也學習何謂牧養。過四十年後,才成為神合用的器皿──真正的大牧者,而帶領以色列族出埃及進入神所應許的迦南美地。

出埃及記只用前面兩章,記述摩西前面大半的人生,然而神的預備、保守、塑造摩西的奇妙作為,一再浮現。以色列在為奴之地的困苦和受壓,一方面是應驗神應許亞伯拉罕的約(創15:13-14),祂要帶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祂是一直聽見、記念、看顧的神。另一方面是神救贖計劃的展開,和祂漸進的自我啓示,再次證明神是信實守約、看顧供應的神。


Sec 2. 蒙召的摩西(3:1-6:27
摩西是猶太人歷史中最受尊崇的領袖,希伯來書的作者在講述耶穌基督的超越性時,還特別強調耶穌比摩西算是更配多得榮耀(來 3:3)。耶穌在登山變相的時候,有摩西和以利亞出現同耶穌說話(太 17:3)。他被稱為「神人摩西」(詩 90),在申命記裡說以後以色列中再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面所認識(申 34:10)。摩西是領袖、先知、律法頒佈執行者、文學作家(摩西五經、詩篇、摩西之歌)、軍事政治家
出埃及記以摩西的生平為核心,神藉著預備、揀選、塑造、呼召摩西,帶領整個以色列族脫離異鄉為奴之地;預表新約時代的耶穌基督的救贖,帶領信徒脫離罪的權勢和捆綁,進入神的生命裡。我們看到神的聖手,從對一個家族(雅各的眾子)的保守, 集中到一個人(摩西);然後藉著這個人,再將拯救帶給整個民族(以色列)。這是線到點、再擴大到整個平面的作為。
有三件意義非凡的事,發生在摩西身上,造成長遠的影響。
1. 摩西 Moses 的名字,雖然是法老的女兒取的,埃及文是 mesu(兒子或被棄的),其希伯來字是 mosheh,就是拉出來的意思。他的名字就是他的使命,要把以色列族從埃及地拉出來。
2. 自命公平執法者,結果為了救被欺壓的以色列人、殺了埃及人,而開始四十年的逃亡生涯。摩西往東逃亡,進入西乃半島到米甸(Midian)。在那裡他又為打水的婦女打抱不平,結果認識了米甸祭司葉忒羅 Jethro(又稱流珥 Reuel2:18),娶了他的女兒西坡拉 Zipporah 為妻。摩西在曠野牧羊的四十年,是神預備試煉他的時間。神使他成為一個謙卑溫柔的牧者,日後能夠帶領大批的以色列人。民數記 12:3說「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
3. 摩西與神相遇。神在曠野何烈山(Horeb)的荊棘火焰中向摩西顯現,呼召他去帶領被欺壓的以色列人出埃及。神將自己顯現給摩西,啓示給他看到神的大異象和救贖計劃,並向摩西宣稱祂的名(Yahweh)。這改變摩西後來一生的道路,使他成為一個全憑信心、彰顯神作為的偉大領袖。
直到時間滿足,神再一次主動參與人的歷史,神在曠野的何烈山(Horeb)向摩西顯現 。荊棘火焰的大異象,看到超越常理(應當燒毀)、超越本質(沒有燒毀)、超越環境(荊棘在火焰環境中蒙保守)的神的作為,更重要的是神的主動、神的同在。
在摩西與神接觸的經歷中,我們看到神是全知的神(認識摩西,呼喊他的名字),神是聖潔的神(脫下不潔的鞋子),神是可畏的神(蒙上臉)。神向摩西宣告祂的眷顧與救贖,祂聽見、看見子民的痛苦。神也向摩西宣告祂的行動,因著祂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祂將拯救祂的子民,帶領他們進入那所應許的迦南地。然後神呼召摩西來完成這項使命「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
當神呼召摩西時,他起初找藉口推脫:
1.     無能「我是什麼人,竟然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 摩西的眼光集中在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能力的源頭,所以神說「我必與你同在。」 意思就是說,摩西終極的問題,不是在於我是誰、我有什麼能力,而是在於我是屬誰的
2.     無知「我到以色列人那裡他們若問我我要對他們說什麼呢?」 摩西表明自己對神的無知,所以神將自己啓示給他。神是自有永有的神,祂超越時間、空間,祂不需要用什麼其他的東西來定義祂,因為祂是神。神也顯明自己是關係的神,祂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祂是信實守約的神,是不變的神
3.     無權柄「他們必不信我,也不聽我的話」摩西認為他的同胞一定不會聽從他的指示,神給他蛇杖和醫治痲瘋的神蹟為證。
4.     無口才「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本是拙口笨舌的。」 當摩西推拖自己不能言善道時,神讓他看到各樣的恩賜能力都來自神。
5.     無雄心「主啊,願意你打發誰,就打發誰去罷。」 摩西最後還是不願服從神的托付,想把責任推給別人;神就預備摩西的哥哥亞倫來幫助他。
神保證祂的同在,神宣告自己的屬性(名字),神給予證明的神蹟(蛇杖、痲瘋),神賜下能力恩賜(口才),神預備幫手(亞倫)。於是摩西離開米甸回埃及去,在途中神竟然要擊殺他,從上下經文看來,應該是因為摩西的兩個兒子沒有行過割禮。整件事的敘述在於強調盟約的重要,割禮是神與亞伯拉罕子孫立約的記號,不能輕忽隨自己方便才行,「但不受割禮的男子,必從民中剪除」(創 17:13-14)。還好摩西的妻子西坡拉急智,救了全家的性命。
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神首次稱以色列為兒子、長子(4:22),表示選民與神之間的特殊關係。在何西阿書 11:1 說「以色列年幼的候我他、就埃及召出我的來」,又在耶利米書 31:9 稱以法蓮為神的長子。也說明以色列為長子身分的目的,是為事奉神。正是神當初與亞伯拉罕立約時說的「要叫別人得福」,「萬國必因你得福」。
神打發亞倫到曠野迎接摩西,神對摩西的應許應驗,同工果然出現,百姓也果然信服,摩西開始了神托付給他的事工。摩西被派去執行一件艱巨的工作,他不僅要和埃及法老周旋、終究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為奴之地,還要管理領導一大群愛埋怨組織鬆散的百姓、在曠野漂流四十年。然而他一生靠著對神的信靠與忠心,完成了神所托付他的事工,所以希伯來書作者以他為忠心僕人的表率(來3:3-5)。摩西是神十誡和律法的頒佈者,是聖經最前五本書的作者,是以色列史上最偉大的領袖。他是神的代言人,集先知,祭司,審判官,行政首長於一身。摩西最重要的工作,莫過於領受並傳遞了律法,使人得以認識神公義聖潔的屬性。摩西五經就是律法書 Torah,它們是權威的依據,是漸進的啟示,是預表的影子,是救贖計劃的手冊。
摩西出任務,一開始就受到嚴重的阻攔,法老說「我不認識耶和華」,意思就是我不承認祂的權柄。所以法老下令加重苦役,以色列的官長也來埋怨,摩西到神面前尋問質疑。
神的回應是用三個「我是」和七個「我要」來鼓勵摩西。
我是耶和華
6:6

我要伸出膀臂
我要重重的刑罰埃及人
我要救贖你們脫離重擔

救贖
我要以你們為我的百姓
我要作你們的神

收養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6:7

我要把你們領進去
我要將那地賜給你們為業

定居
我是耶和華
6:8


其中多次強調我是耶和華,神的名代表祂的所是,祂是自有永有的,表示神的信實「在祂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因著神的信實,以色列人必會被領出埃及地。

六章最後穿插了一段家譜,記錄以色列的族長的名字,與創世記中後裔的記錄再次相連。但是這裡的主線卻放在利未的家族,為的是要介紹摩西的家世,最後說到是耶和華神的揀選,說明摩西、亞倫是代表神的領袖。


Sec 3. 離開埃及6:28-15:21
3a. 摩西與法老的衝突6:28-11:10
神預言埃及法老心必剛硬,沒那麼容易讓以色列人離開,預備摩西的心,以免他碰到挫折而沮喪。這裡說到「神要使法老的心剛硬」,是指神任憑他的心剛硬。但是神要因此多行神蹟奇事,要讓全地的人都知道耶和華神是大能的神,「埃及人就是要知道我是耶和華。」埃及人當時迷信各種神明,耶和華神要藉著法老剛硬的心,來彰顯誰是真神。
埃及人信奉各種神明,從小到大,這些假神管理生育、農作、動物、地理、氣象、天象、戰爭、疾病、死亡出埃及記裡的十災,針對埃及的假神,彰顯神的超越性,顯明耶和華神才是宇宙萬物的主宰。

災難
埃及神明管理範疇
耶和華神
變水為血
Sobek
鱷魚頭的尼羅河神
你必知道我是耶和華 7:17
蛙災
Heket
蛙頭的神,管豐收
好叫你知道沒有像耶和華我們的神-8:10
虱災
Seth
混亂之神

蠅災
Khepri
甲蟲頭狀的神
好叫你知道我是天下的耶和華-8:22
畜疫之災
Apis
牛頭管生殖的神

瘡災
Isis
掌管健康疾病
叫你知道在普天下沒有像我的-9:14
雹災
Nut
天空女神
叫你知道全地都是屬耶和華的-9:29
蝗災
Osiris
掌管農業、冥界
好叫你們知道我是耶和華-10:2
黑暗之災
Ra
太陽神

擊殺長子
Thoueris
負責生殖的女神
好叫你知道耶和華是將埃及人和以色列人分別出來-11:7

十災的過程都有類似的重點,神差遣摩西去、命令釋放百姓、警告要降的災、摩西亞倫伸杖、災情描述、法老術士仿行、法老敷衍讓步、法老心裡剛硬而重複出現的降災目的,就是讓人(埃及人和以色列人)真正認識耶和華神、祂的能力與權柄,「要敗壞埃及一切的神,我是耶和華」(12:12),要使百姓在埃及人面前蒙恩(12:37)。
法老還是心裡固執,不肯讓以色列民離去。其實法老心裡剛硬的原因是藐視耶和華,不相信摩西亞倫所說的會實現。所以神開始藉著摩西亞倫的手行神蹟災禍,目的是讓埃及知道以色列的神是真神,是大過埃及所有的假神。所以十災的目的,不只是懲戒,而是讓人(埃及人和以色列人)真正認識神。這個認識並非只是聽聞,而是親身經歷,臣服於祂的權柄之下,這是法老將面臨的選擇。
出埃及的過程是一個全民教育,以色列人需要經過十災來認識他們的神的大能。讓他們世世代代記得,他們出埃及為奴之地,不是因為自己可以想辦法脫離,不是摩西帶他們出去,不是法老自願配合,而是憑著創造天地萬物的耶和華神的主動插手,而且還要流逾越節羔羊的血,才得以成就。
第一災是使尼羅河的水變成血,共七日。第二災是使江河中的青蛙到地面上來。埃及的術士也照樣行了這兩樣事,有可能是幻術,也可能靠著是邪靈。但是從第三災虱災開始,埃及術士就無法仿效了,甚至他們承認那是神的手段(8:19),到後來瘡災時他們自己也無法倖免。
從第四災開始,以色列人所在的歌珊就被分別出來(8:22),不會受到災害的影響。更可以證明災害不只是自然界的力量,而是神的大能。法老求摩西向神禱告,使蠅災停息。蒼蠅離開後,法老又反悔當初答應容以色列民去曠野敬拜神的事。
災害越來越嚴重,法老每次都敷衍答應,等災害一過,他又反悔心硬。第五災是牲畜的瘟疫,法老派人去查看歌珊以色列人的情況,真的以色列人的牲畜都免災,可是法老還是心硬固執。第六災是瘡災,所有人全身起瘡。第七災是天下冰雹,擊打一切人、牲畜、菜蔬、樹木。
神藉著這些災害,反覆彰顯祂的大能,要讓埃及人和以色列人都知道祂是掌管宇宙萬有的神,「叫你知道沒有像耶和華我們神的」,「好叫你們知道我是天下的耶和華」,「叫你知道普天下沒有像我」,「叫你知道全地都是屬耶和華的。」
在經文中我們常看到「耶和華使法老的心剛硬」,以為法老是神掌權下無辜的受害者,其實神只是任憑他隨己意行事罷了。經文中我們看到神用各樣方法試圖軟化法老的心:透過摩西的禱告、透過埃及術士的證言、激動他的心有悔意、持續給他機會,「我若伸手用瘟疫攻擊你和你的百姓,你早就從地上除滅了 人的自由意志與神的主權之間的張力,在羅馬書第九章裡也充分闡述,新約時代自以為義的猶太人、與出埃及時的法老一樣頑梗不化,神在兩者身上都藉以成就祂的救贖。
法老的態度是虛假應付、要求妥協、等到災害一過,他又反悔心硬。在雹災和第八災蝗災的時候,法老有虛假的認錯(9:2710:16),而且開始和摩西談條件,「容婦人孩子去不可都去,你們這壯年人去吧」(10:8-10),「羊群牛群要留下」(10:24),法老知道以色列民若留下少年、財產,是走不遠的,自然日後要回頭。蠅災以來到第九災黑暗之災,住在歌珊的以色列民都沒有受到災害的影響,因為神將祂的子民從外邦中分別出來(8:2211:7),也讓他們在埃及人眼前蒙恩。這些災害也是讓以色列人看到神的作為,和祂的保守,使他們可以放心跟隨摩西的帶領,知道神必看顧他們。

3b. 逾越節的設立12:1-30
第十災之前,耶和華要以色列人開始制定曆法,以當月為正月,這是以色列成為一個國家民族新的開始。然後神制定新的節期(逾越節、無酵節),並宣告祂的名字耶和華,說明這曾經與他們祖宗立約的神,現今要與以色列民再次立約,神要作他們的神,以色列人要作神的子民。
神指示以民在正月(亞筆月)十日挑取羊羔,到十四日黃昏殺羊羔,將羊血塗抹在門楣和左右的門框上。當晚吃烤羊肉、無酵餅、和苦菜,不可剩餘。要束裝準備,趕快吃。半夜神巡行埃及全地,看到門上有血的記號的就越過,不然就擊殺長子頭生的。這便是逾越節(#6453 pesachPassover),代表神的保護、看守、同在。門上的血是耶和華自己要擋住那滅命的使者,神的同在就是平安。未受割禮者,不可吃羊羔。
逾越節的羔羊預表耶穌基督為我們成為贖罪祭,救贖我們免於滅絕,這是神完整的心意。 現在的為奴之地是黑暗的權勢、罪的捆綁。要被帶出不只是猶太人、而是萬民。救贖不只是地理上的進入迦南美地、而是全人類身份的改變(成為神的兒女)。啓示錄裡四活物和長老稱頌耶穌基督,唯有祂「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神,又叫他們成為國民、作祭司、歸於神」配得展開末世的書卷。(啟 5:9-10
新約聖經有兩處直接指出耶穌基督就是逾越節的羔羊,「我們逾越節的羊羔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林前 5:7),「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無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前 1:19)在這兩處經文中,保羅和彼得談論的是羔羊的救贖與信徒的聖潔生活的關係。
除酵節是正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七天,家中不可吃有酵的東西。頭尾兩天應有聖會,其餘的日子不做工。此節的意義,一方面記念被從埃及領出來;另一方面表示子民被分別出來為聖。「穌對、你慎、防法利人和撒都人的酵」(太 16:6既是酵的應當酵除好使你」(林前 5:7 
所以逾越、無酵兩節,顯示神救恩的開始與目的:出罪惡、入光明(出埃及、進迦南),使我們分別為聖,在世上作神的見證。「你們的兒女問你們行這禮是什麼意思」(12:26),使後代子孫得以因這個真實的歷史事件而有盼望,相信這位過去、現在、未來恆久不變的神。

3c. 出埃及12:31-14:31
第十災是神親自擊打,「到半夜我必出去巡行埃及遍地」,也不再有求情的機會。埃及地從上到下、甚至牲畜的頭生的,都要被殺。這是從前沒有的,後來也沒有的大災禍。耶和華擊殺埃及全地的長子後,夜間法老找摩西亞倫來,准許他們離去,連牲畜財物一起帶走,甚至帶走埃及人給的金銀衣裳。以色列人從蘭塞啟程,男人有六十萬,加上婦女小孩約有兩百萬。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那夜,是世世代代謹守的,記念神帶領他們脫離在埃及為奴之地,共四百三十年之久。
十三章講述獻頭生的定例,命令以民中頭生的要分別為聖歸神。守節為了記念神帶領他們從埃及地出來,並擊殺埃及長子對他們的救贖。守節是為了教育下一代認識神,使子民世代都記得神的救恩。守節也是為了回應神的救贖,所以把頭生的牲畜獻給神。
神帶領以色列人進迦南地,並沒有走近路,因為那裡有非利士人。神不願以色列民經歷爭戰,而後悔想返回埃及,所以繞路走過紅海、曠野的道路。神在雲柱火柱中帶領他們前行,雲柱火柱代表以色列人同在的一標記,是引行止的一,在日間爲雲柱,在夜間則火柱。神藉著柱的光彩引(出 14:20,民 9:15-2310:34,詩 105:39),神在柱中和摩西說話(出 33:9-11,申 31:15-16 99:7 ),以色列人安候,柱就在幕以上(出 33:9-1040:34-38 ;民12:5 9:15-23)。所以柱火柱含有光照、遮敝、 、引之作用,代表自作百姓的首和引者。
摩西伸杖把水分開,是聖經裡膾炙人口的一幕。然而學者對於這「水」到底是不是紅海的爭議頗多。希伯來原文是yam sup,英文Reed sea更接近原意,就是蘆葦海的意思。海yam 字在原文有水域的意思,可以是湖、海、河道。一般贊成的說法是,摩西分開水道顯示乾地的、是在蘭塞附近的蘆葦湖(現今成為苦湖的地方,古時候可能與紅海連接),而不一定是紅海。
以色列人來到海邊,前有大水,後有埃及追兵,他們又開始埋怨,說寧可在埃及為奴,好過死在曠野之類的話。他們在懼怕中忘了神剛剛行了逾越節擊殺長子的神蹟救贖他們,他們忘了看過神在埃及地所行的十災的大能,他們忘了神帶領他們的眷顧,忘了他們的神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我們在困境中也常是如此,我們常常只看見困難,而忘了我們所信的神有多大。
摩西鼓勵百姓要以信心回應,不要怕環境的危險,要靜候神的作為。結果神的使者和雲柱都轉到後面去作後盾,而神使海水分開讓百姓從乾地走過,使敵人混亂滅絕。神帶領選民的路線,可以不需經過紅海,可是神要百姓經歷神大能的拯救(14:1331),使神自己得榮耀(14:41718),外邦人因此認識神(4:18),以色列人敬畏神(14:31),奠定摩西領導得地位(14:31)。
希伯來書的作者鼓勵我們,「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講到摩西因著信帶領以色列民過紅海如行乾地。神藉著過紅海教導我們信心的功課。得勝的信心是超越恐懼的,得勝的信心是停止行動、靜候神的作為,得勝的信心是要踏出看來絕望的第一步,得勝的信心是要能堅持到底的。

3d. 摩西之歌15:1-21
出埃及記十五章是摩西和米利暗頌讚神的救贖的詩歌(參看-申:32,詩:90,啓 15:2-4摩西之歌)。整段經文中耶和華(Yhwh)出現了十次(13兩次,6 兩次,1116171821),此外還有神名字的簡稱(yah),主(adonai),神(elohim)。詩歌以第三人稱開始,中間轉成第二人稱,最後又以第三人稱結束,整首歌分成三個主題歌頌神。
祂是誰:祂是我的力量、我的詩歌、我的拯救,祂是我的神、我父親的神,祂是戰士,祂是耶和華。
誰像祂:祂至聖至榮,祂可頌可畏,祂右手施展能力、顯出榮耀,祂慈愛救贖。
祂的國:祂造住處、建聖殿,耶和華必作王,祂的國度直到永遠。

這裡耶和華的獨特性再次被強調,祂是造物主,所有都在祂的權柄之下,祂傲然獨一。以色列作為神的子民的獨特性也浮現,從創世記延伸而來的賜福、後裔、土地、同在的立約內容,都充滿在拯救、聖約、群體、認識神、和未來基業的主題中。


Sec 4. 去西乃山的路上 15: 22-18 章)

離開埃及要進入迦南,有近路可走,但是神帶領以色列人繞行過紅海的曠野路,因為曠野漂流是一個屬靈功課。從埃及到西乃山之間的三個月,經歷了幾個挑戰:瑪拉苦水事件,食物的需求,利非訂缺水事件,亞瑪力人爭戰。這段經文中,試驗(#5254 nasah)這個字反覆出現,正如當年神試驗亞伯拉罕獻以撒一樣。 其中也有百姓向摩西發怨言試探神(15:2416:7-817:2-7),發怨言呈現人在困境中認為神的供應不足。摩西在申命記裡重申「你們不可試探耶和華你們的神,像你們在瑪撒那樣試探祂」(申 6:16)。百姓需要經過曠野屬靈的功課,更加認識神。神的信實不是靠人一次一次的經驗累積而成的,神的信實是祂不變的屬性。




4a. 百姓埋怨-書珥的曠野Wilderness of Shu
百姓過了紅海後,先來到書珥的曠野(西奈半島的西北),到了一地叫瑪拉 marah,就是苦的意思。因為水苦不能喝,百姓就開始埋怨神。百姓的心態根本不帶感恩之情,忘了神剛剛顯神蹟、把他們從仇敵的逼壓下拯救出來。神吩咐摩西把樹丟在水裡,水就變甜了。神並非因以色列民的怨言而回應;而是儘管百姓發怨,神仍然供應他們的需要。神在供應所需後,就頒佈律例典章,要分別出來的以色列民遵行神的誡命,宣告「我是耶和華、你們的醫治者」(I am Yahweh your healer),又帶領他們到清泉處(以琳 Elim)歇息。
  
4b. 百姓埋怨-汛的曠野Wilderness of Sin
在以色列民出埃及一個月後,出現食物短缺的事件,百姓再次埋怨神。以色列民的軟弱,正是反映我們每個人的軟弱,一碰到挫折、需要沒有被滿足,就忘記主恩、立刻埋怨。憐憫的神對於人發怨言的反應,是顯出祂自己的榮光(15:10),提醒他們耶和華是萬物的主宰。信實的神供應百姓的所需,先有鵪鶉肉類,後有營養食品嗎哪(manna)。
嗎哪是神賜下屬天的食物,神的供應是不息的「以色列人吃嗎哪共四十年,直到進了迦南地」,是無缺的「按個人的飯量收起來」,是每日的「每日早晨收取」。耶利米哀歌 3:22-23 說「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祂的憐憫、不至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神要我們學習信靠祂的供應和帶領,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穿什麼,主耶穌說「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太 6:32)。
嗎哪預表主耶穌基督,耶穌說「我是(Yahweh)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又說「那從天上來的糧、不是摩西賜給你們的,乃是我父將天上來的真糧賜給你們。因為神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約 6:32-35
神在賜下嗎哪的同時,也教導子民安息日的意義。百姓在第六日可以收取兩天的份量,到第七日就是安息日,不可作工。主耶穌基督是我們生命的糧,帶來永遠的安息,就是與神和好的平安。希伯來書的作者說「所以我們務必竭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那不信子跌倒了」。兩日收取嗎哪是對神供應的信靠;能夠進入神的安息、是信心的果效。 

4c. 百姓埋怨-利非訂(Rephidim
從汛的曠野向前行,快到西乃山之前,先來到了利非訂。在第一次瑪拉苦水事件、第二次天降嗎哪之後,百姓又因缺水而第三次埋怨。人因為不足,就變成爭鬧(米利巴)、惡毒(要拿石頭打死摩西)、試探神(瑪撒),他們懷疑神是否同在,懷疑神是否有能力解決困難。
結果是神在何烈的磐石中、被摩西的杖擊打出水,餵養百姓。人雖然不信,神的恩典還是臨到他們。這磐石也是預表主耶穌基督,祂是我們生命的泉源,而祂的身體要為我們捨去。耶穌傳道時在井邊與撒瑪利亞婦人談道,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一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4:14)啓示錄也描繪新天新地裡「城內街道中有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神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啓 22:1)。神的供應帶來生命、使人滿足、永流不竭。
人的失敗在瑪撒(試探)、米利巴(爭鬧)暴露無遺。詩篇 95 中說「來啊,我們要向耶和華歌唱,向拯救我們的磐石歡呼。我們要來感謝他、用詩歌向祂歡呼。因耶和華為大神、為大王、超乎萬神之上來啊,我們要屈身敬拜,在造我們的耶和華面前下跪你們不可硬著心,像當日在米利巴、就是曠野的瑪撒。那是你們的祖宗試我探我、並且觀看我的作為。四十年之久,我厭煩那世代、說、這是心裡迷糊的百姓,竟不曉得我的作為。所以我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以色列民在曠野反覆埋怨悖逆神,所以那一代的人都不得進迦南地,也就是神所應許的流奶與蜜的安息地(書 1:13,申 12:9)。以色列民之所以不得進入,是因為他們不信。福音的呼召正是要我們因信得以進入神的安息。

4d. 第一批敵人-亞瑪力人
亞瑪力人是遊牧民族,在西乃半島的曠野中生活。他們是最早與以色列民族爭戰的敵人,所以民數記中說「亞瑪力原是諸國之首,但他終必沈淪」(民 24:20),因為耶和華神起誓必世代與亞瑪力人爭戰。亞瑪力是以子,人的族 36:12)。亞瑪力人後在以色列人的史中,成個極其重要的角色。以色列人剛入迦南地的候,又遭到亞瑪力人和迦南人的攻(民 14:45)。在士師時代,摩押王召集亞瑪力人攻打以色列 人(士 3:13 ),代後,亞瑪力人又米甸人同盟攻打以色列人,奪取他們的穀物牲畜(士 6:3)。 到了列王期,他曾先後慘敗掃羅和大的手下(撒上 15730:18-19代上4:42-43),後漸漸消失了
以色列人與亞瑪力人爭戰的勝敗關鍵,在於摩西的舉手代求。真正作戰的耶和華,因為亞瑪力人一向以搶奪為生,比起為奴作工沒有作戰經驗的以色列人,應該是強盛得多。然而摩西舉手禱告神就應允,成為他們的幫助。摩西認識神才是得勝的主宰,所以築壇稱謝神是以色列人的旌旗(Yahweh nissi)。

4e. 家人團聚
摩西的岳父葉忒羅(又稱流珥,2:18)帶著摩西的妻子、兒子(革舜 Gershom、以利以謝  Eliezer)來找他。摩西向家人見證神的作為、述說神的拯救,葉忒羅(米甸人)因此稱頌讚美神,再次突顯神獨一的超越性。葉忒羅看到摩西一人管理眾人,太過勞累;因此建議選立百姓的官長、分擔職責。結果以色利民中就選出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民眾之間開始有行政組織了。



Sec 5. 西乃之約19-24:11
5a. 立約前的準備
出埃及記十九章是一個分水嶺,是整本書的中心。神在這裡預備祂的百姓,準備領受神的誡命與律例。神也在此呼喚百姓的歸從,並宣告祂的心意與應許。
神對以色列民的呼喚包含祂的作為、要求、應許。1. 神的作為——向埃及人所行的神蹟、向百姓所行的救贖,2. 神的要求——聽從神的話、遵守神的約,3. 神的應許——作屬神的子民、作祭司的國度、作聖潔的國民。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


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
屬我的子民,希伯來文為 segullah,就是珍寶、掌上明珠的意思。神揀選雅各家(以色列人)並不是因為他們特別好、或是人多(申 7:7,而是因為神的信實、慈愛,要以色列民成為多國的祝福。(創 12:2-3

「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弗1:4)
「祂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愛子的國裡,使我們在愛子裡得蒙救贖,罪過得以赦免。」(西 1:13-14


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
祭司 kohen 就是代表人到神面前來獻祭、祈求、贖罪。神的心意是以色列全族是祭司,把萬民帶到神面前,這是以色列民的責任。主耶穌的流血捨身,使我們如今可以坦然無懼的直接進入至聖所、來到神面前。信徒和教會是新約裡祭司的國度,把人帶到神面前。(來 10:19

「使我成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作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悦納。」(羅15:16)


為聖潔的國度
神將以色列人帶出埃及,就是要把他們從外邦之中分別出來。聖潔 qadosh 就是分別出來的意思。「我是耶和華你的的神,你們要成為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利11:44-45),以色列民有神的律法典章,與其他民族國家不同,是神揀選出來過聖潔生活的榜樣,使外邦從他們身上看到神的榮美。

「你們現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腓 2:15)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 2:9


百姓的預備、是在神第三天顯現之前要自潔。神兩次吩咐要自潔,三次警告觸犯邊界者要被治死。百姓先前口頭答應順服神的命令,這次是以行動回應。
奠定摩西作中保的地位。這段經文中看到摩西時常上山、下山(379142025節),將神的旨意傳達給民眾。摩西為中保的舊約,是為著將來更美之約所預備的。「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耶 31:31-34),主耶穌基督便是那更美之約的中保。

5b. 西乃山傳十誡
神在西乃山上向以色列百姓傳講祂的誡命,這是神建立聖潔國度的憲法條文。包含神的道德律(是以神聖潔的屬性為根基)、民事律(神對以色列人社會生活的關注,有關奴僕、傷人、產權、福利、借貸)、宗教律(有關守節、會幕、獻祭、祭司工作)。十誡是用希伯來文中最強烈的否定語氣來表達這些禁令。律法條例告訴立約的選民,神所要求的聖潔是什麼,神用自身的本性來說明,是絕對的標準,防止人用道德或相對的標準來解釋,目的是「叫你們時常敬畏祂,不至犯罪」(出 20:20)。十誡是一項立約,是一種關係。它反映出神的屬性,表達神與祂的子民所要建立的關係。律法是神對祂子民生活的指示,反映耶和華神的公義與聖潔。神的典章律法教導選民:人與神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十誡是神的道德律,是不變永存的,是神親自吩咐的,而且是對每一個人(單數的「你」)講的。主耶穌說莫想我掉律法和先知不是要掉、乃是要成全。」(太 5:17)十誡先講人與神的關係(前四誡),再講人與人的關係(後六誡),總結神教導我們愛神、愛人的原則。

十誡 Ten Commandments
除我以外,不可有別的神
單單敬拜耶和華
人與神的關係(信仰的根基)

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
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
單單事奉耶和華
不可妄稱神的名
用神的名來榮耀祂
當記念安息日
以安息日來親近神
當孝敬父母
給父母當有的尊榮
人與人的關係 (生活的實踐)

愛人如己
不可殺人
尊重保護人的生命
不可姦淫
婚姻的神聖
不可偷盜
個人所有權的肯定
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
言語的節制,不說謊誣蔑
不可貪戀他人的所有
滿足自己所有的

十誡是全面性的、也是涵蓋性的,它顯示內在心態的外在行為。十誡的結構顯示信仰實踐的先後次序,先指向神,在指向人;先論如何對神,再論如何對人/物。十誡擬定了約的外圍極限(前提),人犯誡命不僅是行惡而已,不只是侵犯他人的權益與價值,更是冒犯神與破壞神人之約
十誡是神的道德律法,是神親口宣布(出 20:122),親手刻在石版上(出 34:38),放在約櫃裡,是永存不變的,在新約中被稱為「神的律法」(羅 7:228:7)、「基督的律法」(加 6:2)、「全備使人自由的律法」(雅 1:25)、「至尊的律法」(雅 2:8),是屬靈的,是使人知罪的,是勉勵人成聖的,是審判的標準。
出埃及記二十五章到四十章的宗教、社會、治安規條(民事律、宗教律),是暫時性的,是「屬乎肉體的條例,命定到振興的時候為止」(來 9:10)。


5c. 約書The book of the Covenant
十誡是神親自宣告的(沒有中介,是對每個人說的);接下去的民事、刑事條例(又稱約書,參看:24:7),是藉著摩西傳達的(20:2221:1)。神所制訂的民事、刑事典章,是重生命、重人倫、重公義的。包含四大類:祭壇法、審判、道德職責、安息與節慶。
首先強調:不可作金銀的神像,築土壇獻祭、不可用手鑿的石頭造壇
對待奴僕及他人的條例:善待奴僕、顧念婢女、不負寄居、恩待窮困
對待加殺人應治死的條例:有意打死人者、打父母者、拐帶人口者、咒罵父母者、殺害孕婦者、任憑動物傷人者、行邪術者、與獸淫合者、祭拜別神者
對待賠償的條例:打傷人者、無意打死奴僕者、打傷孕婦、打傷奴僕、傷別人牲畜者
對待偷盜的條例:盜竊牲畜加倍償還、燒毀他人田產必要償還、承擔看守責任、借貸償還
對待貞潔的條例:娶她為妻、金錢賠償
給神的獻禮:不毀謗神(人)、頭生的獻給神、過聖潔生活
對待他人公平的條例:不散播謠言、不妄作見證、不隨眾行惡、仗義行善、不屈枉正直、不收賄賂、不欺壓寄居者
節期的條例:安息日與安息年,除酵節:記念神的拯救,收割節:記念神的恩典,收藏節:記念神的豐富。守節是記念敬拜神,要將上好獻主,勿拜別神。
約書從對神的敬拜開始(20:21)到對神的敬拜結束(23:19),強調我們與神的關係主導我們與人的關係
守約的應許:神的使者引領、保護,為選民爭戰、使仇敵逃跑,神賜糧食、水、除去疾病,賜生養眾多、得地為業。
守約的警告:謹慎聽從神的話、不然罪不得赦免,不可拜外邦人的神、要拆毀神像,不可效法外邦人的行為,不可與外邦人的神立約、免得得罪耶和華神。

5c. 立約的儀式
本章描述神與子民西乃之約的設立與儀式。立約是聖經裡重要的課題。神與挪亞立約,與亞伯拉罕立約,與以色列民立約,與大衛立約,直到耶穌基督降世,以祂的寶血我們立了更美的新約。每一次立約都是神主動,彰顯神永遠不變的心意與信實。
神在創世記裡曾和挪亞立過約,以彩虹為記,表示神不再用洪水滅絕人與獸。神也和亞伯拉罕立約(創 15:8-18),將迦南地賜給他的後裔。現在神與子民在西乃山上立約,摩西將前一日領受的約書宣告給百姓,以色列民答應遵行順服神的誡命。 摩西築壇,在周圍的十二根柱子,代表以色列的十二支派。立約時用血一半灑在壇上,一半灑在民眾身上,代表雙方的委身、代表一種關係的建立。從此神就成了以色列族的主;以色列就成了神用來分別為聖、在世過聖潔生活、彰顯神榮耀的選民(子民,祭司,聖潔)。

然後摩西、亞倫、亞倫的兩個兒子、並七十長老都上山,在神面前吃喝,作為立約的見證人。聖經曾說「從來沒有人見過神」(約 1:18)、神也說「見我的面不能存活」(出 33:20),摩西也只能看到神的背(出 33:23),約翰在啓示錄裡上天庭看到神的寶座,也只能形容週邊榮美,而無法描述神的容貌,因為他沒有真正看到神。所以這裡是形容以色列的長者們上山看到神的榮光,身體沒有受損、可以吃喝。


Sec 6. 建造會幕24:12-31
6a. 建造會幕的指示Tabernacle
立約以後,神召摩西上山,他帶了約書亞前往,將百姓留給亞倫和戶珥管理。神吩咐摩西建造會幕,使神的靈可以居住其中,神要實際參與選民的生活。在這些吩咐中,我們看到神是精確仔細的。所需用的材料有貴重金屬:金、銀、銅、寶石,各種顏色的紡線、細麻、皮革,木板,油,香料會幕的建造,如同十誡,是神自己的啓示,是按照神的藍圖。摩西在西乃山上四十天領受神的指示,神自己就是建築師。提醒我們服事、作神的工時,是要按照神的旨意、而非自己的意願,才能體會神的同在與引領。
出埃及記中有很長的兩段篇幅記載會幕建造的指示、及其材料、尺寸。會幕是神同在的記號(25:829:45-4640:34),是神傳遞信息的所在(25:2229:42),是人到神面前的地方(29:43),是獻祭贖罪的場所(29:42),是神引導子民走曠野的指標(出40:36-38,民 9:15-23)。

Ark
遇見神的地方,認識神的榮耀、神的聖潔、神的恩典、神的能力、神的信實、神的話語
25:10-22
37:1-9
擺餅的桌子 Table
陳設餅代表神的豐富供應
25:23-30
37:10-16
燈台 Lampstand
照亮聖所,神得榮耀,預表教會
25:31-40
37:17-24
Tabernacle
天上聖所的影像,代表神的同住、神的庇蔭
26:1-37
36:8-38
祭壇 Altar
回應神的地方,來到神前、向神獻上、求神赦免、流血贖罪
27:1-8
38:1-7
Court
神的聖處,人要自潔
27:9-19
38:9-20
聖衣 Garment
承擔百姓的責任、謙卑儆醒、代求贖罪、聖潔委身
28:1-43
39:1-30
香壇 Incense Altar
聖徒的禱告
30:1-10
37:25-28
銅盆 Bronze laver
洗濯潔淨
30:17-21
38:8
聖膏 Perfume oil
分別為聖
30:22-33
37:29
聖香 Perfume incense
分別為聖
30:34-38
37:29

會幕的建造、祭司的設立、獻祭的方法都是為了讓人能夠到神面前敬拜。會幕是神與人會面並說話的地方,祭司被分別出來是為了幫助民眾更加認識神,是為了「我要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作他們的神」。這將在啓示錄最後新天新地裡得以完全實現,「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啓21:3)。
舊約地上會幕聖所是對新約真聖所的預表,亞倫和利未子孫的祭司職務,也是預表耶穌基督是永遠的大祭司、和永遠的贖罪祭。所以地上聖所與獻祭禮儀,本是新約時代耶穌救贖的預表。「但現在基督已經來到,作了將來美事的大祭司,經過那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屬乎這世界的。並且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是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來 9:11-12


6b. 守安息日為證
神興起兩個工匠(猶大支派的比撒列 Bezalel、但支派的亞何利亞伯 Oholiab),使他們有智慧、聰明、知識、技能的恩賜,使他們能夠作各樣的工程、完成使命。本段最後又再次強調守安息日的重要,「因為這是你我之間世世代代的證據,使你們知道我耶和華神是叫你們成為聖的」(出31:13)。

25-31章以及35-40 章有兩端重複對建造會幕、與祭司職分的記錄,中間穿插了以色列民拜金牛犢干犯神的事件,破壞了神與他們所立的西乃之約。所以要在關係和好後,建造會幕才有意義。



Sec 7. 背約和更新32-34章)
7a. 犯罪代求
當摩西在西乃山上四十天、領受造會幕的指示之時,百姓在山下以為摩西死了,要求亞倫造一個神像作引路的,就用金飾鑄了一隻牛犢。這裡其實呈現了幾個深入的問題:
1. 百姓對神的認識不清:帶領百姓出埃及的、不是摩西、而是耶和華神。他們看摩西遲遲不歸,失去信心,就決定自己想辦法。
2. 亞倫的軟弱:他在摩西不在時擔負領導的角色,神在埃及行神蹟給指示的時候、他都在摩西身邊,他應該清楚明白神的誡命「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可是他因自己的軟弱怕得罪人,反而使眾人跌倒、大大的得罪了神
3. 以色列人信仰混淆:牛是埃及的神明之一,這種宗教文化深植於以色列民中。他們把埃及的偶像牛犢當成自己的神,卻又行耶和華神指示的獻祭禮儀,可見對信仰觀念不清,參雜了異教色彩而不自知。
4. 榮耀自己:使徒行傳7:41說「他們造了一個牛犢,又拿祭物獻給那像,歡喜自己手中的工作」,這裡形容他們吃喝玩耍,表示很高興得意。

這裡顯出:真實的敬拜,必須根據對神正確的認識。(又回到本書的主題:認識神)
耶和華神對百姓的悖逆大怒,不久之前百姓才信誓旦旦的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守」(出 24:37),轉眼之間就背信忘義,所以神想要滅絕這些硬著頸項的百姓,另立摩西的後裔為大國。摩西偉大無私的胸懷在此彰顯無疑,他寧可放棄自己的子孫成為大國的機會,而為以色列民代禱求情;結果神因此憐憫百姓,不降滅絕的災到他們身上。
摩西拿了神所寫十誡的石版,下到半山與約書亞會合,再回到山下百姓當中。當時百姓正在慶祝歡喜跳舞,摩西烈怒將法版(律法:代表神與人的約)摔碎,表示以色列民已經自毀他們與神之間的約。
摩西雖然在神面前為百姓求情,但是他對百姓行惡絕不縱容。他先將金造的牛犢焚燒磨碎、撒在水上、叫以色列人喝。然後他派敬虔的利未支派的人去殺死那些拜偶像者。這是摩西作為神人之間中保的職責,他反應神對悖逆犯罪的恨惡,以行動改正百姓的逆行。他關心百姓的悔改與歸正,在神面前為他們求赦罪的恩典,甚至願意自己的名字從神的生命冊上被塗抹(出 32:32),這是真正好牧人的表現。摩西在這裡作出了耶穌基督的預表,主耶穌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約 10:11-18 

聽到百姓犯罪、未見實況前的代求
-為神設想的代求
1.         神費了很大的力氣把百姓從埃及地救出來,若毀滅豈不前功盡棄?
2.         神若殺自己的子民,在外邦人中受恥笑,影響神的榮耀
3.         神對以色列列祖的應許,若滅絕百姓,有損神的信實
  摩西沒有私心,他了解神的計劃、關心神的榮耀和信實。
32:11-14
看到百姓犯罪實況後的代求
-為百姓設想的代求
1.         知道百姓犯罪,代神懲罰,付上罪應有的代價
2.         犧牲自己贖罪,用自己來代替百姓,使他們蒙恩

-為約的實存關係代求
1.         因為神的心意改變,摩西求神恢復與子民的關係,繼續帶領他們
2.         為著神的信實與榮耀
3.         為了百姓的福祉

神看重摩西無私的心,應允他的祈求,也顯出自己的榮耀給他看。摩西是唯一見過神的背的人。
32:30-33:23

百姓犯罪後,神雖然沒有滅絕他們,可是不再與他們同行,只是要派使者前行。這表示先前神人之間的約「我要住在你們中間」已經被破壞了。神的雲柱只在營外摩西所住的地方,表示神不喜悅百姓的作為,神的榮耀已經離開他們了。

7b. 更新同在
在摩西的代求之後,神恢復與子民的關係,西乃之約更新重建。這裡有一段重要的話,是神的自我啓示,「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34:6-7),顯出神公義和慈愛的屬性。祂是一位聖潔忌邪的神,是信實同在的神,也是恩慈施恩的神。西乃之約的更新,不是因為百姓的回心轉意,而是出於神赦罪的恩典和憐憫。

西乃之約的更新
立約的預備
-摩西鑿好兩片石版
-獨自上山領命
34:1-4
立約的神
-神的名(宣告我的名,耶和華,立約之名)
-神的性情: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參見:民 14:18,尼 9:731,詩 86:15103:8145:8,耶 32:18,珥 2:13,拿4:2,鴻1:3
-神的聖潔(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神的產業(子民)
34:5-9
立約的百姓
-經歷奇妙的事(萬國中未行的)
-謹慎拒絕異教(不可敬拜別神)
-謹防異族風俗(不與異族通婚)
34:10-17
守節紀念立約
-除酵節(吃無酵餅七日)
-獻頭生的給神
-守安息日和收藏節
-獻祭條例
34:18-26
立約的依據(石版)
-神的話
-神所寫的十誡
34:27-28
立約的中保(摩西)
-耶和華和他說話
-面皮發光(反映神的榮光)
34:29-35


更新的約是神與人關係的復合,人得以恢復「屬神的子民、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的地位,之後他們便可以開始建造會幕,這是神與他們同在的記號。百姓在過往的錯誤中悔改,熱心奉獻、心裡受感、同心協力將會幕蓋好。



Sec 8. 帳幕的建造35-39章)
建造會幕的經文重複出現兩次,是在25-31章和35-40 章,中間夾了以色列人趁摩西在山上的四十天作金牛犢,大大干犯神的事件。所以前面一段是預備、是指示;後面一段是執行、是實踐。

會幕結構的指示
領命者:摩西
結構的指示(25:10-27:19
建造會幕的過程
工匠:比撒列,亞和利亞伯(36:1
建造的過程(36-38:20
祭司衣袍的指示
祭司的職分 28:1-5
款式的指示 28:6-39
祭司衣袍的製造
工匠比撒列(391
製造的過程(39:2-31
材料的收取
貴重金屬、紡線、皮革、木料、油、香料(25:3-7
甘心樂意奉獻(25:2
材料和工藝
心裡受感、甘心樂意、蒙神智慧(35:21-35
富富有餘(36:5-7

出埃及的第二年正月初一,會幕建立起來了,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帳幕。




Sec 9. 神同在的榮光40章)
會幕建好了,耶和華神如今住在祂的子民當中。原本摩西在帳幕內、神在外;如今神在會幕內、而摩西在外。本書最後神的榮光充滿了帳幕,神的榮耀在以色列的會幕中,就代表了神的同在。祂不僅與子民同住,還與他們同行,並將謹守祂的後裔、賜福、和地業的應許,帶領他們進入迦南美地,和進入祂的安息之中。
神的榮耀 glory,希伯來字 kabowd 3519),來自字根 kabad 本意為「重」的意思,引申為價值,尊貴,榮美,豐富,榮譽。在以西結書中,用虹的光彩來描寫神的榮耀。神的榮耀就是祂的本體,彰顯祂的聖潔,榮美,能力,與莊嚴,是神本相的表現。所以詩人說「諸天述說神的榮耀」(詩 191),就是藉著神所創造的宇宙萬物,神啟示給我們看到祂的本體。榮耀由七十士譯本將希伯來文譯成希臘文的 doxa 1391,原意有「信念」與「內在價值」 的意思,引申為讚美,尊崇,榮耀 。神的榮耀、就是神所有屬性的總和。
在新天新地裡,神的榮耀在祂得勝、更新的大能中彰顯出來。那裡沒有罪、沒有悖逆、沒有咒詛,全然美善,完全反映神的屬性。「祂的公義如光輝發出、祂的救恩如明燈發亮」(賽62:1)。人的生命被更新(生命河、生命樹)。黑暗消失、神的榮耀成為永遠的光源。列國眾民都將以神為中心「將尊貴榮耀歸給那城」(參看:賽60:3-4)。萬有回到原先被造的次序、各盡其職、和睦相處(賽11:665:25)。神與人同住坐王,全地都充滿著神的安息(平安)與福祉(賽65:18-23),直到永遠。
從人間的會幕到永遠的帳幕,其間的中保就是耶穌基督。約翰福音告訴我們「從來沒有人見過神,只有在父神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約1:18),主耶穌就是神榮耀的顯現。主耶穌的道成肉身,就是神搭支帳幕在我們中間,祂是神終極的殿,是人與神交會的地方。而主耶穌的十字架是神彰顯榮耀的最高峰,神的整潔公義在上面完成了,祂的慈愛憐憫也在上面完成了,神守約的信實也在其上成全,耶穌基督將耶和華的名顯給世人看。所以說「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17:3


結語
創世記從神起初創造天地萬物的心意、到人的墮落,最後是罪的後果、死亡的場景、約瑟的棺木結束;帶入出埃及記脫離轄制,出黑暗、入光明的「救贖」主題。而本書結尾神的帳幕建立,神的榮光充滿其中,看到救贖帶入何等的榮耀與盼望,而子民為神長子、祭司、國民的身分,是何等的尊榮。出埃及記結束於「他們所行的路上」,表示子民開始天路的歷程。而銜接下一本書利未記的主題「耶和華神從會幕裡呼召」(希伯來文書卷名),呼召人用心靈誠實敬拜神、在生活上聖潔見證神。
本書的另一個名字「出走、離開」,描述以色列人因著神的大能,得以掙脫在埃及被欺壓為奴的生活。以色列民的得自由,預表新約信徒屬靈的實際,在基督裡得以真正的自由。耶穌基督是拯救我們出罪惡、脫轄制的救贖主,是更美之約的中保,藉著祂的名、我們得以恢復與神的關係(立新約)。主耶穌是逾越節被殺的羔羊、一次獻上就完成救贖,是生命的糧嗎哪,是磐石中的清泉,是永遠的大祭司,是天上真帳幕在人間(道成肉身)。

保羅說「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得軛轄制」(加 5:1)。我們像行走天路的以色列民,常常只看到眼前的困難而軟弱,輕易忘記神救贖的大恩與大能;我們很容易習慣性的回到以往罪中的老我,忘了自己是主重價贖來、得為神兒女尊貴的身分。出埃及記作為世代信徒的鑒戒與盼望,勉勵我們更加認識神,因著神大愛的恩典,並因有著將來得見主面、與神同住的盼望,在世活出與我們蒙召的恩相稱(作為祭司、國度、子民)的生命,並能堅守信心直到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