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11, 2024

以斯帖記概論


(2024年一月更新)


以斯帖記 Esther 是一本特別的書,是聖經裡僅有以女性為主的兩本書之一(另一本是路得記)。以斯帖記在希伯來正典中,與路得記、雅歌、耶利米哀歌、和傳道書同屬文集中的五書卷,在不同的節期中誦讀(逾越節—雅歌、五旬節—路得記、埃波月禁食日—耶利米哀歌、住棚節—傳道書、普珥節—以斯帖記)。

以斯帖的希伯來原名為哈大沙(Hadassah),是紫薇 myrtle 的意思,便雅憫族人(2:5),後取波斯名為以斯帖 ester,意為「明星」 star。聖經記載,她的父母或祖父母是在第二次被擄的時候(猶大王約雅斤投降, 2:6),被帶到巴比倫。巴比倫後被瑪代波斯所滅,以斯帖的故事就是在波斯王薛西斯 Xerxes(希伯來文發音為:亞哈隨魯 Ahasuerus)的時候,是在 483-473 BC 的十年之間。對於本書的作者是誰,爭議頗多;此人必為猶太人,住在書珊城,對波斯習俗,宮廷,文獻都瞭若指掌;因此有猶太史學家根據 9:20-23 認為是末底改(Mordecai)。

瑪代和波斯原為同一民族,位於底格里斯河東的伊朗高原;瑪代在西北,波斯在西南。波斯的古列大帝(Cyrus the Great,歷史稱為古列二世,又稱居魯士二世),於 550 BC 戰勝瑪代和呂底亞(小亞細亞),隨後在 538 BC 打敗巴比倫,建立了波斯王朝,又稱阿契美尼德王朝 Achaemenid Persian Empire。波斯帝國是古代西亞四大帝國(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中版圖最大的。

波斯帝國
古列 Cyrus the Great (居魯士第二)
559-530 BC
打敗瑪代,呂底亞,和巴比倫
以色列人第一次回歸建殿(所羅巴伯,拉 1 章)
剛比西斯 Cambyses(甘拜西)
530-522 BC
征服埃及
大利烏一世 Darius the Great(大流士)
522-486 BC
擴張版圖
准建聖殿
六年亞達月三日完成聖殿整修(拉 6:15
薛西斯一世 Xerxes I (希臘文發音
又稱:亞哈隨魯 Ahasuerus( 希伯來文發音)
486-465 BC
籌備海軍,進攻希臘前大宴賓客
以斯帖為王后 (478 BC
亞達薛西一世 Artaxerxes I
465-424 BC
尼希米為酒政
以色列民第二回歸(以斯拉)
以色列民第三次回歸,修建城牆(尼希米)
(中間經過幾個王)
亞達薛西三世 Artaxerxes III
358-338 BC
短暫中興
大利烏三世 Darius III
336-330 BC
亡於亞歷山大大帝




波斯的古列大帝曾在539BC下詔允許猶太人回耶路撒冷(拉1:1-4),使被擄的人能回國重建家園。然而那只是少數的人,許多猶太人仍留在異邦生活。亞哈隨魯(薛西斯)繼大利烏一世(又稱大流士)作王,當時國力鼎盛,版圖宏大,東至印度、西到馬其頓、南到埃及全地與北非,共有一百二十七個省,惟有希臘尚未征服。

亞瑪力人Amalekite
故事中要謀害以色列人的,是在波斯王朝中居高位的哈曼 Haman,他是亞甲族(Agagite)的後裔(3:1);亞甲族應該是亞瑪力王亞甲的後代(參看 撒上 15:20)。亞瑪力人在創 36:12 說是以掃的孫子,是生活在西乃半島的遊牧民族。以色列人在離開埃及後,在汛的曠野最早碰到的敵人就是亞瑪力人,在利非訂爭戰(出 17:8-16),當時神對摩西說「我要將亞瑪力的名號,從天下全然塗抹了…」掃羅為王時神要他去擊打亞瑪力人,聖經記載結果掃羅憐惜亞甲和一切美物,而違背神的指令見棄於神。(撒上15:2-9)亞瑪力人在大衛王朝還是一直與以色列爭戰,是強硬的仇敵。結果約五百年後,掃羅的便雅憫支派的後人末底改,再次與亞甲族的後裔哈曼,為自己民族的存亡爭戰。

猶太人的節期
以斯帖記解釋了猶太人普珥節(Purim)的由來,彰顯神的掌權,以及祂對百姓的信實、保守、與拯救。神在舊約律法中,定了七個節期 (利 23 章):




1. 逾越節 PassoverNissan 尼散月十四日)—紀念神在埃及地擊殺埃及所有長子,越過以色列人的房子,得贖離開埃及為奴的日子。(出 12:1-14
2. 除酵節 Unleavened Bread(尼散月十五日)—連續七日,代表在神的恩典中過聖潔的生活。(出 12:15-20
3. 初熟節 First Fruit(尼散月十六日)—百姓開始收割麥子, 將初熟的麥子獻給神。(利 23:9-14
4. 七七節 Pentecost(又稱五旬節,Sivan 西彎月六日)—收穫季節之末,慶祝豐收,獻上感謝。(申 16:9-12
5. 吹角節 Rosh HashanahTishri 提斯利月一日)—通知百姓聚會,宣讀律法,反省悔改。回歸後,成為新年元旦。(民 29:1-6
6. 贖罪日 Yom Kippur( 提斯利月十日 )—大祭司進至聖所,為百姓贖罪。(利 23:26-32
7. 住棚節 Tabernacles(提斯利月十五日)—為期七天,紀念以色列人在曠野以帳篷為居的日子。

後來又多加兩個民間節日:
8. 普珥節 PurimAdar 亞達月十四,十五日)—紀念神藉著以斯帖拯救在波斯被擄的百姓。
9. 修殿節 HanukkahKislav 基斯流月二十五日)—為期八日,紀念馬加比家族帶領以色列人革命,戰勝褻瀆聖殿的敘利亞王安提阿哥四世伊比法(希臘後期),奪回耶路撒冷,修復聖殿,重新獻殿給神。



文體與分段
以斯帖記以高超的文筆敘述(narrative)神如何藉由一位猶大女子,在外邦中憑她的信心而拯救族人免遭滅絕。書中有許多對比與隱喻。三次降旨(1:20,3:15,8:14)、三份史實(2:23,6:1,10:2)、三個筵席(波斯王,以斯帖,猶太民)、王三次問以斯帖「你求什麼?就是國的一半,也必賜給你」(5:1,5:6,7:2)、三次強調猶太人殺仇敵時沒有奪取財物(9:10,15,16)。
書中禁食(4:3,4:16,9:31)與筵席相互交織,帶出最後普珥節(Purim)歡慶的高潮。書中哈曼的自高與末底改的謙卑也相互對照,末底改的哀哭與禁食、對比於哈曼的吃喝飲酒,末底改的行義不誇(2:21-23,6:3)、對比於哈曼心高氣傲(6:6),顯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太23:12)。
以斯帖記可以分成四個大段—
神隱藏大能的手
身處險境
得蒙救贖
神的預備
仇敵設計
信靠大能
殲滅仇敵
廢后立后
救王性命
驕傲自恃
抽籤謀害
出死入生
扭轉乾坤
蒙恩得救
蒙恩昇高
1-2
3-4
5-6
7-10
波斯書珊(Susa)城,483-473 BC


以斯帖記整個故事,情節急轉直下, 都是因著大能的神,施展祂保守眷顧的手。我們可以從故事中看到 形勢大變的對比—
              A 王的尊貴 (1:1-8
                   B 波斯筵席(1:1-12
                        C 以斯帖作外邦人(2:7-20
                             D 哈曼被提升(3:1-2
                                  E 殺猶大人的諭旨(3:12-15
                                       F 以斯帖與末底改生死攸關的對話(4
                                           G 第一個三人宴(5:4-8
                                                H 王心激動(6)-神的作為
                                           G’ 第二個三人宴(7:1-6
                                       F’ 以斯帖與王生死攸關的對話(7:3-6
                                 E’ 親猶大人的諭旨(8:9-14
                           D’ 末底改被提升(8:15
                      C’ 外邦人入猶大籍(8:17
                B’ 猶大筵席(9:17-32
           A’ 末底改的尊貴(10


自隱的神
百姓因悖逆亡國被擄之後,先知耶利米的哀歌結束於一個呼求,「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向你回轉,我們便得回轉。求你復新我們的日子,像古時一樣。」這些在異邦生活的餘民,神還會保守拯救他們嗎?但以理、以斯帖、以斯拉、尼希米記都回答了這個問題。神是信實守約的神,在巴比倫、波斯的統治下,神仍然掌權全地。儘管以斯帖記中沒有提到耶和華的名(聖經另一本沒有提及神名的書卷是雅歌),然而神的安排與同在,在書中顯而易見
書中哈曼妻子的話「他如果是猶大人,你必不能勝他,終必在他面前敗落」,顯示神的全能(almighty)與權柄(sovereignty)。也從外邦人的口中宣告,耶和華仍然與以色列同工,帶出神在人類歷史中所要成就的計畫。以賽亞書 45:1-15 預言——神要興起不認識耶和華的波斯王古列來拯救以色列人,在 15 節說「神是自隱的神」。所以以斯帖記的真正意義,就是在闡述神對子民,在被擄時期,信實而隱藏的保守與眷顧。箴言書說「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箴 21:1)。波斯王的心思,仇敵的詭計,以斯帖的信心,末底改的敬虔,宮中人的好惡,都在神大能的手掌管之中。


萬事互相效力
以斯帖從一個寄居在外邦之中平凡的猶大女子,成為龐大版圖波斯帝國的王后;又因她放下自己生命的安危,藉著她的身份,解救了她族人的危機。在峰迴路轉的事件中,我們看到神的安排、保守、眷顧;也看到以斯帖與末底改的信心,使得神藉著他們成就大事,正是羅馬書 8:28 說的「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神藉著王后瓦實提的違命,使得以斯帖可以進宮。(1:12、19,2:4)
又使亞哈隨魯王愛她甚於衆女(「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箴21:1),使她成為王后。神參與預備,將以斯帖放在一個有影響力的位分上,準備藉由她拯救以色列族。(2:17)
神又使末底改聽到太監謀反的消息,得以救王一命,預備日後的轉機。(2:21-23)
神軟化亞哈隨魯王的心,當以斯帖違例進見,沒有依法處置她,甚至主動願意滿足她的請求。(4:11,5:1-8)
神使亞哈隨魯王失眠,讀歷史書又剛好讀到末底改救王的那件事,使他想起這個人的功勞;神預備王的心,為後來要發生的事。(6:1-3) 
神也使王前侍立的太監哈波拿, 在王面前說話,幫助以斯帖和末底改。(1:10,7:9)
神使亞哈隨魯王抬舉末底改,讓他得尊榮與權勢,使族人蒙福。(8:8,9:13-15,10)
以斯帖記提出一個神學問題:在異族波斯統治下的餘民,滅有先知對他們講話,他們將如何自處呢?當我們受逼迫時,神在哪裡呢?箴言16:4說「耶和華所造的,各適其用;就是惡人也為禍患的日子所造。」即使在看似亂世中,神依然掌權,世事仍然向著祂崇高的旨意推進。主耶穌說「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約5:17)神的供應(providence) 就是神的開路與看顧。神藉著惡人謀劃滅族的抽籤(pur,普珥),成就了祂拯救百姓的恩典與眷顧,甚至讓外邦人因而敬畏、信靠這位公義大能的真神。因此我們可以有信心、有盼望信靠大能的神,因「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抵擋我們呢?」(羅8:31)
普珥節是耶和華所設立的,為要確保這些在被擄中經歷拯救的餘民,謹記他們所得到的保護與救恩,認識神的仁慈、大能、主權、與守約。並藉著歡慶節期教導每一個新的世代,使得他們不忘自己與神聖約的關係、被揀選的身分、以及作為聖潔兒女的使命。
以斯帖記以一個外邦人為發起軍事行動而舉行的筵席為起點,結束於一個慶祝神拯救祂百姓行動——逆轉局勢、脫離仇敵、得享平安、轉悲為樂——的歡筵。這個故事指向整本聖經的大故事——耶穌基督的救贖大工、與最後羔羊的婚宴(參看:啟19:7-21)。
反思:我們是否有看到神手掌管與祂崇高旨意的視角與眼光?我們在生活中看到哪些神的作為?

作神貴重的器皿
以斯帖記不僅讓我們看到神信實的引領,也是我們信心學習的功課。書中最重要膾炙人口的一句話,就是「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麼?」以斯帖明白了這句話的真義,放下自己順服神的旨意,將生命交托給神,因此成為神貴重的器皿,救贖了祂的百姓。正如末底改所說,以斯帖若因貪愛自己的生命不肯順服,神也會用別法解救以民;只是以斯帖就不會名留青史,成為後人學習的榜樣。
以斯帖的不憑己意,正是她對神敬虔信靠,謙卑順服的表現。此外末底改的謙卑順服、不自高、不妥協,更是書中的主要角色,甚至我們可以說,以斯帖記實際上是末底改記。本書最後提及末底改「在猶大人中為大,得他眾弟兄的喜悅,為本族的人求好處,向他們說和平的話」。末底改是那位中保的預表,其直指向耶穌基督;在那個時代,向祂所立約的子民顯明神的救贖與恩典。
以斯帖與末底改都面臨一個效忠的衝突,其根本都關乎他們的信仰。末底改不願跪拜哈曼,以斯帖為了同胞違背王令,都是為了一個更大、更重要的效忠對象。順服是出於關係,是一種信靠的表現。他人也許可以給你權勢和地位,只有神能給你生命的意義和目的。以斯帖和末底改都以禁食與禱告,來尋求並仰望神的指示與帶領。希伯來書告訴我們,耶穌就是我們的「金杖」,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神施恩的寶座前、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6)有時我們需要等待,但我們的等候不是消極的不作為,而是積極的交托與信靠,並尋求智慧與時機。
神要我們「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 3:5-7)舊約的歷史不斷地顯示子民的「偏行己路」,就是我們要自己作主不願順服神的悖逆;而這個悖逆的根源,就在於我們的驕傲。箴言 16:18 說「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以斯帖記裡的哈曼,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箴言 6:16-19 列出神所恨惡的七樣,第一個就是「高傲的眼。」 驕傲使我們只看見自己,而看不見神。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箴 18:12),神抵擋驕傲的人,賜福給謙卑的人。我們只有到神面前謙卑,才能明白神的旨意,成為神合用的器皿。(參看:腓2:5-16)
在第九章三次提及猶大人「卻沒有下手奪取財物」(10、15、16節),為要對比撒母耳記上15:2-9中的掃羅,掃羅不順服神的指示而見棄於神。以民當初的悖逆,如今在以斯帖和末底改的帶領下順服了。以斯帖記的中心思想,可以說是神為了祂名的緣故,將選民被安置在列國中,作為神聖約救贖的見證人。我們需要反思:自己是否願意預備好(認清自己的優缺點、能力、環境),成為神合用的器皿(「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爲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12:9),在「現今的機會」中成為神救贖的見證人並彰顯神的榮耀?